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学概论》学习手册》求取 ⇩

怎样学好《文艺学概论》(代序)1

中央文播电视大学主讲教师1

上海师范大学中文系副教授刘叔成1

第一部分词语解释1

绪论文学的特质1

文学艺术1

《西游记》1

《聊斋志异》1

目录1

“摹仿说”2

德谟克利特2

缪斯2

柏拉图2

卢克莱修3

陆机及其《文赋》3

黑格尔及其《美学》3

白居易及其《轻肥》4

普列汉诺夫5

贝多芬5

普希金5

高尔基6

鲁迅6

郭沫若7

茅盾8

奥斯特洛夫斯基及其《钢铁是怎样炼成的》8

王国维及其《人间词话》9

文尼琴柯及其《父亲们的遗嘱》9

《飘》10

托尔斯泰及其《复活》10

福楼拜及其《包法利夫人》11

哈克奈斯及其《城市姑娘》12

造型艺术12

表演艺术12

语言艺术12

综合艺术13

李白13

《战争与和平》13

曹雪芹及其《红楼梦》13

别林斯基14

魔法说15

心灵表现说15

第一编15

游戏说15

第一章文学与社会生活15

亚里士多德及其《诗学》16

拉斐尔17

托尔瓦德森17

帕格尼尼17

尤奈斯库及其《起点》17

史诗18

圣经故事18

莎士比亚及其《哈姆雷特》19

贾岛及其《忆江上吴处士》19

屠格涅夫及其《猎人笔记》20

歌德及其《少年维特之烦恼》20

屈原及其《离骚》21

车尔尼雪夫斯基及其《怎么办?》21

冈察洛夫21

贺拉斯及其《诗艺》22

孔子23

《诗经》23

林纾24

小仲马及其《茶花女》24

第二章文学的阶级性与人性25

文艺复兴25

启蒙时代的文学25

“形象大于思想”26

《雷雨》26

姚雪垠及其《李自成》27

老舍及其《骆驼祥子》28

欧阳山及其《三家巷》28

朱自清及其《背影》29

王维29

绝对精神30

托洛茨基31

布哈林31

折衷主义31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32

俄国十九世纪文学32

《南风歌》33

刘勰及其《文心雕龙》33

《卿云歌》34

《周南》34

《邠风》34

《板》34

《荡》34

《黍离》34

雨果35

波旁王朝35

拿破仑36

沙皇36

梅特涅36

俾斯麦36

程朱理学37

鲍狄埃37

蒙昧时代与群婚制38

野蛮时代与对偶婚制38

文明时代与一夫一妻制39

巴金及其《家》39

《青春之歌》39

夏衍及其《包身工》40

《达吉和她的父亲》40

第二编42

第一章形象思维与形象塑造42

维柯42

狄德罗42

曹禺43

尤维纳利斯43

皮萨列夫43

《日出》44

法捷耶夫44

文与可45

苏东坡45

《子夜》45

托派46

《伊安篇》46

江淹46

《冷斋夜话》46

严羽及其《沧浪诗话》47

下意识47

司马相如及其《子虚赋》、《上林赋》47

金圣叹48

马雅可夫斯基48

第二章文学典型及其创造49

真、善、美49

洪迈及其《容斋随笔》49

超级现实主义艺术49

《熙德》50

赵树理及其《小二黑结婚》50

罗丹51

欧阳修51

欧文52

圣西门52

《形而上学》52

常建52

《伤逝》53

《阿Q正传》和精神胜利法53

科学社会主义54

资产阶级改良主义55

资产阶级人道主义55

概念化56

“时代精神的单纯的传声筒”56

“恶劣的个性化”56

吴敬梓及其《儒林外史》57

《母亲》57

《白求恩大夫》58

原型(模特儿)58

神魔小说58

第三章文学的创作方法59

《安娜·卡列尼娜》59

拜伦60

雪莱61

急于挂“革命文学”招牌的作家61

易卜生及其《玩偶之家》61

“三突出”原则62

第四章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63

席勒及其《论素朴的诗与感伤的诗》63

古典主义64

理想主义64

库尔贝64

契诃夫65

巴尔扎克及其《人间喜剧》65

薄伽丘及其《十日谈》66

实证主义66

孔德67

马赫67

左拉及其《卢贡·马卡尔家族》67

但丁68

乔治·桑68

莱蒙托夫69

赵翼69

《梦游天姥吟留别》69

第五章新的文学与新的创作方法70

“莎士比亚化”70

茹科夫斯基71

《列宁》与《好》71

《毁灭》71

绥拉菲摩维支及其《铁流》71

肖洛霍夫及其《被开垦的处女地》72

《关于改组文学艺术团体》72

第一次苏联作家代表大会72

《苏联作家协会章程》73

卢那察尔斯基73

日丹诺夫74

乌托邦74

杜甫74

蒲松龄74

《窦娥冤》75

《孔雀东南飞》75

《木兰辞》75

《牡丹亭》76

《驴皮记》76

蒲宁76

“造境”与“写境”77

《血腥的审判》77

倾向性和真实性的完美融合77

艺术手法77

第六章西方文学中的现代派78

叔本华78

尼采78

唯意志论79

超人哲学79

弗洛伊德80

贝克莱80

精神分析说81

存在主义82

萨特82

柏格森83

直觉主义84

波特莱尔84

《恶之花》85

《间隔》85

《鬼魂奏鸣曲》86

斯特林堡86

伍尔芙87

梅特林克87

瓦莱里88

《青鸟》88

加缪89

庞维勒90

马拉美90

机能派心理学90

詹姆斯90

费里尼91

福克纳91

乔伊斯92

阿波利奈尔92

贝克特93

布列东93

阿达莫夫94

埃斯林94

冯内古特95

巴思95

第三编97

第一章文学作品的内容与形式97

《神曲》97

《浮士德》98

平仄98

王安99

陈独秀99

99

韵律99

对仗99

第二章题材、主题、情节、结构100

徐志摩100

《匪徒颂》100

闻一多100

杜勃罗留波夫101

《白毛女》102

《王贵与李香香》102

《暴风骤雨》103

元稹及其《莺莺传》103

《伊利亚特》和《奥德赛》104

武侠小说105

《温莎的风流娘儿们》105

侦探小说106

李渔106

第三章文学语言107

莫泊桑107

党八股107

张戒及其《岁寒堂诗话》107

第四章文学体裁108

《淮南子·道应训》108

李朝威及其《柳毅传》108

蒋防及其《霍小玉传》109

《诗大序》109

《周礼·春官》109

朱熹及其《诗集传》109

《会真诗》110

《胡笳十八拍》110

《长恨歌》110

《长生殿》110

《蔡文姬》111

马致远111

《封神演义》111

《茶馆》112

拉萨尔及其《弗兰茨·冯·济金根》112

索福克勒斯112

欧里庇得斯112

阿里斯托芬113

范仲淹及其《岳阳楼记》113

《醉翁亭记》113

《荷塘月色》114

《前赤壁赋》114

杨朔及其《雪浪花》115

秦牧及其《花城》115

峻青及其《秋色赋》116

《爱之路》116

《野草》116

韩愈及其《祭十二郎文》116

柳宗元及其《永州八记》117

归有光及其《项脊轩志》117

伏契克及其《绞刑架下的报告》118

第五章文学的风格、流派与民族特点118

李贺118

辛弃疾119

梅里美119

豪放派119

创作个性120

“文如其人”120

“风格就是人”120

曹丕及其《典论·论文》121

曹操121

曹植121

建安文学122

《呐喊》122

《女神》122

文艺思潮123

屠隆124

李贽124

审美趣味124

桐城派125

审美观念125

江西诗派125

方苞126

刘大櫆126

姚鼐126

曾国藩127

文学研究会127

创造社127

郁达夫128

成仿吾128

郑伯奇129

张资平129

《沉沦》129

山水诗派130

孟浩然130

高适131

岑参131

边塞诗派131

伏尔泰131

审美意识132

《李有才板话》132

第四编133

第一章文学发展与社会生活的发展133

丹纳及其《艺术哲学》133

玄言诗133

光未然及其《黄河大合唱》134

《大风》和《鸿鹄》134

刘邦134

灵均134

吴强及其《红日》135

周立波及其《暴风骤雨》135

埃斯库罗斯及其《奥列斯特》三部曲135

阿波罗、依理涅司、雅典娜136

巴霍芬136

《鲁滨逊飘流记》136

孟子137

第二章文学发展中的继承与革新137

希腊艺术137

波格丹诺夫138

董解元的《西厢记》与王实甫的《西厢记》138

《狂人日记》139

《金瓶梅词话》139

袁宏道140

《高老头》140

《红与黑》140

《欧也妮·葛朗台》141

《斯巴达克思》141

列传142

《奴隶船》142

《农夫与蛇》142

《曹刿论战》142

岳飞143

裴多菲143

《刻舟求剑》143

《守株待兔》143

《老残游记》144

第五编145

第一章文学鉴赏145

“形象的直觉”145

葛洪146

王夫之146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146

梅林147

宋玉147

康德及其《判断力批判》147

李煜148

《与元九书》149

文学思潮149

第二章文学批评149

杰克·伦敦149

《汉堡剧评》150

拉萨尔150

《三言二拍》151

陶潜151

第二部分论文选编153

在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153

上的祝辞 邓小平153

在中国作家协会第四次会员代表161

大会上的祝词 胡启立161

文学是什么 王纪人166

形象:图画还是情境 刘叔成172

对艺术形象的几点理解 徐缉熙180

形象的可感性和思想性 凌珑187

艺术形象琐议 闻迟191

文学与其它社会意识形态的区别 凌珑197

从《拉奥孔》谈文学多方面反映202

生活的特点 刘小湘202

生活的特点 刘小湘202

“黄山飞蛇”和“黑色太阳”——谈语言艺术的特色 杨文虎208

山水诗也是社会生活的反映 吴世常213

敏感地描写社会转而影响社会 刘叔成216

浅谈“不平衡关系” 吴世常222

审美·认识·娱乐 王纪人227

正确认识文学的阶级属性 刘叔成233

“都带”,而非“只有” 刘叔成240

努力表现无产阶级的人性美 胡凌芝248

新时期的文艺方向 吴世常254

从生活到艺术 徐缉熙260

什么是“形象思维” 徐缉熙265

略论形象思维过程中的心理活动 凌珑271

文艺创作中的灵感问题 杨文虎280

文艺与生活的关系浅议 吴世常285

略谈典型 凌珑291

谈谈创作方法 徐缉熙299

谈谈现实主义文学 陈伯通304

关于浪漫主义文学的断想 陈伯通311

题材小议 刘小湘320

谈谈文学风格的形成和发展 王纪人322

风格琐议 敏之327

多样化与独创性 王淼龙332

对待文学遗产要坚持辩证观点 刘叔成338

谈谈文学的永久性 刘叔成344

谈谈文学的人民性 刘叔成350

直觉与欣赏 刘叔成355

浅谈文学鉴赏是一种再创造 黄忠林361

第三部分复习思考题解答要点367

第四部分试题选登与思考练习403

《文艺学概论》试题之一403

《文艺学概论》试题之二404

《文艺学概论》试题之三405

《文艺学概论》试题之四407

《文艺学概论》练习409

附录:试题解答提要419

1986年12月第1版《《文艺学概论》学习手册》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主讲教师 上海师范大学中文系副教授 刘叔 1986年12月第1版 花城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法学概论自学手册(1985 PDF版)
法学概论自学手册
1985 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
文艺学概论(1984 PDF版)
文艺学概论
1984
文艺心理学概论(1987 PDF版)
文艺心理学概论
1987
《文艺学概论》学习手册(1986年12月第1版 PDF版)
《文艺学概论》学习手册
1986年12月第1版 花城出版社
文学概论手册(1987.11 PDF版)
文学概论手册
1987.11 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学习学概论(1993.03 PDF版)
学习学概论
1993.03 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文艺学概论( PDF版)
文艺学概论
华东师大学业余教育处
文学概论学习资料  (下册)(1962 PDF版)
文学概论学习资料 (下册)
1962
文学概论学习资料  (中册)(1962 PDF版)
文学概论学习资料 (中册)
1962
文学概论学习资料  (上册)(1961 PDF版)
文学概论学习资料 (上册)
1961
文艺学概论(1957 PDF版)
文艺学概论
1957 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文艺学概论(1957 PDF版)
文艺学概论
1957 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
文艺学概论(1959 PDF版)
文艺学概论
1959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文艺学概论学习指导(1986 PDF版)
文艺学概论学习指导
1986 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
文艺学概论(1984 PDF版)
文艺学概论
1984 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