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同一思想史》求取 ⇩

第一篇 先秦时期:最初形态的朴素辩证同一性和抽象同一性1

一、中国古代同一思想的发端1

(一)《洪范》的“大同”思想2

(二)《易经》中对立面同一思想的萌芽4

(三)具有朴素辩证同一意义的范畴的产生——史伯论“和”、“同”和“一”9

二、中国古代最初形态的朴素辩证同一性17

(一)老子朴素唯物辩证的“道”、“一”同一观18

(二)孔子辩证的“中庸”同一观30

三、春秋末、战国初的同异辩36

(一)孙武与孙膑朴素辩证同一思想37

(二)墨翟的“尚同”观44

(三)稷下道家的“精气”同一论48

四、战国中期的同异辩54

(一)惠施的“合同异”说55

(二)庄子相对主义的“同一”论59

(三)公孙龙“别同异”的抽象同一观66

(四)后期墨家“同异交得”的朴素辩证同一思想76

(一)荀子的朴素辩证同一观89

五、战国末期的同异辩89

(二)韩非对抽象同一观的首次概括及对辩证转化条件性的贡献102

(三)《易传》阴阳形式的对立面同一性108

六、先秦同一思想发展的规律、特点和经验教训118

第二篇 汉—唐时期:阴阳合偶形态的矛盾同一性和思辨同一性134

一、汉初黄老学派阴阳形态的矛盾同一性134

(一)《黄老帛书》的同一性思想135

(二)《黄帝内经》阴阳矛盾的同一性141

二、董仲舒“合偶”形态的对立面同一性148

(一)同一于天道的唯心主义的宇宙同一观148

(二)天道变动的同一性152

(三)“合偶”形态的对立同一性157

三、汉代唯物主义的道气同一性161

(一)《淮南子》道、气“转化”的同一性161

(二)王充形而上学的元气同一性168

四、魏晋玄学中两种思辨的同一性175

(一)王弼本无的思辨唯心主义的辩证同一性176

(二)嵇康、阮籍自然无为的唯物主义同一性182

(三)裴頠、郭象两种以有为本的抽象同一性184

五、魏晋隋唐佛学中两种思辨的同一性193

(一)僧肇思辨的绝对不变的抽象同一观194

(二)天台宗“一念三千,三谛圆融”的唯心主义同一观204

(三)华严宗思辨的主观唯心主义辩证同一观206

(四)禅宗佛、法归一心的主观唯心主义同一观218

六、无神论者范缜、刘禹锡的朴素同一性220

(一)范缜唯物主义的形神同一思想220

(二)刘禹锡“交相胜”、“还相用”的同一性思想223

七、汉唐同一思想的特点、贡献和历史教训226

第三篇 宋明时期:气论和理学“两一”、“对待”的矛盾同一性232

一、理学奠基人周敦颐、邵雍的客观唯心主义同一观234

(一)周敦颐本于无极的同一观234

(二)邵雍象数唯心主义的阴阳矛盾同一观239

二、王安石、张载气一元论的“两一”同一观244

(一)王安石元气“对”、“偶”的同一观245

(二)张载气本论的“两一”同一观250

三、程颢、程颐理学两相“对待”的同一观263

(一)万物“一于理”的宇宙同一观264

(二)内外合一的“格物致知”论267

(三)理学发展观中两相对待的同一性271

四、朱熹理学一分为二的同一观284

(一)以理为本的宇宙同一性285

(二)一分为二的辩证同一发展观296

(三)格物致知的主客、知行同一性320

(一)陆九渊“吾心即宇宙”的同一观334

五、陆九渊、王守仁心学主观唯心主义的同一性334

(二)王守仁主观唯心主义心学的同一观339

六、罗钦顺、王廷相气一元论的朴素辩证同一性357

(一)罗钦顺气一元论的同一观357

(二)王廷相气本论的宇宙同一观361

七、宋明时期对朴素辩证同一性的贡献和教训371

第四篇 明清之际:古代最高形态的朴素矛盾和“一——两——一”的同一观381

一、方以智的古代最完备的朴素矛盾同一观382

二、王夫之“一——两——一”的朴素辩证同一观422

三、古代朴素唯物辩证同一性的总结和终结460

1991《中国古代同一思想史》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王永祥著 1991 济南:齐鲁书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