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病理生理学》求取 ⇩

第1章健康与疾病1

第1节 健康1

第2节 疾病1

一、疾病是机体稳态的破坏2

二、疾病是机体的抗损伤反应与致病因子及损伤斗争的过程3

三、疾病必有代谢、功能或(和)结构的异常3

四、医学模式的转变4

第3节 健康,疾病与人类基因组5

第2章衰老6

第1节 动物的寿命6

第2节 人体衰老的特征7

一、形态的特征7

二、功能的特征8

一、遗传学说基因水平的研究9

第3节 衰老机制的研究9

二、自由基学说14

三、免疫学说15

四、其他衰老机制的研究18

第4节 抗衰老的探索18

一、抗衰老的现代医学观念18

二、抗衰老的传统医学对策24

第3章死亡与复苏27

第1节 生命与死亡的概念和死亡的原因27

第2节 脑死亡28

一、概念28

二、诊断标准29

三、及时判断脑死亡的意义29

四、脑细胞不可逆损伤的机制30

二、步骤31

第3节 复苏31

一、概念31

三、复苏的Utstein模式34

第4章遗传与疾病36

第1节 遗传性疾病的概述36

一、概念36

二、遗传因素在疾病发生中的作用37

二、遗传病的分类37

第2节 基因的结构与突变37

一、基因概述37

二、基因突变38

三、基因突变的遗传方式39

第3节 常见的遗传性疾病40

一、遗传性蛋白质病41

二、遗传性代谢病44

三、原发性遗传性线粒体病48

第4节 染色体病50

第5节 遗传病的防治原则54

第5章细胞损伤与保护57

第1节 细胞损伤57

一、细胞损伤的原因57

二、细胞损伤的机制58

第2节 细胞保护63

一、细胞保护的分类63

二、细胞保护的机制64

第6章细胞增殖与分化的病理生理学78

第1节 细胞周期控制及其病理生理78

一、细胞周期概述79

二、细胞周期调控的分子机制及其异常86

三、细胞周期控制与细胞外部信号92

四、细胞周期调控异常与肿瘤93

五、细胞周期调控异常与其他疾病举例95

第2节 细胞分化及其病理生理96

一、细胞分化的特点96

二、细胞分化的细胞内调控97

三、干预细胞分化的生物学意义97

第7章生物膜与疾病100

第1节 生物膜的组成、结构和功能100

一、生物膜的组成100

二、生物膜的结构和功能102

第2节 生物膜与疾病的关系106

一、红细胞膜异常为主的疾病106

二、补体与细胞膜损伤108

四、血小板缺陷性疾病109

三、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109

五、动脉粥样硬化110

六、高血压病110

七、恶性肿瘤111

八、肌肉疾病112

九、特殊生物膜的障碍112

第8章受体与疾病115

第1节 受体概述115

一、受体的概念、分类及与配体的结合特性115

二、受体的调节117

三、受体的研究方法120

第2节 受体异常的原因、机制及与疾病的关系122

一、受体异常的原因和机制122

第3节 受体与疾病124

一、离子通道型受体与疾病124

二、受体异常的结果124

二、G蛋白偶联受体与疾病126

三、PTK型受体与疾病128

四、PTK连接的受体与疾病130

五、丝/苏氨酸蛋白激酶(PSTK)型受体与疾病131

六、鸟苷酸环化酶(GC)型受体与疾病132

七、TNF受体家族与疾病132

八、运货受体与疾病132

九、核受体与疾病133

第9章离子通道与疾病137

第1节 概述137

第2节 钠离子通道138

一、钠离子通道的病因学作用138

二、钠离子通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的介导或调节作用140

一、钾离子通道的病因学作用141

第3节 钾离子通道141

二、钾离子通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的介导或调节作用144

第4节 钙离子通道147

一、钙离子通道的病因学作用148

二、钙离子通道在疾病发展中的介导或调节作用150

第5节 氯离子通道的病因学作用159

第10章细胞信号转导与疾病165

第1节 间隙连接信号传递与疾病166

一、细胞间隙连接概述166

二、细胞间隙连接与疾病167

第2节 经膜受体触发的细胞信号转导及其病理生理学170

一、G蛋白耦联表面受体触发的信号转导通路异常与疾病171

二、Ras-MAPK细胞信号通路与疾病174

二、Jak-STAT细胞信号通路与疾病182

四、Smad细胞信号通路与疾病182

第3节 经核受体介导的细胞信号转导及其病理生理学185

第4节 其它重要的细胞信号转导通路192

一、核因子kB通路192

二、发育性跨膜信号转导通路193

三、Toll样受体信号转导通路197

四、整合素信号转导199

五、其它202

第11章细胞粘附分子和细胞外基质的生理和病理205

第1节 细胞外基质概述205

一、细胞外基质的组成、结构与功能205

二、降解细胞外基质的酶类207

第2节 细胞粘附分子的概述208

一、细胞粘附分子的基本结构、配体和调节208

二、几类重要的细胞粘附分子的结构与功能210

一、在生长发育中的作用217

第3节 细胞外基质和粘附分子的病理生理217

二、参与免疫反应的调节218

二、在炎症、凝血和组织损伤修复中的作用219

四、在肿瘤转移中的作用223

五、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中的作用226

六、在糖尿病的并发症中的作用226

第12章内皮细胞的病理生理228

第1节 概述228

一、血管内皮细胞的结构与功能228

二、血管内皮细胞在血管发育中的作用231

第2节 血管内皮细胞的病理生理233

一、血管内皮细胞在炎症反应中的作用233

二、血管内皮细胞与血管通透性235

三、血管内皮细胞与凝血237

四、血管内皮细胞对血管紧张性的调节238

五、血管内皮细胞对生物活性物质的作用239

六、血管内皮细胞对平滑肌增殖的调控240

七、血管内皮细胞对其它刺激的反应241

第3节 血管内皮细胞与疾病242

一、动脉粥样硬化242

二、高血压243

二、脑血管疾病243

四、自身免疫性疾病244

第13章病原菌毒素对组织细胞的作用247

第1节 内毒素的结构、生物学活性和在体内的分布248

一、内毒素的结构和生物活性248

二、内毒素的吸收和分布251

第2节 机体对内毒素的反应251

一、内毒素引发的机体反应251

二、内毒素对细胞的激活253

三、内毒素耐受及其机制254

第3节 内毒素受体和细胞内的信号转导256

一、CD14和LPS-LBP复合物256

二、其他内毒素受体259

三、蛋白磷酸化和基因转录调控260

第4节 宿主对革兰氏阳性菌及其毒素的反应263

一、革兰氏阳性菌细胞壁结构及其生物效应263

二、革兰氏阳性菌毒素及其作用266

三、革兰氏阳性菌表面的蛋白质对毒性的影响267

四、革兰氏阳性菌侵入循环血流导致全身感染268

第14章细胞死亡270

第1节 前言270

一、细胞凋亡与细胞坏死270

二、细胞凋亡与细胞程序性死亡271

一、形态学的变化272

第2节 细胞坏死272

二、细胞坏死的机理273

第3节 细胞凋亡275

一、凋亡细胞的形态学特征及生物化学变化275

二、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277

三、细胞凋亡与疾病284

四、凋亡的研究方法288

第4节 细胞凋亡合并细胞坏死291

第15章基因治疗及其应用前景294

第1节 基因治疗的发展简史294

第2节 基因治疗的种类、策略和原则295

一、基因治疗的种类295

二、基因治疗的策略295

三、基因治疗的原则296

二、化学法298

第3节 外源基因导入细胞的方法298

一、物理法298

三、生物法299

第4节 基因治疗的载体系统300

一、逆转录病毒载体300

二、腺病毒载体301

三、腺病毒相关病毒载体302

四、单纯疱疹病毒载体303

五、其他用于基因治疗的新型载体304

第5节 基因治疗在临床上的应用305

一、单基因疾病305

二、肿瘤306

三、艾滋病308

一、基因治疗的现状309

第6节 基因治疗的现状与发展方向309

四、基因治疗在其它领域中的应用309

二、基因治疗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310

第16章应激313

第1节 概述313

一、定义313

二、应激概念的形成和发展313

三、应激的研究方法315

第2节 应激时机体的变化316

一、神经、内分泌反应316

二、代谢和功能的改变320

三、应激诱导的痛觉减弱322

第3节 应激和疾病323

一、概述323

二、应激和心血管功能异常323

三、应激性急性胃粘膜病变和应激性溃疡325

四、应激引起的行为变化和精神障碍327

第17章炎症介质330

第1节 概述330

第2节 胺类介质332

一、组胺332

二、5-羟色胺334

三、腺苷335

第3节 脂类介质336

一、花生四烯酸代谢产物336

二、血小板激活因子340

第4节 肽类介质342

一、缓激肽342

二、感觉神经肽345

第5节 自由基346

一、氧自由基347

二、一氧化氮349

第6节 细胞因子350

一、白细胞介素-1351

二、肿瘤坏死因子352

三、白细胞介素-8354

四、白细胞介素-6355

第7节 胞质的颗粒成分355

第8节 炎症介质之间的相互作用357

第9节 抗炎措施的病理生理基础358

第18章发热361

第1节 概述361

第2节 病因和发病机制362

一、发热激活物362

二、内生致热原363

二、发热时的体温调节机制365

第3节 生理性体温升高370

一、应激性体温升高370

二、运动性体温升高371

三、月经前期的体温升高371

第4节 代谢与功能的改变371

一、物质代谢的改变371

二、生理功能改变372

二、防御功能改变373

第5节 防治的病理生理学基础374

一、治疗原发病374

二、一般性发热的处理374

三、必须及时解热的病例374

第1节 化学致癌是一多阶段发展过程376

第19章化学致癌376

第2节 化学致癌各阶段的细胞和分子机制378

一、启动期378

二、促进期380

三、演进期380

第3节 化学致癌的有关机制381

一、化学致癌物的代谢活化381

二、DNA损伤与修复394

三、致癌物作用诱发的细胞信号转导409

四、基因突变机制416

五、致癌过程中细胞永生化机制418

第4节 化学致癌的遗传易感性422

一、细胞色素P-450超基因家族的多态性423

二、Ⅱ相代谢酶系的遗传多态425

第1节 引言432

第20章病毒与肿瘤432

第2节 DNA肿瘤病毒与肿瘤433

一、DNA肿瘤病毒的分类和特性433

二、多瘤病毒科与肿瘤434

三、乳头状瘤病毒科与肿瘤435

四、疱疹病毒科与肿瘤436

五、嗜肝DNA病毒科与肿瘤439

第3节 RNA肿瘤病毒和肿瘤440

一、RNA肿瘤病毒的分类和特性440

二、RNA B型肿瘤病毒与肿瘤442

三、RNA C型肿瘤病毒与肿瘤443

第4节 肿瘤病毒的致癌机制445

一、DNA肿瘤病毒的致癌机制445

二、RNA肿瘤病毒的致癌机制446

第1节 病毒瘤基因449

第21章瘤基因和抑瘤基因449

第2节 细胞转化基因和细胞瘤基因450

一、正常细胞基因组中是否有病毒瘤基450

二、癌瘤细胞DNA的转化活性451

三、细胞转化基因和细胞瘤基因的关系451

第3节 原瘤基因451

第4节 瘤基因及其产物的命名与书写452

第5节 瘤基因的分类452

一、生长因子类455

二、酪氨酸激酶类456

二、无激酶活性受体蛋白类458

四、膜相关G蛋白类459

五、胞浆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类461

六、胞浆调节因子类462

七、细胞周期调节因子类463

八、DNA连接蛋白——核转录因子类464

九、线粒体膜因子类467

第6节 原瘤基因的活化机制470

一、点突变470

二、基因的易位和重排471

三、基因的扩增473

四、病毒插入473

五、基因过量表达474

六、低甲基化474

第7节 肿瘤抑制基因475

一、概念475

二、肿瘤抑制基因存在的科学根据475

三、抑瘤基因的类型477

四、肿瘤抑制基因产物的生化功能479

第8节 “转移基因”和转移抑制基因492

一、转移基因493

二、转移抑制基因495

第9节 瘤基因与癌变的多阶段性498

一、正常细胞转化为恶性细胞可能需要多个瘤基因的作用498

二、多次突变与瘤基因的致瘤作用499

三、癌变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瘤基因作用499

四、瘤基因和肿瘤抑制基因分别参与癌变的不同阶段499

第10节 瘤基因在其他疾病中的作用499

第22章氧的利用障碍502

第1节 概述502

第2节 病因和发病机制503

一、氧利用障碍的基本环节503

二、氧利用障碍的原因和基本机制503

第3节 缺氧性细胞损伤的机制506

一、初级作用507

二、次级作用508

三、三级作用512

第23章氧化应激与疾病515

第1节 概述515

一、氧化应激的概念515

二、氧化应激的原因516

第2节 氧化应激的损伤效应520

一、活性氧对脂质的影响520

二、活性氧对蛋白质的影响522

三、活性氧对核酸的影响523

第3节 抗氧化损伤的防御系统523

第4节 氧化应激的生物学意义524

第5节 氧化应激与重要的疾病或病理过程526

一、炎症526

二、休克527

三、肿瘤528

四、免疫529

五、细胞凋亡531

六、衰老533

七、心力衰竭537

第6节 抗氧化应激措施在疾病防治中的应用前景541

第24章水、钠代谢及紊乱544

第1节 水和钠的正常代谢544

一、总体水及其分布544

二、水、盐平衡545

三、水、钠的生理调节549

第2节 低钠血症552

一、原因和机制552

二、对机体的影响556

三、治疗的病理生理基础557

第3节 高钠血症558

一、原因和机制558

二、对机体的影响560

三、治疗的病理生理基础561

第25章钾代谢及紊乱563

第1节 钾稳态及生理功能563

一、钾稳态及其调节563

二、钾通道及其生理功能566

第2节 低钾血症572

一、病因和发生机制573

二、对机体的影响575

三、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579

第3节 高钾血症580

一、病因和发生机制580

二、对机体的影响582

三、防治的病理生理学基础584

第26章镁代谢障碍588

第1节 镁代谢588

一、人体中镁的含量和分布588

二、镁的摄取和吸收588

三、镁的生理功能589

四、镁稳态调节589

第2节 低镁血症589

一、原因和机制590

二、对机体的影响593

三、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598

第3节 高镁血症599

一、原因和机制599

三、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600

二、对机体的影响600

第27章钙、磷代谢及紊乱602

第1节 钙、磷的正常代谢602

一、钙、磷的含量和分布602

二、钙、磷的吸收和排泄604

三、钙、磷平衡的调节605

四、钙、磷的生理功能609

第2节 钙、磷代谢异常610

一、钙代谢异常610

二、磷代谢异常614

第3节 钙、磷代谢异常疾病615

一、钙、磷代谢异常骨病615

二、钙、磷代谢异常所致泌尿系结石620

一、宏量元素622

二、微量元素622

第1节 概述622

第28章微量元素与疾病622

三、必需微量元素的共性624

四、微量元素间的相互作用及其调节625

第2节 主要微量元素的代谢、功能及其与疾病的关系626

一、铁626

二、铜628

三、锌630

四、硒632

五、锰633

六、钼633

七、碘633

八、铬634

第3节 某些生理、病理过程与微量元素634

一、微量元素与生长发育634

二、微量元素与妊娠和胎儿畸形635

三、微量元素与神经系统功能和智力障碍636

四、微量元素与内分泌的改变636

五、微量元素与机体的感染和免疫637

六、微量元素与衰老638

七、微量元素与体内自由基作用639

第4节 微量元素与临床的治疗应用640

一、食疗与微量元素640

二、完全性胃肠道外营养与微量元素641

三、透析疗法与微量元素642

第29章酸碱平衡与紊乱644

第1节 概述644

第2节 体液酸碱平衡的调节机制645

一、体液的缓冲作用645

二、肾在酸碱平衡调节中的作用649

一、血液H+浓度和pH657

三、肺在酸碱平衡调节中的作用657

第3节 反映酸碱平衡状况的指标及其意义657

二、标准碳酸氢盐与实际碳酸氢盐658

三、缓冲碱658

四、剩余碱659

五、二氧化碳分压659

六、二氧化碳结合力659

七、阴离子间隙660

第4节 酸碱平衡紊乱660

一、代谢性酸中毒660

二、呼吸性酸中毒664

三、代谢性碱中毒665

四、呼吸性碱中毒669

五、混合型酸碱平衡紊乱670

第5节 代偿预计值及酸碱图670

一、代偿预计值671

二、酸碱图675

第30章微循环障碍678

第1节 微循环与微循环障碍的近代概念678

第2节 微血管功能障碍679

一、微血管的被动调节与自我调节障碍679

二、微血管的收缩、舒张与自律运动682

三、微血管病683

第3节 微血管内皮细胞的激活、损伤与通透性升高685

第4节 微血流紊乱688

一、血小板流态异常688

二、红细胞流态紊乱691

三、白细胞流变学693

四、血浆流态变化693

第1节 概述695

第31章血液流变性障碍695

第2节 病因、发病环节和机制697

一、红细胞697

二、白细胞699

三、血小板700

四、血浆蛋白与脂类701

五、血管702

第3节 代谢与功能变化702

一、血液流变性障碍与微循环障碍703

二、对原发疾病或病理过程的正反馈作用704

三、对合并症的促发作用704

第4节 检测方法、指标及意义706

一、血液粘度的检测方法和指标706

二、红细胞变形性的测定方法707

一、血液稀释708

第5节 治疗的病理生理基础708

三、血小板粘附性和聚集性的测定方法708

二、改善红细胞变形性709

三、抗血小板药709

四、去纤维蛋白疗法710

第32章休克时微循环与细胞功能障碍712

第1节 休克时微循环的变化及其机制712

一、休克时微循环的时相变化712

二、休克时血液细胞流变学变化717

第2节 休克时细胞功能障碍及其机制721

一、休克时细胞功能障碍721

二、休克时细胞损伤的机制725

第33章防治休克的病理生理基础729

第1节 提高脏器微循环血液灌注量729

一、降低血管阻力729

二、补充血容量730

三、增强心功能731

第2节 疏通微循环血流731

一、右旋糖酐溶液的补充731

二、抑制血小板粘附的药物(抗血小板药)732

三、肝素的抗凝治疗733

四、溶解血栓的药物733

第3节 改善细胞代谢733

一、增加溶酶体膜的稳定性733

二、蛋白酶抑制剂的应用734

三、补充能量ATP734

第4节 肾上腺皮质激素735

第5节 抗细胞因子治疗736

一、拮抗剂736

四、细胞因子疗法737

三、巨噬细胞抑制疗法737

二、小分子抑制剂737

第6节 其它738

一、纳络酮738

二、自由基清除剂738

三、钙内流阻滞剂739

四、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740

五、活血化瘀740

第34章缺血-再灌注损伤743

第1节 概述743

第2节 发病机制744

一、钙超载744

二、氧自由基作用746

三、白细胞的作用750

一、心肌再灌注损伤753

四、内皮细胞自稳态调控失衡753

第3节 主要脏器在再灌注损伤中功能、形态和代谢的改变753

二、脑再灌注损伤755

二、肺再灌注损伤756

四、其他脏器的再灌注损伤757

第4节 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757

一、尽量缩短缺血时间757

二、采用低压、低温再灌注757

三、清除活性氧757

四、钙拮抗剂的保护作用758

五、补充能量758

六、其他药物758

第5节 心肌缺血预适应758

二、缺血预适应的机制759

一、缺血预适应的发现759

二、缺血预适应的临床意义及研究前景762

第35章血管新生与疾病765

第1节 概念765

第2节 血管新生的分期与方式765

一、血管新生的分期765

二、血管新生的方式765

第3节 血管新生的调控766

一、血管新生诱导因子766

二、血管新生抑制因子769

第4节 血管新生与疾病的发生发展和治疗的关系771

一、肿瘤的血管新生与抗血管新生治疗771

二、急性冠脉事件与治疗性血管新生775

三、其它疾病与血管新生777

一、缺血性心脏病的原因779

第1节 原因和分类779

第36章缺血性心脏病779

二、缺血性心脏病的分类781

第2节 发病机制782

一、冠状动脉血栓形成782

二、冠状动脉痉挛784

第3节 功能与代谢变化788

一、心肌缺血性损害的变化788

二、再灌注损伤变化793

第4节 心肌缺血的几个问题794

一、缺血预处理794

二、心肌顿抑和冬眠心肌798

第5节 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799

第1节 概述802

第2节 病因802

第37章动脉粥样硬化802

一、异常脂血症803

二、高血压804

三、吸烟804

四、其他因素804

第3节 发病机制806

一、脂蛋白代谢紊乱807

二、血小板的作用810

三、血液流变学因素811

四、动脉壁细胞成分的变化813

第4节 动脉粥样硬化研究方法及消退817

一、动脉粥样硬化动物模型的复制817

二、动脉粥样硬化人群研究818

三、动脉粥样硬化消退819

二、药物治疗820

第5节 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820

一、一般的预防措施820

三、手术治疗821

四、其他821

第38章高血压823

第1节 动脉血压的调节及其影响因素824

一、动脉血压的调节824

二、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829

第2节 高血压的原因和发生机制830

一、神经系统与高血压830

二、肾脏与高血压833

三、离子、营养成分与高血压835

四、激素、肤类物质与高血压837

五、膜离子转运异常与高血压842

六、遗传与高血压843

七、基因变异与高血压845

第3节 高血压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其对机体的影响850

一、血流动力学平衡失调850

二、高血压对机体的影响852

第4节 防治高血压的病理生理基础855

一、预防855

二、治疗855

第39章心律失常857

第1节 概述857

第2节 心脏激动形成异常860

一、自律性异常激动和自主性激动的形成860

二、触发的异常激动861

第3节 心脏激动传导异常与干扰862

一、激动传导减慢862

二、激动的折返863

三、激动的传导性增强867

四、干扰867

五、激动形成异常与激动传导异常并存868

第4节 心律失常对机体的影响868

第5节 心律失常防治原则的病理生理基础869

一、治疗原则869

二、抗心律失常药物及非药物疗法870

第40章心力衰竭874

第1节 概述874

第2节 病因和分类875

一、心力衰竭的原因和诱因875

二、心力衰竭的类型876

第3节 心力衰竭的发生机制878

一、心肌收缩舒张功能异常878

二、心力衰竭的分子生物学机制885

三、自由基、内皮素、一氧化氮等在心力衰竭中的作用887

第4节 机体的代偿活动888

一、心脏本身的代偿活动888

二、心脏以外的代偿活动891

第5节 功能与代谢变化892

一、心脏功能和血流动力学改变892

二、其他系统功能变化及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896

第6节 小儿及老年人心力衰竭特点896

一、小儿心力衰竭特点896

二、老年人心力衰竭特点897

第7节 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897

一、防治原发病897

二、选择性治疗898

四、其他899

三、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899

第41章心血管内分泌901

第1节 概述901

一、心脏的内分泌功能902

二、血管的内分泌功能902

三、血细胞中的血管活性物质903

四、心血管系统的神经肽904

第2节 心脏的内分泌功能905

一、心钠素906

二、其它心源性利钠多肽909

三、抗心律失常肽911

四、内源性洋地黄素911

第3节 血管的内分泌功能912

一、内皮源性舒张因子913

二、一氧化碳915

三、内皮素916

四、心血管系统的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919

第4节 心血管系统的神经肽920

一、降钙素基因相关肽超家族921

二、神经肽酪氨酸924

三、速激肽925

四、血管活性肠肽925

五、神经降压素926

六、阿片肽927

七、尾加压素Ⅱ927

第42章呼吸衰竭929

第1节 病因929

第2节 发病机制和肺功能变化930

一、通气功能障碍930

二、换气功能障碍937

第3节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病机制941

一、肺泡-毛细血管膜损伤的机制941

二、肺顺应性降低与肺不张的形成机制949

三、肺损伤修复与肺纤维化的机制950

第4节 慢性阻塞性肺疾患发生呼吸衰竭的机制952

一、通气功能障碍952

二、换气功能障碍954

第5节 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954

第43章肺的非呼吸功能障碍958

第1节 肺屏障及免疫功能的病理生理958

一、肺的滤过功能及其生理、病理意义958

二、气道内异物的清除及其障碍959

三、肺的免疫功能及其生理、病理意义960

第2节 肺的内分泌作用及其与临床联系962

第3节 肺的代谢作用及其障碍963

一、一般物质的肺内代谢及其临床意义963

二、血管活性物质的肺内代谢及其障碍967

三、肺血管内皮细胞在肺内代谢中的作用970

四、肺代谢障碍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971

第44章肺动脉高压973

第1节 肺循环生理特点973

第2节 肺动脉高压的分类975

第3节 病因和发病机制975

一、高动力性肺动脉高压975

二、被动性肺动脉高压976

三、阻塞性肺动脉高压976

四、闭塞性肺动脉高压976

五、主动性肺动脉高压977

第4节 肺动脉高压对机体的影响982

六、多因性肺动脉高压982

一、肺功能变化983

二、心功能变化983

第5节 扩管疗法的病理生理基础984

第45章肺水肿987

第1节 肺内液体的交换987

一、肺内液体分布和交换的结构基础987

二、有效滤过压989

三、肺微血管壁通透性991

四、肺内的抗水肿因素993

五、肺泡上皮屏障及其对离子的主动转运993

第2节 肺水肿的原因和发生机制994

一、压力性肺水肿995

二、伴有弥漫性肺泡损伤的通透性肺水肿996

三、不伴有弥漫性肺泡损伤的通透性肺水肿997

四、混合性肺水肿998

五、肺水肿的形成和消退999

第3节 肺水肿对呼吸功能的影响1001

一、通气功能障碍1001

二、换气功能障碍1002

三、呼吸困难1002

第4节 诊断和治疗的病理生理基础1002

一、肺水肿的临床诊断和监测1002

二、肺水肿治疗的病理生理基础1004

第46章高原缺氧的病理生理1007

第1节 高原与高原缺氧1007

一、高原1007

二、高原缺氧1008

一、高原习服1009

第2节 高原习服与适应1009

二、高原适应1010

第3节 高原缺氧生理学1011

一、肺部氧的运输1011

二、血氧运输1013

三、血流动力学1015

四、组织氧的运输与贮存1017

五、细胞氧的利用与能量代谢1018

六、缺氧相关的基因表达1019

第4节 高原病学1021

一、概念与分类1021

二、影响高原病发生发展的因素1022

三、高原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与发病机制1022

第1节 概述1030

第2节 贫血的分类、原因和发病机制1030

第47章贫血的病理生理1030

一、造血原料缺乏所致的贫血1031

二、骨髓造血功能不足所致的贫血1034

三、失血性贫血1035

四、红细胞破坏过多所致的贫血1036

第3节 贫血时机体的代谢和功能变化1044

一、主要代谢变化1044

二、血液系统1045

三、心血管系统1045

四、中枢神经系统1045

五、呼吸系统1045

六、消化系统1045

七、泌尿系统1045

八、生殖系统1046

第4节 贫血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1046

一、机体的止血、凝血功能1048

第48章血栓形成的原因和机制1048

第1节 机体的凝血与抗凝血平衡1048

二、正常机体的抗凝血机制1050

三、凝血与抗凝血平衡调节1052

第2节 血栓形成的原因和机制1054

一、血栓的概念和分类1054

二、血栓形成的原因和机制1054

第3节 影响血栓形成的常见因素1060

一、代谢性因素与血栓形成1060

二、免疫反应与血栓形成1061

三、遗传因素与血栓形成1062

四、恶性肿瘤与血栓形成1062

五、高血压与血栓形成1062

第4节 血栓形成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1063

六、高凝状态与血栓形成1063

第49章弥散性血管内凝血1066

第1节 概述1066

一、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概念1066

二、DIC和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及休克的一般关系1066

第2节 DIC的病因和影响DIC发生、发展的因素1067

一、DIC的病因1067

二、影响DIC发生、发展的因素1068

第3节 DIC的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1069

一、DIC的发病机制1069

二、DIC的主要临床表现1072

第4节 DIC的分期和分型1076

一、DIC的分期1076

第5节 DIC诊断和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1078

一、DIC诊断的病理生理基础1078

二、DIC的分型1078

二、DIC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1080

第50章消化道功能障碍1082

第1节 概述1082

第2节 运动功能障碍的病因发病学1083

一、消化道运动的神经体液调节及其障碍1083

二、运动功能障碍的分类及其病因发病学1084

第3节 分泌功能障碍的病因发病学1090

一、消化道的分泌功能及其调节1090

二、胃分泌功能的测定及其异常1091

三、消化性溃疡的病因发病学与治疗原则1092

第4节 消化吸收功能障碍的病因发病学1096

一、概述1096

二、病因发病学1096

四、消化吸收不良的诊断试验1098

三、临床表现1098

第5节 胃肠激素与消化道功能障碍1099

一、胃肠激素1099

二、胃肠激素受体1100

三、胃肠激素的生理功能1100

四、胃肠激素与疾病1101

第51章肝性脑病1104

第1节 病因学1104

一、神经毒质1104

二、诱发因素1107

第2节 发病机制1110

一、发病机制的学说1110

二、高氨血症在肝性脑病发病机制中的中心地位1116

三、肠源性内毒素血症与肝性脑病1117

第1节 门脉高压的发生1122

第52章肝肾综合征1122

二、门脉血流量增加1123

三、门脉高压形成的细胞机制1123

一、门静脉回流阻力增加1123

第2节 肝病时的钠水潴留1124

一、浸水试验1124

二、钠水潴留的发生机制1125

第3节 钠水潴留与腹水形成的关系1127

一、灌流不足学说1127

二、泛溢学说1128

三、周围动脉扩张学说1128

第4节 肝肾综合征的发病机制1129

一、发病机制的概述1129

二、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在HRS发生发展中的作用1129

第1节 高胆红素血症1135

第53章胆红素与胆盐代谢障碍1135

一、胆红素代谢的病理生理1136

二、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1141

三、体质性高胆红素血症1142

第2节 肝内胆汁瘀积症1143

一、现代概念1143

二、胆汁形成与分泌1144

三、肝内胆汁瘀积的发生机制1145

四、胆汁瘀积时胆汁反流的途径1149

五、胆汁瘀积对机体的影响1149

第54章肾功能衰竭1154

第1节 急性肾功能衰竭1154

一、概述1154

二、少尿型与非少尿型ARF的特点1155

三、发病机制1157

四、ARF时肾功能评价的病理生理基础1172

第2节 慢性肾功能衰竭1175

一、概述1175

二、发展过程1175

三、发病机制1177

四、功能代谢变化1183

第55章肾内分泌与疾病1188

第1节 肾素-血管紧张素1188

一、肾素分泌的调节1188

二、肾素-血管紧张素的生理功能1189

三、肾素-血管紧张素与疾病1191

第2节 1,25-双羟维生素D31192

一、代谢和调节1192

二、1,25-双羟维生素D3的功能1193

三、1,25-(OH)2D3受体及其作用机制1196

四、1,25-(OH)2D3与疾病1196

第3节 促红细胞生成素1197

一、生成1197

二、调节1198

三、生理功能1198

四、促红细胞生成素与疾病1199

第4节 花生四烯酸产物1199

一、环氧合酶途径1199

二、脂氧合酶途径1200

三、花生四烯酸产物与肾脏疾病1201

第5节 激肽释放酶-激肽系统1202

一、肾脏激肽释放酶-激肽系统的组成1202

二、肾脏激肽释放酶-激肽系统的生理功能1202

第6节 肾髓质降压脂1203

三、肾脏激肽释放酶-激肽系统在疾病中的作用1203

第56章原发性痴呆1205

第1节 病因或危险因素1205

一、基因的不稳定性1206

二、代谢失调1206

三、慢病毒感染1206

四、颅脑外伤1206

五、环境因素1207

第2节 发病机制1207

一、Tau蛋白异常修饰学说1207

二、Aβ毒性学说1214

三、ApoE基因多态性学说1219

四、PS基因突变学说1221

二、影像检测1223

三、神经病理学检测1223

一、心理测试1223

第3节 诊断策略1223

四、分子诊断技术的前景和病理生理基础1224

第4节 治疗的病理生理学基础1224

一、对症和保护性治疗1224

二、胆碱酯酶抑制剂1225

三、阻断神经元骨架蛋白异常磷酸化1225

四、阻断老年斑的形成1225

第57章意识障碍1228

第1节 概述1228

第2节 意识障碍的分类及表现1228

一、环境意识障碍1229

二、自我意识障碍1230

三、脑器质性疾病1231

二、感染性疾病1231

一、全身各种躯体疾病1231

第3节 意识障碍的原因1231

四、中毒1232

五、内分泌性疾病1232

六、其他1232

第4节 意识障碍的发病机理1232

一、网状结构1233

二、丘脑1234

一、大脑皮质1234

第58章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1236

第1节 概念1236

一、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的概念1236

二、MODS概念产生的历史背景1236

第2节 病因和分型1237

一、病因1237

第3节 发病机制1238

二、分型1238

一、器官血流量减少和再灌流损伤1239

二、全身性炎症反应失控1239

二、肠屏障功能损伤1242

四、细胞代谢障碍1244

第4节 各器官功能改变的特点及MODS的判断标准1246

一、肺功能不全1246

二、肝功能不全1247

三、肾功能不全1247

四、心功能不全1247

五、胃肠道功能不全1247

六、凝血系统衰竭1248

第5节 防治的病理生理学基础1248

索引1252

1994《人体病理生理学》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王迪浔,金惠铭主编 1994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人体生理学(1993 PDF版)
人体生理学
1993 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人体病理学(1969.07 PDF版)
人体病理学
1969.07 大修館書店
人体生理学 1(1982.04 PDF版)
人体生理学 1
1982.04 広川書店
人体生理学(1969.12 PDF版)
人体生理学
1969.12 大修館書店
人体生理学(1994.05 PDF版)
人体生理学
1994.05 高等教育出版社
人体生理学(1974 PDF版)
人体生理学
1974 北京医学院生理教研组
人体生理生化学(1974 PDF版)
人体生理生化学
1974
人体生理学(1983 PDF版)
人体生理学
1983
人体生理学( PDF版)
人体生理学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西安公司
人体生理学(1998 PDF版)
人体生理学
1998 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人体生理学(1993 PDF版)
人体生理学
1993 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人体生理学(1999 PDF版)
人体生理学
1999 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人体生理学(1998 PDF版)
人体生理学
1998 郑州:河南医科大学出版社
人体生理学(1991 PDF版)
人体生理学
1991 北京:科学出版社
人体生理学(1978 PDF版)
人体生理学
1978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