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的折射 中国山水画与隐逸文化》

第一章 隐逸文化:中国历史上一个独特的文化现象1

第二章隐逸之风的高涨和山水画的兴起(晋、宋时代)8

第一节 沧海横流与隐逸之风的高涨8

第二节 玄学激荡与隐逸心态的变化14

第三节 隐逸诗人之宗陶渊明21

第四节 山水方滋与山水画的兴起25

一、山水有清音25

二、山水以形媚道:中国山水画特质的决定和理性的起点29

第一节 入可为官,退可归隐43

第三章玄佛合流与水墨山水画的出现(唐初、中期)43

第二节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47

第三节 水墨山水画的文化意义56

第四章隐逸之风的再度兴起与山水画的高度成熟(唐末、五代、宋初)62

第一节 历史的惊人相似62

第二节 百代标程、照耀千古的荆、关、李、范、董、巨65

第五章文人干政与山水画的保守、复古和变异(北宋中后期、南宋)84

第一节 退隐之风渐息与保守、复古之风趋浓84

一、经世致用的文艺思潮85

二、词坛的婉丽清空与画坛的林泉高致89

三、文化复古之风92

第二节 林泉高致104

第三节 沾溉后世的苏轼画论113

第四节 风神萧散与米氏云山118

第五节 “偏安一隅”与“马一角”、“夏半边”124

第六章靡然向隐与抒情写意山水画的高峰(元)132

第一节 辱于夷狄之变与文人的靡然向隐132

第二节 隐不绝俗与元画的主要特点141

第三节 元代抒情写意山水画风的开创者赵孟頫144

第四节 先仕后隐的黄公望与元代山水画的成熟152

第五节 写胸中逸气的倪瓒157

第六节 渔樵隐逸话吴镇、且仕且隐说王蒙161

第七章反隐逸的强权政治与明代山水画的波平流泛168

第一节 强权政治文化与商业经济发展下的明代山水画坛168

第二节 明四家与吴派山水171

第三节 游戏禅悦与“南北宗论”——董其昌、陈继儒以禅论画175

第八章遗民郁愤与山水画的末世情结198

第一节 天崩地解与遗民郁愤198

第二节 栖心佛老与空灵凄清、纵横排?和师古守法200

1998《精神的折射 中国山水画与隐逸文化》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陈传席,刘庆华著 1998 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中国山水画的透视(1981 PDF版)
中国山水画的透视
1981 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当代中国大学的文化与精神( PDF版)
当代中国大学的文化与精神
山情逸魂:中国隐士心态史(1999 PDF版)
山情逸魂:中国隐士心态史
1999
归去来兮:隐逸的文化透视(1995 PDF版)
归去来兮:隐逸的文化透视
1995
隐逸的火焰( PDF版)
隐逸的火焰
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
中国诗学与传统文化精神(1990.01 PDF版)
中国诗学与传统文化精神
1990.01 成都市:四川人民出版社
中国文化的非主体精神(1993 PDF版)
中国文化的非主体精神
1993 广州:广州出版社
中国隐逸文化(1997 PDF版)
中国隐逸文化
1997 长沙:湖南出版社
中华传统文化与爱国精神(1995 PDF版)
中华传统文化与爱国精神
1995 西安: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
日出日落:香港问题一百五十六(1997 PDF版)
日出日落:香港问题一百五十六
1997 北京:新华出版社
中国隐士与中国文化(1943 PDF版)
中国隐士与中国文化
1943 上海:中华书局
归去来兮  隐逸的文化透视(1995 PDF版)
归去来兮 隐逸的文化透视
1995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中国山水的艺术精神(1994 PDF版)
中国山水的艺术精神
1994 上海:学林出版社
精神文化与人(1989 PDF版)
精神文化与人
1989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礼的精神  礼乐文化与中国政治(1990 PDF版)
礼的精神 礼乐文化与中国政治
1990 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