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书法史》求取 ⇩

概述1

第一节 民国书法的历史背景2

一、“乾嘉学派”的影响2

二、“扬州八怪”的启迪3

三、“西学东渐”的效应3

第二节 民国书法的时代背景4

一、政治家的态度5

二、新文化运动与“美术革命”7

三、学术氛围7

四、民国书学学风的主要特征14

第三节 民国书法概观15

一、关于“三大块面”15

二、“两根主线”并非平行发展17

三、症结所在18

一、钢笔、铅笔的普及28

第一节 出现新问题28

第一章 民国时期书法的社会生活基础与市场28

二、白话文、新体诗与“汉字改革”29

第二节 民俗与书法31

一、红白喜事31

二、过房纸与结干亲31

三、递帖子与拜把子32

四、其他32

第三节 行业与书法33

一、中医与书法33

二、京剧与书法33

三、店铺与书法34

第四节 信札、文稿与书法35

一、信札35

二、文稿37

一、戴传贤与考试院38

二、冯玉祥与泰山刻石38

第五节 名人题字与刻石38

第六节 市场与收藏家40

一、市场40

二、收藏家、鉴赏家42

第二章 民国时期书法的艺术活动方式与氛围63

第一节 书法展览63

一、观念的改变63

二、书展地点的选择64

三、书展的形式64

四、具有书法展览性质的笔会64

第二节 书法社团与出版物65

一、金石书画兼有的学术性社团65

二、纯书法艺术性质的学术社团68

三、艺术交流兼商业性质的社团71

四、其他类型的出版物71

第三节 中外书法艺术交流72

一、中国书家在国外73

三、日本出版的书法刊物78

二、外国金石书画家来华78

四、关于文化交流机构79

第三章 民国时期书法教育的概况与发展101

第一节 私塾101

一、渊源101

二、民国时期的私塾与书法教育102

二、小学校的书法教育103

三、中等学校与中等师范的书法教育103

一、新式小学堂103

第二节 中、小学书法教育103

第三节 高等学校的书法教育105

一、高等师范105

二、综合性大学106

三、艺术科(系)与艺术院校107

第四节 业馀书法教育109

一、上海有恒心字社109

三、上海学友书画社110

二、贞社110

四、北京艺光国画社111

五、汉魏笔法研究社111

第五节 具有普及性质的碑帖、报刊与书籍111

一、常见碑拓本111

二、常见法帖112

三、上海有正书局112

四、雅俗共赏的《金石书画》114

五、《中国书学浅说》114

六、《汉字书法大纲》等114

第四章 民国时期书法研究的发展133

第一节 传统书学研究的延续133

一、碑学134

二、帖学136

三、著录137

四、字书138

五、史传139

一、殷墟卜辞140

第二节 出土新发现带来的书学新成果140

二、西北简牍143

三、敦煌晋唐写经144

四、汉魏南北朝墓志145

第三节 新方法新视角新课题146

一、新方法与传统方法相结合的实例146

二、崭新的一页148

一、以甲骨文入书168

第五章 民国时期以碑为主的创作风格168

第一节 重要的书法家168

二、以篆隶入书172

三、以南碑北碑入书177

第二节 有一定影响的书法家179

一、以篆、隶擅长179

二、以北碑入书181

一、以正楷著称191

第六章 民国时期以帖为主的创作风格191

第一节 重要的书法家191

二、以行书闻名192

三、以草书精到200

第二节 有一定影响的书法家201

一、楷书201

二、行书204

三、草书209

第七章 民国时期碑帖兼写、碑帖交融的创作风格225

第一节 重要的书法家225

一、碑帖兼写225

二、碑帖交融234

第二节 有一定影响的书法家238

一、碑帖兼写238

二、碑帖交融240

第一节 吴昌硕与“吴派”259

一、形成与影响259

第八章 民国时期五大书法流派259

二、艺术特征261

第二节 康有为与“康派”263

一、形成与影响263

二、艺术特征264

第三节 郑孝胥与“郑派”268

一、形成与影响268

二、艺术特征271

一、形成与影响272

第四节 李瑞清与“李派”272

二、艺术特征274

第五节 于右任与“于派”277

一、形成与影响277

二、艺术特征278

附一 民国书法艺术大事年表287

附二 民国书法家人名索引293

后记325

1998《民国书法史》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孙洵编著 1998 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