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讲义》求取 ⇩

第一章 绪论1

上篇 中医学基础1

第二章 阴阳(附:五行)5

第三章 脏腑10

第一节 脏腑的生理病理10

一、五脏六腑10

二、脏腑之间的关系19

第二节 精、神、气血、津液25

一、精26

二、神26

三、气28

四、血29

五、津液30

第四章 经络31

二、十二经脉32

第一节 经络的内容32

一、经络的含义32

三、奇经八脉48

第二节 经络学说的临床应用52

一、从部位辨经络52

二、从经络辨脏腑52

附:关于经络学说研究的参考资料54

第五章 病因58

一、六淫59

二、疫疠63

三、七情64

四、创伤和虫兽咬伤65

五、食滞65

第一节 望诊68

第六章诊法68

二、望肤色69

一、望神气69

三、望形态70

四、望舌72

五、望分泌及排泄物76

第二节 闻诊77

一、听声音77

二、嗅气味78

第三节 问诊79

一、问寒热79

二、问汗80

三、问头身80

四、问胸腹81

六、问二便82

五、问饮食口味82

七、问妇科疾病83

八、问儿科疾病84

第四节 切诊84

一、切脉的部位84

二、切脉的方法85

三、正常的脉象86

四、主病的脉象86

附:小儿指纹90

第七章 辨证纲要92

第一节 八纲辨证95

一、表里95

二、寒热99

三、虚实103

四、阴阳106

第二节 脏腑辨证110

一、脏110

二、腑118

第三节 六经辨证120

一、概述122

二、六经病的主证122

三、六经病的辨证123

第四节 卫气营血辨证127

一、卫分127

二、气分128

三、营分129

四、血分129

一、扶正与祛邪132

第八章 治疗法则132

二、治标与治本133

三、正治与反治134

四、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135

五、八法135

1.汗法135

2.清法137

3.下法138

4.温法139

5.补法139

6.和法140

7.消法141

8.吐法141

第一节 中药的一般知识143

一、中药的来源143

第九章 常用中草药143

二、中药的命名144

三、中药的采集144

四、中药的炮制146

五、中药的制剂147

六、中药的性能149

七、方剂的一般运用知识154

(一)辛温解表药156

八、中药用药的一般原则157

九、中药常用处方量的写法158

第二节 常用中药159

一、解表药物159

(二)辛凉解表药164

(一)润下药171

二、泻下药物171

(二)攻下药172

三、渗湿逐水药物174

(一)渗湿药175

(二)利尿逐水药182

四、祛风湿药物185

五、祛寒药物191

六、清热药物196

(一)清热泻火药196

(二)清热凉血药202

(三)清热燥湿药207

(四)清热解毒药213

(五)清热解暑药219

七、理气药物221

八、理血药物230

(一)行血药230

(二)止血药243

九、止咳化痰药物251

(一)止咳平喘药251

(二)清热化痰药256

(三)温化寒痰药262

十、芳香开窍药物266

十一、安神镇定药物269

(一)安神定志药269

(二)镇惊熄风药274

十二、补养药物280

(一)补气药280

(二)补阳药286

(三)补血药295

(四)养阴药299

十三、固涩药物305

(一)敛汗固精药306

(二)涩肠止泻药309

十四、消化药物312

十五、驱虫药物317

第三节 常用草药323

一、寒性药323

二、凉性药333

三、平性药340

四、温性药349

第十章 针灸新医疗法356

第一节 针刺疗法356

第二节 灸法375

第三节 梅花针疗法377

第四节 火罐疗法379

第五节 穴位注射疗法380

第六节 穴位埋线疗法383

第七节 挑刺芥敷治疗面神经麻痹385

第八节 耳针疗法386

第九节 面鼻针疗法396

下篇 中医临床学403

第一章 内儿科疾病403

第一节 感冒(普感、流感)403

第二节 肺炎406

第三节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410

第四节 流行性乙型脑炎413

第五节 伤寒、副伤寒418

第六节 痢疾422

第七节 麻疹425

第八节 咳嗽(附:百日咳)431

第九节 哮喘436

第十节 痹症440

第十一节 痿症(附:小儿麻痹症)443

第十二节 虚劳449

第十三节 失眠453

第十四节 眩晕458

第十五节 中风461

第十六节 癫狂465

第十七节 癫痫469

第十八节 胃脘痛471

第十九节 吐泻475

第二十节 黄疸479

第廿一节 鼓胀483

第廿二节 水肿487

第廿三节 五淋492

第廿四节 消渴495

第廿五节 遗精(附:阳萎)499

第廿六节 血证502

第廿七节 积聚509

第廿八节 疳积511

第二章 妇科疾病515

第一节 月经不调515

第二节 闭经521

第三节 痛经524

第四节 崩漏529

第五节 带下病532

第六节 妊娠恶阻535

第七节 胎漏537

第八节 恶露不绝541

第九节 产后发热543

第三章 外科疾病547

第一节 疖547

第二节 疔548

第三节 痈550

第四节 疽552

第五节 烧伤554

第六节 破伤风556

第七节 毒蛇咬伤560

第四章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563

第一节 溃疡病急性穿孔563

第二节 急性肠梗阻575

第三节 兰尾炎598

第四节 胆囊炎、胆石病608

第五节 胆道蛔虫病622

第六节 尿路结石病631

第五章 伤科疾病643

第一节 颈部扭伤与落枕643

第二节 胸部挫伤644

第三节 急性腰扭伤646

第四节 下颌关节脱位648

第五节 肩关节脱位649

第六节 肱骨干骨折651

第七节 胫腓骨干骨折653

附:常用方剂分类简表656

一、解表方剂656

二、涌吐方剂660

三、攻下方剂661

四、和解方剂663

五、表里双解方剂664

六、清热方剂665

七、祛暑方剂670

八、治风方剂671

九、芳香开窍方剂675

十、祛寒方剂676

十一、祛湿方剂679

十二、润燥方剂683

十三、理气方剂685

十四、理血方剂687

十五、补益方剂691

十六、消导方剂698

十七、祛痰方剂700

十八、固涩方剂702

十九、驱虫方剂704

二十、痈疡方剂705

《中医学讲义》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中医学讲义  上( PDF版)
中医学讲义 上
中医诊断学讲义( PDF版)
中医诊断学讲义
人民卫生出版社
中医基础学讲义( PDF版)
中医基础学讲义
陕西省渭南地区中医学校教材编写组
中医学讲义(1977 PDF版)
中医学讲义
1977
中医学讲义( PDF版)
中医学讲义
兰州医学院训练部
中医学讲义( PDF版)
中医学讲义
中医学讲义(1974 PDF版)
中医学讲义
1974 中国人民解放军成都军区后勤部卫生部;四川省卫生局
中医学讲义  下(1972 PDF版)
中医学讲义 下
1972
中医学讲义(1971 PDF版)
中医学讲义
1971
中医学讲义  初稿( PDF版)
中医学讲义 初稿
中医学讲义  下(1978 PDF版)
中医学讲义 下
1978
中医学讲义  上(1971 PDF版)
中医学讲义 上
1971
中医方剂学讲义(1974 PDF版)
中医方剂学讲义
1974
中医学讲义  上( PDF版)
中医学讲义 上
山西省中医研究所
中医学讲义  中( PDF版)
中医学讲义 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