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求取 ⇩

导言1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对象和任务1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内容和特点4

研究和学习“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意义和方法9

第一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基本路线16

第一节社会主义是中国的必由之路16

走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16

经历过渡时期,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19

在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上前进21

第二节我国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25

社会主义社会的长期性和阶段性25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和基本特征29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根本任务和基本方针30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重大意义33

第三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35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形成35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内容37

第二章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和我国初级阶段的经济发展战略41

第一节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41

生产力是一切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41

发展生产力是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物质基础43

坚持用生产力标准观察一切问题46

第二节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发展战略目标49

经济发展战略的地位和特点49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发展战略目标的选择和依据51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三个阶段性目标54

第三节我国实现战略目标的基本途径和措施56

实行经济发展战略的转变56

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59

把发展科学技术和教育事业放在首位61

保持总量平衡,调整产业结构63

第三章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工业和农业74

第一节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工业74

工业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74

我国工业化的进程和现状78

实现我国工业现代化的战略方针81

第二节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农业86

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86

我国农业的发展状况88

我国农业现代化的战略方针91

第三节发展社会主义第三产业97

第三产业的地位和作用97

我国第三产业发展的巨大潜力99

加快我国第三产业的发展102

第四章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106

第一节环境及环境问题106

环境及环境问题概述106

我国城乡环境问题的严酷现实109

环境的一般特征和对环境问题应该采取的正确态度110

第二节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是我们的基本国策112

环境保护和环境建设的实质112

社会主义制度能够解决自身的环境问题114

第三节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之间的辩证关系115

生态学与生态平衡115

生态环境与经济建设116

生态环境与人口控制117

环境保护和精神文明建设119

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辩证统一120

第四节解决中国的环境问题必须走自己的路121

有中国特色的环境保护政策121

我国城市的环境建设及综合治理123

我国农村的环境保护和生态农业的前景124

提高全民的环境意识,建设优美文明的城乡环境125

第五章建设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127

第一节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及其模式的比较127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127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模式比较128

第二节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体制模式134

我国原有经济体制的形成和演变134

我国原有经济体制的弊端和改革的必要性136

我国新经济体制的目标模式137

第三节经济体制改革的阶段性与步骤141

经济体制改革划分阶段的必要性和阶段的划分141

第一阶段经济体制改革的特点和成就142

双重经济体制模式下的矛盾与加快改革143

第四节深化改革,建立起新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146

新经济体制的性质和基本观念146

建立有计划商品经济新体制的基本框架152

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经济体制改革的关系154

第六章发展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157

第一节我国现阶段的所有制结构和经营方式157

社会主义所有制结构模式的沿革157

我国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客观必然性160

积极发展多种经营方式163

第二节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多种经济形式168

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经济的性质168

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经济的地位和作用169

社会主义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经济的性质、地位和作用170

发展多种形式的联合体所有制和股份制经济173

第三节社会主义的补充经济成分175

社会主义劳动群众个体所有制经济175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私营经济177

我国现阶段的中外合资企业、合作经营企业和外商独资企业179

第七章发展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182

第一节 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182

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182

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存在的必然性183

社会主义的计划经济和商品经济的关系187

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特点188

充分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是实现我国经济现代化的必要条件190

第二节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中的价值规律192

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192

社会主义经济中价值规律的作用194

社会主义的商品价格和价格体系196

第三节建立统一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计划体制200

建立统一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计划体制200

我国计划体制的基本点和计划管理形式202

第四节调节社会主义经济运行的经济机制204

社会主义经济的调节机制204

充分发挥经济杠杆的作用207

第八章增强社会主义企业活力,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211

第一节社会主义企业的性质、地位和作用211

社会主义企业是相对独立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211

社会主义企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215

第二节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搞好企业的生产和经营216

社会主义企业生产和经营的目的216

增强社会主义企业资金的增殖能力218

加强经济核算,增加企业赢利223

第三节增强企业活力,加强企业管理226

增强企业活力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226

实现企业管理的科学化和民主化,提高管理水平233

第九章建立和培育社会主义市场体系237

第一节社会主义市场的形成、发展及其作用237

市场是商品经济的产物237

社会主义市场的形成和发展238

社会主义市场的特点和作用239

第二节建立和培育社会主义市场体系243

社会主义市场体系及其构成243

商品市场244

资金市场248

技术市场250

劳务市场252

第三节积极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255

建立合理的价格体系,改革价格管理体制255

运用竞争规律,积极正确地开展竞争256

运用供求规律,自觉调控社会供求257

健全经济调节体系,加强宏观控制,完善运行机制259

第十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和消费262

第一节社会主义国民收入及其分配262

社会主义社会总产品、国民生产总值和国民收入262

正确处理积累和消费的比例关系264

第二节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267

按劳分配的必然性、性质和作用267

社会主义社会初级阶段个人消费品的分配271

共同富裕和一部分人先富起来273

第三节我国劳动制度和工资制度的改革277

平均主义是我国分配制度的主要弊端277

我国劳动制度的改革279

我国工资制度的改革282

第四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消费284

社会主义消费的性质和作用284

我国目前的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286

加强对消费的科学指导289

第十一章积极发展社会主义国家的对外经济关系291

第一节社会主义国家对外经济关系与自力更生291

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客观必然性291

对外开放与自力更生的关系295

第二节社会主义国家的对外贸易296

社会主义国家对外贸易的性质和特点296

社会主义国家对外贸易的作用及贸易方式299

改革我国的贸易体制300

第三节引进技术和利用外资302

引进先进技术302

利用外资305

第四节建立经济特区、经济开发区和开放沿海港口城市311

经济特区311

兴办经济开发区和开放沿海港口城市312

第十二章建设社会主义民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315

第一节坚持人民民主专政315

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315

社会主义民主是人类历史上最高类型的民主319

第二节改革政治体制,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323

我国现行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323

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和内容329

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原则和方法335

第三节加强社会主义法制336

法制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336

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和加强社会主义法制344

我国法制建设的重大进展346

第十三章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爱国统一战线350

第一节统一战线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法宝350

统一战线的基本理论350

新时期的爱国统一战线353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356

第二节发展新时期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359

发展社会主义的民族关系359

充分发挥知识分子的作用361

发展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关系364

贯彻党的侨务政策,发展爱国统一战线368

贯彻党的宗教政策,团结广大信教群众和宗教界爱国人士370

第三节“一国两制”是我国爱国统一战线的新发展372

“一国两制”的构想是对马列主义的新发展372

“一国两制”的内容375

“一国两制”构想的重大意义376

第十四章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加强思想道德教育379

第一节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379

文明观念的演变和发展379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382

第二节 加强新时期的理论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386

第三节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392

道德规范、道德行为和道德评价392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395

继承一切优良道德传统,同一切腐朽道德作斗争396

第四节加强社会主义纪律建设398

纪律及其作用398

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纪律建设399

第十五章普及和提高教育科学事业、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402

第一节发展教育事业、培养社会主义一代新人402

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402

教育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404

贯彻教育建设方针,改革教育管理体制406

第二节发展科学事业,推动社会主义文明的发展412

科学是推动历史进步的革命力量412

科学技术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413

贯彻科学技术方针,改革科学管理体制416

第三节发展文化事业,满足人民文化生活需要422

文化是人类的一种精神财富422

文化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422

贯彻文化建设方针,改革文化管理体制423

第十六章建设现代化国防,发展和平外交426

第一节国防现代化建设426

加强国防现代化建设的必要性426

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正规化的革命军队431

第二节我国的和平外交政策437

我国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437

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445

加强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合作447

第十七章坚持与改善党的领导,切实加强党的建设453

第一节坚持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453

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和党的领导地位453

党是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核心力量454

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456

第二节改善党的领导458

改善党的领导体制,实行党政分开458

改革党的领导方式,明确各级党委的职责460

调整党的组织形式和工作机构461

第三节在改革开放中加强党的建设462

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462

党要管党,从严治党465

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工作467

切实加强党的制度建设467

第十八章为振兴中华而努力奋斗470

第一节当代青年的历史责任470

发扬中国青年的革命传统470

肩负起时代赋予的伟大使命472

第二节争做一代新人474

树立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474

掌握建设社会主义的本领478

第三节艰苦创业、振兴中华480

艰苦创业、勇于献身480

振兴中华、奋勇前进482

后记484

1988《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王炳臣主编 1988 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1987 PDF版)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
1987 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1986年09月第1版 PDF版)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
1986年09月第1版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1988 PDF版)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
1988 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1989 PDF版)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
1989 成都: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1987 PDF版)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
1987 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1989 PDF版)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
1989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俄语自学课本(1983 PDF版)
俄语自学课本
1983 北京:商务印书馆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1991 PDF版)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
1991 北京:华夏出版社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1988 PDF版)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
1988 北京:解放军出版社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1988 PDF版)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
1988 东营:石油大学出版社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1989 PDF版)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
1989 北京市:北京大学出版社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1987 PDF版)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
1987 沈阳: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1987 PDF版)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
1987 北京:北京航空学院出版社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1989 PDF版)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
1989 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1987 PDF版)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
1987 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