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乡县衙与衙门文化》求取 ⇩

一、县名的由来及内乡县的概况1

(一)县名的由来及历史沿革1

(二)内乡县的概况2

二、内乡古县衙,历史活标本3

(一)县衙的历史沿革3

(二)县衙布局和主要建筑物的功能5

(三)县衙的历史价值12

三、内乡县衙匾联赏析14

四、元明清内乡县部分县官介绍19

元代19

明代20

清代24

五、内乡县部分县令诗选31

宿菊潭元好问31

内乡县斋书事元好问32

九日,读书山元好问32

内乡寒食即事张拱辰33

时事兼问菊潭事迹高以永33

九日县斋夜集高以永34

内乡春日漫兴高以永34

秋夜宿菊潭寄怀宝鼎望34

六、内乡县衙轶闻传说35

元好问访苦35

章炳焘修县衙的传说(6则)35

天子渠选树之争36

修照壁的风波36

严惩工头,打制石狮37

赢捐输罚,集资修衙37

工头与章县令38

陪父观看县衙39

严惩恶少39

重回内乡,筹款度日40

正月十六看太太40

县官父母进衙门,热闹冷清不一般41

七、内乡县衙部分文物介绍42

《三院禁约》碑42

国内罕见的孔子画像碑44

《恳恩怜恤》碑45

引水规约——榆关口堰碑45

“典重引年”匾47

“西带丹江”城门石匾48

国内罕见的标准量器——石斗50

匪类墩51

监狱井盖52

八、官制、衙门文化知识53

(一)职官制度53

官吏选拨的途径——正途、异途53

面试官员的四条标准——“身、言、书、判”54

清代授任官职核查的七项内容55

借补、署理和护理56

任官回避制度——“千里去做官”56

清代官缺制度——“冲、繁、疲、难”58

地方官的分配——拈阄和抽签58

地方官的任期——三年一任59

官吏的品级59

官吏的俸禄61

养廉银——清代高薪养廉的制度63

官吏的服饰66

官轿与仪仗——权力和等级的象征70

官吏的印信73

官吏的监察——惩治职务犯罪的制度74

官吏的考核——“上计”75

官员的奖惩76

对地方官的临时惩罚——摘印77

官衔、封阶与封赠77

官吏的休假78

官吏的退休——“大夫七十而致仕”80

官吏的终养——离职回乡奉养亲老81

官吏的丁忧——“父母之丧,三年不从政”82

(二)地方政区83

我国古代政区制度的演化83

“郡、县”的来历84

历代县等划分及县的数量表86

“乡”的来历87

“州”的来历88

“道”的来历88

“路”的来历89

“府”的来历89

“省”的来历90

清代地方政区的划分90

(三)清代地方衙门92

总督衙门92

巡抚衙门93

巡抚所属的布政使、按察使衙门93

道员衙门95

知府衙门96

直隶厅与散厅衙门97

知州衙门98

知县衙门101

幕友——地方官的参谋顾问106

长随——地方官的贴身心腹108

绅士——地方官的护官符108

(四)县官的名称、职权和公务活动110

“县官”一词的三种不同概念110

“县官”的称谓110

县官何以称为“知县”112

“父母官”源于南阳112

县官的六大职权114

1、教化百姓114

2、听讼断狱115

3、劝民农桑116

4、征税纳粮116

5、灾荒赈济117

6、兴学和科举117

地方官的公务活动118

(五)地方官的行为规范120

地方官的到任、宣誓和接印就职120

地方官的离任121

官场的戒约——官箴122

“公生明,廉生威”官箴刻石123

官场的语言——雅言124

官员的仪表125

见官的礼节125

官场上的尊卑126

(六)衙门的公务、公文运行129

衙门的作息129

点卯、早衙、晚衙131

皇帝诏令的种类131

地方衙门公文的种类132

公文的驿传134

衙门公文的管理134

印信的管理和封印开印制度135

(七)衙署、建筑、庙宇、石刻136

衙门的起源136

衙门的选址136

衙门的建筑规制137

衙门的建筑等级139

地方衙门和皇宫的异同140

地方官在衙署的生活起居140

地方衙门是怎样招待过往官员的142

“官不修衙”与“官修衙门客修店”142

衙门的照壁143

衙门石狮——权力和威严的象征144

须弥座——高贵和尊崇的象征144

衙门的石碑——官吏治绩的见证145

牌坊——标识导引和纪念性建筑146

花厅——生活起居及会客之所146

寺观、祠庙——官吏的精神支柱146

古代的城隍——民间的保护神147

文庙148

狱神庙、衙神庙和胥吏神148

中国古建筑的等级制度150

宫殿庙宇的墙为何是红色152

古建筑的木构架152

古建筑的木装修154

“五脊六兽”——古建筑的外部装饰155

(八)衙门与司法审判158

古代诉讼的程序158

清朝的地方审级161

中央司法机关——“三法司”163

何谓“三堂会审”164

州县衙门刑房书吏的职责165

何谓“八议”166

何谓“十恶不赦”167

何谓“干名犯义”罪168

清朝刑罚制度的新创设168

“五刑”的来历、演变和确定169

清代的法定刑具和笞、杖行刑数的计算办法169

秋审、朝审和热审171

验尸后何以“排衙”172

“秋后处决”的来历172

清末司法制度的改革173

监狱小史174

(九)衙门与赋税、户口、治安177

古代赋税制度的六次重大变革177

我国古代的人口调查179

中国最早提出只生一个孩子的人180

黄册和鱼鳞图册180

本色银、折色银、火耗银181

税契和税契的格式181

古代地方治安的管理183

(十)衙门与科举、教育185

科举制度185

科举考试的贡院和号房185

科考阅卷的弥封和誊录186

进士、举人、秀才名称的来历187

状元、榜眼、探花名称的含义187

状元是怎样产生的,我国有多少状元188

我国仅存的一份状元卷190

清代的“五贡”191

童生、廪生和附生191

国子监与儒学192

书院、社学和义学192

建坊旌表193

(十一)清官、贪官与衙门陋规194

清官廉吏的含义、标准与特性194

贪官的表现手段和特征195

“走门子”的来历197

“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的来历198

(十二)衙门与历法、节庆199

我国历史上的纪年法199

“年”、“元旦”和“春节”的来历200

国定“三大节”201

贴春联、贴门神的习俗202

吃饺子、给压岁钱的习俗203

元宵节燃灯习俗203

风雨沧桑闹春耕——打春的习俗204

清明节的习俗——祭先、踏青208

端阳节的习俗——吃粽子、划龙舟208

中秋节食月饼——合家团圆210

重阳节的习俗——登高、敬老210

冬至为何作为古代“三大节”之一211

古代节日简表212

补白18

官署楹联集萃18

嘲讽贪官的联语和碑文李仁瑞30

知足歌孔德成(孔子77代孙)128

参考书目213

后记215

1999《内乡县衙与衙门文化》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刘鹏九主编;内乡县衙博物馆编 1999 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