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实践》求取 ⇩

第一章可持续发展的来龙去脉1

第一节可持续发展的由来1

一、大发展产生了大问题1

二、新问题孕育了新思想5

三、两个重要的里程碑7

第二节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内涵10

一、基本概念10

二、可持续发展的内涵14

第三节可持续发展研究的近期进展16

一、研究机构增多16

二、研究内容拓宽17

三、研究方法优选18

第二章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基础19

第一节“老三论”和“新三论”19

一、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19

二、耗散结构论、突变论、协同论22

第二节人地关系论23

一、人地关系理论的演变和升华23

二、人地协调的原则及其实践意义26

第三章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因素29

第一节人口因素29

一、人口的双重作用29

二、可持续发展的人口要求32

第二节环境因素35

一、环境及其社会经济功能35

二、环境容量和环境的承载能力36

三、可持续发展的环境要求38

第三节资源因素40

一、自然资源及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40

二、可持续发展的资源要求44

第四节技术因素47

一、技术及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47

二、可持续发展的技术要求51

第五节制度因素54

一、制度的基本内涵54

二、制度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55

三、可持续发展的制度要求58

第四章可持续发展的产业选择60

第一节生态农业61

一、生态农业产生的背景61

二、生态农业的基本概念和原理61

三、生态农业模式64

四、生态农业的发展前景66

第二节清洁生产67

一、清洁生产的概念和理论基础67

二、工业企业的清洁生产69

三、清洁能源72

第五章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响应75

第一节消除贫困75

一、贫困的标准和定义75

二、贫困与发展和环境的关系77

三、消除贫困的责任和目标78

四、扶贫方式和脱贫模式79

第二节防灾减灾82

一、灾害的定义和分类82

二、自然灾害冲击人类社会的特征84

三、防灾减灾对策88

第三节优化人类住区92

一、人类住区的基本概念93

二、城市化和人类住区问题94

三、人类住区的优化103

第六章可持续发展的区域机制112

第一节可持续发展的空间属性112

一、地域差异性112

二、空间传播性115

三、空间竞争性116

四、空间系统性117

第二节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环境约束机制120

一、区域可持续发展与环境变化的关系120

二、环境约束机制的建立122

三、约束与反约束——发展中的平衡126

第三节区域PRED协调发展机制128

一、区域PRED协调发展的涵义128

二、区域PRED协调发展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130

三、区域PRED协调发展的指标体系131

第七章可持续发展的新世纪议程136

第一节全球《21世纪议程》136

一、《21世纪议程》的基本思想136

二、《21世纪议程》的主要内容136

三、《21世纪议程》的特点137

第二节《中国21世纪议程》139

一、《中国21世纪议程》的产生139

二、《中国21世纪议程》的主要内容139

三、《中国21世纪议程》的特点140

四、《中国21世纪议程》的实施142

第八章中国(区域)自然生态的可持续发展147

第一节中国(区域)生态环境在全球变化中的地位147

一、人类生存环境系统的一般分析147

二、中国生存环境的基本特点150

三、中国(区域)环境与全球环境的关系155

第二节中国(区域)环境与发展的历史回顾156

一、中国(区域)环境与农业文明的发展156

二、中国(区域)环境与工业文明的发展171

第三节中国(区域)环境现状与生态文明的建设和发展175

一、中国(区域)环境问题现状175

二、中国(区域)环境问题的原因简析177

三、中国(区域)环境演变趋势分析180

四、中国(区域)生态文明建设和发展181

第九章中国(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185

第一节中国(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在全球发展中的地位185

一、国家生存与经济社会发展的一般关系185

二、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与全球发展的关系191

第二节中国(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内部机制分析198

一、中国(区域)PRED的矛盾性198

二、中国(区域)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205

第三节中国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212

一、中国区域发展战略的回顾213

二、中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地域结构优化216

第十章中国山区和洪涝灾区的可持续发展226

第一节中国山区的可持续发展226

一、山区人地系统类型和特征226

二、山区人地系统稳定性228

三、中国山区发展的基本模式230

四、中国山区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措施236

五、中国山区经济持续发展案例研究239

第二节中国洪涝灾区的可持续发展245

一、中国洪涝灾区的时空格局和致灾原因245

二、中国洪涝灾区可持续发展的措施248

主要参考文献254

1998《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实践》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廖荣华编著 1998 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可持续发展评价理论与方法(1999 PDF版)
可持续发展评价理论与方法
1999 北京:科学出版社
可持续发展论(1997年03月第1版 PDF版)
可持续发展论
1997年03月第1版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可持续发展理论( PDF版)
可持续发展理论
北京:红旗出版社
减贫与可持续发展( PDF版)
减贫与可持续发展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1999 PDF版)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1999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为了上海的明天  上海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实践(1997 PDF版)
为了上海的明天 上海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实践
1997 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
绿洲生态农业持续发展的理论与实践(1998 PDF版)
绿洲生态农业持续发展的理论与实践
1998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实用技术(1998 PDF版)
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实用技术
1998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中小学环境教育理论与实践  迈向可持续发展(1998 PDF版)
中小学环境教育理论与实践 迈向可持续发展
1998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可持续发展概论(1999 PDF版)
可持续发展概论
1999 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1999 PDF版)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1999 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气象与可持续发展(1999 PDF版)
气象与可持续发展
1999 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可持续发展理论与实践(1998 PDF版)
可持续发展理论与实践
1998 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大气污染防治技术研究(1992 PDF版)
大气污染防治技术研究
1992 北京:科学出版社
持续农业和农村发展 SARD的理论与实践(1994 PDF版)
持续农业和农村发展 SARD的理论与实践
1994 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