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通信技术及应用》
作者 | 胡栋,朱秀昌著 编者 |
---|---|
出版 |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
参考页数 | 208 |
出版时间 | 1996(求助前请核对) 目录预览 |
ISBN号 | 781050181X — 求助条款 |
PDF编号 | 82282338(仅供预览,未存储实际文件) |
求助格式 | 扫描PDF(若分多册发行,每次仅能受理1册) |

1绪论1
1.1通信与图像通信1
1.2图像信号的基本概念1
1.3图像通信系统的组成2
1.3.1系统的组成结构2
1.3.2图像系统的模型4
1.4图像通信的发展简史5
1.5本书内容简介8
2数字图像信号10
2.1图像信号的数字化10
2.1.1二维信号的傅立叶变换及频谱11
2.1.2图像的取样11
2.1.3图像的量化12
2.1.4电视信号的数字化13
2.2数字图像信号的正交基表示15
2.2.1 离散傅立叶变换(DFT)15
2.2.2图像正交变换的一般形式21
2.2.3离散余弦变换(DCT)27
2.3图像的统计特性29
2.3.1图像的信息熵29
2.3.2图像的自相关函数31
2.3.3频率域上的统计特性32
2.3.4图像差值信号的统计特性32
2.4图像信号的压缩编码原理34
2.4.1信息保持型编码(熵编码)34
2.4.2有限失真编码37
2.4.3变换压缩编码41
2.4.4预测编码42
2.4.5其它方法45
2.4.6自适应编码方法45
2.5图像质量的评价47
2.5.1图像的主观评价47
2.5.2图像的逼真度测量48
2.5.3其它49
3静态图像编码50
3.1概述50
3.2方块编码(BTC)51
3.2.1基本编码方法51
3.2.2参数的选择52
3.2.3进一步降低数码率的方法53
3.3比特面编码55
3.4逐渐浮现方式编码56
3.4.1四杈树编码的逐渐浮现方式56
3.4.2比特面传输的逐渐浮现方式57
3.4.3其它58
3.5其它编码方法简介58
3.5.1亚抽样和内插58
3.5.2抖动图像编码60
3.6 JPEG建议的ADCT编码60
3.6.1基本系统的编码算法61
3.6.2 JPEG中的逐渐浮现编码63
3.7二值图像编码方法简介64
3.7.1二值图像的方块编码64
3.7.2游程长度编码(RLC)66
3.7.3二维游程长度编码(PDQ)67
3.7.4其它67
4序列图像编码70
4.1图像信号的线性预测编码72
4.2帧内预测编码74
4.3最佳量化75
4.3.1最小均方误差量化器设计75
4.3.2主观准则下的量化器设计77
4.3.3量化压缩机理79
4.4自适应预测编码80
4.5帧间预测编码82
4.5.1帧间编码的依据82
4.5.2基本方法84
4.5.3帧内/帧间自适应预测编码84
4.5.4运动补偿预测编码86
4.5.5块匹配方法86
4.5.6像素递归算法88
4.6混合编码88
4.7传输误码对恢复图像质量的影响91
4.8极低码率的序列图像编码93
4.8.1 H.263建议的编码方法94
4.8.2知识基编码97
5图像信号的传输技术101
5.1模拟视频基带信号101
5.1.1模拟视频基带信号101
5.1.2清晰度和信号带宽102
5.1.3噪声影响103
5.1.4线性失真103
5.1.5非线性失真105
5.2模拟调制技术106
5.2.1残留边带调幅107
5.2.2调频108
5.3数字基带信号112
5.4数字调制技术112
5.4.1多相相移键控(mPSK)112
5.4.2多电平正交幅度键控(mQAM)114
5.5网格编码调制115
5.6图像信号的传输方式118
5.6.1微波传输119
5.6.2卫星传输120
5.6.3光纤传输124
5.7宽带用户环路127
5.7.1高速数字用户环路(HDSL)127
5.7.2不对称数字用户环路(ADSL)131
6图像通信业务和系统134
6.1活动图像通信系统135
6.1.1会议电视135
6.1.2电视电话140
6.2静止图像通信系统143
6.2.1慢扫描系统143
6.2.2可视电话144
6.3其它图像通信业务简介145
6.3.1传真145
6.3.2图文电视(TELETEXT)151
6.3.3可视图文(VIDEOTEX)154
6.4通用图像存储传输系统158
6.4.1 MPEG-1158
6.4.2 MPEG-2和HDTV163
6.4.3 MPEG-4及其应用前景简介165
6.5实际会议电视系统简介166
6.5.1 VC7000会议电视终端167
6.5.2 VC4100多点控制器168
7图像信息交换及联网技术169
7.1交换及联网169
7.1.1信息交换基础169
7.1.2通信网络基础174
7.1.3图像通信的组网方式177
7.2数字网上的图像通信179
7.2.1 DDN网上的图像通信179
7.2.2 B-ISDN和ATM181
7.3图像和多媒体通信186
7.3.1多媒体通信的特点186
7.3.2多媒体通信的信息处理技术188
7.3.3多媒体通信的应用190
7.3.4“信息高速公路”与多媒体192
7.3.5数字电视体系的形成与发展192
附录195
A CCITTH.261建议及H.320系列建议提要195
B H.261图像压缩编码参考程序200
C标准图像和压缩图像的比较205
D VC系列会议电视终端设备外形206
参考文献207
1996《图像通信技术及应用》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胡栋,朱秀昌著 1996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
- 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应用技术
- 1998 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
- 现代数字通信核心技术及应用研究
- 2020
-
- CCD技术及应用
- 1992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
- 印刷企业管理
- 1993 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
- 数字图像通信
- 1998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
- 信号数字处理技术及其应用
- 1983 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
- 多媒体网络通信技术及应用
- 1998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
- 信息编码技术及其应用大全
- 1994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
- 计算机图像技术及其应用
- 1998 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
- 图像识别技术及其应用
- 1985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
- 多媒体信息技术及其应用
- 1997 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 PDF文字可复制化或转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