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诉时效制度研究》求取 ⇩

第一篇追诉时效制度概说1

第一章 追诉时效制度的沿革与现状3

第一节 国外追诉时效的历史沿革3

一、国外追诉时效制度的产生与发展3

二、国外追诉时效制度的现状与特点4

第二节 中国追诉时效制度的历史沿革6

一、民国政府时期的追诉时效制度6

二、革命根据地刑事立法中的追诉时效制度9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的追诉时效制度11

第三节 追诉时效制度的立法现状16

一、追诉时效制度的立法方式16

二、追诉时效制度立法方式之合理性评析20

三、追诉时效制度之理想立法模式23

四、中国追诉时效制度的立法选择23

第二章 追诉时效制度的地位25

第一节 追诉时效制度在刑法典中的地位25

一、追诉时效制度是刑事责任实现或终结的具体方式25

二、追诉时效制度是对刑罚真空现象的一种补救措施27

三、追诉时效制度是刑罚社会效应的实现方式之一28

四、追诉时效制度是刑法人道主义的体现29

第二节 追诉时效制度在刑事司法中的地位29

一、追诉时效制度是罪刑法定原则的具体贯彻方式30

二、追诉时效制度是有效减少司法成本的必要方式30

四、追诉时效制度是对罪犯人权的保障方式31

三、追诉时效制度是督促求刑权及时行使的有效方式31

第三节 追诉时效制度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32

一、对社会自我净化机制的尊重32

二、对犯罪人自我改造、自我约束效果的承认33

三、节 约社会财富的必要措施34

四、对社会稳定秩序的承认34

第四节 追诉时效制度的作用与意义35

一、追诉时效制度之作用35

二、追诉时效制度之意义36

第五节 追诉时效之理论研究问题38

一、追诉时效制度之理论地位38

二、追诉时效制度理论研究的必要性39

三、追诉时效制度的理论研究现状40

第三章 追诉时效制度的理论基础和根据41

第一节 追诉时效制度的理论基础41

一、相关理论观点及其合理性评析41

二、追诉时效制度之理论基础44

第二节 追诉时效制度的理论根据46

一、追诉时效制度理论根据之应有含义46

二、追诉时效制度的理论根据46

第四章 追诉时效制度的权力基础与历史蕴涵49

第一节 追诉时效制度的权力基础49

一、刑罚权的产生49

二、刑罚权的结构52

三、刑罚权的消灭53

四、刑罚权与追诉时效制度的关系54

第二节 追诉时效制度的历史蕴涵55

一、刑法历史进步之体现55

二、立法理性认识与司法手段之间矛盾的产物55

三、从本能走向理智56

第二篇追诉时效制度之基本理论研究61

第五章 追诉时效制度的概念61

第一节 追诉时效制度概念的争议与再界定61

一、有关追诉时效制度概念之理论观点61

二、追诉时效制度概念的再界定63

一、追诉时效制度所依据的法律64

第二节 追诉时效制度概念的应有之义64

二、犯罪是否必须为司法机关所不知66

第三节 追诉时效制度的要素67

一、犯罪行为的实际存在68

二、犯罪人的实际存在68

三、犯罪尚未受到刑事处理68

四、犯罪后经过一定期间68

五、求刑权人的实际存在69

六、基于法律规定69

第六章 追诉时效制度的主体70

第一节 追诉时效制度主体的立法方式70

一、国家公诉机关71

三、告诉权人73

二、公共起诉人73

第二节 中国刑法上追诉时效制度的权力主体75

一、检察机关75

二、自诉权人75

三、特殊行政机关追诉权的行使78

第七章 追诉时效制度的适用对象80

第一节 追诉时效制度适用的犯罪类型80

一、追诉时效制度适用的犯罪类型之立法模式81

二、各国立法例之合理性比较分析84

三、中国追诉时效制度的适用对象86

第二节 追诉时效制度的承受对象88

一、追诉时效制度承受对象之立法例88

二、各国立法例之合理性评析89

三、中国刑法中追诉时效制度的适用对象90

第八章 追诉时效完成的法律后果91

第一节 追诉时效完成的法律后果之立法例91

一、各国现行之立法例91

二、各国立法例之合理性评析93

第二节 “求刑权归于消灭”的含义94

一、求刑权归于消灭之法律结果94

二、中国自诉案件之求刑权消灭94

第三节 追诉时效完成的刑事效力范围95

一、相关之立法例95

第四节 追诉时效完成的效力及于附带民事诉讼96

二、追诉时效完成之应有刑事效力范围96

二、笔者之观点97

一、相关之立法例及合理性评析97

第五节 追诉时效完成后是否可能构成累犯99

一、是否构成累犯的各国立法例99

二、不构成累犯的理论根据101

三、追诉时效完成后也不能构成再犯103

第三篇追诉时效之起算制度研究107

第九章 追诉时效的起算时间107

第一节 追诉时效起算标准之立法例107

一、追诉时效起算标准之立法例107

二、各国立法例之合理性评析110

一、刑法草案中有关起算标准的立法构想113

第二节 中国刑法中追诉时效期限之起算113

二、现行刑法典中之追诉时效起算标准114

第三节 特定情况下之有利于犯罪人原则117

一、解决两难问题之基本原则117

二、具体情况之处理方式118

第十章 特殊犯罪之追诉时效起算120

第一节 基于犯罪类型不同之起算标准120

一、结果犯之起算标准120

二、其他存在犯罪结果之罪的起算标准122

三、危险犯之起算标准127

四、行为犯之起算标准127

五、举动犯之起算标准128

六、过失犯罪之起算标准129

七、不作为犯之起算标准131

第二节 犯罪未完成形态之起算标准136

一、犯罪预备之起算标准136

二、犯罪未遂之起算标准140

三、犯罪中止之起算标准143

第二节 基于罪数形态之起算标准147

一、一人犯数罪之情况的处理147

二、牵连犯之起算标准150

三、惯犯之起算标准154

第三节 共同犯罪之起算标准157

一、共同犯罪起算标准之确立原则158

二、共同犯罪起算标准之理论观点与立法例159

三、间接正犯之起算标准161

第十一章 连续犯与继续犯之追诉时效起算163

第一节 继续犯之追诉时效起算163

一、继续犯起算标准之立法例163

二、各国立法例之合理性评析165

三、继续犯起算时间之分析166

第二节 连续犯之追诉时效起算168

一、连续犯起算标准之立法例168

二、各国立法例之合理性评析169

三、连续犯起算标准之理论观点171

四、连续犯追诉时效期限之效力范围172

五、连续犯起算标准之应有之义173

第三节 继续犯与连续犯起算标准之差异性174

一、立法例之差异性与共同性174

二、两种立法例之合理性评析175

三、统一标准的取舍176

第四节 状态犯之追诉时效期限起算176

一、状态犯之追诉时效起算标准177

二、重婚罪之追诉时效及其起算时间177

三、拒绝服役犯罪之追诉时效及其起算时间181

四、涂改身份罪之追诉时效及其起算时间182

一、未成年人犯罪追诉时效期限的起算时间184

第一节 涉及未成年人犯罪的追诉时效184

第十二章 特殊主体之追诉时效184

二、基于对被害未成年人的保护之特别起算标准187

三、基于对未成年犯罪人的宽恕之追诉时效制度189

第二节 县级以上各级人大代表犯罪的追诉时效191

一、县级以上人大代表犯罪之追诉时效起算时间191

二、人大代表之任期保护制度的效力范围193

三、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立法会议员犯罪之起算时间194

四、不受任期保护制度保护的例外情况194

五、国外不同之立法例195

第三节 法人犯罪的追诉时效196

一、法人犯罪的历史与现状196

二、法人犯罪的刑罚197

三、法人犯罪的犯罪行为200

四、法人犯罪的定罪201

五、法人犯罪的追诉时效202

六、创设法人犯罪之独立追诉时效制度的必要性205

第四节 国民党政府时期去台人员犯罪的追诉时效207

一、基于历史原因赴台人员犯罪的追诉时效208

二、其他赴台人员犯罪之追诉时效209

第十三章 领域外犯罪之追诉时效起算211

第一节 普遍管辖原则下犯罪的追诉时效211

一、普遍管辖权的类型及其效力级别211

二、普遍管辖原则下的追诉时效起算时间213

一、中国刑法之保护管辖权214

第二节 保护主义管辖下犯罪的追诉时效214

二、保护管辖原则之下的追诉时效起算215

第三节 犯罪主体国籍变换时的追诉时效215

一、外国公民犯罪后取得中国国籍的追诉时效216

二、中国公民犯罪后取得外国国籍的追诉时效217

第四篇追诉时效之期限制度研究221

第十四章 追诉时效之期限制度概论221

第一节 追诉时效期限之确定原则221

一、与犯罪之社会危害性相平衡221

二、与犯罪人之自我改造可能相平衡222

三、与再犯可能相平衡222

第二节 追诉时效期限的确定标准223

一、以罪种为标准设置追诉时效期限223

四、与国际惯例相平衡223

二、以刑期为标准设置追诉时效期限225

三、以刑种为标准设置追诉时效期限226

四、兼采罪与刑的双重标准设置追诉时效期限226

五、采取罪与刑相结合标准设置追诉时效期限227

六、确定追诉时效期限之理想模式228

第三节 追诉时效期限的幅度229

一、追诉时效期限幅度之立法例229

二、中国刑法之立法例231

三、追诉时效期限幅度之立法要求232

四、追诉时效期限幅度与法定刑幅度之关系233

一、法定刑之概念与形式235

第十五章 追诉时效期限的计算235

第一节 法定刑与追诉时效期限计算235

二、不同形式法定刑之追诉时效期限计算236

第二节 本刑的选择与追诉时效期限计算238

一、关于本刑选择之理论观点及司法解释238

二、本刑的选择与追诉时效期限计算241

第三节 最高刑的选择与追诉时效期限计算242

一、最高刑之含义242

二、最高刑的选择与追诉时效期限计算243

三、最高刑选择之立法例244

第四节 量刑情节 对追诉时效之期限适用的影响247

一、否定量刑情节 影响力之立法例247

二、肯定量刑情节 影响力之立法例250

三、合理性评析与借鉴251

第五节 绝对不确定法定刑下的追诉时效252

一、绝对不确定法定刑之概念与形式253

二、绝对不确定法定刑下的追诉时效254

第十六章 假释、缓刑条件下的追诉时效256

第一节 缓刑条件下的追诉时效256

一、缓刑的本质特征与类型256

二、缓刑条件下之追诉时效257

第二节 假释条件下的追诉时效258

一、假释的概念与条件258

二、假释条件下的追诉时效259

一、告诉才处理犯罪的概念和特征261

第十七章 告诉才处理犯罪的追诉时效261

第一节 告诉才处理犯罪的概念及立法例261

二、告诉才处理犯罪的立法例263

三、中国刑法上的告诉才处理犯罪263

第二节 追诉时效与告诉时效的冲突265

一、告诉时效欠缺的负面效应266

二、告诉时效与追诉时效的冲突268

第三节 国外相关之立法模式272

一、朝鲜模式及合理性评析273

二、意大利模式及合理性评析275

三、德国模式及合理性评析276

第四节 追诉时效与告诉时效冲突的解决方式277

一、基于保障犯罪人之权益的告诉时效278

二、基于保护被害人之权益的追诉时效279

三、基于保护被害人权益之时效中止282

四、基于保护被害人权益之时效终止284

第十八章 追诉时效的超期适用286

第一节 追诉时效超期适用的立法例286

一、基于罪种而导致追诉时效制度超期适用286

二、基于刑期而导致追诉时效制度超期适用287

三、逃避司法措施而导致追诉时效制度超期适用288

四、基于后续性犯罪结果而导致追诉时效制度超期适用289

第二节 追诉时效超期适用制度的合理性研究290

一、保障司法公正290

三、防止再犯可能291

二、适应社会现实291

第三节 追诉时效超期适用的要求292

一、对犯罪类型的要求292

二、关于适用超期追诉之犯罪的最高刑293

三、超期追诉的法定条件294

四、超期追诉的程序294

五、超期追诉制度的法律限制295

第四节 中国刑法上的追诉时效超期适用制度296

一、中国刑法中超期追诉制度的含义297

二、有关“必须追诉”的若干应有之义299

第一节 不受追诉时效制度限制的立法例301

一、基于罪种而不受追诉时效制度限制301

第十九章 不受追诉时效制度限制的情况301

二、基于刑期而不受追诉时效制度限制303

三、基于犯罪地点而不受追诉时效制度限制306

四、基于国际公约等而产生的不受追诉时效制度限制的情况306

第二节 不受追诉时效制度限制的合理性307

一、不受追诉时效制度限制的立法规定之合理性307

二、对不受追诉时效制度限制之例外情况的具体要求309

三、“不受追诉时效制度限制”的应有之义312

第三节 中国刑法上不受追诉时效制度限制之情形315

一、不受追诉时效制度限制之立法规定的演变315

二、对中国刑法上“不受追诉期限的限制”一语的理解316

三、建议设置不受追诉时效制度限制的例外情况317

第一节 追诉时效停止的应有分类321

一、“中止”的含义与中止制度321

第五篇追诉时效之停止制度研究321

第二十章 追诉时效停止制度的类型321

二、“中断”的含义与中断制度322

三、“终止”的含义与终止制度323

四、三种停止制度的不同侧重点及关系324

第二节 追诉时效停止制度的立法例325

一、仅采追诉时效中断制度之立法例326

二、仅采追诉时效中止制度之立法例326

三、兼采追诉时效中止制度与中断制度之立法例327

四、全面设置三种类型的追诉时效停止制度之立法例327

一、体现立法逻辑之严密性328

第三节 全面设置追诉时效停止制度的必要性328

二、平衡相关四方之合法权益329

三、保持法律应有之协调性329

四、完善与健全追诉时效制度330

五、体现刑罚适用制度的前后协调与逻辑严密330

第四节 中国刑法中追诉时效停止制度的类型331

一、刑法草案中追诉时效停止制度的立法构想331

二、现行刑法典中追诉时效停止制度的类型333

三、未来刑法典中追诉时效停止制度之类型333

第二十一章 追诉时效中止制度335

第一节 追诉时效中止制度的特征335

一、追诉时效中止的时间条件335

二、追诉时效中止起因条件的质与量要求336

三、追诉时效中止起因条件的种类337

四、追诉时效中止的类型338

五、追诉时效中止的法律效力339

第二节 基于法律规定之事由的追诉时效中止340

一、基于先决条件的存在而导致的追诉时效中止341

二、域外服刑导致的追诉时效中止351

三、犯罪人故意妨碍追诉导致的追诉时效中止359

四、刑事诉讼开始后的追诉时效中止360

五、被害人未成年所导致的追诉时效中止361

第三节 基于事实上之原因导致的追诉时效中止363

一、事实原因导致求刑权人不能行使求刑权之时效中止363

二、事实原因导致犯罪人不宜于即时被追诉之时效中止364

一、追诉时效中止效力范围之立法例365

第四节 追诉时效中止之效力范围365

二、追诉时效中止效力范围之合理性366

第五节 追诉时效中止的时间限制367

一、澳门地区模式367

二、台湾地区模式368

三、前苏联模式369

四、三种立法模式合理性之比较371

第六节 追诉时效中止制度立法模式之建议373

一、中国刑法草案中的追诉时效中止制度及其不足373

二、未来中国刑法中追诉时效中止制度的立法模型374

第一节 追诉时效中断制度的概念和特征376

一、追诉时效中断的时间条件376

第二十二章 追诉时效中断制度376

二、追诉时效中断的原因条件377

三、追诉时效中断的法律效力382

四、时效中断之时间与重新开始计算之时间可能并不一致383

五、追诉时效重新开始计算的时间384

六、前后两罪之追诉时效各自独立计算386

第二节 再次犯罪导致的追诉时效中断387

一、再犯一罪之追诉时效中断387

二、前后曾犯数罪的时效中断392

三、再犯新罪之法律效力的例外情况396

四、过失犯罪是否导致追诉时效中断399

一、加重结果导致之追诉时效中断400

第三节 后续性结果出现之追诉时效中断400

二、加重结果导致之追诉时效中断的合理性评析402

第四节 领域外犯罪的追诉时效中断403

一、领域外犯罪的追诉时效中断之适用原则404

二、有关中国领域外犯罪之追诉时效中断406

第五节 追诉时效中断与追诉时效中止之竞合407

一、处于不能开始之中止状态下的追诉时效中断408

二、处于不能继续之中止状态下的追诉时效中断409

第六节 追诉时效中断的其他问题410

一、追诉时效中断的效力范围410

二、刑法溯及力下的追诉时效中断制度411

三、追诉时效中断的时间限制412

一、追诉时效终止的时间条件417

第二十三章 追诉时效终止制度417

第一节 追诉时效终止制度的构成和特征417

二、导致追诉时效终止的条件418

三、追诉时效终止之结果419

四、追诉时效终止的法律效力419

五、追诉时效终止不等于追诉时效完成419

第二节 导致永久性追诉的追诉时效终止420

一、逃避侦查和审判所导致之追诉时效终止420

二、防止司法舞弊之追诉时效终止430

三、受通缉的犯罪人之追诉时效是否归于终止434

四、逃避行刑措施的犯罪人是否可以适用追诉时效制度436

第三节 导致刑事责任现实化之追诉时效终止441

五、德国刑法典之有关规定441

一、导致刑事责任现实化之追诉时效终止的立法例442

二、此种追诉时效终止制度之合理性分析443

三、此种追诉时效终止制度的理想化立法模式446

第四节 导致刑事责任消灭之追诉时效终止448

一、基于刑法溯及力的追诉时效终止448

二、基于新法主动放弃求刑权而导致的追诉时效终止449

三、基于大赦而导致之追诉时效终止450

四、基于他国的法律行为452

五、基于对犯罪人合法权益的保护453

六、犯罪人死亡454

七、告诉才处理犯罪的告诉人死亡455

第二十四章 追诉时效停止的法律限制456

第一节 追诉时效停止制度之法律限制的标准456

一、避免法律限制的简单性457

二、次数标准与总期限标准的抉择458

三、总期限固定化与比例化两种标准之抉择458

第二节 追诉时效停止的时间限制459

一、不同停止制度的时间限制之间应体现平衡性460

二、对于三种停止制度的时间限制应当具有层次性461

三、时间限制应基于本国之国情与罪情462

附录:世界各国追诉时效制度之刑事立法条款463

后记497

1999《追诉时效制度研究》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于志刚著 1999 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免予起诉制度(1993 PDF版)
免予起诉制度
1993 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大学制度の研究(1955.06 PDF版)
大学制度の研究
1955.06 柳原書店
刑事诉讼、行政诉讼附带民事诉讼制度研究(1990年08月第1版 PDF版)
刑事诉讼、行政诉讼附带民事诉讼制度研究
1990年08月第1版 重庆大学出版社
县政制度研究( PDF版)
县政制度研究
追诉时效制度比较研究(1998 PDF版)
追诉时效制度比较研究
1998 北京:法律出版社
保甲制度研究(1941 PDF版)
保甲制度研究
1941 西北研究出版
抵押权制度研究(1998 PDF版)
抵押权制度研究
1998 北京:法律出版社
中国制度史研究(1998 PDF版)
中国制度史研究
1998 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
刑事诉讼行政诉讼附带民事诉讼制度研究(1990 PDF版)
刑事诉讼行政诉讼附带民事诉讼制度研究
1990 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
土地制度研究(1993 PDF版)
土地制度研究
1993 武汉:武汉出版社
财政制度研究(1997 PDF版)
财政制度研究
1997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印度政治制度研究(1995 PDF版)
印度政治制度研究
1995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井田制度研究(1984 PDF版)
井田制度研究
1984 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昭穆制度研究(1996 PDF版)
昭穆制度研究
1996 济南:齐鲁书社
印度土地制度研究(1998 PDF版)
印度土地制度研究
1998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