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史 教学参考资料》求取 ⇩

第一部分 先秦哲学1

(甲)先秦哲学的产生和发展1

一、中国奴隶社会的特征和阶级斗争的发展1

二、古代无神论和唯物主义思想的萌芽2

三、春秋战国“百家争鸣”与哲学上两条路线的斗争5

(乙)孔子以“仁”为核心的哲学思想7

一、孔子——儒家的创始者7

二、唯心主义的天命观8

三、“仁”和“礼”的关系9

四、知识论和教育思想12

(丙)墨子和后期墨家16

一、墨子的生平和阶级立场16

二、“天志”与“非命”16

三、“兼爱”与“非儒”18

四、“尚贤”“尚同”的理想政治20

五、朴素的唯物主义认识论21

六、后期墨家的朴素唯物主义和逻辑思想22

(丁)老子的自然天道观27

一、老子——道家的创始者27

二、老子的“道”的客观唯心主义性质28

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30

四、唯心主义的认识论32

五、“无为”政治与“小国寡民”的理想社会33

(戊)庄子的主观唯心主义哲学思想35

一、庄子——从消极方面对老子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35

二、把老子的“道”发展为主观唯心主义35

三、把老子的朴素辩证法转化为相对主义37

四、不可知主义和反理性主义38

五、消极虚无主义的历史观40

(己)孟子的唯心主义思想体系42

一、孟子——孔子学说的继承者42

二、性善说——孟子思想的出发点43

三、“性”与“天道”的天人合一论44

四、“仁政”学说46

(庚)惠施和公孙龙的名辩思想49

一、名辩风气和名家的产生49

二、惠施的“历物”和“合同异”说51

三、公孙龙的“指物”、“离坚白”和“白马非马”说53

(辛)《易传》中的哲学思想59

一、《易传》的组成、作者和时代59

二、在卜筮迷信外衣下的自发的唯物主义因素59

三、朴素的辩证法观点61

四、社会历史观62

(壬)荀子的唯物主义哲学思想63

一、荀子——讲学稷下与终老兰陵的进步思想家63

二、唯物主义的自然观65

三、唯物主义的认识论68

四、性恶说与礼法兼治思想69

五、荀子对先秦诸子的批判71

(癸)韩非的唯物主义哲学思想75

一、韩非——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75

二、韩非的“道”和“理”76

三、朴素唯物主义的“功用”与“参验”说77

四、利己主义的伦理观和法治思想79

五、韩非对儒墨的批判和对前期法家思想的总结80

第二部分 汉唐哲学87

(甲)两汉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思想斗争87

(乙)董仲舒的形而上学思想体系87

一、“天人感应”的神学目的论87

二、“天不变,道亦不变”的形而上学思想93

三、以名正实的神学认识论94

四、“性三品”的地主阶级人性论96

五、“三纲五常”的封建道德说教98

六、巩固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社会政治思想99

七、循环论的历史观101

(丙)汉代的讦纬神学105

一、讦纬迷信的流行及其社会根源105

二、纬书中的迷信色彩106

三、《白虎通》中的神学思想109

1、《白虎通》采用遮盖的手法,宣扬世界神创说109

2、把自然现象伦理化110

3、“三纲五常”说111

(丁)桓谭对神秘主义思潮的批判及其唯物主义形神论113

一、对神秘主义思潮的批判113

二、唯物主义的形神论117

(戊)王充的唯物主义哲学思想120

一、唯物主义自然观120

二、注重效验的唯物认识论128

三、坚持发展、进化的历史观133

四、有善有恶的人性论136

五、宿命论思想138

(己)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斗争147

(庚)何晏的客观唯心主义哲学思想147

(辛)王弼的客观唯心主义哲学思想147

一、客观唯心主义的“贵无论”147

二、“言不尽意”的唯心主义认识论153

(壬)杨泉的唯物主义哲学思想156

(癸)裴頠《崇有论》的唯物主义哲学思想159

(子)欧阳建的唯物主义认识论163

(丑)郭象唯心主义的神秘哲学思想166

一、唯心主义的神秘世界观166

二、形而上学的思想方法和取消主义的认识论169

三、“玄冥”、“独化”学说的社会政治意义172

(寅)范缜的《神灭论》与反佛斗争175

一、“神灭”与“神不灭”斗争是南北朝时期哲学斗争的焦点175

二、战斗的无神论和唯物主义认识论176

卯)隋唐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思想斗争182

(辰)韩愈的唯心主义“道统说”与反佛斗争182

一、唯心主义天命论182

二、“性情三品”说183

三、“圣人”史观185

四、反佛言论和“道统”说185

(已)柳宗元的唯物主义哲学思想189

一、“元气”一元论的唯物主义思想189

二、对天命、鬼神的批判192

三、重“势”的历史进化论194

四、对佛教的态度195

(午)隋唐佛学全盛时期的概貌199

(未)天台宗的“止观”和“三谛圆融”说199

一、统一南北学风的“止观”论199

二、真理观——“一心三观”和“三谛圆融”200

三、“一念三千”的主观唯心主义体系202

(申)华严宗的理事说和—真法界观203

一、理事说和一真法界观203

二、“一多相即”“大小相容”——相对主义的恶性膨胀205

(酉)法相宗的“万法唯识”说207

一、以阿赖耶识为中心的八识说207

二、“三性”与“三无性”的主观唯心主义论点210

(戌)禅宗“见性成佛”的主观唯心主义体系213

一、“自性能生万法”的主观唯心主义213

二、神秘直觉主义的认识论214

三、简便快速的“成佛”法215

四、“诃佛骂祖”的本质216

第三部分 宋明清哲学219

(甲)两宋时期政治、经济与思想斗争概况219

(乙)王安石的唯物主义哲学思想219

一、唯物主义的自然观219

二、朴素的辩证法思想222

三、认识论和人性论225

(丙)张载的唯物主义哲学思想228

一、“太虚即气”的唯物主义自然观228

二、朴素的辩认法思想230

三、认识论上的二元论倾向233

四、神秘主义的人性论234

(丁)程颢、程颐的唯心主义思想236

一、唯心主义的“天理”观236

二、唯心主义的先验论238

三、冒充辩证法的形而上学思想240

(戊)朱嘉的反动理学243

一、客观唯心主义的理气观243

二、唯心主义的先验论——“格物致知”说248

三、貌似辩证法的形而上学249

四、“存天理,灭人欲”的反动人性论251

(己)陆九渊的主观唯心主义哲学253

一、“心学”的主观唯心主义世界观253

二、蒙昧主义的认识论256

三、“立本心”的封建主义伦理观257

四、后人对朱陆异同的评论529

(庚)叶适的唯物主义思想260

一、唯物主义的自然观260

二、朴素的辩证法观点261

三、唯物主义的认识论263

(辛)陈亮的唯物主义思想266

一、唯物主义的自然观266

二、唯物主义的认识论267

(壬)明清时期的政治、经济与哲学思想273

(癸)王阳明的主观唯心主义哲学273

一、一身而二任——刽子手与牧师273

二、“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的主观唯心主义世界观274

三、“致良知”与“知行合一”的认识论276

四、“去人欲,存天理”的人性论和伦理观279

(子)王廷相的哲学思想281

一、“元气之上无物、无道、无理”的元气一元论281

二、“行”出“真知”的认识论283

三、“情缘乎生”的人性论285

(丑)黄宗羲的哲学及及政治思想287

一、哲学观点287

二、对封建君主专制的批判288

三、以学校为议政机关的思想289

(寅)王夫之的唯物主义哲学思想292

一、气一元论的宇宙观292

二、“天地之化日新”的辩证法思想295

三、“知”“以行为功”的认识论298

四、社会政治思想301

(卯)颜元的哲学思想305

一、唯物主义的理气观305

二、“非气质无以为性”的人性论306

三、注重实际的认识论307

四、政治经济思想309

(辰)戴震的哲学思想311

一、“气化即道”的唯物主义自然观311

二、“有血气”、“然后有心知”的认识论313

三、“理者存乎欲”的性理论314

第四部分 近代哲学319

(甲)封建社会危机与地主阶级改革思想的产生319

(乙)龚自珍的社会批判思想和二元论哲学)319

一、社会批判和更法变易的思想319

二、二元论世界观324

三、论“才”和“知”327

(丙)魏源的“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爱国主义思想和“及之而后知”的认识论329

一、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329

二、“气化不息”的朴素辩证法思想和进步的历史观331

三、“及之而后知”的认识论333

(丁)太平天国运动的领导者洪秀全、洪仁玕的哲学思想339

一、“拜上帝会”与洪秀全的世界观339

二、《天朝田亩制度》与洪秀全的社会政治思想342

三、洪仁玕的哲学和社会政治思想344

(戊)资产阶级改良派康有为、谭嗣同、严复的哲学思想347

(己)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运动领导者康有为的哲学思想349

一、康有为的“托古改制”思想349

二、“以元为本”的自然观351

三、历史进化论354

四、认识论和人性论356

五、“大同”思想359

(庚)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激进派谭嗣同的哲学思想363

一、以“以太”“仁”为核心的宇宙观363

二、“行不能及知”的认识论367

三、“日新变化”的发展观369

四、对封建名数“冲决网罗”的批判精神373

(辛)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严复的哲学思想378

一、严复对封建“中学”“旧学”的批判和对资产阶级“西学”“新学”的传播378

二、自然观——机械唯物论380

三、社会历史观——庸俗进化论382

四、认识论和方法论385

(壬)资产阶级革命派章太炎、孙中山的哲学思想391

(癸)革命民主派宣传家章太炎的哲学思想391

一、章太炎早期的唯物主义哲学观点391

二、唯物主义认识论和生物进化论观点393

三、由唯物主义向唯心主义倒退395

(子)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孙中山的哲学思想401

一、进化论的自然观401

二、“知难行易”的知行观404

三、“民生”史观407

四、社会政治思想410

《中国哲学史 教学参考资料》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复旦大学中国哲学史教研室编辑 复旦大学中国哲学史教研室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