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原理》
作者 | 孙耀煜著 编者 |
---|---|
出版 | 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
参考页数 | 457 |
出版时间 | 1996(求助前请核对) 目录预览 |
ISBN号 | 7534326753 — 求助条款 |
PDF编号 | 82973788(仅供预览,未存储实际文件) |
求助格式 | 扫描PDF(若分多册发行,每次仅能受理1册) |

目录1
绪论1
第一部分 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性质和特点7
一 中国古代文论的范畴7
二 中国古代文论的体系15
三 中国古代文论的方法论35
第二部分 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现实价值和研究方法40
一 中国古代文论的现实价值40
二 中国古代文论的研究方法47
第一章 文道论51
一 文学本体论与文道观54
二 道家与儒家文道观的分流57
三 文学自觉与本体论的深化64
四 《原道》的理论价值68
五 文道论的回归与衍化77
第二章 文气论87
一 养气说与作家创作个性的培养91
二 神气说与艺术思维结构94
三 声气说与艺术节奏之美97
第三章 情志论103
一 “诗言志”与巫术文化105
二 “诗言志”与礼乐文化111
三 “情志”说的演变规律114
四 “情志”说的美学特性119
第四章 比兴论129
一 比兴说的内涵和理论价值131
二 兴寄说与诗教的演化134
三 比兴与意象思维的特征140
四 兴象说与审美意识的深化144
第五章 文质论149
一 文质相称的审美观151
二 情采说与文学的自觉154
三 文质说的回归与拓展162
第六章 形神论167
一 传神论的美学思想渊源170
二 从文贵形似到形神兼似172
三 传神论的特性与艺术实践价值179
第七章 意象论185
一 意象论的形成188
二 意象的内涵和构成191
三 意象的创造规律195
四 意象论与形象论之比较202
第八章 象外论207
一 象外论的历史衍化209
二 象外论的文化内含215
三 象外论的现代阐释219
四 象外论的美学品格222
第九章 意境论229
一 意境的义界及生成理论231
二 情景说——意境论的核心244
三 意境论中主体性的阐扬251
四 意境的审美特征260
第十章 文术论273
一 结构圆整杂而不越277
二 字锻句炼文约义丰288
三 重在表现手法多变291
第十一章 声律论299
一 诗乐一体以声为用301
二 声律精严音韵谐和305
三 声情相合 内外有别311
四 同声相应异音相从317
五 倚声填词声情并茂325
第十二章 文体论333
一 成文而类本同末异338
二 论文叙笔敷理举统342
三 体式源流诗笔对举346
四 选文辨体综缉排比354
第十三章 风格论359
一 因内符外文如其人361
二 风格类型 各有其体364
三 形似之语曲尽其妙367
四 蔚彼风力严此骨鲠368
第十四章 构思论375
一 文学创作双重转化论377
二 神与物游与虚静说386
三 创作主体与应感说389
第十五章 鉴赏论395
一 礼乐教化与审美观照398
二 深识鉴奥与静观妙悟403
三 以味品诗与味外之旨411
四 披文入情与标举兴会416
第十六章 批评论421
一 文学批评的流向与方法论423
二 文学批评中的复变论437
三 小说批评中的性格论444
后记453
1996《中国古代文学原理》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孙耀煜著 1996 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
- 中国古代文学
- 1998 北京:开明出版社
-
- 中国古代法理学
- 1929
-
- 中国古代法理学
- 民国14.07 商务印书馆
-
- 中国古代文学
- 1999
-
- 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词典
- 1985 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
-
- 中国古代物理学
- 1995 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
- 中国古代文学
- 1985 济南:齐鲁书社
-
- 中国古代文学 中
- 1987 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
- 农业税收知识问答
- 1992 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
-
- 中国古代文学 3
- 1986 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
-
- 中国古代文学 4
- 1986 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
-
- 中国古代文学 上
- 1986 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
- 中国古代文学
- 1990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 中国古代文学 中
- 1988 延吉:延边大学出版社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 PDF文字可复制化或转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