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科学研究论文集》求取 ⇩

二叠—三叠系界线问题&李子舜等1

三峡地区二叠—三叠系界线地层与地质事件&姚华舟等4

非史密斯地层学的试验研究&郭宪璞等11

自然年代学原理&季 强等19

祁连山东部早古生代地层学研究的新进展&周志强等26

中国北部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地层层序及地质对比&于青珊等33

中国非海相二叠—三叠系界线层型剖面研究&周统顺等45

北京周口店东岭子洞与新洞和山顶洞的对比&程 捷等54

北京周口店新发现的洞穴堆积物综合研究&田明中等59

长江三峡地区中三叠世植物群、古生态及植物分布与海陆变迁&孟繁松等64

四川龙门山区下泥盆统以腕足动物为主的介壳毯之成因模式&陈源仁71

华北蓟县团山子组(1700Ma)中的古元古代后生植物&朱士兴等78

马门溪龙(蜥脚类恐龙)的新发现&何信禄等83

四川自贡蜥脚类——新种&皮孝忠等87

祁连山东部早古生代沉积相及环境分析&赵江天等92

中国晚新生代孢粉植物群与环境变迁&童国榜等97

晚古生代特提斯区热带、亚热带植物群的东西分异&江新胜等104

北川金宝石老哇岩早中泥盆世海平面变化速率的古生物化石标志&王洪峰110

中国及邻区各地块中、新生代运动学特征与构造应力场&万天丰等119

地球自转速度变化与全球构造应力场演化&王成金等124

构造应力场控矿原理与应用&王成金等130

吉黑东部地壳形成演化&赵春荆等138

西藏特提斯喜马拉雅的沉积演化&王成善等146

滇西澜沧江缝合线研究&张翼飞等150

东特提斯多弧-盆系统演化模式&潘桂棠等157

东特提斯板块会聚边缘与岛弧造山作用&罗建宁等167

秦祁昆交界区地质构造特征及演化模式&徐强等176

秦岭形成的新模式和抽拉-逆冲岩片构造&杨志华184

秦岭-大别造山带中段的结构及其演化&彭练红等192

矿物表面微形貌及其表面结构的扫描隧道显微镜*SIM)研究&马哲生等198

华北地台北缘早元古时期的构造格架&王惠初等208

中国早元古代陆壳的破裂和焊接&白 瑾等213

胶东早元古代活动带构造演化&修群业等219

试论地球历史早期陆壳形成的动力学机制-涡旋构造&白 瑾等228

中国煤变质作用&杨 起等232

中国东部火山岩带特性与地球动力学讨论&陶奎元等241

滇西早石炭世科马提岩的发现、洋底高原序列的建立及其大地构造意义&方念乔等249

中国南大陆古地理与Pangea对比&许效松等256

内蒙古大青山造山变质杂岩及下地壳演化&李树勋等265

河北平山晚太古代阜平群一些主要变质岩类深熔特征的初步研究&程裕淇273

桐柏—西大别高压—超高压变质杂岩的变形与变质演化&熊保成等284

东秦岭大别高压-超高压变质带的时空分布与成因&游振东等293

大别山高压和超高压变质带的岩石学和年代学研究&张泽明等300

东秦岭大别高压超高压变质带中绿辉石超微结构的透射电镜研究&吴秀玲等307

安徽碧溪岭榴辉岩中绿辉石的显微构造特征及其流变学意义&韦必则等311

河南熊店榴辉岩稀土元素特征及其成因模拟&刘嵘315

大别山西段熊店地区韧性剪切构造带中榴辉岩的化学成份变化特征&韦必则等318

大别山高压超高压变质带榴辉岩中的熔融包裹体和原生流体包裹体&韩郁菁等324

南淮阳高压-超高压变质地体的变质作用特征及其P-T-t轨迹&周高志等329

华中高压变质带的形成时代&康维国等337

华中东部熊店和石马地区高压—超高压变质岩的U—Pb年代学&韩郁菁等343

滇西高原隆升问题的研究&张绪教等347

中国中条山铜矿峪早元古代变斑岩铜矿复合成矿作用&陈文明等353

中国陆(板)内地台活化型玉龙斑岩铜矿带地质特征及形成机制&陈文明等359

中国扬子地台西缘内带大型铜矿床的“叠加裂谷-多源-热水”成矿&吴健民等365

扬子地台西缘海相火山岩控矿特征&黄永平等368

扬子地台西缘及邻区裂谷(陷)成矿特征&刘肇昌等371

扬子地台西缘及邻区地体构造与金属成矿&刘肇昌等377

扬子地台西缘构造—成矿系列组合与大陆边缘构造成矿模式&刘肇昌等381

大陆边缘构造成矿模式—以扬子地台西缘铜多金属矿床为例&黎功举388

金牙金矿有机包裹体的发现及成矿作用探讨&马秀娟392

扬子地台周边及其邻区优质锰矿成矿规律&候宗林400

中国非金属矿床成矿规律&陶维屏407

中国北方高岭岩及其工业利用&郑直413

中国含煤盆地演化和聚煤规律&王仁农等418

华南大陆构造与铀矿省&周维勋425

燕辽地区火山热液型铀—金—多金属矿床成矿特征及分布规律&罗毅等430

青藏大冰盖及其对高原隆升和全球变化的贡献&韩同林等437

中国4Ma来气候的多重旋回模型&童国榜等450

当今全球增温的过去区域型&陈 云等458

郑州邙山晚更新世黄土地层与古环境&蒋复初等465

利用中国黄土中的碳同位素估计古温度&李同录等472

黄土碳同位素组成与古气候&孙建中等478

黄土替代性气候指标之一——全铁含量之转换&孙建中等484

晚更新世以来高分辨率的磁性地层学及环境磁学研究&孙知明等492

中国大陆区域稳定工程地质分区与评价&杜东菊等499

滨海区承压水开采压力场二次转换系统分析&崔光中等511

第三十届国际地质大会的信息管理系统&戴爱德等517

1996《地质科学研究论文集》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国家计委国土司,地矿部科学技术司编 1996 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