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建设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理论与实践》
作者 | 张天荣主编 编者 |
---|---|
出版 | 长沙:湖南出版社 |
参考页数 | 283 |
出版时间 | 1991(求助前请核对) 目录预览 |
ISBN号 | 7543802031 — 求助条款 |
PDF编号 | 84687878(仅供预览,未存储实际文件) |
求助格式 | 扫描PDF(若分多册发行,每次仅能受理1册) |

第一章历史转折关头的中国共产党1
一十月的胜利:中国共产党人自己纠正了“文化大革命”的错误1
(一)“文化大革命”使党的建设遭受严重挫折1
(二)中国共产党自己结束了“文化大革命”4
二历史重任与中国共产党面临的严峻局面5
(一)党在结束“文化大革命”后的历史重任5
(二)中国共产党遇到了新的严峻考验6
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党的建设的历史性转变8
(一)党召开中央工作会议8
(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10
(三)党实现了历史性转变14
第二章拔乱反正,重新确立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16
一党内对“两个凡是”错误方针的抵制16
(一)华国锋提出“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17
(二)党内对“两个凡是”错误方针的抵制与批判18
二“真理标准”大讨论,全党思想大解放20
(一)“真理标准”大讨论的实质21
(二)邓小平热情支持“真理标准”大讨论22
(三)“真理标准”大讨论的意义24
三重新确立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问题是正确评价毛泽东同志和毛泽东思想26
(一)邓小平论正确评价毛泽东同志和完整地、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26
(二)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对毛泽东的评价和对毛泽东思想的科学概括30
四学哲学是端正党的思想路线的理论基础33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33
(二)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理论基础34
(三)毛泽东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提出和解决了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问题35
(四)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牢固确立、端正党的思想路线的理论基础38
第三章新时期党的建设总目标的确立40
一 否定“以阶级斗争为纲”,党的工作中心的战略转移40
二 否定“五十字建党大纲”,确立新时期党的建设的总目标48
三 坚持“党的建设要保证基本路线的贯彻执行”这一指导思想,把党的建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55
四 总结当代国际共运的经验教训,明确现阶段加强党的建设的根本指导思想和前进目标60
第四章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70
一 四项基本原则的提出,执政党政治方向的规定70
二 坚持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77
三 改善党的领导的根本问题是党的制度建设82
四 确立党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的原则88
五 对党政职能分开问题的探索90
六 正确处理党同民主党派和群众组织关系的新原则93
七 确立基层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地位100
第五章健全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和制度104
一 确定“在高度民主的基础上实行高度集中”的原则104
二 “禁止任何形式的个人崇拜”的规定和理论114
三 完善集体领导的原则,反对个人专断120
四 制定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的政治纪律125
五 制定贯彻民主集中制的程序规定133
第六章确立新时期干部队伍建设方针和干部制度的改革138
一 适应新形势确立干部队伍“四化”的方针138
二 实行干部制度改革,坚持新老干部的合作交替147
三 依靠党的领导集体选拔和培养忠于马克思主义的接班人155
第七章坚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166
一批判在党的性质问题上的资产阶级自由化倾向,坚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166
(一)在新时期坚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166
(二)在社会主义初级阶级,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168
(三)坚持、捍卫党的性质,必须正确认识和充分肯定党的主流和本质173
(四)坚持党的性质,必须着力按党员标准解决党员“合格”问题,保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179
(五)坚持党的性质,必须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思想184
二提出积极培养和发展生产第一线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入党的方针185
(一)新时期党员发展方针的提出和完善185
(二)新时期党员发展方针的基本含义188
(三)新时期党员发展方针的理论与实践依据191
第八章确立新时期党风建设的方针、原则和措施196
一提出“执政党的党风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的论断196
(一)这个重要论断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几十年的历史总结197
(二)这个重要论断深刻地揭示了执政党党风建设的重要性200
二提出党风建设同廉政建设并重的方针205
(一)执政党的党风建设必须同廉政建设并重205
(二)赵紫阳割裂这个方针给党风建设造成严重不良后果208
(三)邓小平主张把党风建设与反腐败斗争结合起来209
三贯彻从严治党的方针和措施212
(一)从严治党是党风建设的一项基本方针212
(二)在改革开放中坚持从严治党213
(三)执政党第三代领导集体从严治党得民心217
四走不搞政治运动而靠改革和制度建设来端正党风的新路子219
(一)政治运动不是党风建设的正确途径219
(二)从根本上端正党风要靠改革和党的制度建设221
第九章重新强调党的群众路线,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226
一 总结1989年春夏之交政治风波的教训,提出加强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的重大问题226
二 提出密切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首要问题是保证决策和决策的执行符合人民利益的观点228
三 疏通和拓宽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渠道238
第十章确立正确处理党际关系的新原则255
一 对处理党际关系历史经验教训的反思255
二 正确处理党际关系的新原则与实践269
后记283
1991《党的建设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理论与实践》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张天荣主编 1991 长沙:湖南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
- 历史巨变中的伟大工程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建设的理论和实践
- 1998 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
-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中央和中央领导同志有关党的建设的论述
- 1984 中共陕西省党校党建教研室
-
-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 1989 北京:中国展望出版社
-
- 第二次飞跃-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其实践
- 1988 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
-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经济建设方针政策
- 1986 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
-
-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经济建设方针政策
- 1987 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
-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大事记
- 1987 北京:红旗出版社
-
- 打官司手册
- 1992 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
-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宣传工作文献选编
- 1989 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
-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政治体制改革的理论与实践
- 1989 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
-
-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政治体制改革的理论与实践
- 1987 北京:春秋出版社
-
-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新名词术语辞典
- 1992 济南:济南出版社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 PDF文字可复制化或转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