《中国革命史教程》求取 ⇩

可爱的祖国 伟大的民族1

一、辽阔富饶的壮丽河山1

二、辉煌灿烂的古代文化4

三、优良的爱国主义传统9

旧民主主义革命3

第一讲 鸦片战争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3

一、鸦片战争前夕的中国和世界3

〔清王朝的腐朽没落〕3

〔世界资本主义的迅猛发展〕4

二、鸦片的输入和禁烟斗争5

〔英国的鸦片侵华政策〕5

〔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7

三、英国发动鸦片战争中国军民的反侵略斗争9

〔鸦片战争的爆发〕9

〔中国军民反对英国侵略的斗争〕11

四、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3

〔第一批不平等条约的签订〕13

〔中国社会性质和主要矛盾的变化〕15

第二讲 太平天国农民革命17

一、太平天国革命的兴起和发展17

〔革命风暴的酝酿和洪秀全的早期活动〕17

〔从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20

二、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22

三、太平天国由盛到衰25

〔天京事变和领导集团的重建〕25

〔太平军抗击中外反动势力的斗争〕28

四、太平天国农民革命运动失败的原因及其历史意义30

第三讲 戊戌维新和义和团反帝大搏斗33

一、中国民族危机空前加剧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33

〔洋务运动〕33

〔中日战争和《马关条约》的签订〕34

二、资产阶级戊戌维新运动37

〔维新运动的兴起〕37

〔百日维新及其失败的教训〕39

三、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42

〔义和团运动的兴起和发展〕42

〔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侵略的英勇斗争〕43

〔中外反动派联合镇压义和团《辛丑条约》的签订〕45

〔义和团运动的历史意义及其经验教训〕47

第四讲 资产阶级领导的武装起义 中国封建帝制的最终结束49

一、民族危难加深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酝酿49

〔帝国主义加紧对中国的侵略〕49

〔工农群众的反抗斗争和资产阶级的爱国运动〕50

〔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开始〕51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和革命团体的建立〕52

二、中国同盟会的成立和革命形势的迅速发展53

〔同盟会的成立及其政治纲领〕53

〔保路运动、武昌起义和湖北军政府的成立〕56

〔袁世凯东山再起南北议和〕58

〔中华民国的成立〕60

三、辛亥革命的失败61

〔帝国主义破坏中国革命 袁世凯窃国〕61

〔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和经验教训〕62

第五讲 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酝酿64

一、中国人民反对北洋军阀黑暗统治的斗争64

〔袁世凯独裁统治的建立 孙中山领导的“二次革命”〕64

〔袁世凯复辟帝制的破产 人民的反袁斗争〕66

二、北洋军阀的派系分裂 南方的护法运动70

〔北洋军阀的分裂〕70

〔孙中山领导的护法运动〕72

三、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向新民主主义转变的历史必然性73

〔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无产阶级的壮大〕73

〔中国新知识分子队伍的成长〕74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75

新民主主义革命81

第六讲 五四运动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81

一、十月革命对中国革命的影响81

〔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81

〔新文化运动的新发展〕83

二、五四爱国运动及其伟大意义85

〔危机的加深和幻想的破灭〕85

〔五四爱国运动的怒潮〕85

〔伟大的开端〕87

三、各种思潮的出现和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89

〔改造社会探索中的百家争鸣〕89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92

第七讲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98

一、中国共产党是新型的革命政党98

〔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活动〕98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01

二、中国共产党革命纲领的制定103

〔1921年至1923年的国内外形势〕103

〔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纲领的提出〕105

三、中国工人运动的第一次高潮107

第八讲 国共合作 大革命的兴起113

一、国共两党的合作 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113

〔国共合作的酝酿〕113

〔国民党“一大”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115

二、全国革命运动的发展117

〔工农运动的恢复和发展〕117

〔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119

〔广东革命根据地的统一〕121

三、戴季陶主义、国家主义派和西山会议派的政治主张123

〔反对戴季陶主义的斗争〕123

〔批判国家主义派〕124

〔反对西山会议派 国民党“二大”〕126

〔中山舰事件和整理党务案〕127

四、中国共产党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128

第九讲 中国人民同北洋军阀的决战 大革命的失败132

一、北伐胜利进军和工农运动的迅猛发展132

〔北洋军阀的溃败〕132

〔国民军五原誓师和革命力量在西北的发展〕135

〔工农革命运动的大发展〕137

二、国民党反动集团的叛变 国共合作的破裂140

〔国内外反动势力与蒋介石集团的勾结〕140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142

〔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的严重危害〕144

〔“七一五”政变 大革命失败〕146

三、大革命失败的原因及经验教训146

第十讲 国民党新军阀统治的建立 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149

一、国民党新军阀统治的特点149

〔国民党新军阀统治的建立〕149

〔国民党新军阀统治的特点〕152

〔国民党内部的分裂及其主要派别的政治主张〕156

二、“八七”会议与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158

〔大革命失败后的形势〕158

〔南昌起义〕159

〔八七会议〕162

〔湘赣边界的秋收起义〕165

〔广州起义〕166

第十一讲 中国革命走上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168

一、中国共产党为探索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实践168

〔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创立〕168

〔各地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创立〕170

二、中国共产党关于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理论173

〔毛泽东关于中国革命道路的基本理论〕173

〔中国革命道路的理论是集体智慧的结晶〕177

三、中国共产党为坚持革命新道路的再实践179

〔中国共产党的建党、建军思想〕179

〔中国共产党的土地革命路线〕182

〔中国共产党指导战争的战略战术原则〕184

第十二讲 中国革命的历史转折点 工农红军长征的胜利188

一、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与长征的开始188

〔“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对革命根据地的严重危害〕188

〔全国红军开始战略大转移〕192

二、遵义会议和红军长征的胜利194

〔中国革命从失败走向胜利的转折点〕194

〔“四渡赤水”战役和三大主力红军胜利会师〕197

三、艰苦卓绝的南方三年游击战争201

第十三讲 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 中国共产党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斗争204

一、“九一八”事变和华北事变 国民党的不抵抗政策204

〔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征服世界的狂妄计划〕204

〔国民党的不抵抗政策〕205

二、抗日民主运动的新高涨中间势力政治态度的变化207

〔全国抗日民主运动的新高涨〕207

〔中间势力政治态度的变化〕210

三、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212

〔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的提出〕212

〔瓦窑堡会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的确定〕213

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215

〔中国共产党的“逼蒋抗日”方针的提出〕215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217

〔第二次国共合作初步形成〕218

第十四讲 第二次国共合作 全民族抗日战争的开始220

一、“七七”事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220

〔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220

〔抗战爆发后的国际形势〕221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222

二、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华暴行226

〔灭绝人性的大屠杀〕226

〔毁灭性的大轰炸〕228

〔惨无人道的细菌战〕228

三、中国国民党的抗战主张和抗战初期的正面战场229

〔国民党的片面抗战路线〕229

〔抗战初期的国民党正面战场〕231

四、中国共产党的抗战主张和敌后战场的开辟233

〔洛川会议共产党的全面抗战路线〕233

〔敌后解放区战场的开辟〕235

五、中国共产党关于持久战和游击战的战略总方针238

第十五讲 中国人民坚持团结抗战的斗争241

一、国民政府迁都重庆及其政策的变化241

〔国民政府迁都重庆〕241

〔国民党推行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政策〕242

二、中国共产党为坚持抗战、团结、进步而斗争的方针244

〔中国共产党在统一战线中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244

〔打退国民党反共高潮〕245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等著作的发表〕247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249

〔中共中央南方局为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斗争〕250

三、解放区战场成为抗日的主要战场254

〔敌后抗日游击战争和根据地的发展〕254

〔解放区战场成为抗日的主要战场〕258

〔相持阶段到来后的正面战场〕261

四、沦陷区人民反对日伪的斗争263

〔日寇在沦陷区的残暴统治〕263

〔敌占区人民对日伪的反抗斗争〕264

第十六讲 中国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267

一、中国抗日战争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267

〔太平洋战争的爆发〕267

〔中国战区的组成〕268

〔中国抗战形势的新变化〕269

二、中国军民战胜严重困难,坚持抗战270

〔解放区的整风运动和大生产运动〕270

〔国民党统治区的危机和爱国民主运动的高涨〕274

〔中国人民对日作战的局部反攻〕276

三、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和抗日战争的胜利278

〔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278

〔抗日战争的胜利〕281

四、中国抗日战争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贡献282

第十七讲 中国人民为争取和平民主和准备自卫战争而斗争287

一、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后的世界和中国287

〔美帝国主义独霸世界的野心及其对中国的“扶蒋反共”政策〕287

〔战后中国面临着两种命运、两个前途的严重斗争〕289

二、国共两党及民主党派的建国主张290

〔国民党坚持一党专政的反动立场〕290

〔中国共产党重申建立民主联合政府的主张〕291

〔民主党派谋求“第三条道路”〕292

三、重庆谈判和政治协商会议294

〔重庆谈判〕294

〔解放区自卫反击战的胜利国民党统治区反战运动的高涨〕299

〔停战协定的签订和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300

四、解放区军民加紧自卫战争的准备304

〔中国共产党向北发展、向南防御战略方针的提出及实施〕304

〔解放区的练兵、减租和生产运动〕306

第十八讲 中国人民反对国民党反动派发动内战的斗争308

一、全面内战的爆发308

〔全面内战爆发后的形势〕308

〔中国共产党打败蒋介石的战略指导思想〕309

〔中国共产党打败蒋介石的政治方针和军事原则〕311

二、人民解放军粉碎国民党军的战略进攻313

〔人民解放军粉碎国民党军的全面进攻蒋介石公开分裂第二次国共合作〕313

〔粉碎国民党军对解放区的重点进攻〕314

三、国民党统治区的危机严重加深316

〔国统区经济危机空前严重〕316

〔伪国大召开和“改组政府”丑剧的破产〕318

四、国民党统治区民主运动新高涨 第二条战线的形成320

第十九讲 将革命进行到底 新中国的诞生325

一、伟大的历史转折325

〔人民解放军的战略进攻〕325

〔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和十二月会议〕327

二、国民党政府垂死挣扎统一战线的巩固和扩大328

〔国民党统治区爱国民主运动的深入发展〕328

〔民主党派的反美反蒋斗争〕329

三、将革命进行到底332

〔伟大的战略决战〕332

〔中国共产党由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准备〕335

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337

〔百万雄师过大江 国民党反动政府的覆灭〕337

〔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 新中国的诞生〕337

〔中国人民革命胜利的原因、基本经验和伟大意义〕340

社会主义革命347

第二十讲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开端347

一、建国初期的形势和任务347

〔建国初期的国内外形势〕347

〔建国初期的基本任务〕348

〔中国共产党为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而斗争〕350

二、抗美援朝、土地改革和其它社会改革运动352

〔抗美援朝运动〕352

〔土地改革运动〕354

〔镇压反革命运动〕356

〔“三反”、“五反”运动〕358

〔对旧中国教育科学文化事业的改革〕360

三、国民经济的迅速恢复361

第二十一讲 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实现364

一、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364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364

〔过渡时期总路线反映了历史的必然性〕365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提出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367

二、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369

〔对个体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369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372

〔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374

三、中国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及其经验的全面总结378

〔第一个五年经济建设计划的巨大成就〕378

〔中国共产党的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380

1986《中国革命史教程》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彭承福等主编 1986 重庆市: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中国革命史教程(1996 PDF版)
中国革命史教程
1996 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
中国革命史期教程(1997.03 PDF版)
中国革命史期教程
1997.03 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现代语文版资治通鉴  15  黄巾民变(1986年12月第1版 PDF版)
现代语文版资治通鉴 15 黄巾民变
1986年12月第1版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中国革命史教程(1987 PDF版)
中国革命史教程
1987
中国革命史简明教程(1997 PDF版)
中国革命史简明教程
1997 昆明:云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中国革命史教程(1994 PDF版)
中国革命史教程
1994 北京:警官教育出版社
中国革命史专题教程(1993 PDF版)
中国革命史专题教程
1993 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
中国革命史教程(1990 PDF版)
中国革命史教程
1990 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中国革命史教程(1986 PDF版)
中国革命史教程
1986 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中国革命史教程(1988 PDF版)
中国革命史教程
1988 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中国革命史教程(1990 PDF版)
中国革命史教程
1990 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
中国革命史教程(1987 PDF版)
中国革命史教程
1987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中国革命史教程(1996 PDF版)
中国革命史教程
1996 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中国革命史教程(1996 PDF版)
中国革命史教程
1996 北京:警官教育出版社
中国革命史教程(1996 PDF版)
中国革命史教程
1996 武汉: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