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工记 导读》求取 ⇩

引论1

目录1

第一章 初探篇5

引言5

第一节 《考工记》上卷简介7

第二节 《考工记》下卷简介12

第二章 价值篇(上)20

引言20

第一节 木车设计制造技术之总汇21

车史略21

与车轮有关的力学知识23

车轮的设计制造和检验23

“辀人”的力学知识26

尾声27

参考文献28

第二节 炉火纯青的青铜冶铸技术28

青铜时代28

金有六齐29

冶铸火候32

铸造工艺33

参考文献34

铜兵之歌35

第三节 登峰造极的铜兵与庐器35

《考工记》中的兵器36

兵法37

参考文献38

第四节 制弓矢和射箭术的高度总结38

蒙昧时代的利器38

“弓有六善”的渊源40

与箭羽有关的空气动力学知识43

与箭杆有关的空气动力学知识44

与弓有关的空气动力学知识46

参考文献47

质量检验47

第五节 防护装备的代表——皮甲48

从整甲到合甲48

皮甲制作技术48

皮甲的消亡49

参考文献50

第六节 钟鼓之乐50

原始乐器50

先秦钟的演变51

“凫氏为钟”——一篇优秀的制钟论文53

《周礼》论钟声54

曾侯乙墓编钟群55

编磬的来历56

鼓史摭零57

“磬氏”的声学知识57

“?人”的声学知识58

参考文献59

第七节 形形色色的礼玉59

先秦古玉的盛衰59

夏鼐的见解60

“玉人”的价值61

后世的礼玉问题62

参考文献62

63

63

第八节 侯与射侯63

射侯之礼64

遗风65

参考文献66

第九节 施色工艺66

先秦的纺织施色66

练丝和练帛67

染色70

画缋72

“筐人”与印花73

第十节 造型艺术74

造型艺术的发育74

参考文献74

《考工记》中的造型艺术75

遗制77

参考文献77

第三章 价值篇(下)78

第十一节 建筑制度与技术78

中国古建筑的一大特色78

测量术78

古老宏伟的城市规划80

城市规划传统的深远影响82

建筑设计和技术84

《考工记》和《营造法式》85

参考文献86

第十二节 井田水利工程87

井田制87

耦耕解89

沟防设计原理和施工技术90

参考文献93

第十三节 陶瓷94

“有虞氏上陶”94

《陶说》与《考工记》94

“陶人”与“旊人”之解96

说96

参考文献97

三条谚语98

“橘逾淮而北为枳”98

第十四节 生物地理分布98

“鸜鹆不逾济”100

“貉逾汶则死”100

对后世的影响100

参考文献101

第十五节 动物分类102

古代的动物分类102

《考工记》中的“大兽”102

关于“赢者”103

《考工记》中的“小虫”104

余波105

“梓人”动物分类法的价值105

参考文献106

第十六节 实用数学106

两种角度定义106

分数的表示108

度量衡109

嘉量109

参考文献112

第十七节 二十八宿与四象112

二十八宿的起源112

《考工记》与曾侯乙墓漆箱盖113

生产管理制度115

第十八节 手工业生产管理经验115

参考文献115

四象115

最优化设计的思想119

系统工程的萌芽120

第四章 源流篇122

引言122

第一节 写作地点与年代123

姜齐和田齐123

《考工记》齐人所作说124

《考工记》非一时一人所作说126

成书年代之争127

探索之途129

成书年代剖析130

简短的结论138

第二节 今本《考工记》的由来138

战国古文《考工记》138

西汉的整理139

东汉的整理141

《考工记》善本142

第三节 历史上的研究144

五个阶段144

创始期(汉)的研究145

发展期(魏晋——隋唐)的研究146

普及期(宋代)的研究148

林希逸《考工记解》150

普及期(元明)的研究151

徐光启《考工记解》153

考据期(清)的研究概貌155

戴震及其《考工记图》160

程瑶田及其《考工创物小记》163

清代的车制研究167

孙诒让及其《周礼正义》167

第四节 近世中外的《考工记》研究169

概况169

车制研究171

戈戟形制的研究172

金有六齐研究173

编钟研究174

台湾学者的研究176

《考工记》在国外178

第五章 方法篇182

引言182

第一节 过语言文字关183

语言文字关183

《辞源》和《辞海》之利用183

文字学初阶186

声韵学初阶189

训诂学初阶193

注释术语196

第二节 《考工记》注释导读196

《周礼注疏》例解199

《周礼正义》的体例200

第三节 文献参照与文物印证201

历史文献之参照201

《古今图书集成》202

《通典》、《通志》和《文献通考》205

考古文物之印证206

第四节 新法研究举隅208

科技史研究208

语言文字的定量研究210

《考工记》研究的金钥匙214

第一节 《考工记》卷上215

第六章 校注篇215

第二节 《考工记》卷下243

第七章 今译篇275

第一节 《考工记》卷上译文275

第二节 《考工记》卷下译文288

第八章 新考工记图303

引言303

新考工记图一一六○304

插图图版353

附录:《考工记》研究论著索引(1900—1985)367

后记379

1988《考工记 导读》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闻人军著 1988 成都:巴蜀书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