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德史》求取 ⇩

目录1

第一章医德的起源1

第一节医药的起源1

一、人类医药活动的开始1

二、生产劳动促进了医药知识的积累2

三、最早总结医药知识的是巫3

四、医学是人类的生物性因素和社会性因素6

统一的产物6

第二节道德的起源7

一、道德的起源在于同类爱7

二、人类爱受人的生产地位制约7

三、人道关系受生产力水平制约9

第三节医德的起源10

一、互助观念的萌芽10

二、生命神圣观点的萌芽11

三、生命质量观点的萌芽12

四、性道德的萌芽13

五、血缘观念的萌芽14

六、保健观念的萌芽16

第二章殷周时期的医德19

第一节殷商时期的医德19

一、奴隶制国家的出现19

二、巫教神学和八卦学说20

三、甲骨文中反映的殷人对疾病的认识22

四、巫、酒与医23

一、原始的人道观念25

第二节西周时期的医德25

二、《诗经》中的医德思想26

三、《周礼》中的医德思想29

四、从周人对生育的认识看医德30

五、《山海经》中的医德思想32

第三章春秋战国时期的医德35

第一节历史的大变动时期35

一、历史上的大变动35

二、经验医学的兴起37

第二节医学人道主义的萌芽39

一、儒家与医德40

二、墨家与医德43

三、老庄与医德46

四、杨朱与医德48

五、荀子与医德49

六、阴阳家与医德50

第三节黄帝内经中的医德51

一、素问51

二、灵枢55

第四节扁鹊是医生荣誉的集体称号57

一、扁鹊决非一人58

二、扁鹊的荣誉并非一时一事60

第四章秦汉三国的医德63

第一节秦汉三国的政治与医学63

一、统一国家的形成63

二、思想统制与独尊儒术65

三、焚书与独留医卜农书67

四、战争、瘟疫、饥饿威胁下的医学67

第二节医学人道主义的泛化68

一、医学与医德68

二、医德与其他社会意识71

第三节医家与医德73

一、医德理论与实践73

二、医生情操与医疗作风75

三、道德形象77

第五章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医德80

第一节战乱对医学和医德的影响80

一、政治纷乱80

二、创伤、死亡、灾害与疾病81

三、转变期的中国医学82

第二节社会思潮对医德的影响83

一、玄学与服石83

二、道教与炼丹85

三、佛教传入与医德86

四、神灭论与医德88

第三节医德模式的雏形90

一、崇尚医学人道的医德理想90

二、早期的医德规范91

三、养生与性道德93

第四节医家与医德95

一、王叔和95

二、皇甫谧96

三、葛洪98

四、陶弘景101

第六章隋唐时期的医德103

第一节隋唐政治经济对医学和医德的影响103

一、励精图治,推动了医学和医德的发展104

二、儒释道合流对医学和医德的影响105

第二节隋唐时期医德的发展109

一、继承发展了医学人道主义传统109

二、开创了以仁爱为准则的医德规范110

三、开拓了医理伦理结合的医德教育和评价111

四、重视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112

五、产生了某些生命伦理观念113

六、开展了对外医药交流114

第三节医家与医德114

一、巢元方114

二、孙思邈116

三、鉴真118

四、王焘119

第七章两宋时期的医德121

第一节社会变革对医学和医德的影响121

一、理学对医学和医德的影响122

二、王安石变法对医学教育的影响123

三、活字印刷对医学发展的影响124

四、社会慈善事业与医德125

第二节医学道德观念的更新126

一、传统医德活动的新发展126

二、人体解剖研究观念的更新128

三、法医检验道德的建立129

四、生命质量观念的形成130

五、环境卫生建设的道德观念131

第三节医家与医德132

一、张杲132

二、钱乙133

三、庞安时134

四、陈自明135

五、唐慎微136

六、沈括137

第八章金元医德140

第一节学派的兴起与医学创新140

一、学派的兴起140

二、学派争鸣与医学创新143

第二节学派论争中的道德启示146

一、学派论争的特点146

二、学派论争中的道德启示152

一、刘完素153

第三节金元医家之医德153

二、张元素155

三、张从正155

四、李杲158

五、朱震亨160

第一节中西医学的交流164

一、中国资本主义的萌芽164

第九章明代医德164

二、中国医药的对外传播166

三、外国科学文化的输入167

第二节重要医籍的医德思想168

一、《本草纲目》168

二、《外科正宗》171

三、《普济方》172

四、《景岳全书》175

一、李中梓178

第三节商品经济与医德178

二、龚廷贤180

三、缪希雍181

四、李梴182

五、徐春甫184

第十章清朝医德186

第一节从闭关到开放时期的医学186

一、“闭关锁国”政策对医学的影响188

二、鸦片战争后的中医危机189

三、爱国主义与民族主义对医学的影响190

第二节医德概貌192

一、医德规范的探索与实践192

二、爱国主义与民族主义194

三、求实精神196

四、医生与太平天国革命197

五、妇幼卫生的重视198

六、康熙与医德199

一、喻嘉言200

第三节医家与医德200

二、傅青主202

三、叶天士204

四、徐大椿206

五、赵学敏208

六、王清任210

第四节医德境界的局限性211

一、泥古尊经的影响211

二、门户之见的影响212

三、封建伦理道德的影响212

第十一章民国时期的医德215

第一节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医学215

一、民族虚无主义与国粹主义215

二、抗日战争中的爱国主义217

第二节医生与医德219

一、施今墨219

二、张锡纯220

三、张山雷221

四、丁福保222

五、蒲辅周223

六、杨崇瑞225

七、宋国宾226

八、赵炳南227

九、蒙医金巴229

十、藏医贡嘎平措229

第三节医生与贫穷230

一、医生的社会经济地位230

二、医生是穷人的朋友231

第四节医生与革命232

一、医生成为革命家232

二、革命者成为医生234

三、医生走向革命235

第一节红色根据地医德的形成239

一、红色根据地医德产生的条件239

第十二章红色根据地的医德239

二、红色根据地医德中的革命人道主义244

第二节根据地的卫生政策和医德248

一、卫生政策248

二、新型的医德250

第三节根据地时期医务人员的楷模253

一、贺诚253

二、傅连暲255

四、马海德258

三、杨振德258

第十三章抗日根据地的医德260

第一节八路军的新医风260

一、团结中西医260

二、重视妇幼工作263

第二节新四军的新医风266

一、艰苦奋斗办医院266

二、自力更生制药品267

四、培养了一代新医风268

三、为根据地群众防病治病268

第三节民族统一战线中的反封锁斗争270

一、抗日军民救死扶伤工作的杰出战士270

二、国外华侨和外国朋友的支援272

三、孤悬敌后的反封锁斗争273

第四节国际主义的楷模273

一、白求恩274

二、柯棣华278

三、罗生特280

第十四章解放区的医德283

第一节医院在战争中283

一、建立各种类型的医疗卫生组织284

二、组织医疗队热情支援前线284

三、发起和组织献血运动284

四、大力扑灭病疫285

六、推行新疗法286

五、简化收容手续286

七、改善伤员生活287

八、建立巩固部队的家属委员会287

九、医院设立图书馆、阅览室,供伤病员阅读288

十、医院成立文艺宣传队,活跃伤病员生活288

十一、开展工休人员互相立功竞赛运动288

十二、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整顿医疗作风289

一、用鲜血和生命,奋不顾身抢救伤员290

第二节医务人员在战争中290

二、热爱革命战士,全心全意为伤病员服务291

三、插入敌后,救治百姓,瓦解敌军291

四、热爱本职工作,做人民的忠实勤务员292

五、冒着生命危险,抢救市民和学生292

六、为抢救伤病员,踊跃献血293

七、简化看病手续,方便群众看病293

八、发扬革命人道主义精神,尽力救治被俘蒋军官兵293

第三节伤病员、卫生员和担架员在战争中294

二、卫生员在战争中295

一、伤病员在战争中295

三、担架员在战争中297

第十五章建国初期的医德300

第一节社会主义人道主义300

一、历史的转折300

二、两支医务队伍的合流302

三、人道主义精神的升华305

第二节团结协作的精神309

一、中西医团结309

二、新老知识分子的团结312

三、党内外知识分子的团结314

第三节国际主义精神315

一、医务人员在抗美援朝中315

二、医务人员在援外工作中317

三、外国人士对中国卫生工作的支援319

一、一生献给医学的人——林巧稚320

第四节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楷模320

二、辛勤耕耘的播种者——梁伯强322

三、为中药学夺光彩的勇士——肖培根323

四、在护理学上耗尽每滴心血的人——王懿324

第十六章新时期的医德327

第一节医学伦理学理论的复兴327

一、医院、学校的医德教育327

二、学术交流与学术会议328

三、当代名医论医德330

四、关于医学伦理学定义的讨论335

五、献尸献眼球倡议再起336

第二节医学伦理学的实践337

一、在前线337

二、在农村338

三、在边疆339

四、在少数民族地区339

五、在工厂341

六、在城市街道342

1988《中国医德史》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何兆雄主编 1988 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中国医学史(1987 PDF版)
中国医学史
1987 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
中国医学史(1984 PDF版)
中国医学史
1984
中国医学史(1978年06月第1版 PDF版)
中国医学史
1978年06月第1版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德国史  中(1959 PDF版)
德国史 中
1959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德国史  中(1976 PDF版)
德国史 中
1976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农村问事处  2(1982 PDF版)
农村问事处 2
1982 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
德国史(1976 PDF版)
德国史
1976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中国医学史(1984 PDF版)
中国医学史
1984 国立编译馆
中国医学史(1981 PDF版)
中国医学史
1981 台湾商务印书馆
德国史(1933 PDF版)
德国史
1933 上海商务出版社
德国史(1959 PDF版)
德国史
1959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中国医学史(1991 PDF版)
中国医学史
1991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中国医学史(1997 PDF版)
中国医学史
1997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德国史上中下(1959 PDF版)
德国史上中下
1959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中国医学史(1976 PDF版)
中国医学史
1976 黑龙江中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