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学与传统文化精神》
作者 | 韩经太著 编者 |
---|---|
出版 | 成都市:四川人民出版社 |
参考页数 | 379 |
出版时间 | 1990.01(求助前请核对) 目录预览 |
ISBN号 | 7220007183 — 求助条款 |
PDF编号 | 89922578(仅供预览,未存储实际文件) |
求助格式 | 扫描PDF(若分多册发行,每次仅能受理1册) |

目录1
导论1
一、文化反思的反思与古典诗学研究的现代化课题2
上编 诗——民族文化的表征3
第一章3
感物吟志:古典诗学的感应特质及其文化内蕴3
二、宏观:在诗与哲学的交壤层面4
一、古代艺术情感论所体现的哲学意识4
三、创造性阐释的客观价值7
二、内化摹仿:古典诗歌创作的基本原理14
三、情景二元:对一种阐释模式的再认识28
体验与超越:主体世界的建构40
第二章40
一、互补主题:人生课题的裂变、延伸与跃迁42
二、抒情基调:怡乐于忧思悲愁60
三、典型境象:幽独者的隐喻与象征世界76
四、简短而必要的结语90
第三章93
辞达之旨与不言之妙:诗歌语言的创造93
一、“辞达而已矣”:诗的自觉与困惑94
二、言意之辩、清谈:诗的语言与哲学的语言111
三、隐秀:穷情写物而“别有感发”127
第四章143
人文环境与文化观念:诗学理论的形态结构与价值范畴143
一、诗话漫评:诗学外衍现象分析145
二、司空图《诗品》辨说:多种文化因子的内凝160
三、“神韵”说探微:文化价值观念的演化轨迹174
下编 诗学演进与文化变迁195
第五章195
和而不同的观念与体用不二的精神:儒家诗论195
辨析195
一、乐教传统:感化主义的文化源渊197
二、和而不同:儒家仁学与诗学体用观212
三、乐府传统与讽谕精神226
第六章240
征实精神与体虚意识:学术新变中的诗学240
一、从玄学到理学:诗学思维的矛盾运动242
二、意象、感象:诗歌形象世界的虚与实259
三、放恣与超脱:儒、道冲撞中的主体情志275
第七章289
意境说的生成与演变:释、道参融与文化跃迁289
一、古意境说:释、道精神的诗学化290
二、近意境说:王国维的“境界”说307
三、今意境说:新美学阐释的检讨与申说324
第八章336
两度超越:禅学与诗学336
一、主体性——自由意志:禅的人本价值与诗337
人性灵337
二、超理性——直觉真实:禅家“现量”与诗354
的感知自由354
三、偶然性——神秘经验:禅门顿悟与诗的灵感367
1990.01《中国诗学与传统文化精神》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韩经太著 1990.01 成都市:四川人民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
- 文学传统与中国文化
- 1993 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
- 齐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
- 1997 济南:齐鲁书社
-
- 中西美学与文化精神
- 1994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
- 传统文化与中国人
- 1988 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
-
- 中国诗学之精神
- 1990 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
-
- 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 学术讨论会文集
- 1996 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
-
- 史学与中国文化传统
- 1992 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
-
- 中华传统文化与爱国精神
- 1995 西安: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
-
- 史学与中国文化传统
- 1999 北京:学苑出版社
-
- 传统文化与精神文明
- 1999 北京:民族出版社
-
- 中国传统文化精神
- 1997 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
-
- 中国传统文化精神 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十本书
- 1995 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
-
- 中国传统精神病理学
- 1995 上海: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 PDF文字可复制化或转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