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学习必读》求取 ⇩

第一章 绪 论1

内容概要1

第一节哲学和哲学的基本问题1

目 录1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4

世界观和方法论4

注意问题6

一、不要忽视“绪论”这一章在全书中的地位和作用6

三、要正确处理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7

二、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为什么7

是哲学的基本问题?7

四、不要把唯物主义与世界观,8

辩证法与方法论简单地等同起来8

五、不要把可知论、不可知论同唯物主义、唯心主义简单地等同起来。8

六、不要把唯物主义和无产阶级、唯心主义和资产阶级简单地等同起来8

疑难解答9

一、有人说:“不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照样可以取得工作成绩;有的人学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仍然免不了犯错误,说明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对我们的工作没有用处。”这种说法为什么是错误的?9

二、哲学上既然始终存在“两个对子”,为什么又说哲学基本问题只有一个?10

三、为什么有些信仰唯心主义、信仰宗教的自然科学家,也能在自然科学研究上取得成就?11

原理运用13

一、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对树立共产主义人生观有何重要意义?13

二、学习哲学基本问题,对我们的实际工作有什么方法论的意义?14

测试题选15

一、填空题15

二、选择题15

三、辨别题17

五、简述题18

四、概念解释题18

第二章 世界的物质性19

内容概要19

第一节世界的物质性19

第二节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21

第三节时间和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存在形式23

第四节世界的物质统一性25

注意问题26

一、这一章是辩证唯物主义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它确立了整个辩证唯物主义大厦的基石26

三、要深入理解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的针对性27

二、要注意弄清辩证唯物主义物质概念同自然科学的物质结构理论的区别与联系。27

四、在理解“物质的唯一特性”时,不要和28

“物质的根本属性”相混淆28

五、在理解规律时要注意的三个问题29

疑难解答30

一、“物质世界不能创造和消灭”与“劳动可以创造世界”的说法是否矛盾?为什么?30

二、人们直接感知到的总是有限的时空,为什么会得出时空无限的结论?31

三、为什么人能改造客观世界而不能改造客观规律?32

一、试用辩证唯物论的基本原理说明为什么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33

原理运用33

二、怎样理解运动与静止是绝对与相对的辩证统一?掌握这一原理对实际工作有何意义?34

测试题选35

一、填空题35

二、选择题36

三、辨别题37

四、概念解释题38

五、简述题38

内容概要39

第一节意识的起源39

第三章 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39

第二节意识的本质41

第三节意识的作用43

注意问题45

一、学习这一章必须和前一章结合起来45

二、不要把精神与物质的关系混同人与物的关系45

三、在意识的作用问题上注意划清辩证唯物主义同唯心主义、旧唯物主义的界限46

四、在理解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时,要注意它们构成对立统一关系的条件性46

一、怎样理解物质和意识的对立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47

疑难解答47

二、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客观世界不存在鬼神,为什么会有鬼神观念?48

三、怎样理解人类意识和思维模拟的关系?49

四、怎样理解在实际工作中,既要反对从原则出发,又强调要坚持正确原则?50

原理运用51

一、运用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的原理,说明它对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的指导意义51

测试题选52

一、填空题52

二、选择题52

三、辨别题53

五、简述题54

四、概念解释题54

第四章 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56

永恒发展56

内容概要56

第一节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56

第二节物质世界的运动、变化和发展58

第三节唯物辩证法是关于联系和发展的科学59

注意问题60

一、要把握本章在唯物辩证法中的重要地位60

二、关于对形而上学的理解61

三、划清辩证法与庸俗进化论对变化、发展的62

不同理解62

四、注意条件和联系的异同62

五、正确理解规律的定义,明确它和联系的关系62

疑难解答63

一、怎样理解任何事物、现象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相距遥远,天差地别的东西也都是普遍联系的吗?63

二、怎样理解联系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64

三、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与黑格尔的辩证法的区别何在?65

四、唯物辩证法和诡辩论的区别表现在哪些方面?66

五、联系、运动和发展的关系究竟是怎样的?67

六、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和基本范畴的关系怎样?68

原理运用69

一、如何理解“一切以条件、地点和时间为转移”?69

二、如何以整体性原则看待事物?70

测试题选71

一、填空题71

二、选择题71

三、辨别题73

四、概念解释题74

五、简述题74

第五章 对立统一规律76

内容概要76

第一节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76

第二节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77

第三节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78

三、关于对矛盾斗争性含义的理解81

的“矛盾”的区别81

二、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范畴和形式逻辑所讲81

注意问题81

一、充分认识本章在唯物辩证法中的重要地位81

四、关于对内因和外因的理解82

五、不能因为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同一83

性是相对的,而认为矛盾的斗争性比矛盾的同一83

性重要83

六、不能认为所有的矛盾转化都能推动事物83

的前进83

疑难解答84

一、怎样理解“差异就是矛盾”?84

七、关于对矛盾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84

八、明确“对抗”与“对抗性矛盾”的区别84

的理解84

二、怎样理解矛盾转化的条件性?85

三、主要矛盾、根本矛盾、基本矛盾的区别86

何在?86

思主义活的灵魂?为什么说“凡是”、“一刀切”是错误的?87

五、如何理解具体地分析具体的情况是马克87

解决了?87

四、主要矛盾解决了,其他矛盾是否随着都87

六、如何理解共性个性、绝对相对的原理是89

矛盾问题的精髓?89

原理运用90

一、运用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结合推动90

事物发展的原理,说明如何正确开展批评与自我90

批评?90

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既要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针,又要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的正确性91

二、运用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原理,论述91

三、运用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92

理,说明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战略方92

针的正确性92

四、为什么在实际工作中,要坚持既讲两点94

论又讲重点论的工作方法?94

测试题选95

一、填空题95

二、选择题95

三、辨别题97

五、简述题98

四、概念解释题98

第六章 质量互变规律100

内容概要100

第一节质、量、度100

第二节量变和质变及其相互转化101

第三节质量互变的复杂性103

注意问题104

一、学习这一章要以对立统一规律为指导线索104

三、注意区分部分质变和量变及根本质变105

和各节的内容重点及其联系105

二、学习中要注意理清贯穿全章的中心线索105

四、注意质变过程中量的扩张与事物量变及106

部分质变的区别106

疑难解答107

一、质与属性有何区别与联系?107

二、“度”等同于“关节点”吗?107

三、为什么说构成事物的成份在空间排列组108

合的变化也是量变的一种形式?108

的转化的区别在哪里呢?在于飞跃,在于矛盾性,在于渐进过程的中断,在于存在和非存在的统一(同一)”?109

四、怎样正确理解:“辩证的转化和非辩证109

原理运用110

一、如何理解“度”是质和量的统一?这一110

原理对实际工作有何指导意义?110

二、怎样掌握量变质变关系原理的实践意义?111

测试题选112

一、填空题112

二、选择题112

五、简述题114

四、概念解释题114

三、辨别题114

第七章 否定之否定规律116

内容概要116

第一节肯定和否定116

第二节否定之否定118

第三节否定之否定的普遍性和特殊性119

这一规律的客观性、周期性和复杂性121

定规律121

二、在理解否定之否定规律时,要特别注意121

注意问题121

一、要用对立统一规律的观点把握否定之否121

三、分清唯物辩证法的“否定之否定”同黑122

格尔的“否定之否定”的区别122

四、要分清否定和质变的区别和联系123

讲的肯定与否定有何区别?124

是否定吗?124

二、任何事物的质变都是否定,那么倒退也124

一、日常生活用语中的肯定与否定与哲学上124

疑难解答124

三、怎样正确理解否定之否定规律的普遍性?125

四、如何确定否定之否定规律的起点和终点?125

原理运用126

一、为什么既不要肯定一切,又不要否定一126

切?某些西方哲学鼓吹“否定一切”的“绝对否126

定”观的错误何在?126

二、运用新生事物不可战胜的原理,说明如127

何正确对待当前的改革127

一、填空题128

测试题选128

二、选择题129

三、辨别题130

四、概念解释题131

五、简述题132

第八章 唯物辩证法诸范畴133

内容概要133

第一节原因和结果133

第二节必然性和偶然性134

第三节可能性和现实性135

第四节内容和形式136

第五节现象和本质138

注意问题139

一、必须了解五对基本范畴在唯物辩证法理139

论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139

二、要懂得唯物辩证法诸范畴的基本属性,140

主要是客观性和辩证性140

三、要弄清各对范畴的科学含义是什么,辩140

证关系是怎样的。对于一些不易划清界限的问题,尤其要注意搞清140

一、如何理解范畴“是帮助我们认识和掌握143

疑难解答143

自然现象之网的网上纽结”?143

四、要重视和弄懂每对范畴的方法论意义,143

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143

並掌握方法论,使自己通过学习,得以提高分析143

二、控制论中的“反馈原理”怎样为原因和144

结果的相互转化、相互作用提供了新的证明?144

三、“凡是现实的都是合理的,凡是合理的144

都是现实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144

四、为什么既要坚持必要的形式,又不能搞145

形式主义?145

五、本质和现象能否相互转化,怎样转化146

原理运用147

一、简述正确认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147

我国的大好形势,必须透过现象看本质147

二、简述必然性和偶然性辩证关系的原理,148

对我们做好工作的指导意义148

三、运用可能性和现实性辩证关系的原理,149

简述党的十二大提出的我国经济建设战略目标的149

科学依据149

一、填空题150

测试题选150

二、选择题151

三、辨别题153

四、概念解释题153

五、简述题154

第九章 认识和实践155

内容概要155

第一节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反映论155

第二节实践及其对认识的决定性作用157

第三节认识的辩证运动159

第四节科学的逻辑思维方法161

注意问题163

一、学习这一章,首先要懂得马克思主义认163

识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重要组成部分,它体现163

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有机统一163

二、要弄清辩证唯物主义可知论观点与旧唯163

物主义可知论的原则区别163

关系164

三、要注意把握实践形式的多样性及其相互164

四、在强调实践的时候,不能忽视间接经验165

在人类认识中的地位与作用165

疑难解答166

一、认识和实践是不是一回事?166

二、实践是一种有目的的活动,为什么它不167

是一种主观的活动?167

回事?168

四、怎样理解单个人的实践活动的社会性?168

三、实践的能动性和意识的能动性是不是一168

五、什么是不可知论的实质?169

六、怎样理解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相互渗170

透?170

七、怎样理解科学的抽象更深刻、更全面地171

反映了客观事物?171

原理运用172

一、既然强调认识始于经验,为什么还要反172

对经验主义?172

本原则173

二、运用实践和理论的辩证关系原理,说明173

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具体革命实践相结合的基173

三、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认识基本规律的观174

点来说明对社会主义建设的经济规律再认识的重174

要性和必要性174

测试题选175

一、填空题175

二、选择题176

三、辨别题178

五、简述题179

四、概念解释题179

第十章 真理181

内容概要181

第一节客观真理181

第二节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182

第三节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184

第四节认识论和思想路线187

式”188

二、真理不是“社会的、全人类的经验形188

一、真理问题在认识论中的地位188

注意问题188

三、真理不是胡适所谓的“人的一种189

工具”189

四、正确对待认识中出现的错误190

五、正确认识逻辑证明在检验认识真理性中191

的地位和作用191

疑难解答192

一、怎样理解没有“阶级的真理”?192

二、怎样理解“真理只有一个”?193

三、怎样理解“真理总是具体的,没有抽象194

的真理”?194

四、怎样理解真理和谬误在一定的条件下的195

相互转化?195

五、真理的发展规律应当怎样理解?196

原理运用197

一、运用真理的相对性和绝对性相互关系原197

理,说明必须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197

三、正确理解列宁说的“实践高于(理论的)认识,因为实践不仅有普遍性的优点,并且有直接现实性的优点”,对我们有何实践意义198

二、试说明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马克198

思主义认识论的关系198

测试题选200

一、填空题200

二、选择题200

三、辨别题201

四、概念解释题202

五、简述题202

内容概要203

第一节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的历史观203

过程203

第十一章 人类社会发展是自然历史203

第二节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对立统一205

第三节社会物质生活条件207

第四节人类社会是有规律的客观过程208

注意问题209

一、要全面把握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根本209

对立209

三、要掌握马克思主义关于两种生产的原理210

二、要主意人类劳动与动物本能活动的区别210

疑难解答212

一、怎样理解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212

学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212

二、怎样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以前的历史观213

的主要缺陷?为什么唯心史观能长期占据统治地213

位?213

程?214

三、怎样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是自然历史过214

四、怎样理解劳动发展史是理解全部社会发216

展史的钥匙?216

原理运用217

一、用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剖析217

“人都是自私的”的观点?217

二、怎样正确理解在历史发展中客观规律和218

人的自觉能动性的关系及其意义?218

一、填空题220

二、选择题220

测试题选220

三、辨别题221

四、概念解释题221

五、简述题222

第十二章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223

内容概要223

第一节生产力223

第二节生产关系224

第三节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225

二、对生产力三个基本要素中的劳动者要有228

全面的理解228

注意问题228

一、怎样把握这一章的基本原理?228

三、要注意掌握科学技术也是生产力的观点229

四、要全面把握生产关系的三个方面的相互229

关系229

五、不要把生产方式与生产关系或经济基础230

混为一谈230

六、要弄清生产力的性质和水平230

的测量器”231

一、如何理解劳动手段“是人类劳动力发展231

疑难解答231

二、如何理解生产关系的客观性?232

三、如何正确理解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233

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适合”与“不适234

合”的标准是什么?234

五、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经腐朽,为什么一234

些帝国主义国家中的生产力还能获得发展?234

一、用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原理,说明我国在较长时期内多种经济形式并存的必要性236

原理运用236

二、为什么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任务是发展237

生产力237

三、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互关系的原理说238

明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238

四、用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状况的239

规律说明社会主义必然要代替资本主义239

测试题选240

一、填空题240

二、选择题241

三、辨别题242

四、概念解释题243

五、简述题243

第十三章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244

内容概要244

第一节社会形态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244

统一体244

第二节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246

第三节社会基本矛盾的辩证运动248

念的把握250

一、经济基础、生产关系、社会经济形态概250

注意问题250

二、社会形态与生产方式的关系251

三、社会形态是具体的、历史的和复杂的251

四、社会形态是有机的统一整体252

五、对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要作辩证的理解252

疑难解答253

一、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属于社会存在还253

是属于社会意识253

段上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254

二、为什么说经济基础是指一定社会历史阶254

三、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是在无产阶级夺取255

政权之后自觉建立起来的,这是否违反了经济基255

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255

四、如何正确对待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256

作用256

五、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和经济基础与257

上层建筑的矛盾的关系怎样?257

六、如何理解列宁讲的“只有把社会关系归257

结为生产关系,把生产关系归结为生产力的高度,才能有可靠的根据把社会形态的发展看做自然历史过程。”257

七、生产力能否直接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258

筑能否直接反作用于生产力?258

原理运用259

一、用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特点说明社259

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259

二、用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的原理261

说明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必要性261

的特点,说明国家体制改革的重大意义262

三、试从社会主义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矛盾262

测试题选263

一、填空题263

二、选择题264

三、辨别题265

四、概念解释题265

五、简述题265

内容概要267

第一节阶级和阶级斗争267

第十四章 阶级、国家和革命267

第二节国家269

第三节社会革命271

第四节阶级社会向无阶级社会的过渡273

注意问题274

一、社会基本矛盾与阶级、国家、社会革命274

的关系274

二、马克思对阶级斗争理论的新贡献275

三、掌握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学说应注意的275

几个问题275

问题276

四、理解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应注意的几个276

疑难解答277

一、如何正确理解当代资本主义社会中阶级277

状况的变化?277

二、如何理解“一切阶级斗争都是政治斗争”?279

三、如何理解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特点?280

一、怎样认识我国现阶段的社会主义社会阶281

级结构的变化和阶级斗争的特点?281

原理运用281

二、试论述社会主义民主的基本思想和建设282

高度社会主义民主的意义282

测试题选284

一、填空题284

二、选择题284

三、辨别题285

四、概念解释题285

五、简述题285

第一节社会意识的一般特点287

内容概要287

第十五章 社会意识287

第二节社会意识的结构290

第三节社会意识的基本形式291

注意问题295

一、要把社会意识与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295

结合起来学习295

之间的区别和联系296

三、要正确理解人道主义的内容296

二、社会意识“形态”和社会意识“形式”296

四、社会意识形态诸形式之间的区别和联系297

疑难解答298

一、共产主义道德与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区298

别和联系298

二、社会主义人道主义与资产阶级人道主义298

的区别何在?298

三、宗教既然是麻醉人民的鸦片,为什么我299

国宪法还规定“宗教信仰自由”?299

想是违背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原理”的观点301

一、试析“在社会主义时期宣传共产主义思301

原理运用301

二、试述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反作用的原理302

对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指导意义302

三、试述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同时还要加强304

共产主义道德教育的必要性304

测试题选305

一、填空题305

三、辨别题306

二、选择题306

四、概念解释题307

五、简述题307

第十六章 人民群众和个人在历史上308

的作用308

内容概要308

第一节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308

第二节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309

第三节个人和群众的关系311

的重要地位312

一、要充分认识本章在历史唯物主义体系中312

注意问题312

二、讲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时,要准确而全面把握人民群众这一唯物史观的基本范畴314

三、在考察人民群众创造历史活动时,必须314

弄清楚人民群众的创造力是有限的还是无限的问314

314

四、讲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不能忽视普通315

个人的作用315

级分析的方法相结合的评价历史人物的正确原则316

五、要把握将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态度和阶316

疑难解答317

一、唯心主义的英雄史观长期存在的原因是317

什么?317

二、怎样运用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辩证关系分318

析历史人物的产生和历史作用?318

三、如何全面、正确地理解群众、阶级、政318

党、领袖的关系?318

四、怎样正确理解热爱领袖和反对个人崇拜319

的一致性?319

史转折关头有时又说领袖“力挽狂澜”, “扭转局势”,能否说,历史在一般发展中群众起决定作用,关键时刻领袖起决定作用?320

五、群众在历史发展中起决定作用,而在历320

原理运用321

一、为什么说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只321

有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才能得到充分发挥?321

二、试用人民创造历史的科学原理说明普通322

个人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322

三、试述坚持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和群323

众路线的重要意义323

识“人的价值”?324

四、如何以个人和集体关系的原理为指导认324

测试题选325

一、填空题325

二、选择题325

三、辨别题326

四、概念解释题327

五、简述题328

第十七章 社会进步和人类解放329

内容概要329

第一节社会进步329

第二节人类的解放330

一、要正确把握本章重点及其内在联系332

注意问题332

二、必须全面地认识社会进步的标准333

三、要正确把握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基本333

概念333

四、要正确理解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相互334

关系334

国四者的不同含义及它们之间的关系335

六、要正确认识共产主义335

五、要分清必然、自由、必然王国、自由王335

疑难解答336

一、如何理解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336

和?336

二、既然人是社会主体,为什么历史唯物主337

义又不以人为自己的出发点?337

三、在西方一些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那里338

的精神文明状况同它的物质文明程度並不相称,338

如何解释这一矛盾现象?338

339

理,说明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大意339

原理运用339

一、运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互关系的原339

二、为什么说用共产主义思想教育人是社会340

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核心和灵魂?340

三、试评“历史唯物主义是人学空场”的错341

误观点341

测试题选342

一、填空题342

二、选择题342

三、辨别题343

四、概念解释题344

五、简述题344

附录 部分省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345

哲学试题345

一、上海市一九八二年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哲345

学试题345

二、上海市一九八三年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哲346

学试题346

学试题347

三、上海市一九八四年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哲347

学试题349

四、上海市一九八五年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哲349

五、北京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1981年哲学试354

354

六、北京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1982年哲学试355

355

七、北京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1983年上半年356

哲学试题356

学试题358

八、一九八三年辽宁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哲358

九、吉林省第二次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统考题359

哲学试题359

十、黑龙江省一九八三年高等教育自学考试361

哲学试题361

怎样进行哲学考试?365

一、怎样复习?365

二、怎样答题?369

1986《哲学学习必读》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程显庸,余源培等主编 1986 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大学生必读(1998 PDF版)
大学生必读
1998 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
中学生必读书库  英语学习方法( PDF版)
中学生必读书库 英语学习方法
北京:知识出版社
父母必读  父母学校必读( PDF版)
父母必读 父母学校必读
长沙市妇幼保健院
学生必读( PDF版)
学生必读
学习马列文论必读文学作品选( PDF版)
学习马列文论必读文学作品选
干部学习哲学必读  下(1990 PDF版)
干部学习哲学必读 下
1990 北京:中国展望出版社
学习中共党史必读(1991 PDF版)
学习中共党史必读
1991 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
生理学自学必读(1989 PDF版)
生理学自学必读
1989 上海:上海中医学院出版社
医学教师必读(1993 PDF版)
医学教师必读
1993 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哲学原著必读书解说(1992 PDF版)
哲学原著必读书解说
1992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科学实验必读(1990 PDF版)
科学实验必读
1990 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学习《党员必读》(1984 PDF版)
学习《党员必读》
1984 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新时期政策学习必读(1986 PDF版)
新时期政策学习必读
1986 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
干部学习哲学必读  上(1990 PDF版)
干部学习哲学必读 上
1990 北京:中国展望出版社
书法学习必读(1958 PDF版)
书法学习必读
1958 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