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讲义》求取 ⇩

绪论1

一、中国医学历代成就1

上篇 基础理论1

二、中医学的基本特点3

三、为创立我国统一的新医学新药学而奋斗4

第一章 阴阳学说6

第一节 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6

一、阴阳的相互对立6

二、阴阳的相互依存7

三、阴阳的相互消长7

四、阴阳的相互转化7

第二节 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7

一、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7

四、用于疾病的诊断8

五、用于疾病的治疗8

二、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8

三、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8

第二章 病因10

第一节 祖国医学对发病的基本概念10

第二节 病因10

一、六淫致病10

(一)风11

(二)寒12

(四)湿13

(三)暑13

(五)燥14

(六)火15

二、疫疠15

三、情志致病16

四、生活因素16

五、瘀血、痰饮17

六、其他18

第一节 望诊21

一、望全身情况21

第三章 四诊21

二、望舌22

三、望其他25

第二节 问诊26

一、问一般情况26

二、问现在症状26

一、闻声音29

二、闻气味29

第三节 闻诊29

第四节 切诊30

一、脉诊30

二、按诊33

第四章 八纲35

第一节 表里35

一、表证36

二、里证36

二、热证37

一、寒证37

第二节 寒热37

三、半表半里证37

三、寒热的虚实38

四、寒热的夹杂38

五、寒热的真假38

第三节 虚实38

一、虚证39

二、实证39

第四节 阴阳40

一、阴证与阳证40

四、虚实真假40

三、虚实夹杂40

二、亡阴与亡阳41

第五章 气、血 津液43

第一节 气43

一、气的生理功能43

二、气的病理变化43

二、血的病理的变化44

第二节 血44

一、血的生理功能44

三、气与血的关系45

第三节 津液46

一、津液的生理功能46

二、津液的病理变化46

第六章 脏腑48

第一节 心与小肠48

一、心的生理与病理48

二、小肠的生理与病理49

三、心病辨证49

四、小肠病辨证50

第二节 肺与大肠50

一、肺的生理与病理50

二、大肠的生理与病理51

三、肺病辨证52

一、脾的生理与病理53

第三节 脾与胃53

四、大肠病辨证53

二、胃的生理与病理54

三、脾病辨证54

四、胃病辨证55

第四节 肝与胆56

一、肝的生理与病理56

二、胆的生理与病理57

三、肝病辨证57

一、肾的生理与病理59

四、胆病辨证59

第五节 肾与膀胱59

二、膀胱的生理与病理60

三、肾病辨证60

四、膀胱病辨证61

第六节 三焦61

一、指人体的部位61

(一)心与肺62

一、脏腑之间的关系62

(二)心与脾62

二、生理功能62

三、作为辨证的概念62

第七节 脏腑之间的关系与脏腑兼病辨证62

(三)心与肾63

(四)肺与肾63

(五)脾与肾63

(六)肝与肾63

(七)肝与脾64

(八)肝与胃64

二、脏腑兼病的辨证64

(一)心肺气虚64

(二)心脾两虚64

(三)心肾不交64

(六)肝肾阴虚65

(八)肝胃不和65

(七)肝脾不调65

(五)脾肾阳虚65

(四)肺肾阴虚65

第七章 外感热病辨证74

第一节 六经辨证74

一、太阳病证74

二、阳明病证74

三、少阳病证75

四、太阴病证75

五、少阴病证75

六、厥阴病证76

第二节 卫气营血辨证78

一、卫分证78

二、气分证78

三、营分证79

四、血分证79

一、无病先防82

第八章 预防与治则82

第一节 预防82

二、既病防变83

第二节 治则83

一、扶正祛邪83

二、治病求本83

三、标本缓急84

四、正治反治84

五、因时、因地、因人制宜85

六、同病异治、异病同治86

中篇 药物与方剂87

第一章 中草药87

第一节 基本知识87

一、中草药的采集与保存87

二、中草药的炮制87

三、中草药的性能88

(一)四气五味88

四、中草药的应用89

(二)升降浮沉89

(三)归经89

五、中草药的用量90

第二节 常用中草药91

一、解表药91

(一)辛温解表药91

(二)辛凉角解药95

二、祛风湿药98

三、祛湿药102

(一)芳香化湿药102

(二)渗湿利水药103

(三)清热利湿药105

四、清热药108

(一)清热泻火药109

(二)清热解毒药110

(三)清热凉血药115

(四)清热燥湿药116

(五)清热解暑药118

(六)清虚热药118

五、消导药121

六、催吐药123

七、泻下药124

(一)攻下药124

(二)润下药125

(三)逐水药125

八、祛痰止咳药127

(一)温化痰饮药127

(二)清热化痰药129

(三)止咳平喘药131

九、温里药133

(一)温中散寒药134

(二)温肾回阳药135

(一)行气解郁药136

十、理气药136

(二)降气药138

十一、理血药140

(一)止血药140

(二)活血药145

十二、补气药152

(一)补益药152

(二)补血药154

(三)补阴药156

(四)补阳药158

十三、固涩药162

(一)敛汗药162

(二)固精止带药163

十四、平肝熄风药163

(三)涩肠止泻药165

十五、安神药167

十六、开窍药172

十八、外用药176

十七、驱虫药179

第二章 方剂179

第一节 方剂概说179

一、方剂的组成及其变化179

二、方剂的剂型180

三、治法与方剂182

第二节 常用方剂182

一、解表剂182

二、祛风剂186

三、祛湿剂188

四、清热剂195

五、和解剂205

六、消导剂208

七、催吐剂209

八、泻下剂210

九、化痰止咳剂214

十、温里剂217

十一、理气剂220

十二、理血剂223

十三、补益剂228

十四、固涩剂238

十五、熄风剂241

十六、安神剂244

十七、开窍剂246

十八、驱虫剂250

十九、外用方252

下篇 常见病证254

第一章 内科病254

一、感冒254

二、咳嗽255

三、哮喘257

四、心悸259

五、自汗盗汗260

六、失眠261

七、头痛263

八、眩晕266

九、胸胁痛267

十、胃脘痛269

十一、腹痛270

十二、腰痛273

十三、痹证274

十四、呕吐275

十五、泄泻277

十六、黄疸279

十七、臌胀281

十八、水肿283

十九、淋证285

二十、血证287

二十一、遗精292

第二章 妇产科病294

一、月经失调294

月经先期(超前)294

月经后期(落后)295

二、闭经297

三、痛经298

四、崩漏300

五、带下病302

六、流产303

第三章 外科病305

一、疖308

二、痈308

三、丹毒309

四、急性乳腺炎310

五、急性淋巴炎311

六、颈淋巴结结核311

七、急性溃疡病穿孔312

八、胆囊炎胆结石症314

九、胆道蛔虫病314

十、急性阑尾炎315

十一、肠梗阻317

1977《中医学讲义》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中医学讲义  上( PDF版)
中医学讲义 上
中医诊断学讲义( PDF版)
中医诊断学讲义
人民卫生出版社
中医基础学讲义( PDF版)
中医基础学讲义
陕西省渭南地区中医学校教材编写组
中医学讲义(1977 PDF版)
中医学讲义
1977
中医学讲义( PDF版)
中医学讲义
兰州医学院训练部
中医学讲义( PDF版)
中医学讲义
中医学讲义(1974 PDF版)
中医学讲义
1974 中国人民解放军成都军区后勤部卫生部;四川省卫生局
中医学讲义  下(1972 PDF版)
中医学讲义 下
1972
中医学讲义(1971 PDF版)
中医学讲义
1971
中医学讲义  初稿( PDF版)
中医学讲义 初稿
中医学讲义  下(1978 PDF版)
中医学讲义 下
1978
中医学讲义  上(1971 PDF版)
中医学讲义 上
1971
中医方剂学讲义(1974 PDF版)
中医方剂学讲义
1974
中医学讲义  上( PDF版)
中医学讲义 上
山西省中医研究所
中医学讲义  中( PDF版)
中医学讲义 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