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舞蹈艺术史图鉴》求取 ⇩

第一编 古代舞蹈2

概述2

第一章 原始社会的舞蹈5

第一节 舞蹈的起源5

第二节 多元的舞蹈文化发祥地5

第三节 生殖崇拜的舞蹈7

第四节 图腾与舞蹈16

第二章 夏、商时期的舞蹈18

第一节 传说中的乐舞及夏代乐器18

第二节 夏代的舞蹈19

第三节 殷商的舞蹈19

第三章 雅乐舞蹈文化的高峰——西周、春秋战国时代的舞蹈25

第一节 西周雅乐舞蹈文化25

第二节 民间舞的兴盛27

第四章 俗乐舞蹈文化的高峰——秦、汉时期的舞蹈35

第一节 秦始皇与“角抵”35

第二节 汉代宴享歌舞及“以舞相属”35

第三节 总会仙倡,百戏杂陈36

第四节 工艺精品,汉风长存37

第五章 民族乐舞的大交流、大融合——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舞蹈47

第一节 三国时期的乐舞47

第二节 魏晋风流47

第三节 各族乐舞大交流56

第六章 燕乐舞蹈文化的高峰——隋、唐、五代时期的舞蹈66

第一节 唐承隋制,创新发展66

第二节 唐代创作的《坐部伎》、《立部伎》68

第三节 “丝绸之路”的乐舞交流78

第四节 对内对外的乐舞交流及影响88

第五节 五代十国时期的舞蹈艺术89

第七章 异峰突起的戏曲与民间舞——两宋、辽、金、西夏时期的舞蹈92

第一节 丰富多彩的“舞队”——民间舞92

第二节 宫廷“队舞”和表现人物故事的歌舞94

第三节 辽的舞蹈102

第四节 金的舞蹈108

第五节 西夏的舞蹈112

第八章 富有民族特色的元代舞蹈116

第一节 祭祀舞蹈和宫廷宴享舞蹈117

第二节 文物壁画中的元代乐舞形象121

第三节 元代民间舞126

第九章 向戏曲转化的民间舞及“家乐舞蹈”——明、清时期的舞蹈128

第一节 明清的民间舞及“家乐舞蹈”128

第二节 明清宫廷舞135

第三节 明清时期的对外乐舞交流143

第二编 近现代舞蹈148

概述148

第一章 清末至民初的舞蹈艺术149

第一节 太平天国时期的舞蹈149

第二节 清宫舞蹈家裕容龄151

第三节 带有半封建半殖民地色彩的舞蹈152

第二章 民国时代舞蹈文化的发展154

第一节 黎锦晖的儿童歌舞剧及歌舞154

第二节 中小学校的歌舞艺术155

第三节 明月歌剧社、梅花歌舞团及其他歌舞团155

第四节 外国歌舞团在中国158

第五节 土地革命时期的舞蹈158

第六节 “抗联”的舞蹈159

第一节 新秧歌运动和新型秧歌剧166

第三章 为创建新中国而战斗的舞蹈166

第二节 著名舞蹈家167

第三节 为民族独立解放而舞蹈的文艺团体178

第四节 为争取民主自由而斗争的群众舞蹈179

第五节 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舞蹈184

第三编 当代舞蹈188

概述188

第一章 中华当代舞蹈的继承与再创191

第一节 继承传统进行再创造192

第二节 借鉴外国经验发展民族舞蹈193

第二章 “文革”十年的畸形发展239

第三章 当代舞蹈的发展与创新时期241

第一节 “文革”后舞蹈艺术的复兴242

第二节 舞剧创作的新阶段242

第三节 舞蹈的多元化系列化发展243

第四节 蓬勃发展的社会舞蹈活动349

第五节 台湾、香港当代舞蹈的发展349

第六节 舞蹈教学与研究及舞蹈书刊的出版352

第四编 戏曲舞蹈364

概述364

第一章 宋杂剧中的舞蹈366

第二章 元杂剧中的舞蹈373

第三章 明代传奇表演的文武舞蹈378

第四章 清代地方戏中的舞蹈385

第五章 京剧中的舞蹈艺术396

第一节 京剧孕育成形到成熟时期的舞蹈艺术396

第二节 京剧鼎盛时期的舞蹈与四大名旦的贡献398

第三节 “北梅南欧”与“文武双绝”410

第六章 民族戏曲与地方戏曲中的舞蹈艺术416

第五编 民族民间舞蹈428

概述428

第一章 汉藏语系下属的民族和舞蹈430

第一节 汉藏语系——汉语语族下属的民族和舞蹈430

第二节 汉藏语系——藏缅语族下属的民族和舞蹈447

第三节 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下属的民族和舞蹈470

第四节 汉藏语系——苗瑶语族下属的民族和舞蹈478

第二章 阿尔泰语系下属的民族和舞蹈488

第一节 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下属的民族和舞蹈488

第二节 阿尔泰语系——满—通古斯语族下属的民族和舞蹈491

第三节 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下属的民族和舞蹈494

第三章 南亚语系下属的民族和舞蹈501

第四章 印欧语系下属的民族和舞蹈502

第五章 南岛语系下属的民族和舞蹈503

第六章 无定语系下属的民族和舞蹈506

第六编 东方人体文化514

概述514

第一章 人体文化典籍化的成果516

第二章 舞蹈学术交流的蓬勃开展522

第三章 东方人体文化整合研究的世纪意义532

第一节 舞蹈、武术与杂技综合研究的开拓532

第二节 秧歌运动的历史回响540

第三节 《大敦煌》与《太极之舟》的世纪意义542

第四节 迎接生命文化时代的到来544

第五节 惠泽大众 造福人类——东方人体文化国际研修大会召开545

图片目录548

编后记559

1997《中国舞蹈艺术史图鉴》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董锡玖,刘峻骧主编 1997 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