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矽控整流器应用手册》求取 ⇩

1.1 何谓闸流体?1

1.2 闸流体的分类1

1.3 双电晶体式的PNPN工作1

第1章构造与基本工作理论1

1.4 反向阻遏闸流体(SCR)的关断机构6

1.5 SCR工作的动态改进7

1.6 反向阻遏三极或四极闸流体的电压—电流特性14

1.7 闸极关断开关或闸极控制开关16

1.8 闸流体作为遥远基极电晶体16

1.9 闸流体的构造18

1.9.1 矽质小球的制造18

1.9.2 矽质小球的封装21

1.10 闸流体与其他功率电晶体的比较25

2.1 半导体图形符号26

第2章符号与术语26

2.2 SCR术语30

2.2.1 下注标30

2.2.2 特性与额定值31

2.2.3 字母符号表37

2.2.4 常用字母符号38

第3章闸流体的额定值与特性40

3.1 接合面温度40

3.2 功率消耗41

3.3 热阻42

3.4 暂态热阻抗43

3.4.1 序论43

3.4.2 暂态热阻抗曲线44

3.4.3 散热片设计对於暂态热阻抗曲线的效应47

3.5 重复与非重复电流额定值48

3.5.1 序论48

3.5.2 平均电流额定(重复)49

3.5.3 均方根值电流(重复)50

3.5.4 任意电流波形与过载(重复)51

3.5.5 涌浪电流与I2t额定值(非重复)51

3.6 基本负载电流额定方程54

3.6.1 序论54

3.6.2 不规则形状功率脉波的处理——近似法54

3.6.3 重复脉波突波式的电阻性焊接额定值58

3.7 重复与非重复di/dt额定值59

3.7.1 序论60

3.7.2 工业标准di/dt额定(重复)60

3.7.3 同时发生di/dt额定(重复)61

3.7.4 工业标准di/dt额定(闸极触发——非重复)62

3.7.5 工业标准di/dt额定(V(BO)触发——非重复)62

3.7.6 导通电压63

3.8 高频电流额定63

3.8.1 高频正弦波形电流额定64

3.8.2 高频矩形波形电流额定67

3.9 电压额定67

3.9.1 反向电压VRRM与VRSM69

3.9.2 峰值关断状态阻遏电压(VDRM)70

3.9.3 峰值正阳极电压(PFV)70

3.9.4 高频电压额定,阻遏功率限制SCR71

3.10 关断状态电压的上升率(dv/dt)72

3.10.1 静态dv/dt能力73

3.10.3 TRIAC的换向dv/dt75

3.10.2 重新加入dv/dt75

3.12 维持电流与闩锁电流77

3.11 闸极电流额定77

3.13 反向恢复特性78

第4章闸极特性、额定与闸极触发方法80

4.1 触发过程80

4.2 SCR闸极—阴极特性82

4.2.1 触发前的特性82

4.2.2 在触发点时的特性84

4.2.3 触发後的特性84

4.3 闸极—阴极阻抗与偏压的效应86

4.3.1 闸极—阴极阻抗86

4.3.2 闸极—阴极电容87

4.3.3 闸极—阴极电感88

4.3.5 正闸极偏压89

4.3.4 闸极—阴极LC谐振电路89

4.3.6 负闸极偏压91

4.4 阳极电路对闸极电路的效应95

4.5 直流闸极触发规格96

4.6 负载线97

4.7 不触发SCR的正闸极电压98

4.8 脉波触发99

4.9 阳极导通时期的特性102

4.10 简单电阻器与RC触发电路104

4.11 使用负脉波触发SCR107

4.12 交流闸流管式相移触发电路108

4.13 饱和电抗器触发电路110

4.13.1 连续变化控制110

4.13.2 开关电磁触发电路111

4.14.1 基本驰张振荡标准113

4.14 半导体触发脉波产生器113

4.14.2 单接面电晶体115

4.14.2.1 基本UJT脉波触发电路117

4.14.2.2 设计UJT触发电路119

4.14.3 程式型单接面电晶体(PUT)120

4.14.3.1 PUT弛张振荡器与定时器电路设计123

4.14.4 矽单向开关(SUS)127

4.14.5 矽双向开关(SBS)128

4.14.6 双向触发二极体(DIAC)129

4.14.7 非对称交流触发开关(ST4)130

4.14.9 半导体触发元件摘要131

4.15 作为触发元件的氖辉灯131

4.14.8 其他触发元件131

4.15.1 氖灯触发电路133

4.16 脉波变压器134

4.17 同步方法137

4.18 变流器用触发电路138

4.18.1 电晶体式的正反器138

4.18.2 PUT正反器触发电路139

4.19 脉波放大与整形140

第5章SCR的动态特性144

5.1 SCR关断时间tq144

5.1.1 SCR关断时间定义145

5.1.2 关断时间的典型变化146

5.1.3 电路关断时间(tc)146

5.2 关断方法149

5.2.1 电流中断149

5.1.4 回输二极体149

5.2.2 强迫交换150

5.3 强迫交换方法的分类150

5.3.1 A类 利用负载的谐振所引起的自行切换151

5.3.2 B类 利用LC电路的自行切换151

5.3.3 C类 利用另一携带负载电流SCR的C或LC切换153

5.3.4 D类 利用辅助SCR的C或LC切换153

5.3.5 E类 使用外加脉波源的切换156

5.3.6 F类 交流线电源的切换161

5.4 顺向电压的上升率dv/dt162

5.4.1 重新加入dv/dt163

5.5 导通状态电流的上升率di/dt163

5.5.1 解决di/dt问题164

5.6 反向恢复特性166

5.7 交换电路用电容167

第6章串联与并联工作172

6.1 SCR的串联工作173

6.1.1 需要均等化网路173

6.1.2 均等化网路设计176

6.1.2.1 静态的等化网路176

6.1.2.2 动态均等化网路179

6.1.2.3 其他电压均等化安排184

6.1.3 触发串联工作SCR184

6.1.3.1 经由脉波变压器的同时触发186

6.1.3.2 利用光源的同时触发187

6.1.3.3 串联SCR的附属触发187

6.1.3.4 触发脉波190

6.2 SCR的并联工作190

6.2.1 SCR暂态导通特性192

6.2.2 利用具有不匹配顺向特性的SCR在不加入共用网路时的直接并联194

6.2.3 使用具有匹配顺向特性的SCR201

6.2.4 外部强制电流共用202

6.3 并联连接SCR的触发206

第7章TRIAC208

7.1 说明208

7.1.1 主要端点特性208

7.1.2 闸极触发特性211

7.1.3 简化的TRIAC理论212

7.1.4 TRIAC的切换214

7.1.5 TRIAC的热阻217

7.2 TRIAC的使用218

7.2.1 静态切换218

7.2.2 利用触发二极体的触发220

7.2.3 其他触发方法222

7.3 TRIAC电路222

第8章静态切换电路224

8.1 序论224

8.2 静态交流切换224

8.2.1 简单TRIAC与反向并联SCR连接224

8.2.2 具有个别触发源的静态切换226

8.6.1 直流闩锁继电器或功率正反器226

8.2.3 全波交流静态切换的其他连接方法227

8.2.4 TRIAC闩锁技术229

8.2.5 交流静态SPDT开关230

8.3 负半周SCR附属技术230

8.3.1 SCR附属与零电压切换232

8.4 “单击”SCR触发电路233

8.5 电池充电调节器234

8.6 直流静态开关235

8.7 闪光器电路237

8.7.1 可调整开关时间的直流闪光器237

8.7.2 低压闪光器238

8.7.3 连续式闪光器239

8.7.4 低功率闪光器240

8.7.5 交流闪光器241

8.8 SCR保护电路242

8.8.1 交流电路的过电压保护242

8.8.2 SCR电流限制断路器242

8.8.3 高速开关或“电子式撬棍”245

8.9 环状计数器246

8.9.1 阴极耦合环状计数器246

8.9.2 阳极耦合环状计数器247

8.10 延迟电路248

8.10.1 UJT/SCR时间延迟继电器248

8.10.2 交流功率时间延迟继电器250

8.10.3 超精确度长时间延迟继电器251

8.10.4 使用程式型单接面电晶体(PUT)的时间延迟电路252

8.10.4.1 30秒定时器252

8.10.4.2 使用PUT的长延迟定时器253

8.10.5 交流切换60秒时间延迟电路254

8.10.6 一秒时间延迟静态关断开关254

8.11 具有100MΩ输入阻抗的奈安培察觉电路255

8.12 利用GE低电流SCR的其他切换电路256

8.12.1 双输出温度超过与温度不足监测电路258

8.12.4 电压察觉电路259

8.12.3 接触开关或接近探测器259

8.12.2 水银恒温器/SCR加热器控制259

8.12.5 单电源紧急照明系统260

8.12.6 液体位准控制261

8.13 闸流管替换262

8.14 使用C5型或C106型SCR作为遥控基极电晶体的切换电路263

8.14.1 “Nixie”R与氖管驱动263

8.14.2 电发光面板驱动265

第9章交流相互位控制266

9.1 相位控制的原理266

9.2 相位控制分析268

9.2.1 交流电感性负载之相位控制277

9.2.2 利用闸流体控制白炽灯负载281

9.3 在交流电路中电流方向的转换283

9.4.1 半波相位控制287

9.4 相位控制用基本触发电路287

9.4.2 全波相位控制291

9.5 相位控制用高增益触发电路293

9.5.1 手动控制294

9.5.2 斜波与基底控制296

9.5.3 宽范围电源线电压补偿控制302

9.5.4 3瓩相位控制式电压调节器303

9.5.5 860瓦有限范围廉价精确光度调节306

9.6 电感性交流负载用触发电路307

9.7 使用积体电路作相位控制309

9.7.1 PA436型单晶片积体相位控制触发电路310

9.7.2 利用PA436所作的电路设计314

9.7.3 PA436用於高功率电路315

9.8 直流负载之典型相位控制电路317

9.8.1 1.2瓩、60伏特调节式直流功率电源供给318

9.9 多相SCR电路321

9.9.1 简单三相触发电路(25%到100%控制)323

9.9.2 满范围三相控制系统326

9.9.3 在三相电路中使用PA436相位控制积体电路328

第10章使用相位控制的马达控制334

10.1 序论334

10.2 利用反电动势回输控制的碳刷式马达335

10.2.1 半波一般用途串级式马达控制335

10.2.2 全波一般用途串级式马达控制340

10.2.3 分绕式与永磁式场绕组马达控制341

10.3 碳刷式马达控制——无回输作用344

10.3.1 一般用途、分绕式或永磁式马达之半波驱动电路344

10.3.3 全波直流马达驱动电路345

10.3.2 一般用途串级式马达用全波交流驱动电路345

10.3.4 平衡式桥路反转伺服驱动电路346

10.4 感应式马达控制349

10.4.1 不用回输的控制350

10.4.2 间接回输350

10.4.3 感应式马达之速度调节控制353

10.5 马达控制的其他可能性355

10.5.1 单相感应式马达起动装置356

第11章零电压切换358

11.1 序论358

11.2 电磁干扰359

11.3 分立式零电压切换电路362

11.3.1 基本切换电路362

11.3.2 两个电晶体的切换电路365

11.3.3 CSCR零电压切换366

11.3.4 TRIAC零电压切换电路367

11.3.5 改良型零电压TRIAC切换368

11.3.6 电晶体式的零电压触发369

11.4 单晶片零电压切换用积体电路GEL300的使用法371

11.4.1 输出与功率连接372

11.4.2 积体电路与高电流SCR的配合应用374

11.4.3 输入部分的连接法375

11.5 在高频下的零电压切换376

11.6 三相零电压切换功率控制377

第12章固态温度与空气调节控制380

12.1 序论380

12.2 如何选择适当的控制?380

12.2.1 热系统模型381

12.2.2 回输控制元件382

12.2.3 相位偏移384

12.2.4 比例式的控制384

12.2.5 控制器规格385

12.3 相位控制与零电压切换的对照386

12.4 相位控制电路387

12.4.1 遥远侦测器388

12.4.2 线性相位控制390

12.5 零电压切换电路392

12.5.1 利用积体电路GEL300的零电压切换392

12.5.2 使用电感性负载时的零电压切换394

12.5.3 具有零电压切换作用的比例式控制395

12.5.4 使用GEL300的低功率零电压切换397

12.5.5 如何使用低阻抗侦测器399

12.5.6 多元TRIAC触发400

12.5.7 负载步进401

12.5.8 失效安全工作402

12.6 空气调节403

12.6.1 冷却403

12.6.2 通风405

12.6.3 加热与冷却的通风用吹风机控制407

12.6.4 送风机与线圈吹风机控制410

第13章截波器、变流器、与循环式换流器413

13.1 变流器电路的分类413

13.1.1 变流器电路分类414

13.1.2 变流器分类的特性415

13.1.3 换流器组态416

13.1.4 不同变流器组态的特性416

13.2.1 A类变流器417

13.2 典型的变流器电路417

13.1.5 分类系统的讨论417

13.2.1.1 电路说明418

13.2.1.2 应用420

13.2.2 B类变流器421

13.2.2.1 电路说明421

13.2.2.2 电路工作423

13.2.3 C类变流器425

13.2.3.1 C类变流器用Ott滤波器427

13.2.3.2 设计过程429

13.2.3.3 具有正弦波输出的400赫变流器432

13.2.4 使用Jones SCR截波器(D类)的蓄电池式车辆马达控制器的设计436

13.2.4.1 序论436

13.2.4.2 Jones切换电路的工作440

13.2.4.3 折衷设计443

13.2.4.4 设计注意事项445

13.2.4.5 电路工作例449

13.2.5 脉波宽度调制(PWM)变流器452

13.2.5.1 辅助切换变流器(D类)454

13.2.5.2 设计注意事项455

13.2.5.3 设计例457

13.3 变流器附件460

13.3.1 工作於电感性负载的能力460

13.3.2 过电流保护461

13.3.2.1 在直流电源供给内的保险丝与电路断路器461

13.3.2.2 利用脉波宽度控制的电流限制462

13.3.2.3 利用LC谐振式的电流限制462

13.3.3 正弦波输出463

13.3.3.1 使负载谐振463

13.3.2.4 A类电路利用串联电容器的电流限制463

13.3.3.2 利用LC滤波器的谐波衰减465

13.3.3.3 LC滤波器加上最佳脉波宽度的选择465

13.3.3.4 利用输出电压切换的合成466

13.3.3.5 利用多级变流器相对相位控制的合成466

13.3.3.6 多级脉波宽度控制467

13.3.3.7 选择式的谐波减少468

13.3.3.8 循环式变流器468

13.3.4 调节式输出469

13.3.4.1 电源供给电压调节469

13.4 脉渡调制开关470

13.5 循环式换流器470

13.5.1 基本电路471

13.5.2 多相应用472

14.1.1 光二极体(光灵敏二极体)473

第14章光动闸流体应用473

14.1 光动半导体473

14.1.2 光电晶体475

14.1.3 光达灵顿放大器476

14.1.4 光动SCR(LASCR)479

14.1.5 光动矽控开关(LASCS)483

14.2 发光元件488

14.2.1 钨丝灯488

14.2.2 发光二极体(LED)或固态灯泡(SSL)489

14.3 光子耦合器492

14.3.1 光强度的规格493

14.4 光源与侦测器的特性494

14.4.1 光强度的定义495

14.4.2 设计步骤496

14.4.3 触发用有效照度497

14.4.4 近似照度计算498

14.4.5 较好的照度计算498

14.4.6 光源的比较499

14.5 应用500

14.5.1 光动直流与交流继电器500

14.5.2 利用光触发高功率SCR502

14.5.3 光动TRIAC应用503

14.5.4 光动积体电路零电压切换503

14.5.5 光动积体电路相位控制506

14.5.6 利用光触发串联连接SCR(光动高压开关)506

14.5.7 光动逻辑电路506

14.5.8 光动非稳定电路506

14.5.9 光阻断侦测器509

14.5.10 高灵敏度光侦测器510

14.5.11 “附属”电子闪光511

14.5.12 光动马达控制512

14.6 发光二极体(LED)电路513

14.6.1 低损失亮度控制514

14.6.2 电流限制电路514

14.6.3 光发射器的脉波电路515

第15章闸流体的过载与错误动作之保护518

15.1 为何要保护?518

15.2 过电流保护元件520

15.3 保护性元件的调整520

15.4 工作於倔强功率系统的保护电路522

15.4.1 限流保险丝523

15.4.2 在交流电路内的保险丝-SCR调整523

15.4.2.1 保险丝额定值525

15.4.2.2 在保险丝应用中的SCR额定值531

15.4.2.3 选择保险丝以保护SCR531

15.4.3 在直流电路中保险丝-SCR的调整533

15.5 无限流阻抗,中断服务形式的错误保护535

15.6 在半导体失效下的非中断服务539

15.7 使用闸极阻遏的过电流保护541

15.8 过电流保护电路542

第16章在闸流体电路中的电压暂态544

16.1 何处可预期电压暂态?544

16.2 如何发现电压暂态?548

16.2.1 电表549

16.2.2 示波器549

16.2.3 峰值记录仪器550

16.3 抑制技术553

16.2.4 电花间隙553

16.3.1 抑制元件554

16.3.1.1 多结晶抑制器554

16.3.2 抑制网路559

16.3.2.1 对直流电路的缓冲器计算559

16.3.2.2 对交流电路的缓冲器计算563

16.4 杂项的方法565

第17章无线电频率干扰与闸流体的相互作用567

17.1 序论567

17.2 无线电频率干扰(RFI)的本质568

17.2.1 滤波器设计568

17.2.2 高频滤波器元件572

17.2.3 快速恢复整流器574

17.2.4 减小辐射式RFI576

17.2.5 零电压切换577

17.3 交互作用577

17.3.1 作用於阳极电路的交互作用577

17.3.2 作用於触发电路的交互作用578

17.4 使UJT触发电路防止电源暂态的去耦合方法579

17.5 防止SCR闸极暂态加到UJT电路的去耦合作用580

17.6 减少SCR交互作用来源的良好设计实例580

17.7 电磁干扰(E.M.I)标准与限制581

第18章闸流体的测试电路582

18.1 序论582

18.2 仪器配备582

18.3 规定峰值关断状态与规定反向电压584

18.3.1 闸流体的规定峰值关断状态与规定反向电压584

18.5 直流闸极触发电流与电压测试587

18.4 峰值读出伏特计587

18.5.1 闸极测试所需的阳极电压供给590

18.5.2 闸极测试所需的直流闸极电压供给590

18.5.3 闸极测试所需的脉波闸极电压供给591

18.5.4 低电流SCR的闸极触发测试(小於2安培电流额定)592

18.6 直流维持电流测试594

18.7 闩锁电流测试597

18.8 峰值导通状态电压测试电路598

18.8.1 导通状态电压(低位准)(25℃)598

18.8.2 导通状态电压(高位准)599

18.9 导通状态电流测试的临界上升率(di/dt)601

18.10 切入导通电压测试603

18.10.1 闸极控制式切入导通时间605

18.11.1 指数式dv/dt测试606

18.11 Dv/dt测试——关断状态电压的临界上升率的测试606

18.11.2 线性dv/dt测试607

18.12 双向闸流体(TRIAC)测试的换向关断状态电压的临界上升率609

18.13 关断时间测试612

18.14 热阻测试613

18.14.1 压力Pak包装整流二极体与闸流体的热阻618

18.15 在曲线扫描器上测试闸流体的特性618

18.15.1 关断状态与反向电压618

18.15.2 闸极电压与闸极电流的测量618

18.15.3 顺向电流与导通状态电压的测量620

18.16 升高温度测试621

18.17 商用闸流体测试装备621

应用电路索引622

英汉名词对照索引627

1985《矽控整流器应用手册》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郑振东,郑克盛编译 1985 罗拔书局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可控硅整流器工艺设计手册(1972 PDF版)
可控硅整流器工艺设计手册
1972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硅可控整流器及其应用(1970 PDF版)
硅可控整流器及其应用
1970
CRT控制器手册( PDF版)
CRT控制器手册
サイリスタ?整流器活用ハンドブック( PDF版)
サイリスタ?整流器活用ハンドブック
SCR矽控整流器 原理、应用、实作( PDF版)
SCR矽控整流器 原理、应用、实作
启学出版社
可控硅整流器的应用(1970 PDF版)
可控硅整流器的应用
1970
可控硅整流器原理及在焊接中的应用(1970 PDF版)
可控硅整流器原理及在焊接中的应用
1970
硅可控整流器应用:变流技术动态  7(1970 PDF版)
硅可控整流器应用:变流技术动态 7
1970
整流器( PDF版)
整流器
第一机械工业部情报所
家用控制器应用技术手册(1998 PDF版)
家用控制器应用技术手册
1998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变流器及其器件应用设计手册(1968 PDF版)
变流器及其器件应用设计手册
1968 第一机械工业部整流器研究所
通信用可控硅整流器简易检修(1981 PDF版)
通信用可控硅整流器简易检修
1981 北京市:人民邮电出版社
整流器(1985 PDF版)
整流器
1985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可控硅整流器应用技巧(1986 PDF版)
可控硅整流器应用技巧
1986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硅可控整流元件及其应用(1970 PDF版)
硅可控整流元件及其应用
1970 北京:科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