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长期不同秸秆还田处理对不同土层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

《表2 长期不同秸秆还田处理对不同土层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黄土旱塬长期秸秆还田对土壤养分、酶活性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不同大写字母表示不同秸秆还田处理间差异显著(P<0.05),不同小写字母表示不同土层间差异显著(P<0.05)。CK means non-straw returning,SM means straw mulching,DS means direct straw returning,AS means animal-digested straw returning.Different capital letters mean sign

从图2可知,长期不同秸秆还田对土壤蔗糖酶活性和纤维素酶活性产生了显著的影响。不还田处理土壤蔗糖酶活性0~20 cm土层和20~40 cm土层分别为19.6 mg(glucose)·24h-1·g-1和16.1 mg(glucose)·24 h-1·g-1,长期秸秆还田土壤蔗糖酶活性均显著高于不还田处理,其中过腹还田处理在0~20 cm和20~40 cm土层均表现最高,分别是不还田处理的2.1倍和1.8倍;秸秆覆盖还田处理0~20 cm土层土壤蔗糖酶活性为29.0mg(glucose)·24h-1·g-1,是不还田处理的1.5倍,在20~40 cm土层则表现为过腹还田≈覆盖还田>直接还田>不还田。不还田处理土壤纤维素酶活性0~20 cm土层和20~40 cm土层分别为0.7 mg(glucose)·72h-1·g-1和0.5 mg(glucose)·72h-1·g-1。土壤纤维素酶活性在0~20cm土层表现为不还田处理最低,覆盖还田和过腹还田处理居中,分别为不还田处理的1.7倍和1.4倍,直接还田处理最高,为1.5 mg(glucose)·72h-1·g-1。土壤纤维素酶活性在20~40 cm土层表现为覆盖还田处理最高[0.9 mg(glucose)·72h-1·g-1],是不还田处理的1.7倍。