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空的浑厚 姜白石文艺思想纵横》
作者 | (美)J.Z.爱门森(J.Z.Edmondson)著 编者 |
---|---|
出版 | 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 |
参考页数 | 525 |
出版时间 | 1997(求助前请核对) 目录预览 |
ISBN号 | 7532114023 — 求助条款 |
PDF编号 | 83140088(仅供预览,未存储实际文件) |
求助格式 | 扫描PDF(若分多册发行,每次仅能受理1册) |

目录1
前言1
第一章 姜白石文艺思想之渊源和外围纵横1
第一节 白石与道家道教2
一 仙貌仙骨4
二 “白石道人”字号浸润的仙风道气6
三 充满神奇色彩的《诗说自序》7
四 “玉麈谈玄”9
五 闲云野鹤10
六 《越九歌》等创作中体现的道家、道教思想12
七 从外到内、从身到心的走向17
八 与道家、道教影响有关的奇妙风格27
第二节 白石与禅佛29
一 诗人与僧人30
二 佛籍与佛塔35
三 佛禅对白石文艺创作和文艺思想的内外层影响37
第三节 白石与理学:三教合一和以释道为儒用44
一 三家合一影响之内外原由45
二 三家合一影响之社会风气和思想总体趋势55
三 理学和释道为儒用60
四 朱熹与白石文艺思想及创作的平行比较70
折衷兼取72
愉悦自然73
爱国情志75
博学精思76
吟咏情性78
无意于诗80
以古为高81
哀而不伤83
浑成温厚85
清空淡泊86
俊健豪放88
气和意闲90
第二章 姜白石的文艺思维方式和主体诗歌理论之构成97
一 求全与统“一”98
第一节 白石的文艺思维方式98
二 环周思维103
三 “扣其两端”与折衷于“一”106
四 以“负”求正115
第二节 论诗的四大组成元素及总体审美理想125
一 作为四元素之首的“气象”125
气说之源126
白石“气”说之儒道兼取127
白石时代的“气”味133
“气象”之概念内涵135
二 其余“体面”、“血脉”、“韵度”三元素138
三 “气象欲其浑厚,其失也俗”148
“气象欲其浑厚”148
“浑厚”而忌“俗”157
四 “体面欲其宏大,其失也狂”163
五 “血脉欲其贯穿,其失也露”167
六 “韵度欲其飘逸,其失也俗”172
七 四元素说的影响179
八 以“浑厚”为中心的审美理想181
第三节 逐层深入的诗原理论186
一 “有见乎诗”与“无见乎诗”187
二 “能为”与“不能不为”189
三 “吟咏情性,如印印泥”与“止乎礼义,贵涵养也”192
四 “不求与古人合而不能不合”与“不求与古人异而不能不异”202
第四节 体裁观念上的新变206
一 《诗说》体裁论的沿与革207
二 “歌”“曲”与词210
三 以诗法入词与以词法入诗215
四 诗论可作词论219
第五节 对“学”的态度与别出心裁的意格观念220
一 “当益以学”和“学即病”220
二 “意出于格,先得格也”与“格出于意,先得意也”224
白石意格的独创性225
“意”“格”之关系227
白石之“格调不侔”229
“始于意格,成于句字”231
白石意格理论的影响232
第六节 环环相扣的创作论234
一 “工”与“妙”234
二 “变化”与“法度”238
三 “学”与“悟”242
四 “自然与学到,其为天一也”244
五 “为不能诗者作”与“为能诗者作”248
第七节 一些具体的创作技巧论251
一 “花必用柳对,是儿曹语;若其不切,亦病也”251
二 僻事实用,熟事虚用254
三 不尽之中,固已深尽之257
第三章 诗词创作中体现的与其诗论统一互补的审美观261
第一节 “清空”与“浑厚”262
一 论“空”说“无”263
作为实体概念之“无”264
反归本源过程中之“无”265
形容“道”的特性之“无”267
作为否定词的“无”269
道家之“无”在与“有”的辩证关系中的能动作用271
二 以“空”为“无”和以“无”为“空”277
“空即一切”——作为本体之“空”278
“一切皆空”279
“空本无色”——作为“空”的特性之“空”281
作为否定意义的“空”282
“空”、“无”的交流互溶283
作为“到彼岸”、“度无极”、“度”之空288
三 集“清”之大成293
四 “清空”与“浑厚”审美范畴的复合重叠302
五 “浑厚”的“清空”与“清空”的“浑厚”308
六 白石“浑厚”审美理想的具体构成与展现320
返归与“浑厚”323
壮美与“浑厚”330
浑沦模糊与“浑厚”345
周姜“浑厚”之异同364
七 白石“清空”艺术审美特色的理论基础和具体展现371
第二节 “骚”与“雅”377
《诗》、《骚》之表现和抒情的不同特色378
一 “骚”与“雅”的折衷兼取378
《诗》、《骚》正奇主次地位之建立381
“骚雅”之时代风气和“骚”“雅”二者本身之相通386
白石以“雅”为正、“风”(“骚”)“雅”兼取的审美观393
二 白石艺术“骚雅”审美特色之具体组构400
以词“见志”、“叙志”和“抒写情性”400
“维舟四望,故国渺天北”402
“日暮途远”的意象模式405
“美人香草”的意象模式411
“乱”之“骚雅”425
色彩的“骚雅”431
“即事叙景”及其他452
第四章 “清”与“和”——姜白石的音乐思想455
第一节 儒道折衷兼取的音乐本体观念455
第二节 与理学家音乐观的相通457
第三节 复古的音乐意识463
一 《大乐议》463
二 《圣宋铙歌鼓吹曲》465
三 《古怨》467
第四节 一脉相传之“清”风472
第五节 “和”的音乐观之和482
第六节 白石乐谱之概况及乐谱反映的乐理技巧484
一 乐谱概况484
二 白石“落韵”说之内涵486
第五章 以诗题画和以画入诗——画论画作与姜白石理论创作间的影响和平行比较491
第一节 白石的题画诗493
第二节 “恍然坐我范宽图”与“如燕公郭熙画图”494
一 “恍然坐我范宽图”495
二 “如燕公郭熙画图”498
第三节 白石诗词艺术与其同时期绘画艺术的平行比较505
一 画题与诗题506
二 雪里相通的境界508
三 白石诗词与马夏绘画的同构对应510
四 以俗写雅、尚简约、刚健、虚处传神等技艺之相通516
第四节 白石诗论与宋代画论之比较520
后记525
1997《清空的浑厚 姜白石文艺思想纵横》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美)J.Z.爱门森(J.Z.Edmondson)著 1997 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
- 日本科学思想纵横论
- 1992 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
-
- 李白纵横探
- 1981 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
- 近代思潮纵横
- 1992 中华书局(香港)有限公司
-
- 思想工作方法纵横谈
- 1991 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
-
- 思想教育艺术纵横谈
- 1995 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
- 浑沌学纵横论
- 1993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 制胜论 外国军事思想纵横
- 1997 北京:华夏出版社
-
- 思想工作方法纵横谈
- 1982 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
-
- 清西陵纵横
- 1987 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
-
- 乐艺纵横谈
- 1998 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
-
- 姜白石与音乐
- 1988 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
-
- 纵横谈艺录
- 1984 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
- 姜白石词校注
- 1983 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
-
- 姜白石诗词
- 1981 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
-
- 李白纵横探
- 1981 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 PDF文字可复制化或转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