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气论文学观》
作者 | 陈竹著 编者 |
---|---|
出版 |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
参考页数 | 224 |
出版时间 | 1995(求助前请核对) 目录预览 |
ISBN号 | 7562215065 — 求助条款 |
PDF编号 | 8149438(仅供预览,未存储实际文件) |
求助格式 | 扫描PDF(若分多册发行,每次仅能受理1册) |

引言1
绪论1
一、气——中国古代美学范畴之母题1
二、古代气文化体系概述6
三、元气论的哲学理论架构10
1、气本观10
2、气化观12
3、气感观15
四、气论文学审美形态化的特点19
第一章 气论的文学本体论22
第一节 天地至文“皆一元之气所发露”23
第二节 “通天下一气”者为文自美30
第三节 “刚柔以立本,变通以趋时”34
第二章 气论的文学主体论42
第一节 元气与人及人气与文42
第二节 文学主体之气的类型46
一、“刚气”说47
二、“清气”说54
三、“粹气”说61
四、“厚气”说65
第三节 文学主体的养气自守68
一、为什么要养气70
二、养什么样的气76
1、旨在养志(气)76
2、重在养神(气)77
3、势在养胆(气)79
三、怎样养气81
1、主外游81
2、主内游83
3、主敬85
第三章 气论的文学构成论88
第一节 理、事、情皆“气为之用”88
第二节 形之包气 气超其表93
第三节 辞根于气 气形于言100
一、气为文辞之本100
1、辞源于四时自然之气101
2、辞本于人的生理血性之气102
3、辞发于人的精神气质之气105
二、气以文辞为形107
三、文辞以气为骨109
第四节 气充其体 体异气殊112
一、体因气成113
1、文体与自然元气113
2、文体与人之性气115
二、体必含势(气)118
三、诗体气格121
1、诗体气格概说121
2、古体及歌行体的气格126
3、律诗体的气格129
4、绝句体的气格132
第四章 气论的文学创作论135
第一节 应感——创作冲动和灵感思维的契机136
一、“应感起物而动”137
二、“物至而人化物”142
三、“应感之会”——灵感思维的基本特性147
1、“任天而发”——灵感的气化自然本质147
2、“气奇”、“神远”——灵感的思维形态149
3、“虚静”、“空寂”——灵感生成的心理境界151
第二节 神行形随——气与形象塑造156
一、“随物赋形”原理的行气本质156
二、形气搜象158
三、写气图貌160
四、神合气完161
第三节 “气盛言宜”——辞气构成原理及形式164
一、原理:真气贯注穆如清风165
二、形式之一:运气驭辞169
三、形式之二:铸辞凝气170
第四节 统绪气脉 气积势盛175
一、缀虑裁篇 务盈守气175
二、气积势盛 气贯势息179
第五章 气论的文学风格论183
第一节 格在气中 气殊格异183
第二节 性各异禀 系乎风土188
第三节 气法如一 理气自胜194
第四节 阴阳刚柔 刚柔相济197
第六章 气论的文学品评论203
第一节 以类相动 内感外应203
第二节 主内应外 静气按节208
第三节 唯气是尚 阴阳以分215
后记223
1995《中国古代气论文学观》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陈竹著 1995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
- 中国古代文学原理八论
- 1995 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
-
- 中国古代文论
- 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
-
- 中国古代文学
- 1999
-
- 中国古代哲学史论文选
- 1957
-
- 中国古代文学论文集
- 1985
-
- 中国古代美学概观
- 1984 桂林:漓江出版社
-
- 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词典
- 1985 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
-
- 中国古代文学
- 1985 济南:齐鲁书社
-
- 中国古代文学 中
- 1987 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
- 中国古代文学
- 1990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 中国古代文学 中
- 1988 延吉:延边大学出版社
-
- 中国古代文学
- 1998 北京:开明出版社
-
- 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论稿
- 1984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
- 中国古代人才观
- 1993 北京:新华出版社
-
- 中国古代鬼神文化大观
- 1992 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 PDF文字可复制化或转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