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罪事由的体系和理论》求取 ⇩

绪论1

第一章 出罪事由的概念之界定4

一、“出罪”的词源追溯和三种现代含义4

(一)“出罪”一词在中国古代刑法中的两种含义5

(二)“出罪”一词在现代刑法中的四种含义7

二、本书对于“出罪”及“出罪事由”的界定9

(一)是立法出罪、司法出罪,还是刑法的出罪功能9

(二)本书对出罪事由的定义14

三、出罪事由与相关概念的比较20

(一)出罪事由与无罪行为20

(二)出罪事由与正当化事由、违法阻却事由、责任阻却事由、辩护事由22

四、研究出罪事由及其体系、理论的意义25

(一)使得犯罪成立问题的研究更加全面25

(二)有利于扩展阻却犯罪成立事由的范围26

(三)深入追问犯罪认定中的价值判断问题28

(四)彰显刑法的人权保障机能28

第二章 中国刑法规范中的出罪事由之归纳32

一、我国刑法中的出罪事由规定32

(一)对刑法中“不”字规范的检索32

(二)对“不”字规范的分析及出罪事由的得出35

(三)对刑法中“免”字规范的检索及出罪事由的得出38

(四)对刑法中规定的出罪事由的归纳和小结40

二、司法解释对有罪情形“不认为是犯罪”的规定41

(一)盗窃、诈骗、抢劫近亲属财物一般可不按犯罪处理:近亲属关系42

(二)少男(14~16岁)与幼女发生性关系情节轻微不认为是犯罪:未成年48

(三)盗窃、诈骗、恶意透支型的信用卡诈骗达到数额起点但情节轻微而不作为犯罪处理:数额犯情节轻微51

(四)强奸因后续通奸而不宜以犯罪论处:事后法律关系变更54

(五)为生活所迫重婚、出卖亲生子女的行为认为不构成犯罪:陷于危困境况56

(六)盗窃、诈骗未遂情节不严重一般不定罪处罚:犯罪未遂59

(七)因“双套引诱”而实施毒品犯罪的可免予刑事处罚:“警察圈套”61

(八)对司法解释规定的出罪事由的归纳和小结63

三、对我国刑法规范中规定的出罪事由的初步分类68

(一)形式分类:出罪事由的总则性规定和分则性规定68

(二)法律效果分类:正当化出罪事由和不处罚出罪事由69

第三章 中国刑事司法案例中的出罪事由之考察70

一、安乐死案的司法出罪途径及认定之考察71

(一)“蒲连升、王明成故意杀人案”被判无罪的理由分析74

(二)安乐死能否成为一项定型化的出罪事由78

(三)对中国司法实践中“安乐死”案件的实证考察82

(四)中国当前司法实务可以出罪的安乐死案的情形小结90

二、避险过当案的司法出罪途径及认定之考察92

三、同居者盗窃案的认定101

四、对我国刑事司法案例中的出罪事由的小结103

第四章 德日、英美刑法中的出罪事由之比较105

一、德日刑法中出罪事由的内容、种类和体系106

(一)德国、日本刑法典规定的出罪事由106

(二)德日刑法对出罪事由的分类115

二、英美刑法中出罪事由的内容、种类和体系130

(一)辩护事由的内容和种类133

(二)正当理由和可得宽恕的分类方法137

三、德日、英美刑法中出罪事由的体系特征140

(一)出罪事由种类多样、范围广泛141

(二)出罪事由分类阶层有别142

(三)开放性的出罪事由体系143

第五章 开放性、多元化、阶层性出罪事由体系之提倡146

一、我国出罪事由规范规定与体系理论存在的问题146

二、开放性的出罪事由体系之提倡150

(一)封闭性的出罪事由理念之批判150

(二)开放性的出罪事由理念及体系之提倡155

三、多元化出罪事由体系之提倡156

(一)出罪事由体系多元化之途径156

(二)认真对待“当然正当”的出罪事由160

四、阶层性的出罪事由体系之提倡164

(一)对出罪事由进行阶层区分的意义165

(二)对出罪事由进行阶层区分的中国刑法基础167

五、建构“正当化的出罪事由—可宽恕的出罪事由—不可罚的出罪事由”三层次的出罪事由体系168

第六章 社会相当性——正当化的出罪事由之理论基础175

一、社会相当性——正当化的出罪事由之理论基础178

(一)关于正当化的出罪事由的本质的聚讼178

(二)正当化的出罪事由可以统一于社会相当性183

(三)社会相当性理论的基本内涵186

(四)作为正当化事由原理暨一般性的超法规正当化事由的社会相当性188

二、作为一般性违法阻却事由的社会相当性的评判标准194

(一)界定社会相当性的评判标准的基本立场194

(二)社会相当性的评判标准的实体要素195

(三)以社会相当性为由阻却违法性的判例199

三、正当化的出罪事由的价值诉求200

(一)更为精致、更为完整的正义观念202

(二)利益权衡的功利主义203

(三)社会秩序和公众情感的维护203

第七章 期待不可能——可宽恕的出罪事由之理论基础205

一、期待不可能——可宽恕的出罪事由之理论基础206

(一)关于责任的学说及作为责任基础的期待可能性207

(二)期待可能性的含义和定位之争209

(三)期待不可能既是整体可宽恕出罪事由的理论基础又是一般性的可宽恕出罪事由217

二、作为一般性责任阻却事由的期待不可能的评判标准228

(一)判断期待不可能的标准本位228

(二)判断期待不可能的具体标准230

(三)期待不可能判断在我国刑法中的地位和适用243

三、可宽恕的出罪事由之价值诉求——刑法的人性关怀247

(一)刑法人性关怀的含义248

(二)刑法人性关怀追求的目标249

第八章 不可罚性——不可罚的出罪事由之理论基础252

一、不可罚性——不可罚的出罪事由之理论基础253

(一)关于可罚性概念的聚讼254

(二)可罚性判断的定位和实质的可罚性的基本含义257

二、不可罚行为的判断标准261

(一)不可罚标准的判断基点261

(二)不可罚判断所要考虑的实体要素263

(三)不可罚判断与免罚事由265

三、不可罚的出罪事由的价值内涵——刑罚的经济性268

(一)刑罚经济性的含义268

(二)不可罚的出罪事由是刑罚经济性在刑事司法中的体现269

第九章 出罪视角下的刑法第13条规定271

一、出罪视角下的法定犯罪概念(刑法第13条前半段)271

(一)关于法定犯罪概念的理论论争272

(二)在出罪视角之下化解犯罪实质概念与罪刑法定原则之间的冲突279

(三)作为正当化出罪事由另一种理论解说的社会危害性282

二、出罪视角下的“但书”(刑法第13条后半段)286

(一)“但书”与分则罪名中量的因素的关系286

(二)“但书”在出罪事由体系中的定位293

(三)关于可否直接援引“但书”进行司法出罪的争论——以危险驾驶罪为例303

第十章 出罪事由与犯罪论体系的构造310

一、正当化出罪事由与构成要件之间的关系:消极的构成要件理论介绍311

(一)消极构成要件理论简介311

(二)消极的构成要件理论引发的犯罪论体系结构的变动316

(三)消极构成要件理论带来的思考320

二、构成要件的定性与出罪事由的安置322

(一)贝林的构成要件中性无色说及其对出罪事由的安置322

(二)迈耶的构成要件违法性认识依据说及其对出罪事由的安置323

(三)迈兹格的构成要件违法类型说及其对出罪事由的安置324

(四)小野清一郎的构成要件违法有责类型说及其对出罪事由的安置324

三、构成要件要素的分类方法与犯罪论体系的两种基本构造326

(一)“客观—主观”的分类方法和构造326

(二)“积极—消极”的分类方法和构造328

(三)对于两种基本构造的评述329

四、作为犯罪论体系分析模式的“入罪—出罪”体系之提倡331

(一)“入罪—出罪”体系的要点332

(二)“入罪—出罪”体系的例示和功用333

(三)提倡“入罪—出罪”体系的理论意义336

结语345

主要参考书目351

后记360

《出罪事由的体系和理论》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西方自由民主研究(1990 PDF版)
西方自由民主研究
1990 重庆:重庆出版社
强度理论新体系( PDF版)
强度理论新体系
标准体系的原理和实践( PDF版)
标准体系的原理和实践
性犯罪及刑事审判体系( PDF版)
性犯罪及刑事审判体系
出罪事由的体系和理论( PDF版)
出罪事由的体系和理论
理由なき犯罪(1986.08 PDF版)
理由なき犯罪
1986.08 現代書林
论理学体系(1935 PDF版)
论理学体系
1935
犯罪主体论(1989 PDF版)
犯罪主体论
1989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想和做-理论和实践的关系(1957 PDF版)
想和做-理论和实践的关系
1957 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犯罪心理微观系统论(1989 PDF版)
犯罪心理微观系统论
1989 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
论苏联的犯罪人和犯罪原因(1964 PDF版)
论苏联的犯罪人和犯罪原因
1964 北京:法律出版社
地方自治的理论体系(1970 PDF版)
地方自治的理论体系
1970 台湾商务印书馆股份有限公司
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  第5册  1955年1月-1955年12月(1991 PDF版)
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 第5册 1955年1月-1955年12月
1991 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
李嘉图的经济理论体系(1984 PDF版)
李嘉图的经济理论体系
1984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妨害司法罪(1999 PDF版)
妨害司法罪
1999 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