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里达 解构之维》
作者 | 陆扬著 编者 |
---|---|
出版 |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
参考页数 | 266 |
出版时间 | 1996(求助前请核对) 目录预览 |
ISBN号 | 7562216649 — 求助条款 |
PDF编号 | 810209238(仅供预览,未存储实际文件) |
求助格式 | 扫描PDF(若分多册发行,每次仅能受理1册) |

序 蒋孔阳1
解构主义死了? 作者代序1
绪论1
第一章 文学学10
从柏拉图谈起10
什么是“文字学”13
作为原型的文字19
解构《斐德若篇》25
汉字文化的灵感31
第二章 异延39
“异延”的由来39
作为差异和延宕的“异延”44
“异延”与“道”51
第三章 颠覆“在场的形而上学”57
二元对立与“在场”的形而上学57
删除和踪迹64
框架:康德美学批判70
第四章 解构言语行为理论79
陈述句和行为句79
意义源于可重复性83
意向抑或语境?84
意义的双重走向92
第五章 自然与文化96
说不尽的卢梭96
“补充”的逻辑104
列维-斯特劳斯:怀旧的悲哀109
第六章 隐喻:哲学和文学121
哲学和文学121
白色的神话125
亚里士多德和隐喻131
向日式隐喻138
东方的太阳142
理论与现实146
第七章 结构与解构150
析福科《疯狂史》150
拉康、德里达和琼生162
何以“后结构主义”?173
何以读解:是非一言难尽185
第八章 文学解构主义185
批评实例之一:诗无定解196
批评实例之二:琼生的拳头203
解构批评果能所向披靡吗?212
“解构的安琪儿”220
第九章 溯源和比较231
“解构”溯源231
德里达与马克思240
德里达与维特根斯坦248
德里达与伽达默尔252
德里达与庄子256
结语263
后记266
1996《德里达 解构之维》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陆扬著 1996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
- 欧克里德斯·达·库尼亚
- 1960 文艺出版社
-
- 斗牛之都马德里
- 1986
-
- 里雅纳-莫尔达维亚民歌 俄文
- 1955
-
- 文学对抗哲学:从柏拉图到德里达
- 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
-
- 纳粹德国之解剖
- 上海:独立出版社
-
- 回忆马德里夏之夜
- State Music Publish
-
- 达里尔·杰克逊
- 1999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 德里大学
- 1993 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
- 捷达/高尔夫轿车结构与维修
- 1998 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
- 达佛里雅
- 1958 新文艺出版社
-
- 朱德故里
- 1986 北京:文物出版社
-
- 德里达
- 1999 北京:昆仑出版社
-
- 结构主义以来 从列维-斯特劳斯到德里达
- 1998 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牛津大学出版社
-
- 解构之图
- 1998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 PDF文字可复制化或转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