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交通网络规划》求取 ⇩

目录1

第一章 概论1

第一节 区域交通网络规划的内涵2

一、区域交通网络的构成2

二、区域交通网络的“环境”3

三、区域交通网络的“层次”3

第二节 关系系统4

一、系统与环境的关系4

二、系统的层次关系5

三、系统的结构关系6

四、路网与枢纽的关系7

第三节 交通网络规划方法的发展过程及“方法论”简述8

一、发展过程8

  二、“方法论”简述10

第四节 定量方法的基础18

一、两类矩阵体系19

二、关系系统与数据系统的相互对应——定量研究方法的基石21

三、数据系统的结构22

第二章 交通运输的特点24

第一节 交通运输的发展过程24

一、交通运输业发展的几个阶段24

二、经济发展与交通发展的相关关系26

一、概述33

第二节 水上运输33

二、我国水上运输存在的主要问题35

三、水上运输的优势37

第三节 铁路运输41

一、概述41

二、铁路运输的优势44

三、铁路运输发展趋势47

第四节 公路运输47

一、公路运输的发展阶段48

二、我国公路运输现状及存在问题49

一、概述51

第五节 航空运输51

三、公路运输的优势51

二、航空运输的优势53

第六节 管道运输56

第三章 区域交通规划的基本原理58

第一节 基本概念58

一、区域的定义58

二、交通网络58

三、区域交通规划62

第二节 规划的基本原则62

一、经济交通均衡发展62

二、综合运输协调发展63

三、以经济为准绳,讲究高效益63

第三节 规划工作程序及主要内容64

四、系统分析、整体优化64

一、社会经济发展规划65

二、诊断65

三、资料收集65

四、运输量的预测66

五、规划方案的设计66

六、规划方案的评价67

第四章 社会经济与交通68

第一节 综述68

第二节 近期国外对经济与交通采用的模型案例69

一、荷兰国货运需求模型69

二、葡萄牙国货运供需模型71

三、葡萄牙国客运供需模型76

四、委内瑞纳国的供需分析方法77

第三节 近期国内对经济与交通采用的模型案例79

一、全国的供需分析模型思路79

二、江苏省的供需模型与输出入模型82

第四节 供需关系的动态性分析90

第五章 基础资料的调查与搜集92

第一节 常用O—D调查方法简介92

一、直接调查法92

二、非直接调查法94

第二节 非直接调查法的理论与实践95

一、调查模式与O—D流间的机理95

二、非直接调查法的实践97

一、常规指标的调查100

第三节 物资产耗量的调查100

二、非常规指标的加工101

三、调查数据的调整102

第四节 其它资料的调查与搜集102

一、常规经济指标的调查102

二、铁路运量O—D矩阵边际量103

三、民航与管道的运量O—D矩阵103

四、其它交通资料的调查103

五、影响客运分析的变量调查104

六、技术调查105

一、投入产出模型及其利用106

第六章 交通供需模型106

第一节 需求模型106

二、物流O—D矩阵117

第二节 分流模型122

一、运量O—D矩阵的概念122

二、分流模型123

第三节 运量方式分担与综合优化130

一、货运方式分担模型131

二、模型的建立与应用131

三、运输费率135

四、综合优化138

一、内河航道网规划方案确定的方法142

第一节 内河航道通过能力142

第七章 线路通过能力142

二、提高内河航道通过能力的措施150

三、内河航道通过能力计算方法157

第二节 公路的通行能力和输送能力165

一、概述165

二、路段通行能力171

三、交通量、交通密度与平均车速178

四、公路的输送能力180

第三节 铁路通过能力182

一、铁路运输的一般特点182

二、铁路通过能力183

三、铁路通过能力的加强199

第八章 预测200

第一节 预测问题200

第二节 交通需求预测201

第三节 运量预测202

一、总量预测202

二、O—D流预测206

三、运产系数分析209

第九章 运量的网络分配215

第一节 线路配流方法215

一、前言215

二、非平衡模型216

三、平衡分配模型222

第二节 区内运量分析223

一、“线”与“面”的概念223

二、短途运量计算223

三、短途运量在网络流上的迭加225

四、城市出入口流量迭加系数230

第三节 枢纽及线路O—D分析230

一、枢纽分析230

二、线路O—D矩阵分析232

第十章 区域交通运输网络规划方法234

第一节 规划的基本观点234

一、运输线路布局236

第二节 交通运输网布局236

二、运输枢纽布局239

第三节 运输网络布局的方法245

一、节点规划法245

二、线路规划方法251

第四节 运输网络等级规划256

一、枢纽发展规模256

二、交互式方法257

三、优化方法259

第十一章 运输网络规划评价264

第一节 德尔斐法265

一、群的成员266

二、调查表的设计268

三、调查数据的统计处理269

一、运网的整体评价指标270

第二节 运网规划评价指标270

二、不同运输方式的比选指标274

第三节 偏好分析方法275

一、偏好的量化标度275

二、元素无偏情况下的权系数计算276

三、元素有偏时的权系数计算283

第四节 综合评价291

一、综合评分法291

二、理想点法292

三、模糊综合评价方法296

一、前言302

第十二章 规划效应分析302

第一节 交通对国民经济的反馈作用302

二、相关关系分析303

三、网络诱增分析305

四、部门结构优化方面307

第二节 交通吸引313

一、概述313

二、公路交通吸引产生的机理314

三、公路交通吸引的影响因素315

四、公路交通吸引分析315

第一节 江苏省交通运输网络现状323

一、网络布局323

第十三章 江苏省交通运输规划案例323

二、公路、内河航道是综合运输网的主力324

三、交通运输线路技术等级低,通过能力小,负荷沉重324

第二节 交通网络划分325

第三节 基础资料的调查与搜集325

一、主要内容与指导思想325

二、物资产耗量及常规经济指标的调查329

三、O—D初值矩阵调查330

四、其它资料的调查331

第四节 O—D矩阵的形成与预测332

一、物流O—D矩阵的建立与预测333

二、运量O—D矩阵的建立与预测334

三、枢纽转运O—D矩阵335

四、线路O—D矩阵343

第五节 网络流343

一、线路容量及分析344

三、现状网络流的结果与分析346

四、未来网络流的计算方法346

五、交通吸引分析347

第六节 干线公路、水运规划方法与方案349

一、运网规划方法与过程349

二、2000年公路主干线、航道主干道建议方案349

三、枢纽点规划分析354

参考文献355

二、基年的配流方法445

1992《区域交通网络规划》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何显慈,符冠军,胡列格等编著 1992 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