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土壤》求取 ⇩

第一篇总论1

第一章 地理环境与农业概况1

第一节地理位置及行政区划1

一、位置面积1

二、行政区划1

第二节历史沿革和社会经济概况3

一、历史沿革3

二、社会经济概况3

第三节 农业发展概况5

第二章自然成土条件与土壤7

第一节气候与土壤7

一、太阳辐射8

二、热量状况9

三、降水和湿润状况11

四、热量和水分的复杂配合13

五、现代气候类型与地带性土壤类型的带谱关系14

第二节地貌与土壤20

一、云南地貌发育简述20

二、云南地貌的结构形态21

三、云南地貌的基本特点22

四、地貌与土壤25

第三节母岩母质与土壤28

一、云南地质发展简史28

二、地层层序和岩性分布概述30

三、各类成土母质概述31

第四节植被与土壤50

一、云南植物区系、植被特点50

二、云南主要植被分布特点及概况51

三、云南植被与土壤关系57

四、栽培植被58

第五节水文因素60

一、河流和湖泊60

二、地表水资源64

三、地下水资源67

四、水资源的开发与利用67

第三章 云南土壤的主要成土过程69

第一节脱硅富铝化过程是云南土壤形成的主要过程69

一、脱硅富铝化过程作用下云南铁铝土纲氧化物的迁移情况69

二、脱硅富铝化作用对其他土类的影响72

三、母质、气候、粘上矿物类型与脱硅富铝化的强度72

第二节 腐殖化过程79

第三节其他成土过程81

一、淋溶作用81

二、沼泽化过程与脱沼化过程84

三、人工熟化过程84

四、草甸化过程85

五、侵蚀和沙砾质化作用85

六、始成土过程85

第四章 云南土壤分类87

第一节分类的沿革与回顾87

第二节土壤分类的原则和依据89

一、原则和依据89

二、分类级别96

三、云南农民群众对耕作土壤分类命名经验总结97

第三节土壤分类中需要说明的几个问题99

一、贵州与云南红壤、黄壤在垂直带谱上的倒置99

二、土壤发育深度与生物气候带的倒置99

三、紫色母岩发育的地带性土壤在分类系统中的处理100

四、在土壤分类系统中土属命名的简化原则100

第五章 土壤分布101

第一节土壤分布的地理背景101

第二节云南土壤的水平分布102

一、山原型水平地带的土壤分布与生物气候带基本吻合。自南而北分为四带103

二、土壤水平分布带中的地域性土壤分布104

三、不同土壤带中经向位置对土壤分布的影响106

第三节 土壤垂直分布106

第四节土壤分布综述113

一、垂直与水平复合分布113

二、滇西横断山峡谷的土壤分布114

三、滇中土壤分布116

四、滇东云南高原土壤分布116

五、水平带分布与垂直带谱分布十分复杂118

六、坝区土壤分布118

第二篇 土壤各论123

第一章 铁铝土纲123

第一节砖红壤123

一、砖红壤的形成条件与成土过程123

二、砖红壤的主要理化性状126

三、砖红壤(亚类)的发生分类142

四、砖红壤的农业利用评价154

第二节赤红壤158

一、云南赤红壤分类与命名沿革158

二、云南赤红壤与自然环境161

三、赤红壤的发生与形成176

四、云南赤红壤分类系统与类型183

五、赤红壤开发利用224

第三节红壤228

一、红壤的分布范围和形成条件228

二、红壤的形成特点229

三、红壤的主要性状236

四、红壤的分类概述241

五、红壤的改良利用257

第四节黄壤260

一、黄壤面积与分布260

二、黄壤分类与土壤性状概述263

三、黄壤的利用改良途径274

第二章 半淋溶土纲275

第一节燥红土275

一、云南燥红土类分布区的生物气候条件275

二、燥红土的成土过程277

三、燥红土的分类及其理化性状277

四、燥红土的开发利用294

第二节褐土294

一、褐土的分布范围和形成条件294

二、川、滇、藏接壤地区褐土划分由来298

三、褐土的性状特征298

四、暂拟云南褐土分类系统300

五、褐土的开发利用301

第三章 淋溶土纲302

第一节黄棕壤305

一、黄棕壤的分布和形成条件305

二、黄棕壤的形成特点307

三、黄棕壤的剖面性态及理化特征308

四、黄棕壤的分类310

五、黄棕壤利用现状与开发利用方向322

第二节 棕壤323

一、棕壤分布和形成条件323

二、棕壤的形成特点325

三、棕壤的基本性状326

四、棕壤的分类和土属概述328

五、棕壤的利用现状和开发前景338

第三节暗棕壤340

一、暗棕壤在云南的分布和形成条件340

二、暗棕壤的形成特点342

三、暗棕壤的基本性状343

四、暗棕壤的分类与土属特性344

五、暗棕壤利用现状与开发前景355

第四节棕色针叶林土356

一、棕色针叶林土分布区域和环境条件356

二、棕色针叶林土的形成特点357

三、棕色针叶林土的基本性状358

四、棕色针叶林土的分类与土属特性360

五、棕色针叶林土利用现状与开发利用前景368

第四章 高山土纲370

第一节亚高山草甸土371

一、亚高山草甸土的分布与成土条件371

二、亚高山草甸土的形成特点373

三、亚高山草甸土基本性状和理化特征373

四、亚高山草甸土的分类与剖面描述374

五、亚高山草甸土的利用与开发386

第二节 高山寒漠土387

一、高山寒漠土的分布与形成条件387

二、高山寒漠土的形成特点388

三、高山寒漠土基本性状和理化特征388

四、高山寒漠土的分类和剖面描述390

五、高山寒漠土的利用和开发前景394

第五章 初育土纲395

第一节紫色土395

一、紫色土分布地域和面积395

二、紫色土的形成条件395

三、紫色土的理化特性、生产性能403

四、紫色土的分类及类型分述404

五、紫色土的利用与改良418

第二节石灰(岩)土420

一、石灰(岩)土分布与形成条件420

二、石灰(岩)土的形成特点421

三、石灰(岩)土的基本特征与理化性状421

四、石灰(岩)土分类与亚类特征422

五、石灰(岩)土的合理开发利用429

第三节火山灰土433

一、火山灰土的成土条件433

二、火山灰土的成土过程434

三、火山灰土的剖面形态理化性状437

四、火山灰土的利用和改良440

五、火山灰土的分类441

第四节新积土441

一、新积土的分布与特征441

二、新积土分类与土属概述443

三、新积土的利用与改良451

第六章 水成土纲452

第一节沼泽土452

一、沼泽土面积与分布452

二、沼泽土形成条件453

三、沼泽土成土过程及形成特点455

四、沼泽土发生分类及理化性状457

五、沼泽土开发利用改良458

第七章 人为土纲460

第一节水稻土460

一、水稻土的分布与面积460

二、水稻土的形成464

三、水稻土的分类系统470

四、水稻土分类概述475

五、水稻土进一步开发利用问题506

第三篇土地资源与合理开发利用511

第一章 土地资源与利用现状511

第一节土地利用现状511

一、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概况511

二、土地利用现状513

第二节土地资源特点528

一、自然环境条件较好,生物种类丰富528

二、地貌类型复杂,山地面积广大529

三、土地资源较丰富多样,适于农林牧副业全面发展532

四、土地资源系统中光热水土各因子匹配较差,成为土地潜力发挥的制约因素533

第三节土地利用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534

一、土地利用缺乏总体规划,利用结构不够合理534

二、土地利用不充分535

三、森林采伐过度,植被条件恶化536

四、人增地减矛盾越来越突出,已成为种植业持续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537

五、耕地肥力低,产需矛盾突出538

六、城市郊区、厂矿附近土地污染问题不可忽视539

七、大面积荒草地和林间空地为紫茎泽兰侵占,草场变劣,影响畜牧业发展540

第二章 土壤资源的评价541

第一节土壤资源评价的原则依据和方法541

一、土壤资源评价的原则依据541

二、土壤资源评级的标准和方法541

三、土壤资源评价中的几个问题542

第二节 土壤资源分级评述543

第三节 耕地数量与质量评价547

一、人均占有耕地少547

二、耕地构成比重551

三、耕地肥力变化554

四、耕地分布概况555

第四节土壤资源与海拔、坡度、气候带的关系560

一、土地资源与海拔的关系560

二、土壤资源与坡度的关系563

三、土壤资源与气候带的关系564

第三章 土壤的基本性状与肥力568

第一节地理条件与土壤质量569

一、海拔高程569

二、地形与坡地571

三、农耕地土壤母质状况573

第二节土壤的理化性状576

一、耕层厚度577

二、土壤质地状况577

三、土壤结构578

四、主要化学性状578

第三节土壤质量的综合特征601

一、高中低产田地的面积和分布601

二、高产田地的土壤特性602

三、中低产田地的主要障碍因素607

第四章 土壤利用改良区划618

第一节指导思想、原则和依据618

一、指导思想618

二、原则619

三、依据619

第二节土地垂直类型的划分620

一、高寒山区621

二、一般山区623

三、半山区626

四、坝区627

第三节 土壤改良利用区划(水平垂直区划)633

第四节分区概述635

一、Ⅰ砖红壤地带——北热带雨林、报雨林丘陵宽谷盆地砖红壤热作热林地带635

二、Ⅱ赤红壤地——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思茅松林640

三、Ⅲ红壤地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云南松林山原(地)红壤粮食经作经林地带646

四、Ⅳ黄棕壤、棕壤地带——温带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中山高山林牧地带656

第五章 水土流失及其治理661

第一节水土流失现状661

第二节水土流失造成的严重危害664

一、泥石流灾害严重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和工农业生产664

二、水土流失造成水、土、肥力资源的严重损失665

三、水土流失降低水利工程效益666

第三节云南水土流失的原因667

一、降雨对水土流失的影响667

二、地质环境条件是影响水土流失的主要因素668

三、植被覆盖度降低是造成水土流失的重要原因669

四、利用方式对水土流失的影响670

第四节防治水土流失的几点措施670

一、统一规划,坚持治理671

二、健全法制,提高认识,从领导部门做起,搞好水土保持工作671

三、几点具体建议672

第六章 改良土壤培肥地力建设高产稳产基本农田673

第一节建设高产稳产基本农田673

一、建设高产稳产基本农田的意义673

二、建设高产稳产农田的现状673

三、建设高产稳产农田的指导思想674

四、高产稳产农田的建设标准674

五、改良中低产田地,建设高产稳产农田的主要内容与途径675

第二节 红黄壤改良677

一、低产因素的分析677

二、改造对策678

第三节低产水稻土改良689

一、冷浸田改良689

二、胶泥田改良692

三、瘦沙田改良696

四、冬水田改良697

五、发红田改良698

第四节 坡薄土改良701

一、低产主要原因702

二、改造对策702

第七章 云南省主要耕地的合理施肥704

第一节云南省施肥技术发展概况及其存在问题704

一、施肥技术发展概况704

二、存在问题706

第二节云南省施肥技术中的主要经验708

一、加强了以有机肥为基础的施肥方针708

二、因地制宜,多品种、多途径、多用途示范推广绿肥709

三、重视磷肥的施用及其后效710

四、适当掌握高产稻田水稻高产的氮肥用量712

五、低产田地要坚持增施农肥氮磷化肥,提高化肥的增产效益713

第三节关于施肥工作的几点建议714

一、加强有机肥的积、造、保、施工作714

二、进一步贯彻多品种、多途径、多用途发展绿肥714

三、化肥调配要进一步统筹规划,合理布局715

四、进一步加强配方施肥技术的试验示范推广715

五、积极稳妥地示范推广微量元素肥料及稀土微肥716

第八章 主要经济作物烟茶胶果的土宜717

第一节烟草与土壤717

一、烤烟对气候条件的要求717

二、烤烟对土壤条件的要求717

三、烤烟土宜选择724

第二节茶园土壤725

一、茶园土壤的分布725

二、茶园土壤的基本理化性状726

三、高产茶园的土壤特征730

四、茶园培肥与管理经验731

第三节胶园土壤732

一、云南橡胶发展情况及橡胶树的适应性732

二、植胶区土壤概况733

三、胶园土壤特点734

四、胶园土壤的保肥与培肥741

第四节果园土壤744

一、苹果园土壤746

二、梨园土壤747

三、柑桔园土壤748

四、香蕉园土壤749

第九章 云南热区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751

第一节云南北热带、南亚热带的基本情况751

一、云南北热带、南亚热带地理位置及范围751

二、云南北热带、南亚热带自然环境条件概述751

三、热区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可能性和评价754

第二节 北热带、南亚热带土地资源利用现状756

一、热区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状况756

二、热区土地资源开发中的几个问题758

第三节热区土地资源的分区与开发利用意见760

一、热区土地资源分区760

二、种植业产业结构及热作布局764

三、热区土地资源合理利用意见766

第十章合理利用土壤资源 挖掘土地生产潜力772

第一节对云南土壤资源的再认识772

一、云南土壤资源的特点773

二、土地资源和土地利用方面存在的问题774

第二节合理利用土壤资源776

一、指导思想和需要考虑的原则777

二、土地利用的总体规划和开发利用方向的设想778

第三节改良土壤,综合治水,科学施肥,加强地力建设,为农业持续发展打好基础789

一、增加肥料投入,科学施肥790

二、改造中低产田地,普遍提高地力791

三、综合治水,控制和治理水土流失,逐步解决和缩小旱涝面积,尽可能为作物正常生长提供水分供应793

四、加强土地管理,制定耕地保养条例,积极开展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的试点,切实保护好有限的耕地资源795

五、把土壤肥料科技工作摆在农业发展的重要位置上来,强化科技投入,加强体系建设796

云南省第二次土壤普查工作总结798

1996《云南土壤》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云南省土壤肥料工作站,云南省土壤普查办公室编 1996 昆明:云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土壤(1981 PDF版)
土壤
1981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陇南土壤(1988 PDF版)
陇南土壤
1988 甘肃省陇南地区土壤普查办公室
黔东南土壤( PDF版)
黔东南土壤
云南思茅专区土壤考察报告(1961 PDF版)
云南思茅专区土壤考察报告
1961
云贵川南部地区土壤区划(1961 PDF版)
云贵川南部地区土壤区划
1961
云南临沧专区土壤考察报告(1960 PDF版)
云南临沧专区土壤考察报告
1960
云南省土壤区划(初稿)目次  续编(1957 PDF版)
云南省土壤区划(初稿)目次 续编
1957
云南省土壤区划(初稿)目次  正编(1957 PDF版)
云南省土壤区划(初稿)目次 正编
1957
云贵川南部地区土壤区划(1951 PDF版)
云贵川南部地区土壤区划
1951
华南土壤区划(1962 PDF版)
华南土壤区划
1962 中国科学院华南热带生物资源综合考察队土壤研究所
土壤  土壤学  土壤耕作  土壤改良(1957 PDF版)
土壤 土壤学 土壤耕作 土壤改良
1957 北京:农业出版社
云南省思茅地区土壤(1994 PDF版)
云南省思茅地区土壤
1994 昆明:云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云南土种志(1994 PDF版)
云南土种志
1994 昆明:云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土壤与土壤管理(1984 PDF版)
土壤与土壤管理
1984 北京:农业出版社
土壤(1986 PDF版)
土壤
1986 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