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农民参与到市场中去,从事非农生产、经营或扩大再生产以及改变粗放式的生产方式。中国在加入WTO以后,产业结构调整也成为农村发展面临的新挑战。这一系列的活动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而如此多的资金投入单靠农民自身的资金积累显然不太可能。因此,信贷支农就比以往任何时候显得更重要。但是实际生活当中并非每个农户都能获得正规或非正规的贷款,许多因素制约着农户获得信贷资金,本文主要研究农户哪些因素制约其获得贷款,为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提供参考。 本文在全国随机抽取了六个样本省,共30个县1199户农户,调查了农户从1996年至2000年这五年间的借贷数据和家庭特征数据,在此数据基础上本文采用定性与定量分析方法,将农户信贷分为正规信贷和非正规信贷,由此分离出不同的供给主体对农户贷款的要求。定性分析主要是对各种因素可能的影响进行归纳,并预期定量分析结果可能的影响方向。定量方法采用单因素分析与多因素分析结合的方法,通过单因素的统计描述归纳出农户信贷的一些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为了进一步验证单因素分析的结果引入经济计量模型,研究多个因素对农户信贷的影响,采用的两个计量模型分别是:固定效应Logit模型和Tobit模型,通过固定效应Logit模型来研究农户能否获得贷款的影响因素,通过Tobit模型来研究农户获得贷款规模的影响因素。 通过对数据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本文获得以下结论:农户信贷主要以非正规信贷为主,正规信贷又是以农村信用合作社为主,正规信贷的抵押或担保仍然存在不规范的地方,人为控制的因素依然占了相当一部分,这影响了农户贷款的获得也影响了正规金融机构的风险水平。从农户角度来看,农户的家庭资产状况、家庭人员构成状况、农户贷款的用途和就业情况都是农户获得贷款显著的影响因素。因此,为了解决目前农村存在的信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