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维桢诗学研究》
作者 | 刘美华著 编者 |
---|---|
出版 | 文史哲出版社 |
参考页数 | 171 |
出版时间 | 1983(求助前请核对) 目录预览 |
ISBN号 | 无 — 求助条款 |
PDF编号 | 83183458(仅供预览,未存储实际文件) |
求助格式 | 扫描PDF(若分多册发行,每次仅能受理1册) |

目录1
第一章 杨维桢其人及其诗学渊源1
第一节 杨维桢其人1
一、仕宦过程1
二、历史观3
(一)正统观3
(二)不言夷夏之辨5
(三)重君臣之义6
三、间居生活7
四、文坛活动9
第二节 杨维桢之诗学渊源11
一、源自前代诗家者11
二、源自个人苦学者13
三、源自时代背景者14
四、源自地理背景者16
五、源自性情背景者17
第二章 杨维桢之诗论23
第一节 对文学之基本观念23
一、以儒家思想为正宗23
二、复古之论调25
第二节 功用论27
一、诗文与时为高下28
二、文学应具教化之功能29
第二节 风格论33
一、诗为尚自然达性情之作33
二、文辞当求风格之高古37
第四节 诗法论39
一、反对模拟雕琢之手法39
二、陶镕锻链之功42
一、咏史诗47
第三章 杨维桢诗内容剖析47
(一)述历史事件者49
(二)咏历史人物者50
(三)咏史迹、史物者53
(四)表现史论之作55
1 就事论事者55
2 不同于先代史家之论者56
3 不以成败论人者58
二、咏人伦道德之作59
(一)咏人伦关系者59
(二)表道德观念者65
三、反映时世之作66
(一)记天灾者67
(二)咏兵祸者68
(三)咏吏治者68
(四)咏民生疾苦者70
(五)乱世哀伤感叹之作72
四、酬赠之作73
五、宴赏游乐之作77
(一)单纯记宴乐者77
(二)寓寄托感慨者78
六、香奁冶艳之作80
七、方外游仙之作84
八、题画诗86
(一)单纯之题画诗87
(二)藉题画而抒怀寄慨者88
(1)因画而感叹历史之兴衰89
(2)因画而寄托自身89
(3)寄托人世之慨叹90
(三)因题画而论画技及画之鉴赏者92
第四章 杨维桢诗之赏析99
第一节 杨维桢诗之风格99
第二节 杨维桢诗之写作技巧104
一、用字之特色105
(一)喜用色彩字105
(二)喜用无美感之字115
(三)喜用动字之具硬性者120
(四)喜用表情强烈之字121
二、表现之手法125
(一)用典125
(二)叠字之使用129
(三)对比之手法133
(四)反常合道之手法136
(五)以叠句收尾140
(六)杨维桢诗中之特殊意象143
第五章 结论153
一、对当代之影响154
二、对明代诗坛之影响157
(一)开启明代诗坛157
(二)为前后七子复古说之先导159
(三)为公安派性灵说之先声160
(四)由性灵以进于格调说之诗论161
参考书目165
1983《杨维桢诗学研究》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刘美华著 1983 文史哲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
- 王士桢诗
- 1934 商务印书馆
-
- 传世藏书·集成·别集 7 杨维桢集
- 海口:海南国际新闻出版中心
-
- 诗佛王维之研究
- 1983
-
- 杨子法言研究
- 1972
-
- 淡淡的星迹-杨桢传
- 1990 南宁: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
-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资料 杨啸研究专集
- 1988 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
- 杨献珍研究资料
- 1987 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
- 清代诗学研究
- 1999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
- 杨虎城研究
- 1991 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
- 王国维诗学研究
- 1987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
- 孔子诗学研究
- 1996 台湾学生书局
-
- 王维诗研究
- 1987 黎明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 PDF文字可复制化或转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