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凤县志》求取 ⇩

县情述要1

大事记5

建置志51

第一章 地理位置51

第二章 建置沿革52

第三章 县城53

第四章 基层政区54

第一节 沿革54

第二节 区情61

自然环境志69

第一章 地质69

第二章 地貌70

第一节 地貌分区70

第二节 主要山脉71

第三章 气候73

第一节 日照73

第二节 气温73

第三节 地温74

第四节 降水75

第五节 风76

第六节 物候76

第四章 水文78

第一节 地表水78

第二节 地下水80

第五章 土壤80

第六章 特异现象81

自然资源志83

第一章 矿藏83

第二章 植物85

第一节 森林85

第二节 粮油蔬菜86

第三节 药材86

第四节 花卉86

第三章 动物87

第一节 绝迹动物87

第二节 现存动物88

自然灾害志89

第一章 灾害记实89

第一节 旱灾89

第二节 涝灾93

第三节 冰雹97

第四节 霜雪冻98

第五节 虫鼠害98

第六节 地震99

第二章 抗灾救灾100

第一节 抗灾100

第二节 救灾103

人口志107

第一章 人口源流107

第二章 人口规模112

第一节 人口数量112

第二节 人口分布114

第三节 人口密度117

第四节 人口变动117

第三章 人口构成118

第一节 年龄构成118

第二节 性别构成120

第三节 民族构成120

第四节 文化构成121

第五节 职业构成122

第六节 病残人口122

第四章 婚姻家庭123

第一节 婚姻状况123

第二节 家庭状况123

第五章 计划生育124

第一节 机构队伍125

第二节 宣传教育125

第三节 节育绝育126

土地管理志127

第一章 管理机构127

第二章 土地资源128

第三章 国土宣传130

第四章 地政管理131

第一节 用地审批131

第二节 土地监察132

第三节 宅基管理134

第四节 调处仲裁134

第五节 土地征用134

农业志135

第一章 生产关系变革135

第一节 封建土地所有制135

第二节 土地改革136

第三节 农业合作社136

第四节 人民公社137

第五节 农业改革138

第六节 收益分配140

第二章 种植业141

第一节 耕作制度142

第二节 面积产量143

第三节 品种改良145

第四节 农作物保护146

第五节 农业区划148

第三章 养殖业148

第一节 经济地位148

第二节 家畜149

第三节 家禽152

第四节 水产152

第五节 疾病防治153

第四章 林业155

第一节 权属155

第二节 植树造林156

第三节 林木保护158

第四节 森林管理158

第五节 林产品生产159

第五章 副业165

第一节 采集狩猎166

第二节 小型企业167

第三节 劳务输出167

第四节 编织168

第五节 其它副业168

第六章 水利168

第一节 开渠引水169

第二节 蓄水工程170

第三节 提水灌溉173

第四节 河道治理174

第五节 水土保持176

第七章 生产工具178

第一节 传统工具178

第二节 农业机械179

工业志181

第一章 经营管理181

第一节 机构队伍181

第二节 管理体制181

第三节 生产水平182

第二章 手工业187

第一节 发展历程187

第二节 产品门类188

第三章 轻工业191

第一节 食品192

第二节 纺织缝纫194

第三节 印刷文化用品195

第四节 造纸加工196

第五节 木材加工197

第四章 重工业197

第一节 矿产建材198

第二节 机械200

第三节 电力201

第四节 化学205

特产志207

第一章 丹凤葡萄酒207

第一节 原料207

第二节 生产208

第三节 产品208

第二章 干鲜果品209

第一节 核桃209

第二节 社柳黄柿子213

第三节 沙果214

第四节 仙桃214

第三章 副食蔬菜215

第一节 鳖215

第二节 商芝215

第三节 香苜蓿215

第四节 黑木耳216

第四章 药材216

第一节 山萸216

第二节 麝香217

第三节 天麻218

第四节 桔梗218

交通志219

第一章 交通219

第一节 机构219

第二节 古道221

第三节 航道222

第四节 公路225

第五节 桥涵230

第六节 养护237

第七节 管理240

第二章 运输242

第一节 人力、畜力运输242

第二节 航运243

第三节 机动车辆运输245

第四节 管理250

第三章 邮电252

第一节 机构252

第二节 邮政253

第三节 电讯255

商业志257

第一章 集市贸易257

第二章 私营商业258

第一节 历史概况258

第二节 改造改革260

第三章 供销商业261

第一节 机构261

第二节 购销263

第三节 管理265

第四章 国营商业267

第一节 机构267

第二节 主导作用269

第三节 体制改革272

第五章 集体商业273

第一节 归口管理274

第二节 集体商业服务公司274

第六章 对外贸易275

第七章 粮食商业276

第一节 机构276

第二节 购销277

第三节 储运279

乡镇企业志282

第一章 行政管理282

第一节 管理机构282

第二节 职工队伍282

第二章 企业发展283

第一节 发展历程283

第二节 产值利税283

第三章 企业分布284

第四章 产业结构286

第五章 企业简介288

财税金融志293

第一章 财政293

第一节 机构293

第二节 体制293

第三节 收入294

第四节 支出296

第五节 国家财政补贴300

第六节 财政监督300

第七节 农业税301

第八节 公债303

第二章 税收304

第一节 机构304

第二节 税种305

第三节 税收307

第三章 金融309

第一节 机构309

第二节 货币310

第三节 民间借贷311

第四节 银行311

第五节 保险319

城乡建设志321

第一章 管理机构321

第二章 县城建设322

第一节 县城变迁322

第二节 市政建设323

第三节 房产管理326

第四节 县城规划327

第三章 村镇建设329

第一节 农村建设329

第二节 集镇建设330

第三节 乡村规划331

第四章 建筑事业331

第一节 建筑队伍331

第二节 建筑工程332

第五章 环境保护336

第一节 “三废”污染336

第二节 综合治理338

综合经济管理志第一章 计划339

第一节 机构339

第二节 计划管理340

第三节 工交企业管理341

第二章 综合协调342

第一节 县内协调342

第二节 对外协调344

第三章 经济体制改革345

第一节 工业企业改革345

第二节 商业企业改革346

第三节 农村体制改革346

第四节 企业内部股份制试点347

第五节 企业兼并347

第四章 工商行政管理348

第一节 机构348

第二节 企业登记348

第三节 经济合同管理350

第四节 经济检查351

第五节 个体工商业管理351

第六节 集市管理352

第七节 商标、广告353

第五章 审计353

第一节 机构353

第二节 审计监督354

第六章 技术监督355

第一节 机构355

第二节 标准化监督355

第三节 计量监督356

第四节 质量监督357

第七章 物价管理357

第一节 机构357

第二节 市场价格358

第三节 价格调整359

第四节 农产品成本调查360

第五节 物价检查362

第八章 统计363

第一节 机构人员363

第二节 国民经济综合统计363

第三节 农村经济调查365

第四节 人口统计366

第九章 物资366

第一节 机构366

第二节 购销366

第三节 木材管理367

扶贫志369

第一章 贫困状况369

第二章 扶贫道路371

第三章 扶贫投入372

第四章 扶贫措施372

第五章 扶贫效益377

第一节 资金效能377

第二节 脱贫效益377

第三节 改善生产条件379

第四节 振兴全县经济380

政权志381

第一章 旧政权及议会381

第一节 县衙、州同衙门381

第二节 县佐公署383

第三节 专署办事处383

第四节 设治局386

第五节 清及民国警务386

第六节 民国前司法387

第七节 “民意”机构388

第八节 选举“国大”代表389

第二章 权力机构390

第一节 选举390

第二节 各界人民代表会议391

第三节 人民代表大会392

第四节 人大常务委员会396

第三章 人民政府397

第一节 机构设置397

第二节 政务撮要402

第三节 民政406

第四节 劳动人事410

第五节 信访415

第六节 档案416

第七节 行政监察418

第八节 公安419

第九节 司法行政422

第四章 人民检察院425

第一节 机构425

第二节 刑事检察426

第三节 经济检察427

第四节 法纪检察427

第五节 监所检察428

第六节 控告申诉检察428

第五章 人民法院429

第一节 机构429

第二节 陪审员制430

第三节 刑事审判430

第四节 民事调解审判431

第五节 审判复查431

第六节 经济审判432

第七节 来信来访432

政党群团志433

第一章 中国国民党433

第二章 中国共产党435

第一节 地下党组织435

第二节 中共丹凤县委439

专录 “文化大革命”及拨乱反正452

第三章 政协丹凤县委员会456

第一节 机构456

第二节 参政议政457

第四章 群众团体458

第一节 农民组织458

第二节 青少年组织459

第三节 妇女组织463

第四节 工人组织465

第五节 科学技术协会466

第六节 工商业组织467

军事志471

第一章 军事地理471

第二章 军事机构473

第三章 兵役474

第四章 驻军476

第五章 地方武装478

第一节 乡勇478

第二节 红枪会478

第三节 民团479

第四节 国民兵479

第五节 自发武装480

第六节 民兵481

第六章 人民防空482

第七章 兵事记要482

第八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486

第一节 土地革命战争486

第二节 抗日战争487

第三节 解放战争488

第四节 军民关系490

教育志493

第一章 教育行政493

第一节 管理机构493

第二节 教育经费493

第三节 校舍设备495

第二章 私塾、义学、书院497

第三章 幼儿及小学教育499

第一节 幼儿教育499

第二节 小学教育500

第四章 中学教育509

第一节 私立中学509

第二节 公办中学510

第三节 民办中学514

第四节 农业中学514

第五章 中等专业教育514

第一节 师范教育514

第二节 “五·七”大学515

第三节 卫生学校515

第四节 职业中学516

第五节 技术培训学校516

第六节 农业广播电视学校516

第七节 盲聋哑学校517

第六章 业余教育517

第一节 农民业余教育517

第二节 职工业余教育520

第七章 教育质量523

第一节 德育523

第二节 智育524

第三节 体育530

第八章 教师队伍533

第一节 发展533

第二节 待遇537

第三节 培训539

第九章 勤工俭学539

文化志543

第一章 机构沿革543

第二章 民间文艺544

第一节 社火544

第二节 路灯会545

第三节 转坛546

第四节 曲艺546

第五节 魔术武术547

第六节 辅导547

第三章 戏剧548

第一节 剧团548

第二节 名老艺人550

第三节 旅丹演出552

第四节 剧院552

第四章 电影电视553

第一节 电影553

第二节 幻灯554

第三节 电视556

第五章 创作556

第一节 著述556

第二节 美术、书法、摄影559

第三节 民间工艺560

第六章 图书560

第一节 发行560

第二节 阅览561

第七章 新闻561

第一节 报纸561

第二节 广播562

第八章 扫黄563

文物旅游志566

第一章 古遗址566

第一节 先民聚落遗址566

第二节 城堡遗址567

第三节 矿冶遗址573

第二章 古墓葬574

第一节 汉墓574

第二节 宋墓575

第三节 明墓575

第三章 古建筑576

第一节 会馆群576

第二节 寺观庙宇578

第三节 书院584

第四节 庄院585

第五节 塔586

第四章 石窟及摩崖题记587

第一节 石窟艺术587

第二节 摩崖题记588

第五章 碑碣墓志589

第六章 文物藏品592

第一节 石雕592

第二节 石器593

第三节 青铜器593

第四节 兵器595

第五节 陶瓷596

第六节 古砖瓦597

第七节 印玺597

第八节 古币598

第九节 族谱600

第十节 古字画601

第七章 近现代文物602

第一节 革命遗址602

第二节 墙头标语604

第三节 革命文物604

第八章 旅游605

第一节 名人踪迹605

第二节 景点分布606

第三节 旅游开发608

附:“八景”、“十观”文物管理文件辑存612

科技志617

第一章 机构队伍617

第二章 科学普及618

第一节 科普宣传618

第二节 技术培训618

第三节 技术推广619

第三章 科技开发620

第一节 科研课题620

第二节 课题实施621

第三节 科技成果621

第四章 计量管理624

第五章 地震测报624

卫生体育志625

第一章 卫生625

第一节 机构625

第二节 医疗630

第三节 中药生产632

第四节 防疫保健633

第二章 体育637

第一节 传统体育637

第二节 学校体育638

第三节 职工体育639

第四节 农民体育639

第五节 竞技体育640

第六节 体育设施642

社会志643

第一章 习尚643

第一节 生辰643

第二节 婚俗644

第三节 丧祭647

第四节 续谱649

第五节 节日649

第六节 衣、食、住、行、用、礼653

第七节 革除陋习656

第八节 禁忌658

第九节 美风劭德659

第二章 宗教信仰660

第一节 道教660

第二节 佛教661

第三节 伊斯兰教661

第四节 基督教661

第五节 天主教662

第三章 地方语言663

第一节 语音663

第二节 方言670

第三节 语法修辞679

第四节 熟语681

第四章 民间传说683

人物志697

第一章 传略697

第一节 古代人物697

第二节 现代人物701

第二章 事略727

第三章 名表731

艺文志737

第一章 诗赋737

第一节 古体737

第二节 律诗744

第三节 绝句754

第四节 歌铭词赋763

第五节 新诗770

第六节 民歌童谣772

第二章 文论778

第一节 文言文778

第二节 白话文788

附录821

文书辑存821

资料辑存829

碑碣墓志842

题词匾联858

赞助修志名录862

后记863

1994《丹凤县志》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丹凤县志编纂委员会编 1994 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凤凰县志(1988 PDF版)
凤凰县志
1988 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凤城县志  3( PDF版)
凤城县志 3
凤城县志  1( PDF版)
凤城县志 1
凤山县志  下( PDF版)
凤山县志 下
来凤县志  8( PDF版)
来凤县志 8
来凤县志  7( PDF版)
来凤县志 7
来凤县志  6( PDF版)
来凤县志 6
来凤县志  5( PDF版)
来凤县志 5
来凤县志  4( PDF版)
来凤县志 4
来凤县志  3( PDF版)
来凤县志 3
来凤县志  2( PDF版)
来凤县志 2
来凤县志  1( PDF版)
来凤县志 1
凤台县志(1998 PDF版)
凤台县志
1998 合肥:黄山书社
丹凤潮(1995 PDF版)
丹凤潮
1995 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
凤阳县志(1999 PDF版)
凤阳县志
1999 北京:方志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