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性的飞跃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在我国的运用和发展》求取 ⇩

前言 张大中1

第一章对社会主义的再认识1

第一节 重新认识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1

一 马列主义经典作家对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的概括1

二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对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的再认识6

三 认清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重要特征的重大意义14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17

一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提出的依据17

二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特征21

三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24

四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26

五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意义30

第三节 “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34

一 “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34

二 “一国两制”的构想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发展36

三 “一国两制”的构想对列宁和平共处理论的重大发展42

四 “一目两制”的构想对统一战线理论的丰富和发展46

第二章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路线51

第一节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目标和总任务51

一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51

二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步骤65

三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发展战略67

第二节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72

一 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72

二 社会主义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77

三 是否有利于发展生产力是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83

第三节 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的总方针87

一 两个基本点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87

二 两个基本点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重要地位91

三 两个基本点的辩证关系97

四 坚持两个基本点必须注意防止和反对“左”右两种偏向100

第三章社会主义经济和经济体制改革104

第一节 社会主义的有计划商品经济104

一 商品经济不是社会主义的异物104

二 公有制是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基础108

三 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与商品经济不是对立的112

四 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可逾越的阶段116

五 社会主义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论断是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理论依据119

第二节 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123

一 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所有制的理论不是教条123

二 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127

三 坚持全民所有制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积极发展多种经济成份130

四 私营经济的适度发展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必要的和有益的补充133

五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多种经济成分在性质上与过渡时期的根本不同135

一 建立充满生机的经济体制是社会主义实践提出的新课题138

第三节 建立充满生机的经济体制138

二 建立充满生机活力的经济体制的理论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144

第四节 先富后富与共同富裕150

一 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150

二 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152

三 “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是按劳分配原则的具体运用155

第四章社会主义政治与政治体制改革165

第一节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165

一 商品经济是民主产生和发展的基础165

二 社会主义公有制决定了社会主义民主是人民民主169

三 社会主义民主是个历史发展过程171

四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民主建设174

第二节 无产阶级执政党建设180

一 在改革开放中加强党的建设180

二 党的建设要保证党的路线的贯彻182

三 在改革开放中切实加强党的制度建设185

四 在执政和改革开放中加强党的作风建设189

第三节 发展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193

一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爱国统一战线的性质与任务193

二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政治制度的特点和优势198

三 “一国两制”与爱国统一战线205

第四节 社会主义的新型民族关系与宗教问题208

一 社会主义的新型民族关系的建立208

二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新发展212

三 社会主义时期宗教问题的长期性219

四 三中全会以来恢复了宗教信仰自由的基本政策220

第五节 政治体制改革225

一 改革现行体制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根本问题225

二 权力过分集中、官僚主义严重、封建主义影响远未肃清,是我国政治体制的主要弊端228

三 建立高度民主、法制完备、富有效率、充满活力的政治体制是改革的长远目标231

四 政治体制改革的关键是党政分开232

五 正确划分权力、改革工作机构和人事制度、完善民主制度是当前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内容236

六 政治体制改革要实事求是,逐步地展开240

第五章社会主义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243

第一节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方针和根本任务243

一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概念和含义243

二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方针246

三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253

第二节 共同理想与最高理想256

一 理想是国家和民族的巨大力量源泉和精神支柱256

二 共同理想是现阶段动员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武器263

三 共产主义理想是一种科学的、崇高的社会理想268

第三节 社会主义现阶段的道德层次和道德建设272

一 社会主义道德概念的提出,是对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重大发展272

二 社会主义道德层次性的理论,是对社会主义现阶段道德结构认识的深化279

三 “五爱”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283

四 克服平均主义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288

第四节 改革科技体制,繁荣科学技术290

一 科学技术的属性和作用290

二 科技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295

三 科技体制改革的主要成就302

第五节 改革教育体制,发展教育事业306

一 马克思主义的教育思想是教育改革的理论依据306

二 改革基础教育310

三 改革高等教育中不合理的制度314

四 动员全社会办学,采取多种渠道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320

第六章对外开放和外交政策322

第一节 对外开放是我们的基本国策322

一 科学地确定了对外开放的总方针322

二 对外开放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必要条件327

三 开创了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格局332

四 丰富和发展了对外开放的基本原则335

第二节 按照四项原则发展同外国政党的友好关系339

一 恢复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党的关系的理论339

二 四项原则的科学含义348

三 同其他国家的共产党和进步政党友好关系的新发展351

第三节 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355

一 不结盟,不同任何大国或大国集团建立战略关系,尊重一切国家的独立自主权利355

二 国与国之间必须遵循和平共处五项原则361

三 加强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和合作366

四 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369

第四节 和平和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问题373

一 “和平和发展”是对当代国际战略思想的概括373

二 “和平、发展”与建国以来我国国际战略的演变379

三 争取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战略途径387

1989《历史性的飞跃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在我国的运用和发展》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北京市科学社会主义学会编 1989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