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美学思想史略》求取 ⇩

绪论 中国美学思想史的研究对象、历史分期和研究方法1

第一节 中国美学思想史的研究对象1

第二节 中国美学思想史的历史分期4

一 原始期5

二 奴隶社会时期6

三 春秋战国时期7

四 秦汉时期8

五 魏晋南北朝时期8

六 隋唐时期9

七 宋元明清时期10

第三节 中国美学思想史的研究方法12

一 中国美学思想史研究的一般方法论13

二 中国美学思想史研究的具体方法论15

第一章 中国原始期审美意识的起源和变化20

第一节 中国原始社会的一般概况20

第二节 中国原始社会审美意识的起源24

一 “同步说”和“多元说”24

二 审美意识起源于生产劳动是核心原因25

三 艺术还起源于宗教活动和娱乐活动30

四 独立的原始艺术的产生33

第三节 中国原始艺术的审美价值34

一 原始艺术的审美特征34

二 原始艺术成为相对独立的审美意识35

三 原始艺术的永久魅力35

第二章 甲骨金文和青铜器所见之审美意识37

第一节 甲骨文中的审美意识37

一 从文字源流看甲骨文38

二 甲骨文中直接表现的审美意识39

三 甲骨文本身的审美价值40

第二节 金文中的审美意识44

一 金文中的图案和图画文字45

二 金文中的象形文字47

三 金文中所体现的审美意识48

第三节 青铜器中的审美意识51

一 青铜器的形制51

二 青铜器的纹饰55

三 青铜器的审美价值57

第三章 春秋以前的基本美学范畴62

第一节 礼与乐62

一 中国奴隶社会的礼63

二 中国奴隶社会的乐64

三 礼与乐相辅相成,形成为一对美学范畴65

第二节 质与文67

一 中国古代的“文”与“质”67

二 中国古代“质”与“文”的关系69

第三节 美与善70

一 从“美”字的演变看美善关系71

二 从美与“文”看美善关系72

三 从美与艺术创造看美善关系73

第四章 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及其美学思想的一般特点76

第一节 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76

一 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不平衡,使春秋时期成为奴隶制和封建制交错的时期77

二 “变”是春秋时期的时代特征77

第二节 春秋战国时期美学思想的特点80

一 这一时期美学思想的总体特点80

二 先秦儒家美学思想的特点81

三 先秦道家美学思想的特点84

四 先秦墨家、法家美学思想的特点86

第五章 孔子美学思想述略90

第一节 孔子美学思想的理论前提90

一 实践政治蓝图是孔子全部思想的动力91

二 以“仁”为本,以“礼”为用是孔子全部思想的核心92

三 “乐”为“礼”用,礼乐结合是孔子美学思想的理论基础94

第二节 孔子美学思想举要95

一 “兴、观、群、怨”说——文艺的审美标准96

二 既统一又相分的美善观…………………(99 )100

三 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相结合的美感论100

四 自然美欣赏的“比德”说102

第六章 孟子的政治、哲学思想与美学思想105

第一节 孟子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105

第二节 孟子的政治、哲学思想108

第三节 孟子的美学思想110

一 “与民同乐”的审美观110

二 “充实之谓美”的美论111

四 “浩然之气”的美学命题112

三 “目之于色也,有同美焉”的共同美感112

第七章 荀子美学思想及创作实践114

第一节 荀子如何看待美115

第二节 荀子如何看待审美116

一 对于美感来源和审美感官形成的看法116

二 对于音乐即艺术的看法117

三 荀子美学思想的特点119

一 《成相》篇122

二 《赋》篇122

第三节 荀子的创作实践122

第八章 老子的“道”与“美”124

第一节 老子哲学的核心概念“道”124

一 老子的“道”的内涵125

二 老子的唯心主义认识论和辩证法128

第二节 老子的美学思想130

一 区分美丑、美善130

二 美的和谐论130

三 审美否定论132

四 “大音希声”的美学意义132

五 “见素抱朴”的方法论启示133

六 “柔弱胜刚强”的审美理想135

第三节 老子哲学、美学思想的影响136

一 老子思想对后世有多方面的深刻影响136

二 老子思维方式对中国美学的影响137

三 儒道互争与互补构成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137

第九章 庄子的美学思想139

第一节 庄子美学思想的一般情况139

一 庄子的美学思想是其精神现象学和哲学的一部分140

二 庄子美学思想的三大组成部分141

一 “大美不言”与“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142

第二节 庄子的美论142

二 “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146

三 “淡然无极而众美从之”150

四 “人之所美”与“西施?美”154

第三节 庄子的美感论157

一 “惧”、“怠”、“惑”158

第十一章 从大文化背景下考察屈原美学思想及其特点162

二 “至乐无乐”165

三 “是其所美者为神奇,其所恶者为臭腐”169

第四节 庄子的艺术创造论170

一 “技”、“神”、“道”170

二 “真”与“法天贵真”176

三 庄子精神现象学与庄子哲学对艺术创造的美学启示178

第一节 《周易》的总体特点180

第十章 《周易》的总体特点及其美学思想略说180

一 八卦的排列组合代表了中国古代的一种思维模式和思维水平181

二 《周易》中的八卦既是科学符号又是反科学符号182

三 《周易》基本上是儒家著作182

第二节 《周易》的美学思想183

一 《贲卦》中的美学思想183

二 《离卦》中的美学思想184

三 《坤卦》中的美学思想185

四 《咸卦》中的美学思想186

第三节 《周易》对后世美学、艺术发展的影响187

一 万事万物、发展变化187

二 动静有常、刚柔相济188

三 立象尽意、有形有象190

四 近取诸身、远取诸物190

五 天地与人、三才之道191

192

第一节 屈原美学思想产生的大文化背景192

一 屈原美学是战国时期三大文化融汇的产192

二 屈原美学产生的艺术背景196

第二节 屈原美学思想概述205

一 屈原美学思想与其哲学、政治、伦理等思想的关系205

二 屈原的主要美学思想208

第三节 屈原的忧患意识与悲剧思想218

一 屈原的忧患意识218

二 屈原的悲剧思想221

第四节 屈原美学思想的特点及对后世的影响226

一 屈原美学思想的主要特点227

二 屈原美学和艺术创造对后世的影响231

结语 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性质236

一 中国传统文化贯穿了一种不可抗拒的自强不息的理性240

二 以人为本位,渗透了东方型的伦理内容241

三 中国传统文化具有极强的亲和力与消化力243

四 中国传统文化既有积极进取的一面,也有消极保守的一面,因而落后性和保守性也是它的一个重要特征246

1992《先秦美学思想史略》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杨安仑,程俊著 1992 长沙:岳麓书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