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学新探》求取 ⇩

目次1

自序1

第一章 绪论1

一、庄子传略1

(一)姓名述略1

(二)籍贯述略2

(三)年代述略3

(四)思想渊源5

二、庄子书之篇数与版本11

三、庄子书之真伪15

四、内篇思想概述39

(一)内七篇之要旨40

(二)内七篇之关系43

五、内外杂篇之关系45

六、内外杂篇之价值47

七、结语51

第二章 庄学之思想体系59

第一节 本体论59

一、本体之意义60

(一)道无所不在62

二、本体之真象62

(二)道与物无际63

(三)道不得谓物64

三、结语64

第二节 宇宙论65

一、宇宙之定义65

二、宇宙之来源67

三、宇宙之变易69

四、结语71

一、天钧72

第三节 自然论72

二、天倪73

三、天鬻74

四、天行74

五、天伦75

六、天机75

七、天极75

八、结语76

一、知识之本质77

(一)认识本性之知77

第四节 知识论77

(二)认识本体之知78

(三)求真知78

二、知识论之分类79

(一)怀疑论80

(二)不可知论81

(三)相对论84

三、结语87

一、安命之意义88

第五节 安命论88

二、庄子之安命思想89

三、结语91

第六节 人生观92

一、超脱名利92

二、达观死生94

三、心斋坐忘99

四、全形养神101

五、结语103

第七节 伦理观105

一、方外之伦理观106

二、方内之伦理观107

第八节 政治观109

三、结语109

一、无为而治110

二、君静臣动112

三、任物自化114

四、不尚贤智116

五、理想社会118

六、结语120

第三章 逍遥游与内外杂篇之关系131

一、逍遥游与齐物论之关系132

第一节 逍遥游与内篇之关系132

二、逍遥游与养生主之关系136

三、逍遥游与人间世之关系136

四、逍遥游与德充符之关系139

五、逍遥游与大宗师之关系141

六、逍遥游与应帝王之关系147

第二节 逍遥游与外篇之关系148

一、逍遥游与骈拇篇之关系149

二、逍遥游与马蹄篇之关系150

三、逍遥游与胠箧篇之关系151

四、逍遥游与在宥篇之关系152

五、逍遥游与天地篇之关系154

六、逍遥游与天道篇之关系157

七、逍遥游与天运篇之关系159

八、逍遥游与刻意篇之关系160

九、逍遥游与缮性篇之关系162

十、逍遥游与秋水篇之关系164

十一、逍遥游与至乐篇之关系167

十二、逍遥游与达生篇之关系168

十三、逍遥游与山木篇之关系170

十四、逍遥游与田子方之关系173

十五、逍遥游与知北游之关系176

第三节 逍遥游与杂篇之关系179

一、逍遥游与庚桑楚之关系179

二、逍遥游与徐无鬼之关系181

三、逍遥游与则阳篇之关系183

四、逍遥游与外物篇之关系184

五、逍遥游与寓言篇之关系186

六、逍遥游与让王篇之关系187

七、逍遥游与盗跖篇之关系191

八、逍遥游与说剑篇之关系192

九、逍遥游与渔父篇之关系193

十、逍遥游与列御寇之关系194

十一、逍遥游与天下篇之关系196

第四节 结语198

第四章 庄学与老、孔、墨、孟、荀思想之异同201

第一节 老庄异同之探究203

壹 形上学之比较204

一、本体论之比较205

(一)名称之比较205

(二)道体特质之比较206

(三)结语209

二、宇宙论之比较211

(一)宇宙生成观念之比较211

(二)宇宙变易观念之比较213

(三)结语215

贰 知识论之比较217

一、尚「明」观念之比较218

二、弃「智」观念之比较220

三、知「不知」观念之比较222

四、学「不学」观念之比较224

五、结语227

一、时间观念之比较229

(一)老子言「把握机先」229

叁 人生哲学之比较229

(二)庄子言「与时俱化」230

(三)结语232

二、空间观念之比较233

(一)老子执着於「位」233

(二)庄子不执於「位」234

(三)结语236

(一)全生保真观念之比较237

三、修己方法之比较237

(二)少思寡欲观念之比较240

(三)知常守静观念之比较243

(四)结语247

四、处世态度之比较248

(一)处弱贵柔观念之比较248

(二)谦下不争观念之比较250

(三)处世理则观念之比较253

(四)结语254

(一)「有为」观念之比较255

肆 政治哲学之比较255

一、政治论之比较255

(二)「无为」观念之比较256

(三)结语262

二、军事论之比较263

(一)老子言「用兵」之道263

(二)庄子言「去兵」之理267

(三)结语268

三、礼法论之比较269

(一)礼法起源说之比较269

(二)去礼法观念之比较270

(三)结语273

四、理想社会之比较273

(一)物质文明之比较274

(二)精神境界之比较275

(三)结语277

第二节 孔庄异同之探究297

壹 孔庄言「仁」之比较297

一、「仁」字意义之比较298

(一)孔子言「为仁之用」299

二、「为仁」观念之比较299

1.表现於言色者300

2.表现於行为者301

3.表现於事业者302

(二)庄子言「去仁游道」303

1.为仁之蔽303

2.去仁游道304

贰 孔庄言「忠」之比较306

一、孔子言「忠」之义306

(一)忠以修己306

(二)忠以待人307

(三)忠以事君308

二、庄子言「忠」之义308

(一)「人理」贵忠309

(二)「天理」去忠310

叁 孔庄言「孝」之比较311

一、孔子言「孝」之义311

(一)爱亲311

(二)敬亲312

(三)体亲313

(一)以孝事亲314

二、庄子言「孝」之义314

(二)至仁无亲315

肆 孔庄理想人格之比较316

一、孔子言「人道之君子」316

二、庄子言「天道之君子」320

三、孔庄理想人格之比较322

伍 结语324

第三节 墨庄异同之探究331

(一)墨子言「兼爱无偏私」332

一、「兼爱」意义之比较332

壹 墨庄言「爱」之比较332

(二)庄子言「兼爱为迂私」333

二、「兼爱」观念之比较334

(一)「利民」与「害民」334

(二)「人为之利」与「自然之道」335

(三)「有心爱人」与「无心爱人」338

三、结语339

贰 墨庄言「利」之比较340

一、墨子言「交相利」340

二、庄子言「不就利」345

三、结语346

叁 墨庄言「天」之比较347

一、「天」义之比较347

二、法天观念之比较349

三、顺天观念之比较351

四、天德观念之比较352

五、大贼与天刑之比较355

肆 墨庄言「命」之比较357

一、言「命」由来之比较357

六、结语357

二、言「命」观念之比较359

(一)墨子言「非命」359

(二)庄子言「安命」362

三、结语363

伍 墨庄「知识论」之比较363

一、言「知」观念之比较364

(一)本能之「知」364

(二)求知之「知」365

(三)接物之「知」366

(四)明审之「知」367

(五)推理之「知」369

二、知识来源与种类之比较372

(一)知识来源之比较373

1.「闻知」观念之比较373

2.「说知」观念之比较374

3.「亲知」观念之比较375

(二)知识种类之比较377

1.「知名」观念之比较377

2.「知实」观念之比较379

3.「知合」观念之比较380

4.「知为」观念之比较382

三、结语385

陆 墨庄「名学」之比较387

一、论辩观念之比较387

(一)「论辩定义」之比较387

(二)「论辩成立」之比较390

二、论辩功用之比较396

(一)「明是非」观念之比较396

(二)「审治乱」观念之比较397

(三)「明同异」观念之比较398

(四)「察名实」观念之比较402

(五)「处利害」观念之比较403

(六)「决嫌疑」观念之比较404

三、结语406

第四节 孟庄异同之探究423

壹 孟庄言「性」之比较423

一、孟子言「养性」424

二、庄子言「复性」426

三、孟庄观念之比较429

四、结语430

一、言「义」起源之比较432

贰 孟庄言「义」之比较432

二、言「义」观念之比较433

(一)孟子主张倡「义」433

(二)庄子主张退「义」434

三、行「义」观念之比较436

(一)孟子言「居仁由义」436

(二)庄子言「忘仁弃义」437

(三)孟子言「舍生取义」438

(四)庄子言「养生全真」438

叁 孟庄言「政」之比较440

四、结语440

一、政治主张之比较441

(一)孟子主「仁政」441

(二)庄子主「无为」442

二、施政意义之比较443

(一)仁政之义443

(二)无为之义443

三、施政功用之比较444

(一)仁政之用444

(二)无为之功446

(三)孟庄观念之比较447

四、结语448

第五节 庄荀异同之探究455

壹 庄荀论「礼」之比较455

一、制礼观念之比较455

(一)荀子言「制礼止乱」455

(二)庄子言「制礼起乱」456

二、礼治观念之比较457

(一)荀子言「隆礼贵治」457

(二)庄子言「摈礼贵真」458

三、结语459

贰 庄荀言「天」之比较460

一、「天」义之比较461

(一)天无意志461

(二)天行有常462

二、「天」、「人」观念之比较463

(一)「治乱非天」观念之比较463

(二)「天人之分」观念之比较465

(三)「制天用天」观念之比较466

三、结语468

叁 庄荀言「学」之比较469

一、学术观念之比较469

(一)荀子言「五经皆道术」469

(二)庄子言「五经皆糟粕」470

二、为学观念之比较471

(一)为学次序之比较471

1.荀子学经之次序471

2.庄子学道之次序472

1.荀子求「至圣」473

(二)为学目的之比较473

3.庄荀观念之比较473

2.庄子求「至道」474

三、结语475

附录 历代庄学版本及其现藏481

一、庄学图书版本及现藏处所487

(一)中国庄子图书版本及现藏处所487

(二)日本庄子图书版本及现藏处所552

(三)韩国庄子图书版本及现藏处所561

(四)越南庄子图书版本及现藏处所562

(五)欧美各国庄子图书版本及现藏处所563

(六)庄子专篇之版本及现藏处所567

(七)附:杨朱之版本及现藏处所572

(八)中国老列庄三子同卷之版本及现藏处所574

(九)日本老列庄三子同卷之版本及现藏处所589

(十)韩国老列庄三子同卷之版本及现藏处所593

二、庄学论文述要594

(一)中华民国博士硕士论文594

(二)专论庄学之论文596

(三)涉及庄学之论文625

参考书目633

1983《庄学新探》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陈品卿 1983 文史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当代西方哲学思潮评介(1991 PDF版)
当代西方哲学思潮评介
1991 贵阳:贵州教育出版社
老庄新论(1992 PDF版)
老庄新论
1992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文学新探索(1988 PDF版)
文学新探索
1988 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
班组创造力开发(1992 PDF版)
班组创造力开发
1992 中国劳动出版社
枣庄经济探索(1992 PDF版)
枣庄经济探索
1992 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
庄谐新集(1998 PDF版)
庄谐新集
1998 北京:东方出版社
庄子新探(1983 PDF版)
庄子新探
1983 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
词学新探(1980 PDF版)
词学新探
1980 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新闻学初探(1985 PDF版)
新闻学初探
1985 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
史学新探(1954 PDF版)
史学新探
1954 新知识出版社
老庄美学新论(1999 PDF版)
老庄美学新论
1999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薛庄新娘(1981 PDF版)
薛庄新娘
1981 林白出版社有限公司
修辞学探新(1995 PDF版)
修辞学探新
1995 香港文化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
石秀探庄(1957 PDF版)
石秀探庄
1957 北京:北京出版社
石秀探庄(1962 PDF版)
石秀探庄
1962 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