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国美术史 1911-1949》求取 ⇩

1

目录1

第一章 西洋画的引进与西方艺术思想在中国的传播4

第一节 西洋画的引进与传播4

一、西洋美术的东渐4

第三编 现实主义美术的鼎盛(1937——1949·9

二、拓荒者的步履11

三、近代美术的先驱17

第二节 美术教育史上的一大转机22

一、师范艺术的创举22

二、“上海美专”的崛起24

三、新艺术教育的昌兴27

四、“中华美育会”与《美育》月刊30

一、“教育泰斗、万世楷模”33

第三节 美育泰斗蔡元培33

二、蔡元培的美育思想及其贡献35

三、蔡元培与民初新艺术运动37

第二章 社团蜂起与变革中国画之论争40

第一节 社团的蜂起40

一、清末民初美术社团的肇兴40

二、民初的主要美术社团42

第二节 中国画的革新及其论争45

一、“美术革命”及中国画改良论45

二、“国粹”派新论49

第三章 三足鼎峙的画坛53

第一节 “折衷中外、融合古今”的岭南画派53

一、风姿卓异南天一雄53

二、岭南画派的开创者高剑父54

三、“天风楼”主高奇峰57

四、陈树人的艺术新风58

第二节 “十里洋场”的海上画派60

一、“海派”渊源60

二、群伦领袖吴昌硕61

三、“海派”巨子王一亭64

四、“海派”诸家名噪一时65

第三节 弘扬“国粹”的北京画坛67

一、“国粹”精英聚北京67

二、一代天骄陈师曾68

三、“南画正宗”金拱北71

二、“抱一而终”的西洋画先驱陈抱一 (172

四、北京画坛的其他几员宿将72

四、两位女强人的登台引吭 (174

第四章 风行一时的通俗美术75

一、通俗美术的产生75

第一节 通俗美术的兴起75

二、时事画报76

三、“月份牌”的缘起及画家78

四、从“回回图”到连环画80

第二节 初露锋芒的漫画艺术82

一、时事漫画的出现82

二、“泼克”及几位漫画高手83

第五章 书法篆刻艺术的复苏86

第一节 民初书风之递变86

一、尚古与出新86

二、书学的演革87

第二节 民初四大书家88

一、沈曾植88

二、吴昌硕89

三、李瑞清90

四、曾熙91

第三节 繁星闪烁的民初印坛91

一、印坛新风与三分鼎足91

二、“海上”印坛92

三、北京印坛94

四、广东印坛95

第六章 工艺美术的变迁97

第一节 刺绣业的突起与丝织印染工艺的“原地踏步”97

一、纺织印染工艺的“原地踏步”97

二、刺绣工艺的突起99

第二节 雕塑工艺的式微102

一、雕塑工艺概述102

二、天津“泥人张”103

三、“惠山泥人”104

四、南方的木石雕刻之乡106

五、竹雕工艺108

一、木版年画的沿革109

第三节 民间年画的残照109

二、天津的年画111

三、零散的华北年画113

第四节 漆器与“京式”工艺117

一、扬州和福州的漆器117

二、独步一时的“京式”工艺119

第七章 建筑形式的更变与摄影的崛起123

第一节 建筑形式的更变123

一、建筑变迁述略123

三、“中国固有式”建筑运动124

二、外来式建筑艺术的兴起124

四、中山陵的兴建及其艺术成就125

一、摄影之滥觞及其风行127

第二节 摄影的崛起及其逆流127

二、摄影之逆流129

三、民初的摄影社团130

第一章 画坛三重臣136

第一节 艺术教育的开拓者徐悲鸿136

第二节 “艺术大师”刘海粟142

第三节 革新中国画的杰出人物林风眠148

第二章 复兴国画的儿员宿将156

第一节 “南黄北齐”156

一、大器晚成的黄宾虹156

二、超群拔俗的花鸟画大家齐白石158

一、张大千的世界159

第二节 “南张北溥”159

二、“西山逸士”溥心畲161

第三节 “三吴一冯”及岭南传人163

一、“三吴一冯”163

二、岭南传人165

第三章 西画“壁垒”的坚守者与中西合璧的典型170

第一节 西画壁垒的坚守者170

一、中国西画的写实大家颜文梁170

三、“新写实派”大家倪贻德173

第二节 中西合璧的佼佼者177

一、“一曲长恨震画坛的李毅士177

二、汪亚尘及其他中西合璧者179

第四章 新兴美术运动182

第一节 左翼美术运动182

一、左翼美术运动的发端182

二、新兴的版画社团184

第二节 苏区美术187

一、红色美术的初创187

二、苏区早期美术家189

第三节 漫画史上的黄金时代191

一、争胜一时的漫画天地191

二、漫画界的一代风流193

第五章 近代美术的深化196

第一节 方兴未艾的美术教育196

一、艺术院校的成长196

二、国立艺术院的诞生及绘画研究机构200

第二节 美术社团标新立异203

一、新兴艺术社团203

二、现代美术社团的冲击206

第三节 美术展览与艺术思潮209

一、盛极一时的美术展览209

二、艺术思潮的波澜214

第一节 书学新风221

一、章太炎的“章草”与于右任的“标准草书”221

第六章 继往开来的书法篆刻艺术221

二、赵子云、马公愚及其他书家223

第二节 沿续中的篆刻艺术225

一、印苑宿耆225

二、寿石工、顿立夫和赵古泥的印艺227

第一节 近代城市建筑艺术的发展230

一、新型住宅的出现230

第七章 民国建筑艺术的繁荣230

二、公共建筑的体量与艺术视觉232

三、近代建筑装饰工艺成就233

第二节 近代建筑教育和建筑考古成就234

一、建筑艺术教育和中国建筑师的成长234

二、“中国营造社”及梁思成的贡献236

第一节 景德镇的美术瓷与石湾陶塑240

一、景德镇美术瓷的兴盛240

第八章 民国工艺美术的中兴240

二、石湾陶塑绽新姿243

第二节 北京特种工艺的繁荣246

一、异军突起的北京特种工艺246

二、宫廷遗技景泰蓝247

三、东方明珠——北京地毯工艺249

四、艺苑奇葩——雕漆和玉器251

第一章 美术救国258

第一节 走出象牙之塔258

一、时代的触角258

二、“十字街头”美术260

三、“报国美展”及张善子的艺术贡献263

第二节 抗敌木刻运动265

一、国统区木刻艺术的昌盛265

二、战时木刻家集团269

三、红色边区的木刻运动271

四、一群优秀的木刻家273

一、国统区的抗战漫画276

第三节 抗战漫画276

二、延安和苏皖地区的前敌漫画278

第一节 后方美术中心的活动281

第二章 战时后方美术281

一、国家美展形式的变更281

二、中国美术会与重庆美坛284

三、蓉城美术运动287

一、中国画坛的现代风289

第二节 交相辉映的中西绘画289

二、民族绘画的持续发展293

三、西画的民族化296

第三节 敦煌艺术研究所与西北西南的艺术考古300

一、“敦煌热”与敦煌艺术研究所300

二、西北西南的艺术考古303

第四节 美术教育史上的磨难305

一、劫难下的美术院校305

二、国立美术师范教育的复苏307

三、美术耕耘者的足迹311

第一节 批判现实主义的高潮316

第三章 战后的中国美术316

一、雄风不减的木刻与漫画艺术316

二、中国画“代沟”的形成319

三、西洋画的“泼刺”锋芒323

一、中国画坛几翘楚326

第二节 “和平共处”的中西画界326

二、西洋画界众俊彦330

一、书坛的逐鹿时代335

第三节 金石书法竞风流335

二、方介堪与印坛诸“铁”338

第一节 中西雕塑的交汇343

第四章 发展中的雕塑艺术与美术理论343

一、近代化雕刻的起步343

二、江小鹣、李金发和刘开渠等人的雕塑艺术346

三、宗教和民间雕塑352

一、国画现代化与西画中国化的争鸣354

第二节 美术理论的发展354

二、美术史论的成就359

第五章 工艺美术史上的黑暗时代364

第一节 雕塑工艺的滑坡364

一、民间工艺雕塑的衰落364

二、江家走的木偶雕塑366

一、陕北等地的新年画367

第二节 陕北年画与河北窗花367

二、王老赏与蔚县窗花369

第一节 民国中后期的摄影艺术371

第六章 中国摄影艺术的进步371

一、美术摄影的草创371

二、几位卓越的摄影家373

第二节 “中国摄影学会”与民国影苑376

一、二三十年代的影展与主要社团376

二、摄影家的大会师377

附录一:民国美术大事年表379

附录二:近、现代早期美术界留学人员名录411

附录三:近、现代早期来华外籍美术教授名录420

图版目录423

第一编 中国美术的近代化(1911—1927

第二编 中西美术的混流(1928—1937

1992《中华民国美术史 1911-1949》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阮荣春,胡光华著 1992 成都:四川美术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