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明中国哲学史教程》求取 ⇩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中国哲学史的研究对象1

第二节 中国哲学发展的脉胳和特点3

第三节 学习中国哲学史的意义9

第二章 夏商西周时期的哲学思想13

第一节 概述13

第二节 夏商西周时期的宗教神学思想18

第三节 商周时期的朴素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思想22

一、《易经》中的朴素辩证法思想22

二、“五行”说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26

三、西周末期无神论思潮的兴起28

第三章 春秋战国时期的哲学思想(上)31

第一节 概述31

第二节 孔子的哲学思想37

一、“天命”论和“鬼神”观37

二、“生而知之”与“学而知之”的认识论41

三、“中庸之道”的形而上学倾向45

四、孔子思想的演变及孔子在历史上的地位47

第三节 墨子的哲学思想48

一、“非命”论与“天志”、“明鬼”说49

二、经验论的认识论55

第四节 孟子的哲学思想58

一、“天人合一”的天道观59

二、唯心主义的“良知”说61

三、“性善”论的人性论63

第五节 《管子》的哲学思想66

一、“水者万物之本原”的唯物主义思想67

二、唯物主义的“精气”说69

三、“静因之道”的唯物主义认识论71

一、天道自然无为的宇宙观75

第四章 春秋战国时期的哲学思想(下)75

第六节 《老子》的哲学思想75

二、“反者道之动”的朴素辩证法思想79

三、“不行而知”的唯心主义认识论81

第七节 庄子的哲学思想83

一、唯心主义的天道观83

二、相对主义的认识论85

第八节 惠施和公孙龙的哲学思想89

一、关于名家学派89

二、惠施《历物》“十事”的相对主义倾向90

三、公孙龙“离坚白”的哲学理论94

第九节 《易传》的哲学思想98

一、关于《易传》其书98

二、客观唯心主义体系和朴素唯物主义因素99

三、朴素辩证法思想103

第十节 荀子的哲学思想107

一、唯物主义的天道观107

二、唯物主义的认识论111

三、“性恶论”的人性论114

一、唯物主义的天道观116

第十一节 韩非的哲学思想116

二、唯物主义的认识论118

三、朴素辩证法思想120

四、“好利”、“自为”的人性论122

五、厚今薄古的历史观123

第五章 两汉时期的哲学思想126

第一节 概述126

第二节 董仲舒的哲学思想132

一、唯心主义的神学目的论132

二、“天不变,道亦不变”的形而上学思想137

三、“以名正实”的唯心主义认识论138

四、“性三品”的人性论140

五、“三统”、“三正”的循环论历史观141

第三节 王充的哲学思想142

一、唯物主义的元气自然论143

二、唯物主义的认识论149

三、进化的历史观和命定论思想151

第六章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哲学思想155

第一节 概述155

第二节 王弼的哲学思想163

一、“以无为本”的客观唯心主义本体论164

二、“得意忘象”的神秘主义认识论167

三、“名教出于自然”的社会政治思想169

第三节 郭象的哲学思想171

一、“独化”论的客观唯心主义世界观172

二、“冥而忘迹”的不可知论175

三、“名教即自然”的社会政治思想177

第四节 范缜的哲学思想181

一、佛教在南北朝时期的发展与范缜的反佛斗争181

二、《神灭论》对形神关系的唯物主义论证184

三、《神灭论》在中国哲学史上的地位188

第一节 概述191

第七章 隋唐时期的哲学思想191

第二节 隋唐佛教哲学思想(上)——天台宗、唯识宗、华严宗的客观唯心主义思想197

一、天台宗的“一念三千”和“三谛圆融”197

二、唯识宗的“万法唯识”和“转识成智”201

三、华严宗的“四法界”和“六相圆融”204

第三节 隋唐佛教哲学思想(下)——禅宗的主观唯心主义思想209

一、禅宗的创立及其对佛教的改革210

二、“自心即佛”的主观唯心主义本体论211

三、“顿悟成佛”的认识论213

四、禅宗在历史上的影响215

第四节 韩愈的哲学思想216

一、反佛斗争和“道统”论217

二、天命论和圣人史观219

三、“性三品”和人性论221

第五节 柳宗元和刘禹锡的哲学思想222

一、柳宗元的唯物主义自然观和进步的历史观223

二、刘禹锡的唯物主义自然观和无神论思想226

三、柳、刘对佛教的妥协和好佛的原因230

第八章 宋明时期的哲学思想233

第一节 概述233

第二节 张载的哲学思想239

一、“太虚即气”的唯物主义宇宙观240

二、“一物两体”的辩证法思想243

三、“闻见之知”与“德性之知”的认识论244

四、二元论的人性论和“泛爱”论的伦理观246

第三节 程颢程颐的哲学思想248

一、唯心主义的“理”本体论248

二、“格物知和”的唯心主义认识论251

三、“性善”“才恶”的人性论和“存理去欲”的伦理观253

一、客观唯心主义的“理”本体论255

第四节 朱熹的哲学思想255

二、“格物致和”的唯心主义认识论262

三、唯心主义的人性论265

四、唯心主义的“天理”史观267

五、朱熹的历史地位269

第五节 陆九渊的哲学思想271

一、“心即理”的唯心主义本体论271

二、主观唯心主义的认识论274

第六节 陈亮的哲学思想275

一、“盈宇宙者无非物”的唯物主义世界276

二、“明于事物之故”的唯物主义认识论278

三、陈朱“义利”、“王霸”之辨282

第七节 王守仁的哲学思想284

一、“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的唯心主义宇宙观284

二、“知行合一”和“致良知”的唯心主义认识论289

第八节 王廷相的哲学思想293

一、唯物主义的“气”一元论293

二、注重“实践”的唯物主义认识论296

第九章 明清之际至鸦片战争前的哲学思想300

第一节 概述300

一、唯物主义的世界观307

第二节 王夫之的哲学思想307

二、唯物主义的认识论312

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317

四、“理”“欲”统一的道德观和“理”“势”合一的历史观320

第三节 颜元的哲学思想323

一、唯物主义的世界观323

二、注重“习行”的唯物主义认识论325

第四节 戴震的哲学思想327

一、“气化流行”的唯物主义自然观328

二、唯物主义的认识论330

三、“理”“欲”统一的伦理观332

第十章 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时期的哲学思想336

第一节 概述336

第二节 洪秀全的哲学思想344

一、基督教神学世界观和“天启说”认识论345

二、唯心主义的英雄史观348

第三节 康有为的哲学思想349

一、世界观上的唯物主义因素和唯心主义倾向350

二、进化论中的辩证法因素和形而上学倾向353

第四节 严复的哲学思想358

一、“质力相推”的机械唯物论359

二、“物竞天择”的社会进化论361

三、经验主义的认识论和方法论364

第五节 章太炎的哲学思想368

一、早期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思想370

二、晚期的主观唯心主义思想377

第六节 孙中山的哲学思想379

一、进化论的唯物主义380

二、唯物主义的知行观383

三、民生史观387

1990《简明中国哲学史教程》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李寿章等主编 1990 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中国佛教哲学简史(1985 PDF版)
中国佛教哲学简史
1985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哲学笔记简明教程( PDF版)
哲学笔记简明教程
简明中国法制史教程( PDF版)
简明中国法制史教程
哲学简明教程(1991 PDF版)
哲学简明教程
1991
简明中国哲学史(1973 PDF版)
简明中国哲学史
1973
哲学简明教程(1984.06 PDF版)
哲学简明教程
1984.06 广东人民出版社
中国革命史简明教程(1997 PDF版)
中国革命史简明教程
1997 昆明:云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简明中国哲学史教程(1990 PDF版)
简明中国哲学史教程
1990 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
简明中国哲学史(1973 PDF版)
简明中国哲学史
1973 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
哲学简明教程(1990 PDF版)
哲学简明教程
1990 大地出版社
简明中国哲学史(1973 PDF版)
简明中国哲学史
1973 北京:人民出版社
简明中国文学史教程(1988 PDF版)
简明中国文学史教程
1988 济南:齐鲁书社
中国史学史简明教程(1992 PDF版)
中国史学史简明教程
1992 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欧洲哲学史简明教程(1986 PDF版)
欧洲哲学史简明教程
1986 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
中国哲学史教程(1989 PDF版)
中国哲学史教程
1989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