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行政法》求取 ⇩

第一章绪论1

第一节行政1

一、行政的意义1

二、法国行政职能的发展11

第二节行政法13

一、行政法的意义13

二、行政法的渊源15

三、法国行政法的主要特点18

四、法国行政法的基本观念24

第三节行政法学31

一、法国行政法学的发展31

二、行政法学和其他学科的关系33

三、行政法学的体系36

第二章行政组织39

第一节行政组织的一般概念39

一、行政主体:公法人39

二、行政组织的类型42

三、行政机关48

第二节国家行政组织(Ⅰ):中央行政机关49

一、总统50

二、总理55

三、部长61

四、咨询机关69

第三节国家行政组织(Ⅱ):地方国家行政机关70

一、专门权限的地方国家行政机关71

二、省长73

三、大区行政长官80

第四节地方团体行政组织82

一、法国地方行政组织的历史发展83

二、市镇地方团体的行政组织88

三、省地方团体的行政组织104

四、大区自治行政组织109

五、巴黎和法兰西岛大区的行政组织114

六、国家对地方团体自治行政的监督121

第五节公务法人127

一、公务法人的意义以及和私公益法人的区别127

二、公务法人的发展129

三、公务法人存在的理由131

四、公务法人的组织和监督131

第三章行政行为134

第一节行政行为的意义和分类134

一、行政行为的意义134

二、行政行为的分类137

第二节行政法规和行政规章(条例)139

一、行政法规和行政规章的意义和性质139

二、条例和法律的关系的演变140

三、条例的种类和法律制度142

四、制定条例的机关和必须制定条例的情况146

五、条例的法律效果151

第三节行政处理152

一、行政处理的性质和种类152

二、行政处理的成立155

三、行政处理的效力164

四、行政处理的撤销、废止和变更167

五、行政处理的无效和不存在172

六、行政处理的执行173

第四节内部行政措施178

一、意义、种类和法律规定178

二、通令179

三、指示181

四、其他内部行政措施184

第五节行政合同185

一、两种不同的合同185

二、识别行政合同的标准186

三、行政合同的缔结190

四、行政合同的履行194

五、行政合同的消灭203

第六节行政法治原则204

一、行政法治的作用和意义204

二、法律规范的层级结构207

三、行政法治的限制213

四、行政法治的保障221

第四章公务员制度223

第一节 行政人员的扩张223

第二节行政人员的构成225

一、行政的合作者225

二、行政人员(Ⅰ):公法的行政人员和私法的行政人员226

三、行政人员(Ⅱ):公务员和非公务员的公职人员228

第三节公务员法的渊源233

一、成文法渊源234

二、判例法渊源237

第四节公务员制度的特点和机构238

一、公务员制度的特点238

二、公务员的管理机构239

三、咨询机构241

第五节 公务员的职位分类245

第六节公务员的录用248

一、公务员录用的原则248

二、公务员录用的一般条件250

三、竞争考试制度251

四、实习和培训254

五、任命行为256

第七节公务员的职业状况259

一、在职260

二、外调261

三、离职261

四、停职(停薪留职)262

五、服兵役262

六、抚育假262

第八节考核、晋升和工作调动263

一、考核263

二、晋升263

三、工作调动266

第九节公务员的物质利益267

一、薪俸267

二、社会保障津贴和经济补助270

三、退休金271

第十节公务员的公共自由274

一、意见自由274

二、结社自由276

三、罢工自由278

第十一节公务员的保护282

一、防止来自人民的侵害283

二、防止行政机关的侵害283

第十二节公务员的义务285

一、执行职务的义务285

二、廉洁奉公义务286

三、服从上级命令义务286

四、遵守法制义务287

五、中立义务287

六、保守秘密义务288

七、保持良好品格义务288

第十三节公务员的纪律处分289

一、纪律处分的意义和性质289

二、纪律处分制裁的行为291

三、纪律处分制裁的手段292

四、纪律处分的程序293

五、不服纪律处分的救济297

第十四节 公务员关系的消灭299

第五章行政主体的财产301

第一节公产和私产的区别301

一、区别的起源和发展301

二、公产和私产区别的标准305

第二节公产的构成309

一、海洋公产309

二、河川湖泊等公产310

三、空中公产310

四、地面公产311

第三节公产的法律性质311

一、行政主体对公产的所有权问题311

二、公产所有权的法律性质315

三、公产所有权取得的方式316

四、公产的主体317

第四节公产的管理318

一、公共使用目的的设定、废除和变更318

二、公产界线的确定323

三、公产的相邻关系329

四、公产的保护333

第五节公产的使用340

一、使用的方式和原则340

二、公务公产的使用341

三、共用公产的使用343

四、公产使用人的法律地位352

五、无权占用公产355

第六节行政主体的私产356

一、私产的意义和成分356

二、私产的法律性质357

三、私产取得所有权的方法359

四、私产的管理和转让360

五、私产的使用362

六、私产的诉讼363

第六章公用征收和公用征调365

第一节 公用征收的意义和立法的发展365

第二节公用征收的范围367

一、公用征收主体368

二、公用征收对象369

三、公用征收的目的371

四、公用征收的受益人373

第三节公用征收的程序(Ⅰ):行政阶段374

一、公用征收的程序和1958年的改革374

二、事前调查375

三、批准公用目的377

四、具体位置的调查382

五、可以转让的决定383

第四节公用征收的程序(Ⅱ):司法阶段384

一、公用征收法庭384

二、移转所有权的裁判386

三、确定补偿金(Ⅰ):程序388

四、确定补偿金(Ⅱ):计算的原则和标准392

第五节特别的公用征收程序396

一、附属的程序396

二、加速程序400

第六节公用征收和其它强制取得财产所有权的区别403

一、国有化403

二、间接公用征收404

三、公用征调405

第七节公用征调405

一、公用征调的意义405

二、公用征调的种类406

三、公用征调的条件407

四、公用征调的程序408

五、公用征调的诉讼409

第七章公共工程411

第一节公共工程的意义411

一、公共工程和私工程411

二、公共工程的传统意义411

三、传统意义的扩张414

第二节公共工程的实施(Ⅰ):承包合同以外的方式415

一、行政主体直接管理施工415

二、公共工程特许合同416

三、公共工程捐助合同418

第三节公共工程的实施(Ⅱ):公共工程承包合同420

一、公共工程承包合同的意义420

二、公共工程承包合同的法律渊源422

三、公共工程承包合同的签订423

四、公共工程承包人的义务426

五、公共工程承包人的权利427

六、行政主体的权力431

七、公共工程承包合同的终止434

八、公共工程承包合同争议的解决437

第四节公共工程的法律制度(Ⅰ):行政主体的特权438

一、邻地不动产的役权438

二、私人不动产所有者的财政负担439

第五节公共工程的法律制度(Ⅱ):损害赔偿441

一、公共工程损害的意义441

二、公共工程损害赔偿责任的基础和范围443

三、损害赔偿的条件444

第六节公共工程的法律制度(Ⅲ):损害赔偿的实行447

一、有管辖权的法院447

二、赔偿责任的负担者449

三、损害赔偿的方式452

第七节公共建筑物452

一、公共建筑物的意义453

二、公共建筑物的法律制度455

第八章行政活动的主要方式459

第一节行政警察460

一、行政警察的意义、目的和种类460

二、具有行政警察权力的机构463

三、警察活动的法律手段467

四、警察权力行使的界限469

五、警察权力的加强473

六、行政警察的人员和组织475

第二节公务活动480

一、公务的意义480

二、公务的创设、废除和组织483

三、公务的类型和法律制度488

四、公务的管理方式496

第三节援助私人的公益事业529

一、援助的性质和对象529

二、援助的方式530

三、受援助人的义务531

第九章行政活动的监督(Ⅰ):行政诉讼以外的救济手段532

一、议会救济532

二、行政救济535

三、调解专员541

第十章行政活动的监督(Ⅱ):行政诉讼549

第一节行政审判制度的建立550

一、行政审判产生的背景和法律根据550

二、行政审判制度的发展阶段553

三、行政审判存在的理由556

第二节行政审判的权限(Ⅰ):权限划分的方式558

一、权限争议法庭558

二、积极争议561

三、消极争议564

四、解决消极争议的移送程序565

五、判决的冲突566

第三节行政审判的权限(Ⅱ):权限划分的标准567

一、不属于行政机关的行为567

二、行政法院管辖的行政机关的行为:行政审判的范围573

三、普通法院管辖的行政机关的行为580

第四节行政审判的权限(Ⅲ):附属问题的管辖权590

一、附属问题的意义和管辖权原则590

二、审判前提问题存在的条件和效果593

三、普通法院对附属问题的管辖权594

第五节行政审判的组织(Ⅰ):行政法院概况596

一、行政法院的共同性质596

二、行政法院的种类599

第六节行政审判的组织(Ⅱ):最高行政法院601

一、最高行政法院发展的过程601

二、最高行政法院的成员605

三、最高行政法院的组织610

四、最高行政法院的职权613

第七节行政审判的组织(Ⅲ):上诉行政法院618

一、创设上诉行政法院的理由619

二、上诉行政法院的组织619

三、上诉行政法院的权限621

四、上诉行政法院的诉讼程序623

第八节行政审判的组织(Ⅳ):行政法庭和行政争议庭626

一、行政法庭的产生和发展626

二、行政法庭成员628

三、行政法庭的组织629

四、行政法庭的职权631

五、行政争议庭634

第九节普通行政法院的诉讼程序636

一、行政诉讼程序的独立性和法律渊源637

二、行政诉讼程序的特点638

三、行政诉讼程序的阶段641

四、不服判决的申诉途径650

五、判决的效力和执行659

第十节行政诉讼的分类664

一、传统的分类664

二、根据诉讼标的的性质分类方法667

三、越权之诉和完全管辖权之诉的不同668

四、越权之诉和完全管辖权之诉的接近670

第十一节越权之诉671

一、概述671

二、越权之诉受理的条件676

三、越权之诉的理由(撤销的理由)685

四、行政法院对行政决定监督的程度700

五、越权之诉的判决701

第十二节完全管辖权之诉706

一、意义和范围706

二、诉讼的受理条件707

三、判决707

第十一章行政主体和公务员的赔偿责任709

第一节行政主体赔偿责任的基本问题和特点710

一、行政主体赔偿责任的基本问题710

二、法国行政主体赔偿责任的特点714

第二节损害赔偿责任成立的条件716

一、损害的存在716

二、因果关系718

三、产生损害的事实721

第三节一般行政赔偿责任适用的限制730

一、不负赔偿责任的行为731

二、适用私法规定的行政赔偿责任731

三、立法中所规定的赔偿责任731

第四节损害赔偿的实行733

一、法院的管辖权733

二、损害赔偿的方法734

三、计算损失的日期734

四、赔偿金额735

第五节立法职能和司法职能的损害赔偿736

一、立法职能的赔偿责任736

二、司法职能的赔偿责任740

第六节公务员的行政赔偿责任744

一、意义和特点744

二、现代公务员行政赔偿责任原则的建立744

三、公务员本人过错的意义746

四、公务员本人过错和其他过错行为的关系748

五、公务员本人过错的法律效果749

第七节公务员和行政主体两种赔偿责任的并存750

一、概述750

二、两种责任关系的演变751

三、两种赔偿责任并存的方式752

四、两种赔偿责任并存的法律效果755

五、法国行政赔偿责任的评价755

附录(一)狄骥的实证主义社会法学758

附录(二)国家行政学院入学考试772

主要参考资料目录774

法文目录776

1998《法国行政法》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王名杨著 1998 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依法行政  行政法新论(1992 PDF版)
依法行政 行政法新论
1992 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德国行政法( PDF版)
德国行政法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1996 PDF版)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
1996
国家法  行政法(1954 PDF版)
国家法 行政法
1954 北京:法律出版社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 PDF版)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
比较行政法  20国行政法评述(1998 PDF版)
比较行政法 20国行政法评述
1998 北京:法律出版社
德国行政法(1999 PDF版)
德国行政法
1999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国家法·行政法(1955 PDF版)
国家法·行政法
1955 北京:法律出版社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1999 PDF版)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
1999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1992 PDF版)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
1992 北京:法律出版社
中国行政法(1987 PDF版)
中国行政法
1987 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1989 PDF版)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
1989 北京:法律出版社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1997 PDF版)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
1997 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英国行政法(1987 PDF版)
英国行政法
1987 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1994 PDF版)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
1994 北京:警官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