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驭之谋》求取 ⇩

宦海钩沉3475

第一章以法治事——国之权绳,世之准绳3475

商鞅行“壹刑”3475

老吏不如周敦颐3476

张雄飞守法不易其节3477

陶公一怒3478

刘暾有角不怕截3479

李德辉洞烛隐微3480

犬啮行路,览噬家人3481

李离失刑自杀3481

诸葛丰刚直执法3482

贵戚敛手避二鲍3484

阳球除恶务尽3485

刘毅介然不群3488

孔琳之明宪直法3490

“执法一心,不敢惜死”3491

王义方舍官取义3493

钱若水守法救三使3495

“冯刽”无私3496

尚文廷善察奸恶3498

“健令”满朝荐3498

蓝鼎元三抗按察使3499

曹锡宝“不愧铮臣之体”3502

汉武帝诛赏严明3505

寒朗廷争冤狱3506

高柔问钱察奸慝3508

王坦之高明有行3508

柳庆“获申于千载”3509

形如死灰,心若铁石3511

钱若水器识过人3512

惟察惟法,其审克之3513

金世宗慎行议“亲”“贤”3515

邓文原断案如神3516

手可断,案不可署3516

王都中以政事名闻天下3517

严本立身方严3518

“独座”顾佐3520

意主宽恕,不为深文3521

蓝鼎元听讼如神3523

邓廷桢查证雪冤3525

第二章虚心求谏——兼听则明,博采众议3527

主欲知过,必借忠臣3527

木从绳则正,君从谏则圣3527

君暗臣谀,危亡之远3528

孜孜不倦,欲尽臣下情3529

不能受谏,安能谏入3529

为君不易,为臣极难3529

借古鉴今3530

耳目外通,下无怨滞3530

臣欲谏,何惧死亡3530

一人听断,安能尽善3531

及其满盈,无所复谏3531

善善不能用,恶恶不能去3532

百姓闻之,必怨吾君3532

须以欲从人,不可以人从欲3532

论今引古,远献直言3533

言过激心真谏3533

求而得之,不足贵3533

进药石之言,以药石相报3534

“一定改正”3534

刘邦纳谏安定天下3534

汉文帝纳谏从善3536

诸葛亮行纳言之政3537

张寔立赏求谏3538

唐高祖“冀闻谠言”3539

唐太宗虚己求谏3540

武则天广开言路3541

唐文宗“增直臣之气”3542

周世宗“求苦口之药”3543

宋太宗奖赏直言3543

宋仁宗纳谏遣女3544

金世宗孜孜求谏3545

元英宗询众求谏3546

明仁宗引过求言3547

明孝宗经筵纳谏3548

第三章易制变法——政随时迁,制随俗变3550

周太王革戎狄之风3550

河伯从此不娶妇3551

厚葬遗俗当止3553

累禁始绝“寒食节”3554

去旧俗、开新风3555

郑子产铸刑鼎3560

汉初不行苛政3561

苏绰的六条诏书3563

天下英雄,尽入我彀3566

王安石“变风俗,立法度”3568

张居正力振乾坤3569

百日维新 变法以立国3571

商鞅变法3573

宇文泰创建府兵制3574

隋文帝雄才大略3576

澄清吏治,创开元盛世3577

亦喜亦悲话新政3579

海陵王百过有一功3582

皇太极改行汉制3583

清代修庙会盟3585

雍正养廉新制3587

秦始皇立法“密于凝脂”3588

张汤始兴“腹诽之法”3590

杜周用法苛刻3591

夏启创行世袭制3592

吴起变革强兵3594

商鞅相秦开帝业3595

“器械一量,同书文字”3596

刘邦力行革新3598

汉初“承敝易变”成大治3599

晁错痛厘祖制3601

光武帝严禁外戚干政3602

曹操“唯才是举”3603

冯太后开北魏改革先河3606

李冲改革宗主制3607

冯太后的“班禄制”3610

魏孝文帝迁都促变革3612

魏孝文帝苦口服群臣3615

隋文帝改革典章制度3618

隋朝创立科举3620

唐太宗改造三省制3621

唐太宗务省官员3623

唐太宗轻刑宽法3624

唐太宗使华夷如一家3626

松赞干布改革兴吐蕃3628

唐改科举揽英才3630

唐玄宗整顿吏治3631

永贞革新3633

周世宗改革弊政3636

行庆历新政3638

辽太宗推行“因俗而治”3640

忽必烈力倡改制3642

张居正变法忘家殉国3644

张居正革新吏治3646

张居正行边防新政3648

孝庄后稳定清初政局3650

康雍乾修庙会盟3653

雍正密建皇储3654

崔述倡导争讼3656

洪仁玕与“资政新篇”3659

康有为的变法维新论3661

梁启超倡西学矢志变法3662

孙中山上书论改革3664

第四章高瞻远瞩——运筹帷幄,决胜千里3666

孔子杀少正卯以树威3666

诸葛亮从严治国之道3666

光武赏罚分明平四方3667

自是玉理安得不从3667

宋太祖巧屈徐铉3667

胡世宁劝孝宗解禁令3667

哑人守库3668

园丁传话3668

燕昭王深明招贤士3668

丙吉晓理赦车夫3668

王猛顺势赦人3669

魏元忠任强盗为使者3669

廉希宪礼贤下士3669

范仲淹不拘小节任文士3669

徐存齐认错3670

屠公包涵酒色之士3670

尹源上书救刘涣3670

随处尽力,服务人民3670

牺牲自己,成全别人3671

严震坚守门风做善事3671

萧何的远见3671

董公劝汉王借理由出兵3671

国家安危抛私仇3672

刘备巧教马超识礼节3672

真实不欺可堪大用3672

吕夷简办事得体3673

古弼冒犯君主3673

后唐秦王的败亡3674

唐高祖收揽民心3674

为人臣者不能专权3674

冯谖买义3675

王旦出计保皇圣明3675

胡宗伯识大体得状元3676

孙老以钱易人3676

母子相残背天逆道3676

柳公绰诛杀玩弄法令的人3677

季本避轻就重3677

吕夷简深谋远虑3677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3678

第五章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治祸于未乱3680

子罕哭灵3680

秦欲伐楚3680

晋人伐楚3681

鲁成公欲叛晋3681

叔向使郑3681

范昭使齐3682

司马唐谏秦君3682

士尹池谏楚王3682

赵简子收兵3683

越王焚宫3683

费仲说纣王3683

文王欲伐纣3684

武王使人探殷3684

赵简子为国哭泣3684

威公痛哭3685

吴起落泪3685

伊尹去官3685

智过改姓3686

白圭告辞3686

舟之侨适晋3687

主父伐中山3687

楚庄王欲伐陈3687

灵公死于箭3688

晋厉公被杀3688

齐桓公威落3688

田氏将治齐3689

智伯赠大钟3689

智伯索地3689

公索氏亡其牲3690

公仲朋十日不朝3690

秦占楚疆3691

唇亡齿寒3691

刘裕称帝 农家本色3691

唐太宗率身崇俭3692

“十思”3694

“开元之治”返朴还淳3695

节俭可比唐太宗3696

康熙为“盛世”铸根基3698

第六章以史为鉴——洞悉古今,洞察兴衰3700

汤欲伐桀3700

楚庄王伐晋3700

景公欲伐鲁3701

虞卿见赵王3701

秦昭王是怎样被打动的3701

甘夫人的“苦口良药”3702

太子的特殊教材3703

清世祖的临终遗诏3704

第七章运筹帷幄——高手下棋总是要比常人多看出几步3705

曹刿论战3705

假道伐虢3706

“尊王攘夷”首称霸3707

晋文骄敌败楚师3709

秦穆公拒谏丧师3712

秦穆公施恩得助3713

鸡父奇袭战3715

孙武疲敌败楚3717

计然与“积著之理”3719

信陵君窃符救赵3720

吕不韦巧用奇货3722

李牧以逸待劳守边塞3723

鸿门宴刘项斗智3724

刘邦巧用名义伐项羽3726

韩信背水破敌3730

成皋之战3732

韩信定齐3733

随何说英布归汉3735

陈平六出奇计3737

韩信决策东向争天下3739

刘邦封雍齿以抚功臣3740

刘邦金蝉脱壳出险境3742

贾谊论长治久安之策3743

立子杀母的苦心3745

绿林军昆阳破新莽3747

郭嘉论袁曹胜败3749

曹操烧粮破袁绍3750

曹操智定关中3752

吕子明白衣渡江3753

陆逊烧营破蜀军3756

司马懿智定辽东3758

石勒逊辞袭王浚3759

宇文泰称霸关西3761

刘裕巧摆却月阵3763

徐道复巧计装船3764

算无遗策定汉中3765

刘仁轨远见平高丽3766

李靖大漠擒颉利3769

李光弼河阳三捷3771

李愬雪夜袭蔡州3774

李绛定策,元和中兴3775

李德裕筹度平泽潞3777

李存勖奇袭汴梁3779

唐庄宗智取幽燕3780

辽太宗巧收渔人之利3782

木华黎雄略定中原3785

刘伯温计破陈友谅3787

姚广孝促燕王夺位3789

朱棣奇计取大宁3790

姚广孝计破南京3793

胡宗宪离间破海寇3795

于谦计运通州粮3797

徐阶韬晦去严嵩3798

努尔哈赤巧用反间计3800

努尔哈赤一路败明军3802

皇太极智招“引路人”3804

多尔衮智取山海关3806

康熙大略定“三藩”3807

康熙三征噶尔丹3810

第八章靖节安民——做官要为民做主,安民为上3813

皋陶议安民3813

汉初的和亲之约3814

汉武帝思富养民3816

唐太宗清静无为安百姓3817

裴怀古御敌安边3819

朱元璋许拿扰民官3820

萨布素治边安民3822

乾隆帝反击西藏入侵军3823

汉武帝屯田安民3825

羊祜镇边,无求细利3826

陈君宾储粮赈邻郡3828

刘随广施惠政3829

董文用以惠民为己任3831

李湘保民治东平3834

姚少师放粮3835

“知恤民而不知爱身”3837

郑板桥抚民治潍县3838

单穆公论铸大钱3839

汲黯卧治安民3840

赵广汉治京兆3841

班超抚定西域3842

沈瑀杜绝请谒3844

郭元振治凉州3845

李皋逆旨赈灾粮3846

张全义保一方乐土3847

杨景行除暴安良3848

唐侃为民求问心无愧3849

陆在新建“问苦亭”3850

高荫爵辞官安民3851

乾隆安置土尔扈特3852

刘衡力除病民者3855

人物春秋3859

第一章帝王篇3859

毁誉一身的治国雄才——汉武帝刘彻3859

乱世之奸雄,治世之能臣——曹操3865

帝王楷模——唐太宗李世民3884

长恨歌——唐玄宗李隆基3898

北宋第五个皇帝宋英宗3910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3918

明仁宗朱高炽3930

明宣宗朱瞻基3932

囚徒皇帝——明英宗朱祁镇3935

清世宗雍正帝3944

第二章权臣篇3989

钩距断狱,发奸如神——赵广汉3989

治国良吏——张敞3992

决断无疑——苏琼3998

立身正直,憨而不愚——汲黯4001

独擅纵横的能臣——张仪4005

运筹帷幄的“帝者师”——张良4013

千秋功罪——商鞅4027

治民天下第——黄霸4036

身殉改革的志士——王叔文4040

“两税法”的开创者——杨炎4048

慷慨多大志,刚直伴一生——寇准4055

笑比黄河清——包拯4070

赞划重臣——刘秉忠4073

为民“偏执”的“青天”——施世纶4079

权谋经典4085

素书4085

六韬4153

1999《统驭之谋》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龙天意主编 1999 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纤手驭龙  下(1998 PDF版)
纤手驭龙 下
1998 延吉:延边人民出版社
纤手驭龙  中( PDF版)
纤手驭龙 中
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
纤手驭龙  下( PDF版)
纤手驭龙 下
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
驭交纪  2( PDF版)
驭交纪 2
领导统驭术(1999 PDF版)
领导统驭术
1999 北京:西苑出版社
驾驭市场(1993 PDF版)
驾驭市场
1993 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
谋事之基(1997 PDF版)
谋事之基
1997 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龙驭宾天  中国帝王死亡之谜(1994 PDF版)
龙驭宾天 中国帝王死亡之谜
1994 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工商企业广告实力(1985 PDF版)
工商企业广告实力
1985 北京:海洋出版社
应变之谋(1994 PDF版)
应变之谋
1994 北京:蓝天出版社
驾驭压力(1996 PDF版)
驾驭压力
1996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驾驭个性(1988 PDF版)
驾驭个性
1988 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
驾驭顾客心(1994 PDF版)
驾驭顾客心
1994 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
驭交纪  1(1985 PDF版)
驭交纪 1
1985 北京:中华书局
毛泽东之谋(1993 PDF版)
毛泽东之谋
1993 北京:华文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