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小球肾炎》求取 ⇩

1 肾炎病人的常见临床表现1

2 水肿的概念1

3 水肿不一定都是由肾炎引起1

4 肾性水肿的特点2

5 肾性腹水、胸水有其特点2

6 确定肾性水肿及体腔积液须验尿4

7 肾炎病人发生水肿和体腔积液的秘密4

8 肾脏病引起的高血压统称肾性高血压5

9 高血压的临床症状可轻可重5

10 肾炎导致高血压发生的两种途径6

11 肾炎病人尿中泡沫多6

12 正常人尿中也有微量蛋白质7

13 出现蛋白尿不一定是肾炎7

15 肉眼看得见和看不见的血尿8

14 诊断肾炎蛋白尿有严格标准8

16 尿色红不一定都是血尿9

17 内科血尿和外科血尿9

18 少尿和无尿10

19 肾前、肾后及肾性少尿10

20 留心观察昼夜尿量之差,对您了解肾功能有益11

21 腰痛不是肾炎的主要症状11

22 是否有病变,查尿来判断13

23 尿要化验准,留尿有窍门13

24 查查尿中酸碱度,了解疾病有帮助14

25 测定尿比重的意义14

26 测定尿比重与测定尿渗透压意义有所不同15

27 尿蛋白定量化验15

28 尿蛋白量与肾脏病严重程度有关系17

30 尿糖阳性不一定都是糖尿病18

29 肾小球性与肾小管性蛋白尿的鉴别18

31 离心后尿沉渣镜检十分重要19

32 看尿化验单结果也要“打假”20

33 鉴别血尿来源有办法21

34 肾小球源血尿尿中的红细胞“过关七十二变”21

35 常用的肾功能检查方法22

36 肌酐清除率的临床意义23

37 化验血清肌酐和尿素氮的临床意义24

38 测定血及尿β2-微球蛋白的临床意义25

39 测定尿溶菌酶的临床意义25

40 测定其他尿酶的临床意义26

41 B超检查有助于明确肾病诊断26

42 用核素“画”个肾图27

43 核素肾动态显像检查的临床意义27

44 做肾穿刺检查意义很大28

45 请果断决定做肾穿刺检查29

46 哪些病人不适合做肾穿刺检查30

47 肾穿刺前应做好准备31

48 肾穿刺后病人的注意事项31

49 肾穿刺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32

50 急性肾小球肾炎的主要表现33

51 多种病原体感染都可诱发急性肾炎33

52 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是急性肾炎的罪魁祸首34

53 急性肾炎常在链球菌感染后1~3周发病35

54 急性肾炎的发病机制已明确35

55 急性肾炎好发于儿童“重男轻女”36

56 无血尿难诊断急性肾炎36

57 急性肾炎病人蛋白尿常不重37

59 急性肾炎病人多有轻、中度高血压38

60 怀疑急性肾炎时应做哪些化验38

58 急性肾炎病人的水肿也较轻38

61 抗“O”化验对急性肾炎诊断意义有限39

62 血清补体(C3)及总补体(CH50)化验意义大40

63 急性肾炎诊断有标准40

64 急性起病的肾炎不都是急性肾炎40

65 急性肾炎患者何时须做肾穿刺病理检查43

66 急性肾炎的病理类型是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炎43

67 急性肾炎病人出现肾功能损害多能恢复44

68 警惕重症急性肾炎的心脑并发症45

69 老年人急性肾炎有特点45

70 急性肾炎病人应少吃盐46

71 急性肾炎患者病初应该卧床休息47

72 急性肾炎患者要科学安排饮食中的蛋白质47

73 急性肾炎病人出现水肿时利尿要适度48

76 急性肾炎病人用不用抗生素需据病情决定49

74 急性肾炎病人的高血压降压要正确49

75 急性肾炎病人不能乱吃药49

77 急性肾炎患者摘除扁桃腺要择时机50

78 急性肾炎病人一般不需要做透析治疗50

79 急性肾炎绝大多数能治愈51

80 急性肾炎病情恢复有一个过程51

81 决定急性肾炎预后好坏的因素52

82 急性肾炎是可以预防的52

83 急进性肾炎的主要表现53

84 急进性肾炎的病理类型是新月体肾炎53

85 新月体形成致使急进性肾炎病情危重54

86 原发与继发性急进性肾炎之区别54

87 急进性肾炎可分三型55

88 急进性肾炎类型和年龄多能对号入座55

90 急进性肾炎病人要做下列化验56

89 急进性肾炎不一定均急骤起病56

91 尽早做肾活检对急进性肾炎诊治至关重要57

92 急进性肾炎与急性肾炎的鉴别要点58

93 急进性肾炎与急进性肾小管坏死的鉴别要点58

94 急进性肾炎类型不一,治疗方法不同59

95 急进性肾炎仅用常规激素及细胞毒药物治疗常无效60

96 类似换血的血浆置换治疗60

97 疗程、大剂量的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61

98 四联疗法——“鸡尾酒疗法”62

99 急进性肾炎病人应尽早进行透析治疗63

100 急进性肾炎有望缓解,但难以治愈63

101 急进性肾炎病人重复做肾活检很必要64

102 急进性肾炎至终末肾衰患者肾移植要择时机64

103 急进性肾炎病人一定要密切配合检查及治疗65

105 慢性肾炎并非由急性肾炎转变而来66

104 什么是慢性肾炎66

106 慢性肾炎的病因和发病机制67

107 慢性肾炎的主要表现67

108 慢性肾炎继发高血压与原发性高血压肾损害需认真鉴别68

109 慢性肾炎急性发病时与急性肾炎要认真鉴别69

110 慢性肾炎与红斑狼疮性肾炎需仔细辨别70

111 慢性肾炎与慢性肾盂肾炎要认真分清70

112 慢性肾炎病人和家人要认清做肾穿刺的必要性71

113 慢性肾炎要实事求是制定治疗目标72

114 慢性肾炎不宜用激素及细胞毒药物治疗72

115 慢性肾炎患者不能控制高血压就保不住肾功能72

116 慢性肾炎病人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治疗效果好74

117 慢性肾炎病人长期服潘生丁能有延缓肾炎进展75

118 慢性肾炎病人有病乱投医、滥吃药害处大76

119 慢性肾炎患者要科学选择饮食77

120 患慢性肾炎妇女欲怀孕,须事先征得医生同意79

121 慢性肾炎患者应学会自我保健80

122 隐匿性肾炎的主要表现82

123 无症状性血尿的特点82

124 无症状性血尿应同下列疾病鉴别82

125 无症状性蛋白尿的特点84

126 无症状性蛋白尿应同下列疾病鉴别84

127 无症状性血尿伴蛋白尿的特点85

128 隐匿性肾炎与慢性肾炎的鉴别要点85

129 隐匿性肾炎病人重在保养,勿乱服药86

130 隐匿性肾炎的疾病预后一般良好87

131 患隐匿性肾炎的妇女能在医生指导下生育87

132 肾病综合征的诊断标准88

133 肾病综合征的分类88

135 能引起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病理类型89

134 诊断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程序89

136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应根据病理类型制定不同治疗目标91

137 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主要药物92

138 用激素类药的“八字原则”92

139 激素并用细胞毒药物的原则93

140 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治疗94

141 中医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94

142 肾病综合征病人利尿消肿的常用方法96

143 利尿治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97

144 提高病人血浆蛋白水平的治疗措施98

145 肾病综合征病人频繁输注血浆或白蛋白对肾有害99

146 肾病综合征病人的高脂血症持续不降要治疗99

147 警惕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并发症101

148 肾病综合征缓解后要防止复发102

150 我国IgA肾病发病率高103

149 免疫球蛋白之一IgA103

151 IgA肾病的发病机制104

152 IgA肾病可能出现的临床表现104

153 血清IgA水平增高对提示IgA肾病诊断意义大105

154 IgA肾病的确诊条件106

155 肾穿刺活检在IgA肾病诊断及治疗上意义重大106

156 应与IgA肾病鉴别的几种疾病107

157 IgA肾病与感染后急性肾炎的鉴别108

158 IgA肾病与良性家族性血尿的鉴别108

159 IgA肾病与紫癜性肾炎的鉴别109

160 IgA肾病与肝硬化性肾小球疾病的鉴别109

161 IgA肾病与狼疮性肾炎的鉴别110

162 IgA肾病的治疗方案并非千篇一律110

163 表现为隐匿性肾炎的IgA肾病应以保养为主110

164 表现为慢性肾炎的IgA肾病应实事求是制定治疗目标111

165 表现为肾病综合征的IgA肾病应正规用激素及细胞毒药物治疗112

166 表现为急进性肾炎的IgA肾病应及时进行强化治疗112

167 IgA肾病病人的预后知多少113

168 系统性红斑狼疮引起肾炎即为狼疮性肾炎114

169 狼疮性肾炎的临床表现114

170 患肾炎的女病人都需除外狼疮性肾炎115

171 狼疮性肾炎病理类型与临床表现间有一定联系115

172 狼疮性肾炎病人做肾穿刺活检非常必要的116

173 狼疮性肾炎治疗的两个目标117

174 活动性狼疮性肾炎所致肾功能衰竭多可治疗而缓解117

175 狼疮性肾炎的主要治疗措施118

176 掌握好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的具体适应证119

177 掌握好强化血浆置换治疗适应证119

178 环磷酰胺冲击治疗及其应用120

180 狼疮性肾炎病人的预后121

179 治疗缓解后的狼疮性肾炎病人要服维持量激素很久121

181 狼疮性肾炎进展至慢性终末期肾衰时的治疗122

182 狼疮性肾炎病人在日常生活中的注意事项122

183 狼疮性肾炎女性患者妊娠要慎重123

184 什么是过敏性紫癜123

185 过敏性紫癜引起的肾炎为紫癜性肾炎124

186 过敏性紫癜及紫癜性肾炎的可能发病机制124

187 难以查出的众多的过敏原125

188 过敏性紫癜皮损的特点125

189 过敏性紫癜关节炎的特点126

190 过敏性紫癜胃肠道症状的特点126

191 过敏性紫癜肾炎的特点126

192 紫癜性肾炎诊断不难,但应与下列疾病鉴别127

194 过敏性紫癜及紫癜性肾炎的一般治疗128

193 儿童及青少年易患过敏性紫癜128

195 过敏性紫癜及紫癜性肾炎的激素治疗129

196 过敏性紫癜及紫癜性肾炎的细胞毒药物治疗129

197 重症紫癜性肾炎应及时强化治疗130

198 决定紫癜性肾炎预后的因素131

199 少数紫癜性肾炎患者进展至终末期肾衰则需用替代治疗法131

200 患了过敏性紫癜及紫癜性肾炎后患者的注意事项132

201 糖尿病肾病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133

202 糖尿病肾损害的分期133

203 糖尿病肾病的临床表现134

204 早期正规治疗糖尿病是防止糖尿病肾病发生的关键135

205 糖尿病病人生死攸关的饮食治疗136

206 糖尿病肾病病人要正确掌握饮食中蛋白质的入量137

207 糖尿病病人的药物治疗137

208 糖尿病肾病病人应用胰岛素的注意事项138

210 糖尿病病人选用降压药时的注意事项139

209 糖尿病肾病病人应用口服降糖药的注意事项139

211 糖尿病肾病病人从出现微量白蛋白尿起,就应常规服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140

212 糖尿病肾病慢性肾功能衰竭病人要较早开始透析治疗141

213 糖尿病肾病终末肾衰病人做血液透析并发症多141

214 糖尿病肾病终末肾衰患者常首选腹膜透析治疗142

215 糖尿病肾病终末肾衰患者能进行肾移植143

216 激素类药物有强大的抑制免疫和抗炎作用144

217 临床常用的几种糖皮质激素144

218 对不同肾炎激素疗效不同145

219 长期大量使用激素要注意不良反应146

220 服用激素期间的注意事项147

221 激素一定要缓慢减量148

222 何谓激素冲击治疗148

223 要严格掌握激素冲击治疗适应证149

224 常用于治疗肾炎的细胞毒药物149

226 要注意环磷酰胺的不良反应150

225 环磷酰胺的具体用法150

227 盐酸氮芥的具体用法151

228 要注意盐酸氮芥的不良反应151

229 硫唑嘌呤的用法152

230 苯丁酸氮芥的用法152

231 环孢素A的特性152

232 难治性肾病综合征可选用环孢素A治疗153

233 服用环孢素A要监测血药浓度153

234 环孢素A的不良反应154

235 环孢素A与其他药物合用时要注意药物相互反应154

236 祖国传统中药雷公藤155

237 雷公藤能治疗多种免疫介导性炎症疾病155

238 要注意雷公藤的不良反应156

239 配合医生合理,用药156

1999《慢性肾小球肾炎》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谌贻璞等著 1999 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慢性肾盂肾炎的中西医诊断与治疗(1999 PDF版)
慢性肾盂肾炎的中西医诊断与治疗
1999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肾性高血压( PDF版)
肾性高血压
江西省宜春地区卫生局
肾炎、肾盂肾炎中医文献摘录汇编  1955-1984(1985 PDF版)
肾炎、肾盂肾炎中医文献摘录汇编 1955-1984
1985
慢性肾脏病与营养治疗( PDF版)
慢性肾脏病与营养治疗
肾炎防治365问(1997 PDF版)
肾炎防治365问
1997 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
肾炎临床治疗学(1993 PDF版)
肾炎临床治疗学
1993 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肾炎(1999 PDF版)
肾炎
1999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荟萃(1988 PDF版)
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荟萃
1988 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
肾炎与肾功能不全家庭自疗(1995 PDF版)
肾炎与肾功能不全家庭自疗
1995 南昌: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肾炎与肾盂肾炎(1980 PDF版)
肾炎与肾盂肾炎
1980 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慢性肾炎中医独特疗法(1996 PDF版)
慢性肾炎中医独特疗法
1996 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肾炎防治100问(1998 PDF版)
肾炎防治100问
1998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西安公司
财政与金融(1999 PDF版)
财政与金融
1999 杭州:杭州出版社
肾小球疾病及其进展(1995 PDF版)
肾小球疾病及其进展
1995 郑州:河南医科大学出版社
慢性肾炎中西医防治(1997 PDF版)
慢性肾炎中西医防治
1997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