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诗学研究》求取 ⇩

第一章 明清之际:儒家诗学政教精神的复兴1

一 诗歌的现实地位与儒家诗学政教传统的失落1

序[张少康]1

二 经世精神与尊经复古:儒家诗学政教精神复兴的政治文化背景8

三 儒家诗学政教精神的复兴16

四 关于正变与温厚和平问题讨论的现实政治意义25

五 以诗补史:对明清之际诗歌思潮的历史价值的认定39

第二章 情志为本与格调优先:云间、西泠派对七子派诗学价值系统的重建与调整43

一 真伪与雅俗之间:明代诗学的内在问题43

二 情以独至为真,文以范古为美:云间、西泠派对真、雅统一的追求49

三 汉魏、盛唐、明诗:云间、西泠派确立的风雅正宗73

四 格调拟古、姿色求变与英雄之美:云间、西泠派对汉魏、盛唐传统与六朝及晚唐传统的结合与统一94

一 从格调优先到性情优先104

第三章 从格调优先到性情优先:以钱谦益为代表的虞山派诗学104

二 “人其诗”与“诗其人”:美本位与真本位119

三 从崇正抑变到主变而存正:审美价值多元论的确立及对七子派诗学价值系统的抨击126

四 铺陈排比与新的诗歌传统的建立141

第四章 对当魏、盛唐审美正统的突破:晚唐诗歌热的兴起148

一 情与法并重、性情与学古并举:冯班兄弟对公安、竟陵派诗学与七子派诗学的综合149

二 吴乔的以意为主与诗中有人156

三 比兴:诗歌的创作原则与诠释原则167

四 李商隐诗歌的诠释革命与价值重估185

五 功夫、文采与晚唐诗的再评价189

六 晚唐诗歌热的兴起198

一 云间派影响下的宗汉魏、盛唐诗风205

第五章 性情与格调的融合:对云间派诗学的进一步展开与修正205

二 吴伟业站在七子派立场上对公安、竟陵派诗学的折中208

三 陈祚明对七子派与竟陵派诗学的折中213

四 吴淇的《六朝选诗定论》和他的宏观诗歌史论229

五 施闰章、宋琬等对七子派主格调诗学与公安、竟陵派主性情诗学的综合234

六 博综该洽,以求兼长:王士祯的早期诗学243

第六章 主情与崇正:王夫之的诗学理论264

一 王夫之诗学的极端内在性立场265

二 王夫之诗学体现的是汉魏、六朝审美精神,不是唐诗精神282

三 诗乐同源:诗歌的时间性展开方式与音乐性精神298

四 情景交融:诗歌的境界美312

五 谢灵运:音乐美与境界美统一的典范322

六 跻己怀于古志:王夫之的特殊的学古方式324

第七章 变而不失其正:叶燮对钱谦益一派诗学的继续展开327

一 以作论之体评诗与叶燮诗学理论的所谓体系性特征327

二 从对立到综合:叶燮对明代诗学两极对立的批判与超越330

三 从崇正到主变333

四 主变与理、事、情及才、胆、识、力的主客体理论342

五 变而不失其正:变所不能逾越的界限360

第八章 主真重变与清初的宋诗热362

一 宋诗热的形成过程362

二 宋诗的价值重估与唐、宋传统的融合375

三 尊唐主宋的论争与对宋诗热弊病的批判与矫正385

第九章 对七子、虞山派诗学的继承与超越:王士祯的诗学404

一 辨体与学古:对七子派及虞山派的继承与超越405

二 神韵并非只是王、孟一派的审美特征422

三 清远古澹之为神韵:六朝精神与竟陵唾余435

四 古澹闲远与沈著痛快:神韵并不排斥沈著痛快441

五 神韵与兴象超逸之妙449

六 兴会与根柢:神韵诗的创作状态465

七 化境与悟境,功夫与境界472

第十章 以杜为宗与诗中有人:与神韵说异趣的非主流诗学479

一 朱彝尊:尊诗教、重学力的诗学479

二 陈廷敬、庞垲:以杜甫为宗488

三 赵执信对渔洋神韵说的批评494

一 吴中诗风的转变与诗坛尊唐风气的再盛511

第十一章 传统诗学体系的再修正与总结:沈德潜的诗学511

二 仰风雅以尊诗道:沈德潜儒家诗学的理想主义精神515

三 从《古诗源》到《清诗别裁》:沈德潜所确立的风雅正统520

四 宗旨、体裁、音节、神韵:对性情、格调、神韵三说的综合524

五 先审宗旨:性情优先527

六 古诗之源:风诗正宗542

七 唐诗传统:雅、颂为尊553

八 鲸鱼碧海、巨刃摩天与羚羊挂角、镜花水月:格调与神韵的统一564

第十二章 沈德潜的同调者的诗学及纪昀对诗歌史的总结571

一 田同之与赵文哲:对王士祯诗说的继续与发扬571

二 虞山诗人的转向唐音579

三 乔忆的诗说582

四 李重华的音、象、意说584

五 纪昀对古代诗歌传统的总结592

第十三章 从“非关学也”到“以学为本”:浙派的学人之诗理论605

一 从“非关学也”到“以学为本”:学人之诗理论的提出606

二 以学问为诗材612

三 尚涩与尚清621

第十四章 诗法与文法合一:从金圣叹的以时文法论诗到桐城派的以古文法论诗630

一 金圣叹、徐增为律诗分解:以时文法论诗630

二 桐城派先驱重内容、重道德的倾向639

三 姚鼐:诗文一律643

四 方东树:以古文义法论诗650

第十五章 学人之诗与文人之诗理论的总结:翁方纲以宋诗为基点的诗学665

一 肌理说:学人之诗理论与文人之诗理论的结穴665

二 从“非关理也”到“一衷诸理”673

三 从虚到实691

四 从兴会兴趣到理性对创作过程的控制:节制与逆笔702

五 为诗必以肌理为准:对明清诗歌道路的反省与新方向的确立718

第十六章 古典与近代之间:袁枚的性灵说726

一 才性与性情:从崇高到世俗727

二 才性与天分740

三 天籁与人巧748

四 性灵与格调753

五 性灵与学问765

六 韵味与风趣771

七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赵翼的创造性理论777

后记782

1999《清代诗学研究》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张健著 1999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清代宗族法研究(1987 PDF版)
清代宗族法研究
1987 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宋代诗经学研究( PDF版)
宋代诗经学研究
清代刑法研究(1973.09 PDF版)
清代刑法研究
1973.09
明清之际诗僧研究( PDF版)
明清之际诗僧研究
明代清代史研究论集( PDF版)
明代清代史研究论集
清代韵图之研究( PDF版)
清代韵图之研究
明清诗文研究丛刊  2(1982 PDF版)
明清诗文研究丛刊 2
1982 江苏师院中文系明清诗文研究室
上海出租汽车、人力车工人运动史(1991 PDF版)
上海出租汽车、人力车工人运动史
1991 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
清代三藩研究(1994 PDF版)
清代三藩研究
1994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清代台湾史研究(1986 PDF版)
清代台湾史研究
1986 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
清代学术史研究(1988 PDF版)
清代学术史研究
1988 台湾学生书局
清代学术史研究  续编(1994 PDF版)
清代学术史研究 续编
1994 台湾学生书局
清代经济史研究(1991 PDF版)
清代经济史研究
1991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清代藏史研究(1999 PDF版)
清代藏史研究
1999 济南:齐鲁书社;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
清代荒政研究(1995 PDF版)
清代荒政研究
1995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