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史》求取 ⇩

代序言1

第一编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1949年10月—1956年9月)1

第一章新民主主义社会制度的建立和国民经济的恢复1

一、建国初期的形势和任务1

二、抗美援朝5

(一)建国初期的中美关系5

(二)抗美援朝的开始及其第一阶段8

(三)边谈边打和抗美援朝的结束12

三、土地改革和镇压反革命运动15

(一)全国土地改革的完成15

(二)镇压反革命运动20

四、“三反”“五反”运动24

(一)“五毒”和“三害”的出现24

(二)“三反”运动26

(三)“五反”运动28

五、建国初期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31

(一)建国初期的经济困难局西31

(二)为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创造最基本的条件34

(三)为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根本好转而奋斗40

(四)国民经济恢复任务的胜利完成45

(五)历史意义和主要经验48

第二章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54

一、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和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制定54

(一)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和宣传54

(二)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制定和内容57

(三)粮、棉、油的统购统销和1956年反冒进60

二、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63

(一)粉碎高岗、饶漱石阴谋分裂党的斗争63

(二)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65

三、农业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69

(一)农业合作化方针的确立和合作化进程69

(二)农业合作化的经验教训和完善合作社经济管理体制的努力75

(三)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79

四、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81

(一)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方针的确定81

(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必要性和可能性83

(三)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过程85

(四)经验和教训89

第三章科教、文化事业的发展和外交政策的胜利91

一、科教、文化事业的发展91

(一)新中国的教育方针91

(二)第一届全国文艺工作者代表大会92

(三)中国料学院的成立94

(四)高等学校的院、系调整96

(五)全国知识分子问题会议的召开和“双百”方针的提出98

(六)教育、科学、文化、体育事业的发展101

二、社会新风尚的树立103

(一)旧社会遗毒的清除、社会新风尚的形成103

(二)艰苦创业精神、劳动竞赛和增产节约运动104

(三)社会主义道德观、人生观的形成106

(四)广大青年向科学、文化进军107

三、外交政策的巨大胜利109

(一)建国初期的外交活动109

(二)日内瓦会议111

(三)万隆会议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确定113

(四)我国与世界各国友好关系的发展116

第二编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1956年9月—1966年4月)121

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及1957年经济建设的成就121

一、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121

(一)初步探索的历史条件121

(二)《论十大关系》的发表123

(三)中共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125

(四)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127

(五)初步探索的成果130

二、党的整风运动和反右派斗争134

(一)全党整风运动的开展134

(二)反右派斗争136

三、1957年经济建设的成就,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超额完成141

(一)确的指导思141

(二)“一五”计划的主要成就143

第五章经济建设指导方针的失误146

一、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制定146

二、“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149

(一)“大跃进”运动150

(二)人民公社化运动156

三、庐山会议和“反右倾”斗争160

(一)党中央和毛泽东开始纠正已经察觉到的“左”倾错误160

(二)庐山会议166

(三)“反右倾”斗争在全国范围内的开展173

第六章调整国民经济任务的胜利完成和“左”倾错误在政治思想文化领域的发展176

一、国民经济的严重困难176

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的制定和贯彻178

(一)“八字方针”的提出和形成178

(二)八届九中全会和大兴调查研究之风180

(三)七千人大会和“八字方针”的全面贯彻184

三、调整国民经济任务的胜利完成、十年经济建设的重大成就190

(一)国民经济的继续调整和胜利完成190

(二)十年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194

四、“左”倾错误在政治思想文化领域的发展201

(一)党的八届十中全会201

(二)社会主义教育运动205

(三)文化意识形态领域的批判运动209

第三编“文化大革命”(1966年5月—1976年10月)223

第七章“文化大革命”的全面发动223

一、“文化大革命”的全面发动223

(一)“文化大革命”发生的原因223

(二)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和《五·一六通知》230

(三)中共八届十一中全会和《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235

(四)对所谓“资产阶级反动路线”的批判237

二、老一辈革命家的“二月抗争”239

(一)“二月抗争”发生的原因239

(二)“二月抗争”概况242

(三)“二月抗争”的性质和意义246

三、全国大动乱246

(一)“文化大革命”使全国处于大动乱之中246

(二)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250

第八章林彪反革命集团的覆灭254

一、林彪集团抢班夺权阴谋的暴露254

(一)林彪反革命集团的形成254

(二)林彪集团篡党夺权的阴谋活动257

(三)九届二中全会上林彪一伙用突然袭击方式谋取国家主席的阴谋失败260

二、林彪集团的覆灭262

(一)批陈整风运动262

(二)林彪集团反革命武装政变的破产264

三、周恩来主持日常工作与各方面工作的转机268

(一)批林整风运动的开展268

(二)国内各项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270

(三)批林整风运动中的曲折274

第九章江青集团的垮台276

一、邓小平主持各条战线的整顿276

(一)“批林批孔”运动276

(二)“四人帮”组阁阴谋的破产279

(三)邓小平主持全面整顿283

二、继续坚持“左”倾错误288

(一)开展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的运动288

(二)评《水浒》290

(三)“比邓、反击右倾翻案风”291

三、江青集团的垮台与“文化大革命”的结束294

(一)周恩来逝世“天安门事件”爆发294

(二)朱德、毛泽东相继逝世297

(三)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的伟大胜利300

第十章“文化大革命”时期的经济和外交302

一、国民经济的巨大损失和曲折进展302

(一)“文化大革命”初期国民经济建设开始逆转302

(二)经济建设陷于全面混乱304

(三)国民经济从困难中转向回升307

(四)经济建设在动荡中起伏312

二、打开了对外关系的新局面315

(一)抵制极左思潮对外交工作的干扰315

(二)打开对外关系的新局面317

(三)毛泽东提出“三个世界”的理论320

第四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76年10月以后)327

第十一章徘徊中前进327

一、揭批江青反革命集团的斗争327

(一)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后的形势和党的任务327

(二)揭批江青反革命集团斗争的开展330

(三)在纠正“左”倾错误中遇到的严重阻碍332

二、国民经济的初步恢复和新的冒进337

(一)中国共产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337

(二)国民经济的初步恢复343

(三)经济建设的新冒进349

三、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和对“两个凡是”的批判355

(一)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355

(二)对“两个凡是”错误方针的批判357

第十二章历史的伟大转折361

一、正确路线的重新确立361

(一)中共中央工作会议361

(二)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364

(三)五届人大和五届政协二次会议368

二、拨乱反正的伟大成就371

(一)平反冤、假错案371

(二)思想理论战线上的拨乱反正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374

(三)国民经济“调整、改革、整顿、提高”八字方针的提出和贯彻377

(四)农业政策和农业管理体制的重大改革381

(五)党和国家领导体制改革的开始385

(六)党在指导思想上完成拨乱反正的任务391

三、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398

(一)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四项政治保证和十条经济建设方针398

(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重大成就402

(三)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406

第十三章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413

一、对外开放是我国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413

(一)对外开放政策的确定413

(二)对外开放的必要性和可能性414

(三)我国对外开放的进程417

(四)对外开放的重大意义422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424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425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含义427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430

(四)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重大意义433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基本路线434

(一)党的基本路线的形成434

(二)党的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438

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450

(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450

(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和基本指导方针454

(三)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和内容459

(四)坚持马克思主义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指导作用463

五、新时期的爱国统一战线和加强各族人民的大团结466

(一)新时期的爱国统一战线466

(二)坚持党的民族政策,加强民族大团结472

(三)“一国两制”的构想474

1989《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史》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庄明坤主编;黄兆康,苗菊生副主编 1989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