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隐逸文化》
作者 | 孙适民,陈代湘著 编者 |
---|---|
出版 | 长沙:湖南出版社 |
参考页数 | 197 |
出版时间 | 1997(求助前请核对) 目录预览 |
ISBN号 | 7543814706 — 求助条款 |
PDF编号 | 89716868(仅供预览,未存储实际文件) |
求助格式 | 扫描PDF(若分多册发行,每次仅能受理1册) |

第一章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中国古代“士”的人格类型1
第一节 伏清白以死直2
第二节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7
第三节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12
第二章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有见于几先”的全身适性之隐20
第一节 乱世全身之隐21
第二节 “濯淖汗泥”的持操之隐30
第三节 “乐在风波不用仙”的怡情之隐35
第一节 不堪吏职41
第三章道不行,乘桴浮于海——独善其身的撤退之隐41
第二节 游宦隐士47
第三节 前朝节士52
第四章非汤武而薄周孔,越名教而任自然——不惮身殃的矫世之隐58
第一节 竹林名士59
第二节 童心傲骨71
第三节 至情至人84
第五章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求遂其志的蛰伏之隐97
第一节 济世英豪98
第二节 山中宰相与客座宰相104
第三节 终南捷径113
第六章幸有微吟可相狎,何须檀板共金樽——隐士的社会生活和文化活动119
第一节 隐士的物质生活与酒120
第二节 隐士的精神生活与社交125
第三节 哲理的慰藉130
第四节 艺术的人生134
(一) 文学134
(二) 绘画141
第七章年来渐识幽居味,思与高人对榻论——隐士形成的文化机制149
第一节 隐士形成的地理环境149
(一) 宗法制153
第二节 隐士形成的社会政治制度153
(二) 君主专制158
(三) 选举与科举161
第三节 隐士的哲学文化思想165
(一) 儒家的“无道则隐”166
(二) 道家的避世全身之隐170
(三) 佛家的厌世之隐179
第四节 对隐士的社会评价183
第五节 士的人格悲剧和悲剧意识的消解189
跋 钓胜于鱼194
1997《中国隐逸文化》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孙适民,陈代湘著 1997 长沙:湖南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
- 中国隐士
- 1991 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
-
- 山情逸魂:中国隐士心态史
- 1999
-
- 归去来兮:隐逸的文化透视
- 1995
-
- 隐逸的火焰
- 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
-
- 茶典逸况 中国茶文化的典籍文献
- 1999 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
-
- 死亡·情爱·隐逸·思乡 中国文学四大主题
- 1993 杭州:杭州大学出版社
-
- 饥饿的国度 中国粮食危机
- 1991 百姓文化事业有限公司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 PDF文字可复制化或转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