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钟书与中国文化精神》
作者 | 臧克和著 编者 |
---|---|
出版 | 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
参考页数 | 270 |
出版时间 | 1993(求助前请核对) 目录预览 |
ISBN号 | 7805792100 — 求助条款 |
PDF编号 | 83202178(仅供预览,未存储实际文件) |
求助格式 | 扫描PDF(若分多册发行,每次仅能受理1册) |

1.1“与天为徒”1
小引一、“类”与“型”:钱钟书文化哲学思想中的“类意识”1
——1.2“科学是对类的意识”2
——1.3“类”的联系3
——2.1“连类”与“对偶”4
——2.2“词肥”与“义瘠”5
——2.3“一”与“不一”7
——3.1“以类评文”8
——3.2“在水一方”9
——3.3追溯原“型”10
——3.4考察流变12
1.《管锥编》关于“登高望远”文学类型的拈出及阐释16
——1.1“登高望远”作为文学意境之诞生16
二、“望”字取象:“登高望远”的文学母题及其意象流转16
——1.2“登高望远”作为文学类型的表现形态17
——1.3“登高望远”作为文学类型的心理基础18
——2.“登高望远”类型的语言文化哲学疏证——2.1“登高望远”作为文学类型的语言表象20
——2.2“登高望远”作为一种祭祀仪式21
——2.3“登高望远”蕴含的情感辩证法25
——3.“登高望远”之象的转型:“在水一方”27
——3.1“河水”意象的变型之一:“道阻且长”27
——3.2“河水”意象的变型之二:“既清且浅”28
——3.3“河水”意象的变型之三:“此岸”即“彼岸”28
三、汉字之取象·诗歌之拟象·易理之立象:钱钟书“易象”文化哲学思辨录31
1.“象”之对应于义理、词章、考据(31)——31
2.古汉字取象即“语象原”之特征(34)——31
3.汉字之具象与易理之立象异同辨(37)——31
4.汉字取象与诗之拟象异同辨(42)——31
5.诗之拟象与易之立象异同辨44
1.“一切历史都是现代史”(49)——49
2.“衣”:中国“文章”之精神(52)——49
3.“诗”:中国造艺之精神(58)——49
四、“不信人间有古今”:钱钟书论汉语文字可得“打通”中国学术思想49
4.“豕”:中国文化里“猪八戒”取象的原型意义61
五、“南学北学,道术未裂”:钱钟书关于地域学术思想的“打通”65
1.学人间关于南学北学异同论(65)——65
2.南北地域与两种学风的联系(70)——65
3.南学北学研究方法论72
六、“小学”与“诗学”:钱钟书关于义理、词章、考据的“打通”76
1.“沿波讨源”与“推本穷末”(77)——76
2.“出乎其外”与“入乎其内”(81)——76
3.“历时比较”与“横向沟通”(84)——76
5.“一边”与“多边”(93)——89
4.“知常”与“通变”89
6.“反者道之动”95
七、“异质同构”:《管锥编》里所特别注重的一种联系99
1.“异质同构”论的语言训诂学意义(100)——99
1.1“背出分训”(100)——99
1.2“偏转流变”(105)——99
1.3“词同质异”(105)——99
1.4“语段意合”(108)——99
2.“异质同构”论的美学文艺学意义(110)——99
2.1“比喻有两柄而复具多边”(111)——99
2.2“庸音”“嘉句”共济一章(113)——99
2.3“情感杂糅”于一体(114)——99
2.4“相反相违”之“二重性格”同在一人之身115
2.神:鬼怪神灵、分合流变(124)——118
八、灵·神·疾:《管锥编》宗教思想疏证118
1.灵:巫一体双边、一身二任(118)——118
3.疾:巫蛊术的两大类型131
九、中国“说部”叙事智慧的总结:《围城》文化哲学谈屑143
1.中国“说部”叙事智慧的两条主线(143)——143
2.《红楼梦》→《围城》:“太虚幻境”到“存在虚无”(144)——143
3.《儒林外史》→《围城》“生命漂泊”到“人生失落”(148)——143
4.“无由接近”的“城堡”与“无以冲出”的“围城”152
十、“句样”:民族思维的语言表象与深层结构155
1.小引(155)——155
2.“句样”范畴论156
3.“句样”“句型”异同论(157)——156
4.“句样”生成论(160)——156
5.“句样”考察价值论168
1.1“胡言”之语源(183)——182
2.从“风土”到“月旦”(183)——182
十一、“风土”到“月旦”:从“胡言”一词的语源学考索看钱钟书对汉语词汇学理论的贡献182
1.汉语多“胡言”(182)——182
2.1“胡言”的两层派生基础185
十二、句法·句型·本文·互文:“圆解”的实现方式187
1.《管锥编》所使用的语言学概念系统(187)——187
2.句法(190)——187
3.句型(196)——187
4.本文(202)——187
5.互文206
十三、建构世界的语言:钱钟书语言谐趣论215
1.“滑稽”的训诂学意义:“谐”、“不谐”(215)——215
2.“滑稽”的语段类型:音之谐、形之谐、意之谐(218)——215
3.“滑稽”的心理基础:“无碍”、“鸱夷”、“格式塔”225
3.11“照其能”(239)——231
4.8“长谣”(246)——231
4.7“虚往实归”之所本(245)——231
4.6“息”(245)——231
4.5“梦”及《管锥编》所用校勘术语(244)——231
4.4“若无毛质”之所本及《管锥编》之“体”之“用”(244)——231
4.3“争气负高”(243)——231
4.2“自注”之体例(242)——231
4.1“因”:作为释典语言(241)——231
3.13“隐”与“彰”(241)——231
3.12“漱石枕流”(240)——231
十四、“管”与“锥”:《管锥编》校疏杂志甘馀则231
3.10“乐英”(238)——231
3.9.“妍蚩”(238)——231
3.8“举动多宜”(237)——231
3.7“昌言”(236)——231
3.6“缀百氏”(236)——231
3.5“喑哑”(235)——231
3.4“杀君马者路旁儿”(235)——231
3.3“刺谬”(234)——231
3.2“士无不贤不肖”(234)——231
3.1“垂髯”(233)——231
4.9“分张”(246)——补订1.“出门西向笑”之所出(246)——补订2.义理、词章、考据打通举隅(247)——补订3.“情感中自具辩证”(249)——补订4.“观物由整体到局部”249
十五、《管锥编》读书杂志三则250
(一)中国画论疏要250
(二)论《太平广记》257
(三)论《史记会注考证》263
1993《钱钟书与中国文化精神》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臧克和著 1993 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
- 晚唐钟声 中国文化的精神原型
- 1996 北京:东方出版社
-
- 钱钟书散文
- 1997年07月第1版 浙江文艺出版社
-
- 中国现代文选丛书 钱钟书选集
- 香港文学研究社
-
- 钱钟书和他的《围城》 美国学者论钱钟书
- 1991 北京:中国和平出版社
-
- 中国诗学与传统文化精神
- 1990.01 成都市:四川人民出版社
-
- 中华传统文化与爱国精神
- 1995 西安: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
-
- 钱钟书杨绛散文
- 1997 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
- 钱钟书与近代学人
- 1998 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
-
- 钱钟书
- 1990 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
- 中国传统文化精神
- 1997 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
-
- 真精神与旧途径 钱钟书的人文思想
- 1995 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
-
- 记钱钟书与《围城》
- 1986 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
- 中国女教授
- 1995 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
-
- 精神文化与人
- 1989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 钱钟书传
- 1992 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 PDF文字可复制化或转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