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化学 (上册)》
作者 | 王箴编著 编者 |
---|---|
出版 | 商务印书馆 |
参考页数 | 364 |
出版时间 | 1953年04月第1版(求助前请核对) 目录预览 |
ISBN号 | 无 — 求助条款 |
PDF编号 | 817865128(仅供预览,未存储实际文件) |
求助格式 | 扫描PDF(若分多册发行,每次仅能受理1册) |

第一章绪论1
1-1.化学的简史1
1-2.辩证唯物论与化学4
1-3.化学的研究对象9
1-4.化学是一种工艺10
1-5.化学是一种科学12
1-6.科学方法12
1-7.化学与它种科学的关系13
1-8.化学的目的14
1-9.化学的分类15
第二章物质的性质18
2-1.物质的两大类的性质18
2-2.物质的纯度19
2-3.化合物20
2-4.元素20
2-5.混合物21
2-6.物质的分离与净化21
2-7.物质的单位22
2-8.物质的重量24
2-9.原子量24
2-10.分子量25
2-11.物质的符号26
2-12.物质的状态27
2-13.物质微粒间的引力28
2-14.物质微粒的运动28
第三章物质的变化30
3-1.永远不停的变化30
3-2.化学变化不改变质量31
3-3.化合物有一定的组成32
3-4.元素互起反应的重量33
3-5.化学变化不改变能量34
3-6.物质的活度35
3-7.原子起化学变化的力量36
3-8.化学变化的符号37
3-9.主要的化学变化38
3-10.化学中的分与合39
3-11.化学的基本观点39
3-12.化学计算40
第四章无机物质命名法43
4-1.科学命名法43
4-2.定名总则43
4-3.元素的命名44
4-4.二元化合物的命名45
4-5.酸的命名46
4-6.碱的命名47
4-7.盐的命名47
4-8.水合物的命名49
第五章气体51
5-1.气体的特性51
5-2.气体定律的重要性51
5-3.气体体积与压力的关系——波义耳定律52
5-4.减小气体压力的应用54
5-5.气体体积与温度的关系——查理定律55
5-6.气体体积与压力温度的关系56
5-7.气体压力与温度的关系56
5-8.标准情况57
5-9.克分子体积57
5-10.理想气体的行为——理想气体方程式58
5-11.气体分子运动说59
5-12.分子运动方程式60
5-13.实在气体的行为——凡得瓦尔方程式61
5-14.亚佛加德罗定律64
5-15.气体的扩散——葛兰哈定律65
5-16.气体混合物的压力——道尔顿定律66
5-17.气体的化合——化合体积定律67
5-18.气体的液化68
5-19.气体及挥发物的分子量的测定法69
第六章固体74
6-1.晶体与无定形物74
6-2.晶体的特徵74
6-3.晶形与晶系75
6-4.类质?晶与同质多晶现象77
6-5.晶体为什么有一定的晶形78
6-6.用X-射线考查晶体的结构78
6-7.晶体的各种结构81
6-8.强度82
6-9.可塑性83
6-10.固体的利用83
第七章液体86
7-1.液体的特徵86
7-2.蒸气与蒸气压86
7-3.从晶体到液体或气体88
7-4.从液体到气体90
7-5.氢键对于熔点与沸点的效应92
7-6.从气体到液体94
7-7.从液体到晶体95
7-8.蒸馏96
7-9.液体混合物的蒸气压96
7-10.分馏97
7-11.热蒸气蒸馏98
7-12.粘滞性99
7-13.表面张力100
7-14.润湿101
第八章溶体(溶液)104
8-1.溶体的意义与重要性104
8-2.溶体的种类104
8-3.饱和溶液105
8-4.结晶106
8-5.溶液的浓度106
8-6.溶质的本性与溶度的关系108
8-7.溶剂的本性与溶度的关系109
8-8.温度与溶度的关系110
8-9.压力与溶度的关系111
8-10.稀溶液的通性112
8-11.蒸气压降低113
8-12.沸点升高114
8-13.冻点降低115
8-14.渗透压117
8-15.不挥发非电解质的分子量测定法118
8-16.电解质溶液的超常现象119
第九章胶体122
9-1.胶体的观念122
9-2.分散122
9-3.胶体的种类123
9-4.胶体的制法124
9-5.胶体的净化125
9-6.胶体的通性125
9-7.胶体的安定性与沈淀127
9-8.等电点128
9-9.保护胶体129
9-10.吸附130
9-11.凝胶130
9-12.胶体的重要性131
第十章原子结构与分子结构134
10-1.概说134
10-2.周期律与原子结构134
10-3.原子的观念134
10-4.组成原子的单位135
10-5.原子像太阳系137
10-6.原子序138
10-7.电子的排布140
10-8.各种元素的原子的电子结构141
10-9.原子的失去或得到电子145
10-10.周期性的解释146
10-11.极性分子148
10-12.非极性分子151
10-13.部分极性分子151
10-14.半极性分子152
10-15.分子的偶极矩153
10-16.元素的阴电性标155
10-17.波特列洛夫的化学结构说156
第十一章原子核化学159
11-1.概说159
11-2.天然放射159
11-3.放射性的试验160
11-4.放射线的种类160
11-5.同位素162
11-6.物理标度原子量与化学标度原子量165
11-7.原子核的组成166
11-8.基本微粒167
11-9.人工放射168
11-10.高速微粒的新来源169
11-11.原子核反应170
11-12.显迹元素171
11-13.质与能的互变——紧束分数172
11-14.原子核剖裂与原子核熔合174
11-15.原子能175
第十二章氧化与还原178
12-1.氧化与还原的广义178
12-2.氧化与还原的最简单的场合179
12-3.氧化数的改变180
12-4.电子方程式的作法181
12-5.氧化·还原方程式的配平法183
12-6.电化学的氧化与还原185
12-7.若干种重要的氧化剂及还原剂186
12-8.氧化剂及还原剂的活度187
12-9.当量氧化溶液与还原溶液189
12-10.氧化·还原指示剂190
第十三章反应速率193
13-1.一相反应与多相反应193
13-2.反应速率193
13-3.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194
13-4.分子的活化196
13-5.反应的分类197
13-6.链式反应199
13-7.反应速率测定法200
13-8.自燃201
13-9.爆炸202
13-10.火焰203
13-11.酶203
13-12.催化作用203
13-13.光化学205
第十四章热化学209
14-1.热化学的重要性209
14-2.热单位209
14-3.反应热——热化学公式210
14-4.恒压反应热与恒体积反应热210
14-5.生成热与分解热211
14-6.反应物的状态对于反应热的效应212
14-7.生成热与元素的阴电性标212
14-8.燃烧热——燃料的热值213
14-9.食物的燃烧值214
14-10.溶解热214
14-11.中和热215
14-12.热容量216
14-13.转变热217
14-14.热化学定律218
14-15.反应热测定法219
第十五章化学平衡222
15-1.平衡的意义222
15-2.平衡的种类223
15-3.平衡方程式225
15-4.平衡常数的重要性226
15-5.平衡的特徵226
15-6.温度对于平衡的影响227
15-7.浓度对于平衡的影响227
15-8.压力对于平衡的影响228
15-9.催化剂对于平衡的影响229
15-10.勒沙特利尔定理229
15-11.气体反应的化学平衡230
15-12.气体的解离与缔合231
15-13.气体平衡常数的测定法233
15-14.气体平衡常数的计算与应用234
15-15.溶液中反应的化学平衡235
15-16.一种物质在两相间的分配237
15-17.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的连合应用240
15-18.制造硫酸的接触法241
15-19.氨的合成243
15-20.水煤气的制造与应用244
15-21.石油的热裂245
第十六章电离 酸、碱、盐250
16-1.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行为250
16-2.阿伦尼斯电离学说250
16-3.离子上的电性251
16-4.离子上的电荷数252
16-5.溶剂对于电离的影响254
16-6.电离度的意义256
16-7.电离度的改变258
16-8.电离度的测定258
16-9.强电解质溶液的特徵260
16-10.德拜·休克尔学说260
16-11.电离常数262
16-12.稀溶液的离子性质262
16-13.熔盐的电离264
16-14.酸的特徵265
16-15.酸的普通制法265
16-16.酸与水的反应266
16-17.酸的活度268
16-18.碱的特徵269
16-19.碱的普通制法269
16-20.碱的活度270
16-21.酸与碱的更广泛的观念271
16-22.中和——酸与碱的滴定275
16-23.酸碱滴定中的计算题276
16-24.盐的普通制法277
16-25.盐的溶度279
第十七章电离平衡283
17-1.总酸度对氢离子浓度283
17-2.水的电离283
17-3.氢离子指数——pH284
17-4.指示剂285
17-5.电离常数的计算288
17-6.从电离常数计算氢离子浓度289
17-7.盐的水解290
17-8.水解常数292
17-9.滴定曲线295
17-10.缓冲溶液296
17-11.一种电解质对于另一种电解质的溶度的影响299
17-12.溶度积300
17-13.沈淀的生成302
17-14.沈淀的典型302
17-15.同离子效应303
17-16.分沈淀304
17-17.沈淀的溶解306
17-18.络离子的典型306
17-19.络离子的解离常数309
17-20.两性物310
17-21.络离子的结构312
第十八章电化学317
18-1.两种不同典型的电导317
18-2.比电导与当量电导318
18-3.不同电解质的电导319
18-4.离子迁移321
18-5.用电导法测定电离度322
18-6.电解323
18-7.法拉第定律324
18-8.电解制备326
18-9.电解精炼327
18-10.电镀328
18-11.电池的原理329
18-12.原电池330
18-13.氧化电势与电动势331
18-14.电池表示法332
18-15.蓄电池334
18-16.电解整流器336
18-17.电偶336
18-18.氢电极337
18-19.标准氧化电势339
18-20.电动序341
18-21.浓度对于电动势的影响344
18-22.浓度对于电极势的影响346
18-23.氧化·还原反应348
18-24.分解电压349
18-25.极化350
18-26.金属的腐蚀与防护351
附录357
一若干种气体的临界常数357
二 水蒸气压力表358
三 燃料的近似平均热值358
四 电离常数(在25℃)359
五 溶度积常数360
六 不安定性常数361
对数表362
第十九章周期律365
19-1.发展简史365
19-2.周期律366
19-3.周期表366
19-4.元素的周期性369
19-5.元素的分组性377
19-6.周期律的应用380
第二十章金属与非金属384
20-1.金属与非金属的比较384
20-2.金属的电动序385
20-3.金属的存在385
20-4.金属的冶炼386
20-5.金属的物理性质388
20-6.金属的化学性质389
20-7.合金391
20-8.非金属的电动序393
20-9.非金属的存在394
20-10.非金属的制备394
20-11.非金属的物理性质395
20-12.非金属的化学性质396
第二十一章惰性气体398
21-1.发现简史398
21-2.稀有气体的分离398
21-3.惰性气体的性质399
21-4.工业用氦400
21-5.工业用氖401
21-6.工业用氩401
第二十二章氢403
22-1.氢的历史403
22-2.氢的分布403
22-3.氢的制法403
22-4.氢的物理性质405
22-5.氢的化学性质407
22-6.氢的用途409
第二十三章氧412
23-1.氧的重要性412
23-2.氧的分布412
23-3.氧的历史413
23-4.氧的制法414
23-5.氧的物理性质415
23-6.氧的化学性质416
23-7.氧的功用417
23-8.另一种的氧——臭氧419
23-9.同素异性体421
第二十四章水423
24-1.水的分布423
24-2.天然水423
24-3.饮水的净化424
24-4.水的组成425
24-5.水的物理性质426
24-6.水的化学性质427
24-7.水是一种催化剂429
24-8.水合物429
24-9.含水物料430
24-10.重水431
24-11.过氧化氢432
24-12.过氧化物434
第二十五章卤素437
25-1.卤素的分布437
25-2.卤素的制法438
25-3.卤素的物理性质439
25-4.卤素的化学性质440
25-5.卤素的用途442
25-6.卤素的氧化态443
25-7.卤化氢443
25-8.卤化物445
25-9.次卤酸与次卤酸盐446
25-10.卤酸与卤酸盐447
25-11.高卤酸与高卤酸盐449
25-12.卤素的试验法450
第二十六章硫族元素453
26-1.硫族元素性质的比较453
26-2.硫的分布454
26-3.硫的提炼455
26-4.硫的物理性质455
26-5.硫的化学性质457
26-6.硫的用途457
26-7.硫化氢458
26-8.硫化物460
26-9.多硫化物460
26-10.二氧化硫461
26-11.亚硫酸与亚硫酸盐463
26-12.三氧化硫463
26-13.硫酸465
26-14.硫酸盐469
26-15.焦硫酸与焦硫酸盐469
26-16.二硫八氧酸与二硫八氧酸盐469
26-17.硫代酸与硫代酸盐470
26-18.硫化合物的试验法471
26-19.硒472
26-20.碲473
第二十七章氮族元素475
27-1.氮族元素性质的比较475
27-2.氮的分布与重要性477
27-3.氮在自然界中的循环478
27-4.氮的制法479
27-5.氮的性质与用途480
27-6.氨481
27-7.联氨及羟氨484
27-8.铵盐485
27-9.氨及铵盐的试验法485
27-10.氮的氧化物485
27-11.亚硝酸与亚硝酸盐486
27-12.硝酸488
27-13.硝酸盐490
27-14.亚硝酸盐与硝酸盐的试验法491
27-15.氰化物与氰酸盐491
27-16.氮的卤化物493
27-17.氮的硫化物493
27-18.金属的氮化物494
27-19.磷、砷、锑、铋的分布494
27-20.磷、砷、锑、铋的冶炼495
27-21.磷、砷、锑、铋的同素异性体496
27-22.磷、砷、锑、铋的化学性质与用途497
27-23.磷、砷、锑、铋的氢化物499
27-24.磷、砷、锑、铋的氧化物500
27-25.磷、砷、锑、铋的酸501
27-26.磷酸盐503
27-27.亚砷酸盐与砷酸盐505
27-28.磷、砷、锑、铋的卤化物506
27-29.磷、砷、锑、铋的硫化物506
27-30.磷、砷、锑、铋的试验法507
第二十八章碳 矽 硼511
28-1.碳、矽、硼的比较511
28-2.碳的分布与重要性511
28-3.碳的同素异性体512
28-4.四面体的结构515
28-5.碳的性质515
28-6.碳的氧化物517
28-7.碳酸与碳酸盐520
28-8.矽的制法、性质与用途521
28-9.二氧化矽521
28-10.矽酸盐522
28-11.石英及矽酸盐的晶体结构523
28-12.矽酸盐矿物的分类524
28-13.矽酸钠527
28-14.玻璃527
28-15.水泥529
28-16.硼的分布、制法与性质529
28-17.硼酸530
28-18.硼砂530
28-19.碳化物、矽化物、硼化物530
28-20.碳、矽、硼的氢化物532
28-21.碳、矽、硼的卤化物533
28-22.碳、矽、硼的硫化物534
第二十九章碱金属537
29-1.分布537
29-2.制法537
29-3.性质538
29-4.用途539
29-5.焰色试验540
29-6.氧化物540
29-7.氢氧化物541
29-8.卤化物542
29-9.碳酸盐543
第三十章铜族元素548
30-1.分布548
30-2.氧化态548
30-3.冶炼549
30-4.性质551
30-5.用途552
30-6.铜的化合物553
30-7.银的化合物555
30-8.照相术555
30-9.金的化合物556
30-10.铜族元素的络盐556
第三十一章碱土金属559
31-1.碱土金属559
31-2.分布559
31-3.制法560
31-4.性质560
31-5.用途562
31-6.氧化物563
31-7.氢氧化物565
31-8.碳酸盐566
31-9.卤化物567
31-10.硫酸盐568
31-11.硬水的成因及处理法569
第三十二章锌族元素575
32-1.锌族元素575
32-2.分布575
32-3.冶炼575
32-4.性质576
32-5.用途578
32-6.氧化物与氢氧化物578
32-7.卤化物579
32-8.硫化物582
32-9.硫酸盐与硝酸盐582
32-10.锌族元素的络盐583
第三十三章铝585
33-1.Ⅲb组元素585
33-2.铝矿的分布585
33-3.铝的冶炼586
33-4.铝的性质589
33-5.铝的用途590
33-6.氧化铝590
33-7.氢氧化铝591
33-8.铝的卤化物591
33-9.硫酸铝592
33-10.矾593
33-11.镓、铟、铊594
33-12.Ⅲa组元素595
第三十四章锗 锡 铅600
34-1.Ⅳb组元素600
34-2.分布600
34-3.冶炼600
34-4.性质601
34-5.用途603
34-6.氧化物与氢氧化物604
34-7.氯化物606
34-8.硫化物606
34-9.锡酸607
34-10.铅的它种化合物607
34-11.钛、锆、铪608
第三十五章钒 铬 钼 钨 锰611
35-1.钒组元素611
35-2.钒611
35-3.铌(钶)与钽612
35-4.铬组元素613
35-5.铬的分布与冶炼613
35-6.铬的氧化态614
35-7.铬的性质与用途614
35-8.铬的氧化物与氢氧化物614
35-9.亚铬盐与铬盐616
35-10.铬酸盐与重铬酸盐617
35-11.钼619
35-12.钨620
35-13.锰组元素621
35-14.锰的分布与冶炼622
35-15.锰的氧化态622
35-16.锰的性质与用途623
35-17.锰的氧化物与氢氧化物623
35-18.亚锰盐与锰盐624
35-19.锰酸盐与高锰酸盐625
第三十六章铁 钴 镍628
36-1.铁、钴、镍性质的比较628
36-2.铁的分布630
36-3.铁的冶炼630
36-4.铸铁632
36-5.锻铁632
36-6.铁的性质633
36-7.钢633
36-8.钢的冶炼634
36-9.钢的热处理法636
36-10.钢的性质637
36-11.合金钢638
36-12.钴639
36-13.镍640
36-14.铁、钴、镍的氧化物与氢氧化物640
36-15.铁、钴、镍的卤化物642
36-16.铁、钴、镍的硝酸盐与硫酸盐643
36-17.铁、钴、镍的络盐644
第三十七章铂金属648
37-1.分布648
37-2.分离方法648
37-3.性质与用途649
37-4.氧化物651
37-5.氯化物652
37-6.络盐652
第三十八章放射性元素655
38-1.放射性元素的发现简史655
38-2.放射性元素的裂变656
38-3.放射性平衡661
38-4.放射性元素的提炼662
38-5.若干种重要的放射性元素662
38-6.放射性的强度665
38-7.放射性的单位665
38-8.亚佛加德罗常数666
38-9.放射性与地球的年龄666
38-10.放射性同位素667
38-11.越铀元素669
附录673
七若干种重要的合金673
索引675
外文人名中译对照表703
1953年04月第1版《普通化学 (上册)》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王箴编著 1953年04月第1版 商务印书馆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
- 普通化学教程 上
- 1953 商务印书馆
-
- 普通化学 上
- 1987
-
- 普通化学 上
- 1953
-
- 普通生物化学 上
- 1979
-
- 普通化学 上
- 中国科学图书仪器公司
-
- 普通化学教程 上
- 1955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 普通生物化学 上
- 1979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
- 普通化学 初稿 上
- 1956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 大学普通化学 上
- 1981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
- 普通化学 上
- 1982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
- 普通化学工艺学 第1卷 上
- 1958 北京市:化学工业出版社
-
- 普通化学 上
- 1979 新学识文教
-
- 普通化学教程 上
- 1965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 普通化学 上
- 1952 商务印书馆
-
- 普通化学 上
- 1952 东北教育出版社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 PDF文字可复制化或转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