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文学与美学》
作者 | 任一鸣著 编者 |
---|---|
出版 | 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 |
参考页数 | 226 |
出版时间 | 1995(求助前请核对) 目录预览 |
ISBN号 | 7228035186 — 求助条款 |
PDF编号 | 8200198(仅供预览,未存储实际文件) |
求助格式 | 扫描PDF(若分多册发行,每次仅能受理1册) |

第一章80年代女性文学与西部妇女命运1
一、作为一种批评思潮——女性文学批评1
二、女性文学命题潮头的时代衍进5
女性文学的概念及特征5
(一)爱情主题:追寻“理想男子汉”——女性文学的传统主题7
(二)社会主题:追寻女性自我价值——女性文学观念的变革10
(三)哲学主题:永恒的追寻——女性文学更加明显的现代追求13
(四)80年代女性文学现代衍进轨迹综述16
三、女性之梦与人生之态——张洁与谌容创作比较17
张洁:钟情于女性之梦的编织与追求17
谌容:专注于人生之态的描摹与剖析17
(一)对知识女性关注视角之不同18
(二)分别创造了属于自己的人物系列22
(三)审美个性、感情态度及作品呈现的美学风格的明显差异29
(四)张洁与谌容创作比较之意义34
四、中国西部妇女的历史命运——从西部文学妇女形象谈起35
(一)西部妇女“人”的自我意识的萌动、觉醒36
(二)西部妇女形象的社会历史价值38
(三)西部妇女形象独特的审美价值41
(四)西部妇女形象引发的思考46
五、女性文学时代大潮在新疆涌起的浪花47
(一)《病院琐记》48
(二)《一夜无话》49
(三)《四百里大戈壁》51
(四)女性意识及其超越52
六、对新疆回族妇女时代命运的思考55
第二章接受美学与中西文化60
一、接受美学——“仁者见仁、智者见智”60
二、在中西文化比较中述评接受美学62
(一)“为读者想”与接受美学62
(二)“读者的期待视野”63
(三)“本文的召唤结构”67
(四)对接受美学理论的辩证接受与思考70
三、新时期文学“读不懂”的现象辨析73
(一)“读不懂”:来自作家方面的原因73
(二)“读不懂”:来自读者方面的原因75
(三)寻求“读得懂”的有效途径77
四、试论唐诗中的朦胧美81
(一)朦胧的概念及美感特征81
(二)唐诗中朦胧美的结构方式83
(三)朦胧美:超越时代的永恒艺术魅力89
五、李清照词的生命意识93
(一)“情”——清照词中的表现形态94
(二)“情”——清照词的社会历史价值99
(三)“情”——人性与生命的深层体验102
(四)永恒的艺术魅力及其探因105
六、《爱,是不能忘记的》超文化思考109
(一)对爱情与婚姻分离的社会现象的思考109
(二)对人类情感和人性终极真理的超文化思考111
七、《老井》的开放与宽容意识114
(一)象征:挖掘一条个人的、群体乃至民族的生路114
(二)宽容:新型的道德评价与审美评价116
(三)创作与接受均是历史存在物119
八、一曲燃烧的生命之歌——《红高粱》120
(一)对生命的讴歌与礼赞121
(二)超越民族、国界的人类意识123
九、奇特的文学接受现象:张贤亮创作中的自我解构124
(一)从《绿化树》谈起124
(二)《叔叔的故事》、《绿化树》反馈于女性主义读者的产物126
(三)《我的菩提树》、《叔叔的故事》反馈于读者兼作家张贤亮的产物127
第三章90年代女性主义文学130
一、作为一种批评文化——女性主义文学批评130
(一)关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130
(二)关于女性主义与女权主义131
(三)关于“性别”与“话语”133
二、女性主义文学:肯定、置疑女性主体“游戏”与解构男性中心神话137
(一)既肯定女性主体又置疑女性主体137
(二)解构男性中心神话,“游戏”男性中心文化核心本文144
三、女性主义文学的后结构主义特色:女性“主体”的不稳定与分裂性质149
四、从女性文学到女性主义文学——兼与追寻自我的女性文学比较152
(一)“需求的实现”与“欲望的追求”152
(二)追寻自我的女性文学永远不会过时155
五、女性文化的建构尝识——女性主义文学及批评的遥远追求156
第四章80年代至90年代:女性文学艺术追求的时代衍进162
一、女性文学真实形态的现代嬗变162
(一)女性文学传统的真实形态163
(二)女性文学现代的真实形态165
(三)传统与现代真实形态的融合:“新写实”171
(四)“另一种真实”一文学本身的真实形态176
二、女性文学情感及表达方式的现代嬗变179
(一)女性文学传统的情感特征及表达方式179
(二)女性文学现代的情感特征及表达方式182
(三)传统与现代相融合的情感特征及表达方式185
(四)“哲学”式的情感特征及表达方式187
三、女性文学“美”的形态的现代嬗变192
(一)女性文学传统“美”的形态——阴柔之美192
(二)传统至现代过渡——阳刚之美与潇洒之美195
(三)女性文学现代“美”的形态——现代病态美与永恒的追求之美197
(四)传统与现代融合的“美”的形态——“新的美”202
(五)后现代主义美学特征——“不要风格化”“不要独特性”206
四、女性文学新的审美流变的三点缺憾207
(一)缺憾之一:隐晦与艰涩209
(二)缺憾之二:片面深刻209
(三)缺憾之三:避长扬短211
五、女性文学审美形态现代嬗变的先锋作用213
(一)女性文学现代审美形态的开拓213
(二)现代审美形态缘何由女性作家率先开拓217
(三)女作家与男作家笔下现代审美形态之区别218
感悟·感喟·感铭——《女性文学与美学》出版后记220
1995《女性文学与美学》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任一鸣著 1995 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
- 女性美
- 1985 常春树书坊
-
- 女性と文学
- 1978.12 研究社出版社
-
- アメリカ文学と女性
- 1984.01 八潮出版社
-
- 美学与现代性
- 1998 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
-
- 女性文学与文学女性
- 1991 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
-
- 女性学
- 1986 北京:中国妇女出版社
-
- 女性生理与健美
- 1991 长春: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
-
- 女性与美
- 1986 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
-
- 女性与美
- 1993 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
-
- 论女性之美 女性美学论纲
- 1990 北京:中国妇女出版社
-
- 女性主义文学
- 1987 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
-
- 女性主义与中国文学
- 1997 里仁书局
-
- 服饰与女性美
- 1992 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
- 现代女性美容与健美
- 1999 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
- 女性美学
- 1990 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 PDF文字可复制化或转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