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先秦思想史》求取 ⇩

目录1

引论:中国思想史的概念与方法、发展源流与研究资料1

一、中国思想史的概念与方法1

1.中国思想史的研究对象、内容、及其与有关学科之关系1

2.中国思想史研究的指导思想、研究目的与研究方法4

二、中国思想史的发展源流与研究资料9

1.中国思想史研究之开端9

2.中国思想史之发生、发展与演变11

3.中国思想史之研究资料13

第一章 中国古代思想之产生,殷周奴隶社会的哲学与政治思想18

一、中国古代思想之产生18

二、殷周奴隶社会的哲学与政治思想21

一、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是社会经济发展之必然结果26

第二章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与思想文化领域的“百家争鸣”26

二、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表现为激烈的政治斗争27

三、自然科学之发展是思想文化领域“百家争鸣”的重要科学前提28

四、春秋战国时期“士”阶层之出现与“百家争鸣”之形成29

第三章 孔子思想之深层结构及其理论的过渡性与二31

重性31

一、孔丘的主要事迹与著述31

二、天命思想的自然本质与伦理意义34

三、强调“学知”重于“生知”的认识论深层内涵39

四、首创私学,举贤才的教育思想的进步性43

五、以“仁”为核心的具有进步意义的伦理学说体系48

六、“礼”的含义与实质孔子对“周礼”态度问题上表现出的二重性53

七、孔子思想的社会根源,孔子与中国传统文化58

一、儒家的分化与思孟学派63

第四章 儒家学派之分化与孟子的仁政学说、民本主义63

二、孟子的生平事迹及著述66

三、孟子的“仁政”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69

四、孟子的“性善论”是其伦理学说与仁政学说的哲学基础76

五、“万物皆备于我”的宇宙观和“天人合一”的思想体系79

六、“先知先觉”的天才史观与历史循环论80

第五章 荀子思想的开放性及其划时代的历史意义83

一、荀子的生平事迹及著述83

二、“隆礼”而治、由礼到法、“法后王”的政治思想85

三、“明于天人之分”、“制天命而用之”的世界观90

四、“缘天官”、“解蔽”的认识论95

五、“化性起伪”的性恶论及其与性善论的辩论99

六、荀子思想之历史地位与评价102

一、儒墨“显学”之对立与墨翟的生平、著述及阶级立场106

第六章 墨子思想及早期墨学的理论体系106

二、“兼爱”、“非攻”的政治学说110

三、“尚贤”、“尚同”的人才思想和中央集权主张115

四、“节用”、“节葬”、“非乐”、“非命”重视现实生活的唯物主义思想120

五、“言必有三表”重视经验的认识方法125

六、“天志”、“明鬼”的落后意识及其政治实质127

第七章 墨家学派之分化以及后期墨家的认识论与逻辑学说132

一、墨家学派之分化与“别墨”三派132

二、《墨经》的作者与年代133

三、《墨经》的认识论基础135

四、 《墨经》的逻辑学说137

第八章 道家学派与《道德经》所反映的早期道家思想146

一、道家学派的产生与分化147

二、老聃其人与《道德经》一书149

三、作为“君人南面之术”的“无为而治”之政治思想153

四、“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的宇宙生成模式156

五、“不出户,知天下”的认识论,“绝仁弃智”非理性主义的愚民政策159

六、丰富的辩证法思想和消解矛盾的循环论体系161

七、“小国寡民”的理想社会和倒退的历史观163

八、关于《老子》思想之历史评价164

第九章 黄老思想是对道家、儒家、法家思想的综合167

一、黄老思想研究之复兴168

二、黄老思想之产生、传授与盛衰169

三、以“道”为宇宙本体之思想体系与“无为而治”的“君人南面之术”172

四、“形名立,则黑白分”的形名学与“形名巳定,物自为正”的认识论174

五、“衣食足”、“节民力以使”的富民主张与“兼爱”、“尚德”的法治思想176

六、“黄老思想”是对老子思想之改造,是对各家思想之摄取178

第十章 庄子思想的富于哲理性与避世超俗的人生观183

一、庄子的生平事迹与今本《庄子》一书183

二、“道”为“自本自根”、“无为无形”的虚无主义的本体论与天人论186

三、“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的相对主义与不遣是非、适志得意、精神自由的人生追求189

四、怀疑主义、不可知主义的认识论与美学精神193

五、“绝仁弃智”的政治论与社会观,不满现实、超脱世俗的积极意义197

第十一章 名辩思潮之兴起与惠施思想的辩析200

一、名辩思潮之兴起与“名学”本义之辩证200

二、惠施的生平事迹、著述及研究资料204

三、惠施“合同异”、“泛爱万物”的思想体系以及含有辩证思维的时空观206

四、惠施是古代的科学家与思维大师214

第十二章 公孙龙思想的辨正及其在中国思想史上的价值217

一、公孙龙学派是战国时期的“显学”217

二、关于今本《公孙龙子》一书221

三、公孙龙的哲学思想体系与逻辑分析方法224

四、《公孙龙子》外,其它散见辩题之试析230

五、公孙龙是古代发展分析逻辑的巨匠236

第十三章 前期法家代表人物及其法治思想241

一、法家思想之产生及其基本主张241

二、子产——法家的先驱242

三、李悝——《法经》的著作者245

四、吴起——明法审令的军事家与政治家247

五、商鞅——法家学说的奠基者与实践家248

六、慎到——提倡“法治”重于“人治”、强调势位、兼具道法的思想家254

七、申不害——把“术治”引向“独断”的早期法家257

第十四章 韩非子思想与法家理论体系的最后完成259

一、韩非的生平事迹及《韩非子》一书259

二、“道者,万物之所然”的自然天道观261

三、重视“参验”,反对“前识”的认识论263

四、进化的历史观、矛盾学说与心理分析265

五、“法”、“术”、“势”三位一体的法治理论体系268

六、富国强兵,重本抑末的耕战政策273

七、韩非思想之功过与封建专制主义274

第十五章 战国时期的阴阳五行学说及其政治化277

一、邹衍生平与阴阳五行学派研究资料277

二、邹衍“五德终始说”及其学术思想之渊源278

三、阴阳五行学说对中国古代思想发展之影响280

附录:282

一、中国封建专制主义理论基础试探282

二、荀子非儒家辨298

三、关于“黄老之学”、《黄帝四经》产生时代考证319

1988《中国先秦思想史》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赵吉惠著 1988 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