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国建国史 第4篇 抗战建国 2》求取 ⇩

第四篇抗战建国1

导言 许朗轩1

第一章 日本对华之侵略 李云汉83

第一节 日本大陆政策之演变83

一、明治维新与大陆政策83

二、从甲午战争到辛亥革命86

三、民初的中日交涉93

一、田中义一及其对华态度103

第二节 田中奏摺与济南惨案103

二、东方会议与田中奏摺107

三、日本出兵山东111

四、济南五三惨案114

五、皇姑屯事件与阻挠东北易帜120

第三节 九一八事变128

一、事变的前因128

二、事变的爆发与东北沦陷135

三、一二八淞沪战役141

四、政府决策与民间反应150

五、国联的处置157

六、伪满的出现162

第四节 日本侵略华北之增剧174

一、热河沦陷与长城战役174

二、塘沽协定及其反响181

三、忽沉忽浮的水鸟外交187

四、分离华北阴谋及其失败191

五、「内蒙工作」与绥东战役200

六、战争前夕的华北情势203

第一节 七七庐沟桥事变217

第二章 全面抗战 蒋纬国217

第二节 战争指导机构、统帅机构与兵力233

第三节 战争指导244

第四节 战略指导250

第五节 战争经过252

一、初期战役(七七事变至武汉会战)252

二、中期战役(武汉撤守至日本奇袭珍珠港前夕)335

三、後期战役(太平洋战争爆发至日本投降)369

四、海空军作战400

五、敌後游击作战417

第六节 同盟合作441

第七节 胜利、受降、遣俘449

第三章 战时政治建设459

第一节 抗战建国纲领之制定 叶荫民459

一、蒋委员长之建国号召459

二、中国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之决议460

三、抗战建国纲领的颁布463

四、五大建设为建国努力的方向467

一、领袖制度的确立471

第二节 中央行政机构之调整与革新 叶荫民471

二、国防最高委员会的成立473

三、中央设计局与党政工作考核委员会的成立475

四、战时经济体系的确立与中央机构之调整477

五、社会部的成立489

六、国家总动员会议的成立491

七、兵役制度的推行与兵役部的成立493

八、非常时期教育之方针与目标及机构之调整497

九、成立四行联合办事处499

十、交通部与铁道部之合并500

一、缘起与成立502

第三节 战时国会——国民参政会的设立及其贡献 袁颂西502

二、国民参政会的组织结构509

三、工作与成果522

四、对抗战建国的贡献552

第四节 战时地方自治的推进与新县制 袁颂西558

一、清末至抗战前自治法规演进梗概558

二、制定新县制的背景563

三、县各级组织纲要的制定及内容565

四、新县制的施行及成果573

一、国民经济建设运动577

第四章 战时经济建设577

第一节 非常时期经济建设方案之实施 陆民仁577

二、中国经济建设方案580

三、非常时期经济方案582

四、战时经济体系基本纲领589

五、加强国家总动员实施纲领591

六、全国第二次生产会议的决议593

第二节 财政金融重要措施 陆民仁595

一、中央财政595

二、地方财政621

三、战时货币金融635

第三节 国防工业之後迁与重建 侯家驹657

一、上海工厂的拆迁657

二、武汉厂矿之迁移661

三、其他各地厂矿之拆迁663

四、厂矿的复建667

五、兵工厂之迁建669

第四节 交通运输之辟建与发展 侯家驹691

一、陆上运输691

二、水上运输700

三、航空暨邮电708

第五节 农工矿商业之开发 侯家驹713

一、农业之开发713

二、工业之开发728

三、矿业之开发746

四、商业之开发748

第六节 对敌经济作战 侯家驹759

一、对敌斗争759

二、物资管制762

一、战前中国的教育与文化773

第五章 抗战时期的教育与文化773

第一节 战时教育政策与设施 黎东方773

二、抗战带来了战时教育与平时教育的争论774

三、国民政府的教育政策776

四、教育部的人事阵容777

五、战区大专学校迁到了後方779

六、抗战期间增设的大专学校786

七、战时特设的若干国立中学791

八、战区中小学教师服务团796

九、战时各级学校在数量上的发展800

十、战时高等教育在质的方面的改进801

十一、中等教育在量的与质的方面的改进802

十二、国民教育的推进802

十三、大後方的社会教育803

第二节 战时的学术研究 黎东方808

一、研究机构808

二、研究成果809

一、中央文化运动委员会及中国文艺协会843

二、战区教育指导委员会843

第三节 对敌文化作战 黎东方843

三、战区教育指导专员844

四、战区教育工作队844

五、战区教育人士秘密团体844

六、殉难的战区工作人员845

第四节 三民主义青年团的成立和发展 黄大受845

一、成立的背景846

二、三民主义青年团团章的颁布848

三、蒋兼团长告青年书852

四、三民主义青年团之成立854

五、团部的工作方法、方针和纲领856

六、青年运动应采的途径859

七、团员工作及方法863

八、学校团务的重要867

九、党与团的关系872

十、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872

十一、团的考核和发展877

一、前言883

二、蒋委员长的号召883

第五节 知识青年从军运动 黄大受883

三、四川省军管区的策动885

四、法令的颁布887

五、学生从军运动的展开888

六、指导机构的设立891

七、十万青年从军运动的继起896

八、蒋委员长告知识青年从军书897

九、青年军的徵集901

十、青年军的编组和训练904

十一、青年军的优待和复员910

十二、知识青年从军运动的成就913

第六章 抗战时期的社会发展917

第一节 社会政策 刘修如917

一、抗战时期社会政策之基本准则917

二、社会部之成立及社会行政基本方针919

三、非常时期人民团体组织法之订颁919

四、劳工福利法规之订颁920

五、劳资争议处理法之修订921

六、社会救济法之公布923

七、社会保险制度之制定924

八、四大社会政策纲领925

一、建制特徵933

第二节 社会行政 刘崇龄 周建卿933

二、订颁法规936

三、设立机构942

四、培养人才953

五、推展事业960

六、结语963

第三节 精神动员 钮长耀964

一、国民精神总动员纲领的订颁964

二、国民精神总动员纲领的涵义966

三、国民公约与精神总动员967

四、精神总动员与新生活运动977

五、精神总动员的成果981

第四节 民众动员 陆京士 王家树984

一、民族战争与全民动员984

二、社政建立与民众组训989

第五节 劳军运动 诸大文1011

一、七七事变全国各界展开劳军1011

二、各界成立抗敌後援会1011

三、中国妇女慰劳总会成立及各界展开劳军1013

四、武汉时期的劳军运动1015

五、全国慰劳总会之成立及工作之展开1017

六、民国二十九年劳军运动之开展1018

七、民国三十年之劳军献金运动1023

八、民国三十一年分组慰劳团赴各战区劳军1025

九、民国三十二年各地之劳军活动1030

十、民国三十三年热烈展开劳军运动1033

十一、民国三十四年劳军迎接胜利1036

第六节 空袭服务 闵剑梅1041

一、难童抢救1049

第七节 难童保育 叶楚生1049

二、难童保育1052

三、战时儿童福利1071

四、全国儿童福利会议1074

五、复员重建与儿童福利1074

第八节 难民救济 袁暌九1076

一、黔南救济1077

二、苏北救济1084

第九节 福利服务 张天开 张维1089

一、社会救济1089

二、儿童福利1090

三、劳工福利1092

四、工厂检查1094

五、社会保险1095

六、职业介绍1096

七、劳资争议处理1098

八、社会服务1099

第十节 合作事业 张逵1113

一、合作政策的指标1113

二、合作行政的建制1116

三、合作组织的发展1117

四、合作金融的设施1124

五、合作教育的推进1130

六、合作社团的活动1133

第七章 战时外交1137

第一节 错综复杂的外交问题 郭荣赵1137

一、中美外交1138

二、中英外交1206

三、中苏外交1240

一、概论1304

第二节 废除不平等条约 钱复1304

二、在不平等条约下列强在我国所享特权内容分析1307

三、与各国商订新约之经过及各国在华特权之解除1314

四、结论1331

第三节 支持国际和平组织 李正中1334

一、抗战前国际和平组织之回顾1334

二、抗战初期之国际调停1337

三、联合国之创建及我国之贡献1340

第四节 扶助新兴国家 胡春惠1352

一、对韩国独立运动之协助1354

二、协助印度从英国统治下独立1371

三、支持越南的复国活动1382

第八章 中共破坏抗战 郭华伦1399

第一节 伪装共赴国难1399

一、「九一八」事变与中共乘机扩大叛乱1399

二、中共的「统一战线」和「八一宣言」1402

三、中共中央的十二月决议1406

四、中共伪装输诚1409

五、政府收编共军1410

六、中共输诚的四项诺言1413

一、共军平型关作战与「百团大战」真相1416

第二节 袭击国军消灭抗日民团1416

二、共军之发展与坐大1420

三、渗透与策反国军1425

四、袭击国军消灭抗日民团1428

第三节 广建「边区政府」破坏国家统一1437

一、中共割据思想的渊源1437

二、由苏维埃区演化的陕甘宁边区1439

三、边区参议会1442

四、所谓「三三制政权」1444

五、边区的扩张与纠纷1447

六、中共之「两面政权」1449

七、种植与经营鸦片1452

第四节 对我抗日後方的渗透与破坏1458

一、训练渗透干部1458

二、建立领导机构1460

三、推行两面政策1462

四、实施两手策略1465

五、执行土匪政策1471

六、政府之反击行动1477

一、共党游击队之改编与坐大1487

第五节 新四军事件1487

二、毛泽东与项英的争执1494

三、关於执行「中央提示案」问题1498

四、军事委员会下令共军北调1500

五、共军托词抗命1501

六、新四军叛变经过1503

七、军委会明令解散新四军1506

八、蒋委员长的立场1509

九、中共再度公然抗命1511

十、国民参政会拒绝中共之要挟1513

第九章 叛国伪组织1519

第一节 日本的以华制华政策 孙子和1519

第二节 伪满洲国的建立与覆亡 项乃光1526

一、溥仪被日军挟持抵东北1526

二、东北省级过渡期傀儡政权1527

三、伪满洲国的建立1530

四、日本对伪满之控制1537

五、日本对伪满的经济榨取1539

六、日本对伪满的文化侵略1549

七、伪满洲国的覆灭1552

第三节 所谓华北自治运动与蒙疆伪组织 曾永贤1556

一、所谓华北自治运动1556

二、蒙疆伪组织1563

第四节 抗战初期的傀儡组织 孙子和1573

一、伪「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之成立1573

二、南京伪「中华民国维新政府」之成立1576

三、「新民会」与「大民会」1578

第五节 汪伪政权的出现与瓦解 孙子和1582

一、汪兆铭与日秘密勾结叛国出走1582

二、「日汪密约」的签定 孙子和1587

三、汪伪政权之成立与覆灭1591

第六节 伪组织与中共之勾结 孙子和1598

第七节 汉奸审判与敌伪产业之处置1603

一、汉奸之审判1603

二、敌伪产业之处置1610

第十章 台胞响应抗战与台湾光复1627

第一节 日据时期台胞英勇抗日史实 陈三井1627

一、台湾民主党的成立与活动1629

二、众友会的起事计划1632

三、东港事件1634

四、所谓「祖国事件」1635

五、中华会馆事件1637

六、反对米谷统制运动1638

七、台湾革命同盟会1641

第二节 台胞参加大陆抗战 陈三井1645

一、「台湾革命同盟会」的成立与活动1646

二、台湾义勇队的活跃1653

三、中国国民党台湾党部的成立1655

一、皇民化运动与日本据台後统治政策演变的关系1664

第三节 皇民化运动下的台胞反日运动 林衡道1664

二、皇民化运动的时代背景1672

三、推行皇民化运动的方式与手段1675

四、台湾人民对「皇民化运动」的反抗1680

第四节 台湾光复与受降 林衡道1695

一、全国一致对台湾光复的愿望与努力1695

二、重回祖国怀抱,全岛大事庆祝1700

三、热烈欢迎国军,举行受降典礼1705

四、万民腾欢,庆祝光复1709

五、进行接收工作,处理善後事宜1712

1990.01《中华民国建国史 第4篇 抗战建国 2》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教育部主编 1990.01 国立编译馆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三民主义与抗战建国(1941 PDF版)
三民主义与抗战建国
1941 时代思潮社
中华民国建国史话(1984年05月第1版 PDF版)
中华民国建国史话
1984年05月第1版
中华民国建国史讨论集  第六册( PDF版)
中华民国建国史讨论集 第六册
抗战建国史料  社会建设  2(1983 PDF版)
抗战建国史料 社会建设 2
1983
抗战建国史料  社会建设  3(1984 PDF版)
抗战建国史料 社会建设 3
1984
中华民国建国史(1959 PDF版)
中华民国建国史
1959
抗战建国史料  粮政方面  2(1987 PDF版)
抗战建国史料 粮政方面 2
1987
农民与抗战建国( PDF版)
农民与抗战建国
独立出版社
抗战建国纲领( PDF版)
抗战建国纲领
战干书店
抗战建国纲领(1939 PDF版)
抗战建国纲领
1939 江西省地方政治讲习院印
中华民国建国史(1969 PDF版)
中华民国建国史
1969 正中书局
军事篇  抗战建国纲领研究(1938 PDF版)
军事篇 抗战建国纲领研究
1938 上海:独立出版社
中国国民党与抗战建国(1939 PDF版)
中国国民党与抗战建国
1939 中国文化服务社
抗战建国与民生哲学(1938 PDF版)
抗战建国与民生哲学
1938 上海:独立出版社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图画读本  第2册  建国篇  下(1999 PDF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图画读本 第2册 建国篇 下
1999 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