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逻辑概论》求取 ⇩

序言 王维贤1

引论1

1逻辑1

0.1.1思维、语言和逻辑1

0.1.2现代逻辑5

0.1.3亚里士多德的逻辑传统8

0.2语言逻辑11

0.2.1概述11

0.2.2语形学14

0.2.3语义学17

0.2.4语用学20

0.3汉语逻辑22

0.3.1汉语22

0.2.2汉语逻辑26

0.2.3汉语逻辑史述略29

第1章 词项33

1.1词和词项33

1.1.1词33

1.1.2实词、准实词和虚词34

1.1.3词项37

1.2专名词和谓词39

1.2.1专名词39

1.2.2谓词40

1.2.3讨论44

1.3常谓词49

1.3.1逻辑常项与常谓词49

1.3.2联结词50

1.3.3模态词52

1.3.4量限词53

1.4摹状词54

1.4.1有定摹状词54

1.4.2不定摹状词56

1.4.3不纯粹指示词57

1.5短语词项58

1.5.1概述58

1.5.2名词性短语59

1.5.3不及物动词性短语61

1.5.5多层短语62

1.5.4及物动词性短语62

第2章 量限表达式64

2.1概述64

2.1.1量限表达式的含义64

2.1.2量限表达式的种类65

2.2统指65

2.2.1统指的含义65

2.2.2统指的类型67

2.3.2任指的类型78

2.3任指78

2.3.1任指的含义78

2.3.3任指和统指的区别81

2.4逐指和仅指83

2.4.1逐指83

2.4.2仅指87

2.5存在量限式89

2.5.1存在量限式的含义89

2.5.2存在量限式的类型90

2.6.1相对量限式的含义92

2.6相对量限式92

2.6.2相对量限式的类型93

2.6.3含相对量限式命题间的推演95

第3章 基本单句98

3.1概述98

3.2名词谓语句100

3.2.1名词谓语句的特征100

3.2.2名词谓语句的类型100

3.3“是”字谓语句104

3.3.1“是”字谓语句的特征104

3.3.2“是”字谓语句的类型105

3.4不及物动词谓语句108

3.4.1不及物动词谓语句的特征108

3.4.2不及物动词谓语句的类型109

3.5及物动词谓语句111

3.5.1及物动词谓语句的特征111

3.5.2单宾语句112

3.5.3双宾语句117

3.6非主谓句119

3.6.1非主谓句的特征119

3.6.2非主谓句的类型119

4.1概述124

第4章 复杂单句124

4.2小句主语句127

4.2.1小句主语句的特征127

4.2.2小句主语的后续成分128

4.2.3小句主语句的小主语131

4.2.4小句主语句的变体133

4.3小句宾语句134

4.3.1小句宾语句的特征134

4.3.2小句宾语句的大主语135

4.3.3小句宾语句的大谓语140

4.3.4小句宾语句的小句宾语142

4.4双主语句145

4.4.1双主语句的特征145

4.4.2领属关系双主语句146

4.4.3共指关系双主语句148

4.4.4陈述关系双主语句153

4.4.5施受关系双主语句154

4.4.6施与关系双主语句156

4.5.1兼语句的特征158

4.5兼语句158

4.4.7时间方位双主语句158

4.5.2兼语句的大主语161

4.5.3兼语句的大谓语163

4.5.4兼语句的兼语167

4.5.5兼语的后续成分169

第5章 复杂单句(续)171

5.1连谓句171

5.1.1连谓句的特征171

5.1.2连谓句的结构类型174

5.1.3连谓句的语义类型178

5.1.4连谓句的变式181

5.2定语句182

5.2.1定语句的特征182

5.2.2定语的构成183

5.2.3多层定语句186

5.2.4几种特殊的定语句187

5.3状语句189

5.3.1状语句的特征189

5.3.2状语的指向190

5.3.3介词短语状语句194

5.3.4多层状语句196

5.4补语句197

5.4.1补语句的特征197

5.4.2补语的指向198

5.4.3带“得”的补语句203

5.4.4补语句的传统分类206

第6章 复句和句群209

6.1关联词语与真值联结词209

6.1.1汉语关联词语209

6.1.2真值联结词211

6.1.3复句的逻辑句型213

6.1.4真值函项214

6.2单层复句217

6.2.1联断句217

6.2.2选择句221

6.2.3条件句223

6.3多重复句和句群229

6.3.1多重复句229

6.3.2句群与复句的关系230

6.3.3句群的类型233

6.4.1语句推演的含义236

6.4语句的推演236

6.4.2语句的必然性推演238

6.4.3语句的非必然性推演244

第7章 模态语句247

7.1概述247

7.1.1模态语句和非模态语句247

7.1.2汉语模态词248

7.1.3模态逻辑与模态算子250

7.2真值模态语句252

7.2.1“必然”和“可能”252

7.2.2汉语真值模态语句253

7.2.3真值模态语句的推导256

7.3规范模态语句259

7.3.1“应当”和“允许”259

7.3.2汉语规范模态语句260

7.3.3规范模态语句的推导263

7.3.4规范模态与真值模态的关系266

7.4时态语句267

7.4.1时态与汉语时态词267

7.4.2汉语时态语句269

7.5.1“得”字与模态271

7.5“得”字模态句271

7.5.2“得”字的模态用法272

7.5.3“得”字模态用法的一些特征274

7.6认知模态语句276

7.6.1认知模态与汉语认知模态词276

7.6.2信念模态语句277

7.6.3知识模态语句279

8.1概述282

8.1.1语言的模糊性282

第8章 模糊语句282

8.1.2汉语的模糊性284

8.1.3模糊集合论285

8.2汉语模糊语词288

8.2.1模糊单词288

8.2.2模糊短语290

8.2.3模糊语词的语义演算292

8.3汉语模糊单句294

8.3.1简单模糊命题与命题真值294

8.3.2模糊语言算子296

8.4.1复合模糊命题299

8.4汉语模糊复句299

8.4.2二值逻辑定律的适应性302

8.5似然推理304

8.5.1似然推理的汉语表现形式304

8.5.2似然演绎推理306

8.5.3似然归纳推理308

第9章 义句310

9.1义项和义素310

9.1.1义项310

9.1.2义素312

9.1.3义项间的关系314

9.2义场316

9.2.1义素和义场316

9.2.2子义场318

9.2.3义场的种类323

9.3义句的构成326

9.3.1义项的组合326

9.3.2简单义句328

9.3.3复杂义句333

9.3.4义句的推理337

9.4.1义项搭配的含义339

9.4义项的搭配339

9.4.2义项关系与义项的搭配340

9.4.3语形意义与义项的搭配342

9.4.4可能世界与义项的搭配343

第10章 蕴含346

10.1蕴含的特征346

10.1.1语义蕴含346

10.1.2蕴含与隐涵、蕴涵的区别350

10.2.1有序的蕴含命题353

10.2蕴含命题序列353

10.2.2蕴含命题序列化手段355

10.2.3背景蕴含命题与重音模型359

10.3语义公设361

10.3.1语义公设的含义361

10.3.2语义公设的应用363

10.4语义推理规则365

10.4.1同义关系推理规则365

10.4.2下义关系推理规则366

10.4.3反义关系推理规则367

11.1预设与汉语预设370

11.1.1预设与蕴含370

第11章 预设370

11.1.2预设与断言372

11.1.3汉语的预设374

11.2汉语单句预设376

11.2.1预设的触发语376

11.2.2基本单句预设378

11.2.3复杂单句预设380

11.3.1投射问题382

11.3汉语复句预设382

11.3.2联断型复句预设383

11.3.3选择型复句预设385

11.3.4条件型复句预设387

11.4预设的应用388

11.4.1析出预设的一般逻辑方法388

11.4.2预设的恰当性条件391

11.4.3预设的利用393

12.1非陈述句与言语行为396

12.1.1言语行为396

第12章 非陈述句396

12.1.2言语行为与非陈述句399

12.2疑问句403

12.2.1疑问句的类型和预设403

12.2.2疑问句的恰当性406

12.2.3疑问句的回答409

12.3祈使句412

12.3.1祈使句的特征412

12.3.2祈使句的语旨行为和恰当性414

12.3.3祈使句的语效416

12.3.4祈使句的推理417

12.4感叹句419

12.4.1感叹句的类型与真假419

12.4.2感叹句的语旨行为和恰当性421

12.4.3感叹句的语效行为422

12.4.4感叹句的推理423

第13章 交际425

13.1汉语与交际425

13.1.1汉语与中国传统文化425

13.1.2交际与汉语交际426

13.1.3言语交际过程428

13.2表达和理解429

13.2.1意思429

13.2.2表达431

13.2.3理解432

13.3演讲437

13.3.1演讲与交际437

13.3.2演讲与说服438

13.3.3演讲中的论证440

13.4.1中国古代的辩论与辩学442

13.4辩论442

13.4.2辩论的特征444

13.4.3反驳和辩护446

第14章 会话含义451

14.1会话准则与会话含义451

14.1.1会话准则与汉文化451

14.1.2会话含义453

14.1.3会话含义的类型455

14.2会话含义的推导459

14.2.1会话含义的推导模式459

14.2.2会话含义的汉语特征461

14.2.3会话含义与逻辑形式462

14.3汉语量度含义465

14.3.1级差含义465

14.3.2内蕴含义469

14.4会话含义与汉语结构473

14.4.1外显性提示473

14.4.2句法的语用制约475

15.1概述479

15.1.1汉语修辞学479

第15章 修辞479

15.1.2修辞与逻辑481

15.1.3修辞与语用学484

15.2汉语辞格的逻辑487

15.2.1会话含义与语义辞格487

15.2.2常用的语义辞格491

15.2.3语音、语形辞格的逻辑特征495

15.3修辞推理498

15.3.1修辞推理的含义498

15.3.2修辞推理的类型501

15.4.1中国人的幽默503

15.4幽默的逻辑503

15.4.2作为修辞效果的幽默506

15.4.3幽默的逻辑技法508

第16章 篇章513

16.1概述513

16.1.1汉语文章学513

16.1.2逻辑联结手段516

16.1.3构段与谋篇520

16.2议论521

16.2.1议论的逻辑特征521

16.2.2议论的方法523

16.2.3论证、证明与反驳527

16.3记叙528

16.3.1记叙的逻辑特征528

16.3.2记叙的方式531

16.3.3记叙与推理532

16.4说明533

16.4.1说明的逻辑特征和结构顺序533

16.4.2说明的方法535

16.4.3说明中的推理538

后记540

1993《汉语逻辑概论》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陈宗明主编 1993 北京:人民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辩证逻辑概论(1982 PDF版)
辩证逻辑概论
1982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逻辑概论(1988 PDF版)
逻辑概论
1988
逻辑的语言--形式逻辑导论( PDF版)
逻辑的语言--形式逻辑导论
BASIL BLACKWELL WORLD PUBLISHING CORP
阿帕塔尼人和他们的邻族喜马拉雅山东部的一个原始社会( PDF版)
阿帕塔尼人和他们的邻族喜马拉雅山东部的一个原始社会
外汇与交易实务(1983 PDF版)
外汇与交易实务
1983
现代逻辑概论(1992 PDF版)
现代逻辑概论
1992 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逻辑概论(1988 PDF版)
逻辑概论
1988 北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
数理逻辑概论(1992 PDF版)
数理逻辑概论
1992 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法逻辑概论(1990 PDF版)
法逻辑概论
1990 三联书店上海分店
古汉语概论(1959 PDF版)
古汉语概论
1959 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现代汉语逻辑初探(1979 PDF版)
现代汉语逻辑初探
1979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中国逻辑语义论(1996 PDF版)
中国逻辑语义论
1996 长沙:岳麓书社
逻辑学概论(1985 PDF版)
逻辑学概论
1985 重庆:重庆出版社
辩证逻辑导论(1989 PDF版)
辩证逻辑导论
1989 北京:人民出版社
概念论  辩证逻辑的概念理论(1991 PDF版)
概念论 辩证逻辑的概念理论
1991 上海:学林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